|作者簡介|
林昭安簡歷
1962 生於台灣省台南縣新營市土庫里
1977 新營市新東國中畢業,考進嘉義師專,開始習畫
1981 進董日福畫室學習素描、水彩、油畫
1982 嘉義師專美勞組畢業
1984 任國小美勞教師
1986 考進師大美術系
1987 開始版畫創作
1988 師大美術系展版畫第一名
第42屆省展版畫優選
1989 文建會第四屆年畫徵選首獎
第16屆北市美展版畫第二名
師大美術系展版畫第二名
第7屆高雄市美展版畫第二名
第16屆台北市美展版畫第二名
第10屆全國版畫展獲奇美文化基金獎
第43屆全省美展版畫優選
入選中華民國國際版畫雙年展
版畫新銳展於台北福華
1990 加入中華民國版畫學會
任台北縣國小美勞科輔導員
年畫展於台北天母陶舍八大山人藝廊
文建會第五屆年畫徵選獲一件首獎二件佳作
第十七屆台北市美展優選
台北縣美展優選
師大美術系展版畫第一名,畢業展版畫第一名
第四屆南瀛美展獲南瀛獎
第53屆台陽美展優選
文建會第六屆年畫徵選獲首獎
第45屆全省美展入選
1991 台北縣美展優選
入選中華民國第五屆國際版畫雙年展
應邀文建會第七屆年畫展
應邀第五屆南瀛美展
1992 任教於省立後壁高中美工科
第55屆台陽美展版畫類銅牌獎
第47屆全省美展優選
應邀參加台北-北京版畫展
應邀參加第八屆年畫展
應邀第六屆南瀛美展
1993 第20屆台北市美展版畫類第二名
第10屆高雄市美展第二名
第48屆全省美展版畫類教育廳獎
應邀文建會第九屆年畫展
應邀第七屆南瀛美展
入選中華民國第六屆國際版畫雙年展
應邀參加台北-新疆版畫展
第56屆台陽美展銀牌獎
個展於台南縣立文化中心
作品「大仙寺前庭」獲台南縣立文化中心收藏
聯展於台北福華
聯展於台北玄門藝術中心
1994 個展於台南市格爾畫廊
參加中日版畫交流展
第49屆全省美展版畫類教育廳獎
應邀文建會第十屆年畫展
1995 第十四屆全國版畫展會員創作獎
聯展於高雄名展藝廊
中華民國第七屆國際版畫素描雙年展金牌獎
聯展於台北福華
應邀文建會第十一屆年畫展
應邀第九屆南瀛美展
1996 聯展於台南市大府城藝術中心
聯展於台南市格爾畫廊
參加第一屆全國版畫教育研討會,擔任論文發表
應邀文建會第十二屆國際年畫展
應邀第十三屆南瀛美展
石版風情林昭安版畫巡迴展於澎湖縣立文化中心
1997 石版風情林昭安版畫巡迴展於屏東縣立文化中心
石版風情林昭安版畫巡迴展於基隆市立文化中心
石版風情林昭安版畫巡迴展於台東縣立文化中心
石版風情林昭安版畫巡迴展於桃園縣立文化中心
石版風情林昭安版畫巡迴展於台南縣立文化中心
石版風情林昭安版畫巡迴展於高雄縣立文化中心
年畫展於清水鰲峰活動中心
|書序|
石版展風情
本縣文化中心成立十四年來,一直致力本土文化資產的保存,與精緻文化藝術活動的推廣,以提昇民眾的生活品質。台南縣雖謂農業大縣,但藝文人才輩出,活躍於全國各地,甚至揚名海外,藝術創作呈現多樣化的樣貌,亦備受藝壇肯定。本縣出身的林昭安老師是縣籍年輕一輩的藝術家,選擇留在家鄉服務桑梓,作育英才,而版畫作品卻已知名國內外,可謂青年才俊。
林昭安老師出生於新營,服務於省立後壁高中,生於斯,長於斯,更熱心服務鄉梓,是難得的青年典範。林昭安老師從事版畫創作十年,屢獲國內外各項大獎,更於七十九年獲得「南瀛獎」,創作過程中所投入的心力,展現在作品當中。近來由於版畫發展日趨多元化,版畫家必須多方嘗試木版、膠版、石版、銅版等各種不同版材,以及各種製版技術,不斷地探討,才能創作出與眾不同的作品,製作過程的耗時費力,使許多藝術家望之卻步,真正專業的版畫家,屈指可數。而能掌握各種版材特性,將版畫發揮得淋漓盡致者,林昭安老師是年輕一輩的翹楚,特別是透過石版「細膩明快」的特性,拓印出素描的效果是其一大特色。
由於版畫可複製與價格大眾化的特性,深受一般家庭的喜愛與收藏,用於居家環境的美化。為了讓全省其他縣市愛好版畫藝術的朋友,也能欣賞到林昭安老師精采的作品,特別安排七十幅作品巡迴各文化中心展出,並出版作品專輯,值此專輯付梓之際,爰綴數言以為序,除祝賀展出成功外,並期勉他更上一層樓。
台南縣縣長 陳唐山
多情關照 細膩刻繪
版畫在中國擁有悠久的歷史,木刻版印技術更早已蓬勃發展,由於其可大量複製的特性,加上文字印刷術的風行,版畫在當時對資訊傳播、文化交流、經濟發展扮演極重要的角色。從美學的觀點而言,當時的佛經、佛畫、年畫、農書等皆因版印而廣為流傳,中國的版印年畫為世界其他民族少見的繪畫門類,數千年來,廣佈民間,使大眾皆有能力擁有自賞。
傳統的版畫注重題材的表現,現代版畫創作則著重表現版材的特性,精緻的刻繪刀法,作者自我風格的塑造,多元化版材,技法的多樣化、活潑化,皆讓人耳目一新。林昭安老師於就讀師專時接受正式的美術教育,其間對素描、水彩、油畫皆有涉獵,繪畫的基本技法在此時獲得紮實的訓練。在師大進修時,開始版畫創作,作品日益精進,同時參與各項美術競賽,創作成果備受肯定。在文建會的年畫徵選、全省美展、國際版畫雙年展中都有傑出的表現,更於七十九年獲得「南瀛獎」殊榮。
林昭安老師的版畫創作介於傳統與創新之間,結合傳統的題材與創新技法,擅長以素描的手法表現寫實的事物,取材相當平實廣泛,皆是日常生活中所見、所感、所想,從人、景、物到年畫,細膩的線條,豐富的色彩,可以看出圓熟的技法,作畫態度的嚴謹與十足的耐力,令人感到畫面沉著而穩厚,富有裝飾趣味。
本中心每年策劃縣籍傑出藝術家巡迴展,將縣籍藝術家的傑出成就推介給全省愛好藝術的朋友,此次推出年輕藝術家林昭安的版畫,真正能代表南瀛這塊土地的生命力。在本專輯付梓之際,除對林老師的成就表達敬意之餘,尤對全省各文化中心的支持配合承展,共襄盛舉,敬致由衷的謝忱。
台南縣立文化中心 主任 葉佳雄
自序
從我接觸繪畫至今整整二十年,從事版畫創作也剛好滿十年,能在今年由我家鄉的台南縣立文化中心,舉辦「石版風情─林昭安版畫巡迴展」,並出版版畫集,對我個人而言,深具意義。
我出生在新營近郊一個純樸的農村,家人生活儉樸。我暢游於樸素的大自然中,從小對周遭的景象就有一份多情的關照,無論廟裡的彩繪雕刻、家裡的刺繡、圖像,有圖案的桌布、花瓶,都經常吸引我目光的注意,進而流連、端詳。學校裡的美勞課,偶而做點勞作、童玩、貼畫,都會讓我全心投入,喜悅收成。國中時候,美術和工藝是我最喜歡的科目,經常做作品到深夜也不覺得累。
十六歲那年考進嘉義師專就讀,師專的課業不重,沒有大學聯考的壓力,我得以選擇自己的喜好,潛心學習。師專五年,西畫教室成了我最常去的地方。我在這裡習畫很自由,作品不需要有聯考的標準。我到圖書館看畫冊,與自己平時的練習做印證,假日到郊外寫生,素描、水彩、油彩、水墨都畫,畫好的作品請老師指導,可貴的是,這些都是自發性的學習,是在做自己最喜歡做的事。
師專畢業後分發到桃園縣復興鄉任教,課餘提著畫具寫生於山林間,復興鄉的山川美景,一張張的寫生作品,成了我最愉快的回憶。雖然畫得很快樂,還是覺得缺少自己的表現語言。於是北上考進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再學習,我念的是夜間部,白天教書,晚上唸書,假日看畫展,成了我師大四年的生活寫照。這幾年適逢文建會大力推展版畫創作,每兩年舉辦一次國際版畫雙年展,在展覽會場上,我看到許多國家優秀版畫家的作品,更被作品中豐富、多樣的表現風格所吸引,正當我對其中許多版畫技法,百思不得其解的同時,剛好董振平老師在中和南勢角成立了版畫工作室,並指導學員製作平版版畫,我於是進入了董振平老師的版畫工作室學習。
平版版畫的版材有許多種,最傳統典型的是石版,不過由於石版取得不易,一開始使用的是一種經過研磨的鋁板,隔年董老師又介紹了PS版,至於石版一直沒有機會接觸;後來鐘有輝老師在國立台灣藝術學院主持版畫中心,有一年暑假請來日籍老師圓山晴已到版畫中心做示範,我才有機會學習石版畫的製作技法。然而器材的取得也是費了一番心力,平版壓印機請人參考國外的機器製作,皮革滾筒、石版,請廠商從國外進口。我開始沈迷於石版畫的製作,追求石版所呈現出來細膩而豐富的調子。石版畫印製的技巧難度頗高,控制不當時版面會不穩定,就是這一份「不穩定」,讓我不斷嘗試,不斷追求。
除了平版之外,其他版種的版畫我也用心製作,凸版、凹版、孔版,各有不同的特色,我利用它們,結合生活中所見、所想來創作作品,「版」本身給予我的不是限制,而是一次又一次冥想的觸動。
我利用雕刻刀刻在木板、橡膠版、石膏版上,粗獷、俐落的肌理,結合蘭嶼原始自然的美感,構成「漁歌系列」作品;利用鋁版可以正確傳達手繪痕跡,PS版可以作出簡潔色塊效果的特性,結合傳統民俗藝術的美感,製作「年畫」系列作品。利用石版鉛筆、汽水墨等油脂性材料在石版上所產生細膩、柔和的調子,結合生活週遭一些平凡的事物,構思「靜觀多情」系列作品。
版畫創作有較複雜的技術性,技術不純熟,各種表現就無法隨心所欲,加上版畫的版材很多,要精熟運用,一定得不斷學習,還好有許多師長、朋友對版畫的推廣不遺餘力,讓我有不斷學習的機會,尤其廖修平老師、董振平老師、鐘有輝老師、潘元石老師、陳國展老師、林智信老師、楊明迭老師,均給我許多指導,非常感謝。
創作的歷程是艱辛的,然而能將自己的思想、感情,不斷的透過作品表現出來,卻是一種非常愉快的感覺,這十年算是我創作生涯的開始,未來還要保有一顆赤忱之心,在技術層面不斷學習,在生活層面誠心感受。
最後要感謝台南縣立文化中心,對這次巡迴展的精心籌劃,還要感謝陳縣長、文化中心葉主任,以及奇美文化基金會潘元石執行長,在百忙之中為我的版畫集作序,增加許多光采,非常感謝。
林昭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