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001 陳博士奇祿題字
002 中國攝影學會郎理事長靜山序
004 臺南縣縣長序
005 臺南縣立文化中心主任序
006 學甲慈濟宮周董事長大圍序
008 著者自序
012 學甲慈濟宮沿革
013 保生大帝略傳
014 每年農曆三月十一日,恭拜保生大帝
028 民間藝陣表演,掀起祭典高潮
040 信徒進香祭拜,祈求國泰民安
074 爐主公開選拔,騎馬領頭繞境
092 保生大帝出巡,藝陣沿途表演
108 古農村民俗展,在臺尚屬首創
120 海峽兩岸同信仰,保生大帝共庇蔭
148 虔誠信徒白礁會,重修祖宮慶功成
190 著者簡歷
192 財團法人學甲慈濟宮董監事名錄
192 使用照相機群
|書序|
臺南縣長序
慎終追遠 飲水思源
宗教信仰有一種撫慰心靈的力量,從民間求神問卜到迎神賽會,從祈求國泰民安到節慶祭典,宗教始終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昔時農村,寺廟是人們聚會交誼的中心,廟前廣場到處充滿孩童的嬉戲與大人的談笑,尤其廟會時,更是族人歡聚暢懷的時刻,無論是衣錦還鄉的酬神祭祖,亦或失意落魄的尋求慰藉,寺廟已然成為人們祈願寄情的殿堂。
今天由於生活型態的改變,農村年青人口的外移,致使這些代代相傳的富有濃厚鄉土氣息的廟會活動正逐漸淡忘湮沒中。
本縣學甲慈濟宮供奉保生大帝,歷史悠久,香火鼎盛,是本縣著名寶剎與重要古蹟,尤其每年農曆三月十一日所舉行的「上白礁」祭典,不僅具有飲水思源的積極意義,更表現民間信仰的習俗特色。本縣籍攝影家周鶴輝先生,熱愛鄉土,以其高超的攝影技巧,為此一深具歷史意義的活動,做了最佳紀錄。民國八十年本縣文化中心特編印出版「學甲慈濟宮巡禮」一書,圖文並茂、珍貴的鏡頭使數十年來的盛況躍然紙上。
為使縣民認識學甲慈濟宮多元化的風貌,今再編印「學甲慈濟宮聖蹟」彩色版,內容增加了信徒遠赴大陸尋根之盛舉,意義非凡,茲值專輯付梓之際,爰綴數語為之序。
台南縣縣長 李雅樵
臺南縣立文化中心主任序
宗教文化的傳承
台南縣,是本省開發甚早的縣份,民風純樸,人民的生活與傳統民間信仰息息相關,尤其是縣內寺廟眾多,廟會活動頻繁,縣民敬天禮地、祭祖拜神的現象四處可見,中國人慎終追遠、飲水思源的精神,自此表露無遺。
本縣學甲慈濟宮,建於清康熙年間,迄今已近三百年,歷史悠久,經內政部列為三級古蹟,金碧輝煌的廟觀,以中國南方之人物景剪粘、宮壁裝飾著稱,並羅列有名聞遐邇的葉王交趾燒,精巧細緻、古色古香,堪稱台灣傳統寺廟藝術的典範。
為緬懷大陸祖廟及祖先,每年農曆三月間,學甲慈濟宮均在當年先民渡海來台的登陸地帶─頭前寮舉行「上白礁」謁祖祭典,三百年以還,未曾間斷,儀式隆重,當日全省各地區廟宇代表(香團齊集)進香參拜,絡繹不絕,尤其是各庄頭所組成的民間藝陣,規模盛大,各式各樣的藝能表演熱烈登場,鑼鼓喧天、熱鬧非凡,為尋根謁祖的活動,增添濃厚的地方民俗色彩,此乃是「上白礁」祭典追本溯源,歷經數百年,至今仍能維繫鄉土情懷的原因所在。
宗教文化其良善的本質,純樸的內涵,實為現今文化建設的一股清流,並具有敦風勵俗的深遠意義。有鑒於此,本中心於八十年將本縣籍攝影家周鶴輝先生,二十年來取材學甲慈濟宮精心拍攝的黑白作品,辦理巡迴展出,並彙集印製「學甲慈濟宮巡禮」專輯,出刊後,深獲迴響,這正是本中心正視宗教文化的具體作法。因此,我們續以編印「學甲慈濟宮聖蹟」彩色版,再次展現學甲慈濟宮另一種鄉土風情,使地方文化資產,得以延續保存。
台南縣立文化中心主任 葉佳雄 謹識
著者自序
回憶童年時住在故鄉台南縣學甲鎮,就讀學甲國民學校三、四年級時,因校舍不為使用,借用學甲慈濟宮兩廂為教室,每天上下課都從宮裡進出,遂與該宮結下不解之緣。當時年紀尚小,還不清楚慈濟宮的歷史,只是知道香火鼎盛,經常有人進宮上香膜拜,而我們下課後在那裡捉迷藏、鬥蟋蟀、打陀螺、喧嘩奔跑,致常被廟方管理員(廟公)拿著籐條大聲追趕我們這些頑童。
每年的農曆三月十一日,慈濟宮都舉行一年一度的盛大「上白礁謁祖祭典」,是日學校、役所(鎮公所)、農業組合、郵便局、農民等,全體休假,不但學甲和附近的部落、庄頭,都要來上香祭祀,就是台灣各地的香團和神輿也都會自動齊集到學甲來進香參拜,還有各地的民間藝術團體也都排出藝陣競來參加祭典,並舉行各種競藝活動。所以每逢這一天,整個學甲庄便擠滿人群,而藝陣、鬥牛、各社角來的宋江陣、車鼓陣、神輿等相互爭輝,更是多彩多姿、熱鬧非凡。
我小時候,既然在慈濟宮出入多年,年齡稍長,就漸漸熟悉到一些與慈濟宮有關的史話。
相傳保生大帝,姓吳諱本,字華基,宋太平興國四年三月十五日誕生於福建同安縣白礁鄉,累世以令德著聞,救民樂善,且博覽群籍,精通天文地理,更擅長岐黃之術,官拜御史,風憲公正,他懷抱為救民救世之宏願,故辭去官職,懸壺活人,得道助人,誓除民間疾苦,所以他昇天後,民間咸以神事之,而宋、元、明、歷代皇帝,曾先後褒封為真人,真君侯爵等尊號,明仁宗則晉封為保生大帝。家父亦在學甲行醫,附近一帶部落民眾都熟知,得安醫院之周得,一般民眾均呼周仙仔,他為人樂善好施,熱心助人,我輩深受薰陶,不禁使我燃起對保生大帝崇敬之心。
而每年一度「上白礁謁祖祭典」,不但使我勾起童年的回憶,而且更能體會中華傳統文化「慎終追遠」的美德,以及護桑梓的更深意義。
大帝的聖蹟,慈濟宮的祭典,深植我心,數十年來我曾經以數萬張攝影軟片,紀錄了堂皇廟宮的紀盛與許多祭典的活動。「今日的記載是明日的歷史」,我謹以虔誠崇敬的心情將民國六十年(公元一九七一年)所攝,編著首冊「學甲慈濟宮巡禮」作為我的獻禮,此書以史料記載居多,共選用黑白照片貳佰叁拾張,於前年問世。
海峽兩岸同信仰 保生大帝共庇蔭
虔誠信徒白礁會 重修祖宮慶功成
民國七十九年(公元一九九O年),七百多位虔誠信眾,由台灣搭乘包機飛港轉赴福建白礁進香謁祖,全省堪稱首例,祭典規模空前浩大,資料亦至為寶貴。自黑白畫冊出版後,友朋多方探詢,鼓勵續印彩色影集,以呈現學甲慈濟宮之新貌,故特將民國七十二年(公元一九八三年)所攝三百餘幀彩色照片及民國七十九年(公元一九九O年)赴大陸隨團謁祖祭典資料,在各地巡迴展覽,並輯編「學甲慈濟宮聖蹟」巨冊,尚祈賜予指教。
此書出版承蒙台南縣立文化中心葉主任佳雄先生指導,學甲慈濟宮董事會,董事長周大圍先生及各位董事、監事先生的鼓勵。展覽、出版印刷所用彩色相片,由柯尼卡彩色相紙代理,永準貿易有限公司贊助提供,謹此深表萬分謝意。
周鶴輝 謹識 一九九二年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