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民國六十七年,莊秋情先生與地方人士復辦學甲早期的燈謎活動,後更於民國八十四年成立學甲謎社,舉辦多場燈謎活動。
本活動除了一般文字題以外,更推出一至二題實物謎為謎首,使猜射現場掀起滾滾高潮,進而使燈謎成為地方文化特產。三十多年來,從無間斷,場次之多,猜者之盛,娛性之高、弘教之大,使學甲謎社享有「閩臺第一謎」之雅譽。本書將以活動「實物謎」編輯成冊,以饗讀者。
|作者簡介|
莊秋情(丹楓)
出生:民國二十七年一月
籍貫:台南縣佳里鎮營頂里八十一號
現址:台南縣學甲鎮秀昌里下溪洲二號
學歷:屏東師範學校畢業
台南師範學院畢業
現任:台南縣學甲謎社社長
台南縣學甲鎮藝文推進會理事長
台南縣國學會會長
台南縣鯤瀛詩社常務理事
台南縣民俗禮儀協會副理事長
經歷:歷任國小教師、組長、主任、校長退休
台南縣文獻委員會委員
台南縣語文競賽國語、閩南語演講、朗讀評判委員
嘉義縣語文競賽閩南語演講、朗讀評判委員
台南縣全國語文賽閩南語演說集訓指導教師
台南縣市閩南語師資培訓講師
全國語文競賽閩南語演說評審委員
台南大學大專盃古詩吟唱評審委員
台南縣外籍配偶閩南語演說評審委員
真理大學南瀛學鄉土俗語講師
台南市國小教師母語研習講師
台南縣國小學生文學營俗語燈謎講師
台南縣民俗禮儀研習會講師
獲獎:榮獲南部七縣市論文比賽第一名
榮獲全省特殊優良教師
榮獲台南縣國小校長組演說第一名
入選全國傳統詩金牌獎
榮獲內政部詩運獎
著作:台灣鄉土俗語
台灣謔詰話
丹楓詩集
|目錄|
016 縣長序
018 處長序
020 自序
022 「物謎燈華」實物謎集
|書序|
縣長序
以謎開迷振雅風
謎語古謂廋辭,又稱隱語,是我國傳統國粹之一,利用漢文字的一字多義、一字多音、音同字異、字體可拆可合、及平仄對仗等特性,配合謎格,運用巧妙手法,創造玄奇多變之謎題供人猜射,其寓意深廣,逸趣無窮,雖係一文字遊戲,卻能啟迪智慧、增廣見聞、開展思考、陶冶性情、淨化心靈,並以風雅消弭戾氣,以高雅文化娛樂,導引低俗靡蕩之風,今日社會正沉迷於聲光的陶醉中,燈謎正像一股濁世中的清流,具有移風易俗之功,並以謎開迷,激振雅風,豐富大眾生活內涵。
學甲謎社莊秋情社長,係本縣東陽國小校長退休,對傳統文學造詣既深且廣,舉凡詩聯、燈謎、台灣鄉土俗語、謔詰話、母語及民俗禮儀等,均有獨到之鑽研,除了經常受各級學校、機關、社團邀請講授外,也為寺廟及各界撰聯修文,繁忙之餘,又與同好成立「學甲謎社」,致力於燈謎文化之推展,三十多年來,在本縣文化中心及各寺廟舉辦近百場次燈謎晚會,與民眾同慶元宵,謎題除一般文字題以外,每場更推出「實物謎」,徵射台灣鄉土俗語或口語,謎題創新奇特,每場謎會均是人山人海,猜射熱烈,使學甲謎社享有「閩臺第一謎」之褒稱。
莊社長所主持之傳統謎會,其中首創之謎首「實物謎」更是獨步謎壇,不但具有益智怡情之趣,更有弘文啟諺之功,為激發愛謎者另一思維雅趣,爰將其長年創作物謎編印面世,以娛謎友,而揚雅風。
臺南縣縣長 蘇煥智
處長序
激發另一思考空間
謎者乃迴互其詞,使人迷惑,而不易一目了然之隱言,東漢蔡邕讀罷曹娥碑,便於碑後題了:「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字,係一隱語,無人能解,一日曹操偕楊修到此,操亦茫然,而修即悟,解曰:『黃絹,色絲也,合之為絕;幼婦,少女也,合之為妙;外孫,女之子也,合之為好;齏臼,受辛也,合之為辭:乃謂「絕妙好辭」也。』據傳此即謎語之濫觴,後因相沿流傳,謎風漸盛,遂成為文人雅士之文字遊戲,至宋仁宗在位,君明臣賢,民富年豐,上元佳節,乃拈詩成謎,書寫燈上以徵猜射,故而有「燈謎」之稱。
自古以來,謎語多以文字謎為主,而學甲謎社莊秋情社長除了文字謎以外,更獨創「實物謎」做為每場謎首,以實物為謎面,徵射台灣鄉土俗語或口語,激發猜者另一思考空間,這種謎界首創謎題,非但命題困難,猜射更為不易,但因雅俗通敲,逸趣無窮,每場謎會均是人山人海,更有他縣市謎友遠道而來,場面熱鬧,雖至深夜,卻常欲罷不能,三十多年來,舉辦近百場次燈謎活動,與民眾共慶元宵,寓教於樂,其活動之多,影響之大,堪稱謎壇翹楚。
莊社長係本縣東陽國小校長退休,不僅擅於燈謎,對傳統詩聯、台灣鄉土俗語、謔詰話、母語及民俗禮儀等均有深厚造詣,除舉辦謎會外,經常受邀為寺廟、機關、學校修文撰聯,誠係稀有之「文化瑰寶」,於繁忙之餘,尚將其嘔心傑作實物謎撰編付梓,以享群儒,藉振謎風。
臺南縣文化處處長 葉澤山
自序
獨步謎壇的實物謎
學甲謎社社長 莊秋情
學甲自古文風鼎盛,詩人及漢學家濟濟,民國四十五年前後,先賢洪爽先生(字席舟)、傅震龍老師(字白光)、李輝華先生等,於吟詩遣興之餘,每於元宵夜在慈濟宮廟埕,為學甲鄉公所舉辦燈謎晚會,與鄉人同慶元宵,成為地方一年一度之風雅盛事,後因諸先賢相繼仙逝而式微,至民國六十七年,始由本人及洪碧榆、謝光村、王義雄、李淬鋒、陳裕三等東山再起,並配合學甲鎮後備軍人輔導中心、學甲慈濟宮第三屆古農村民俗藝文活動、及上白礁祭典,舉辦燈謎活動,民國八十四年,經本人、王義雄、陳文賢、劉啟亮等倡議成立學甲謎社後,先後受邀為學甲鎮公所、學甲慈濟宮、台南縣文化中心、學甲白礁宮、田府元帥廟、法源寺、蚵寮保安宮、海埔池王府、港口慈安宮、三寮灣東隆宮等舉辦燈謎活動,每場除了一般文字題以外,更推出一至二題實物謎為謎首,使猜射現場掀起滾滾高潮。
謎首之實物謎,不但以實物為謎面,而謎底又限定為台灣口語或俗語,非但命題困難,猜射更是不易,但因富有鄉土性與古早味,更有金牌獎狀及一籃傳統招祥納福之獎品誘人,每場謎會人山人海,更有台南市、高雄縣、嘉義縣等外縣市謎友蒞臨猜射,搶答熱烈,雖至夜深露重,卻欲罷不能,使燈謎成為地方之文化特產,三十多年來,已辦了八十餘場,且從無間斷,場次之多,猜者之盛,娛性之高、弘教之大,使本社享有「閩臺第一謎」之雅譽,而學甲更有「燈謎故鄉」之褒稱!
學甲謎社本著弘揚精緻傳統文化娛樂,並藉風雅消弭戾氣之理念,長期挖空心思,絞盡腦汁,除了近萬題之文字謎供猜射外,更創作出一百三十多題實物謎(或稱:謎首、燈猜頭),讓廣大謎友激盪腦力,開創另一思考空間,雖然難度較高,但猜射意興極為熱烈,成為獨步謎壇之首創,為將此另類忞題分享謎友,爰編輯成冊,藉廣流傳,期振謎風!
本書之問世,承蒙諸多友好提供謎材實物,莊斐迪、莊錦富、李若芳謎材攝影、文化界摯友李賜端、王英雄、洪碧榆、顏秋雄、林幸絹、吳登神、陳文賢、劉啟亮題詞撰詩,謝一心、陳美如文字校對、學甲謎社諸社友大力協助,始能成輯,更蒙台南縣政府發行,隆情厚意,謹致謝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