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序
004 一代宗師的彩繪世界—縣長序
005 為彩繪搭造發言平台—局長序
李漢卿的人文畫
022 門神/秦叔寶 嘉義市玄武宮/1970
023 門神/尉遲恭 嘉義市玄武宮/1970
024 皆大歡喜/出污泥而不染(擂金畫) 台南縣白河大仙寺大雄寶殿/1973
025 獨宿搖竿而思來世(擂金畫) 台南縣白河大仙寺大雄寶殿/1973
025 鴛鴦(擂金畫) 台南縣白河大仙寺大雄寶殿/1973
025 花開富貴(擂金畫) 台南縣白河大仙寺大雄寶殿/1973
026 鳥巢禪師 台南縣白河大仙寺大雄寶殿/1973
027 達摩祖師 台南縣白河大仙寺大雄寶殿/1973
028 天花板彩繪(蘇式) 台南縣北門南鯤鯓廟通廊/1977
029 天花板彩繪(蘇式) 台南縣北門南鯤鯓廟通廊/1977
029 天花板彩繪(蘇式) 台南縣北門南鯤鯓廟通廊/1977
030 門神 台南縣北門舊埕福安宮/1978
031 門神 台南縣學甲頭港仔鎮安宮/1982
032 出污泥而不染 嘉義縣竹崎玄龍寺/1984
032 歲寒三友 嘉義縣竹崎玄龍寺/1984
033 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台中縣大甲鎮瀾宮/1984
034 五福天上來 台中縣大甲鎮瀾宮/1984
034 無憂自在 台中縣大甲鎮瀾宮/1984
035 秋山秋色 台中縣東勢大茅埔泰興宮/1986
035 高士圖 台中縣東勢大茅埔泰興宮/1986
036 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台北縣板橋林家花園/1991
037 出污泥而不染 台南縣白河大仙寺放生池涼亭/1987
037 心靜自涼(局部) 台南縣白河大仙寺放生池涼亭/1987
038 竹密不妨流水過,山高不礙白雲飛(李漢卿畫人物,朱益三補景) 台南縣白河大仙寺放生池涼亭/1987
039 高士圖 台南縣白河大仙寺小山門/1987
040 中港玻璃彩繪 台中縣東勢民安宮/1987
041 秋江覓句 台南縣將軍吳宅/1987
041 山居歲月 台南縣將軍吳宅/1987
042 門神 嘉義縣太保後庄保安宮/1988
043 蒼松竹節傲青天,鶴本清高氣沖霄 嘉義縣東石三塊厝福靈宮/1988
043 濁濁之世君子之風 嘉義縣東石三塊厝福靈宮/1988
044 茂叔愛蓮(局部) 台南縣鹽水孫厝寮聖天宮/1988
044 談天下事獨不談政事 台南縣鹽水孫厝寮聖天宮/1988
044 高鶴松向月善舞 台南縣學甲瓦寮永安宮/1989
045 伯玉年五十而省四十九年之非 台南縣下營茅港尾觀音寺/1989
045 無垢 台南縣下營茅港尾觀音寺/1989
046 江河水滔滔,關山遠隔,景物依舊,人事已非,望穿秋水,寄語飛鴻(輦宮板畫) 台南縣學甲慈濟宮/1989
047 登高望遠覺心寬(輦宮板畫) 台南縣學甲慈濟宮/1989
048 赤壁閒吟(板畫) 台南縣白河大仙寺地藏王殿/1990
049 策杖幽篁裏,閒吟杜甫詩(板畫) 台南縣白河大仙寺地藏王殿/1992
050 夏賞綠荷池(板畫) 台南縣白河大仙寺地藏王殿/1992
051 昨夜西風急,清晨掃落桐(板畫) 台南縣白河大仙寺地藏王殿/1992
052 田家風味(板畫) 台南縣白河大仙寺地藏王殿/1992
053 無題(板畫) 台南縣白河大仙寺地藏王殿/1992
054 高士松節(板畫) 台南縣學甲李煥昌宗祠/1992
055 米芾拜石(板畫) 台南縣學甲李煥昌宗祠/1992
056 寒鴉幾點遠林秋(板畫) 台南縣學甲李煥昌宗祠/1992
057 酒杓金台滿,盤盛角忝香(板畫) 台南縣學甲李煥昌宗祠/1992
058 福壽如意(板畫) 台南縣學甲李煥昌宗祠/1992
059 宜男多子(板畫) 台南縣學甲李煥昌宗祠/1992
060 媽祖昇天圖 南投縣埔里恆吉宮/1992
060 三綱五常 南投縣埔里恆吉宮/1992
062 竹林七賢 南投縣埔里恆吉宮/1992
062 文王得子 南投縣埔里恆吉宮/1992
064 漢朱買臣負薪苦讀 南投縣埔里恆吉宮/1992
065 李蜜牛角掛書勤讀 南投縣埔里恆吉宮/1992
066 精忠報國岳飛 南投縣埔里恆吉宮/1992
067 孝親友悌虞舜 南投縣埔里恆吉宮/1992
068 殺身成仁吳鳳 南投縣埔里恆吉宮/1992
069 兼愛天下墨子 南投縣埔里恆吉宮/1992
070 菜根香/松下高士 南投縣埔里恆吉宮/1992
071 英雄獨立/早發白帝城(遊三峽有感) 南投縣埔里恆吉宮/1992
072 仙人放鶴 南投縣埔里恆吉宮/1992
073 書香/清供 南投縣埔里恆吉宮/1992
074 書香 南投縣埔里恆吉宮/1992
075 春滿乾坤氣象新 南投縣埔里恆吉宮/1992
076 獻瑞圖/採菊東籬下 南投縣埔里恆吉宮/1992
077 仙人放鶴 南投縣埔里醒靈寺/1992
078 三通彩繪 南投縣埔里醒靈寺/1992
079 中華文物 南投縣埔里醒靈寺/1992
080 泰安宮神龕及金柱 台南縣後壁下茄苳泰安宮/1992
081 泰安宮彩繪 台南縣後壁下茄苳泰安宮/1992
082 伎樂天 台南縣後壁下茄苳泰安宮/1992
083 伎樂天 台南縣後壁下茄苳泰安宮/1992
084 聖母湄島飛昇圖 嘉義市天后宮/1991
084 林默娘湄島救溺 嘉義市天后宮/1991
086 荷塘清趣 嘉義市天后宮/1992
087 寒梅飄香 嘉義市天后宮/1992
088 野鶴閒雲意適如 嘉義市天后宮/1992
089 觀井得符 嘉義市天后宮/1992
090 麻豆古厝彩繪 彰化縣花壇台灣民俗村/1993
091 麻豆古厝正門彩繪 彰化縣花壇台灣民俗村/1993
092 南式退暈(半金彩) 台灣民俗村麻豆古厝/1993
093 吉慶有餘 台灣民俗村麻豆古厝/1993
093 爆竹除舊歲,年年報平安 台灣民俗村麻豆古厝/1993
094 蔬果(擂金畫) 台灣民俗村麻豆古厝/1993
095 荷花(擂金畫) 台灣民俗村麻豆古厝/1993
096 三顧茅廬(擂金畫) 台灣民俗村麻豆古厝/1993
096 三星拱照(擂金畫) 台灣民俗村麻豆古厝/1993
098 渭水賢聘(擂金畫) 台灣民俗村麻豆古厝/1993
098 渭水賢聘(擂金畫/局部,彩繪中) 台灣民俗村麻豆古厝/1993
099 懷橘供親(擂金畫) 台灣民俗村麻豆古厝/1993
099 戲彩娛親(擂金畫) 台灣民俗村麻豆古厝/1993
099 富貴花開(擂金畫) 台灣民俗村麻豆古厝/1993
100 野鶴閒雲意適如(板畫) 台灣民俗村麻豆古厝/1993
100 鴛鴦(板畫) 台灣民俗村麻豆古厝/1993
101 子儀銀州七夕逢織女(板畫) 台灣民俗村麻豆古厝過水廊/1993
102 冠帶傳流(板畫) 台灣民俗村麻豆古厝門板/1993
103 吉祥如意圖(板畫) 台灣民俗村麻豆古厝門板/1993
104 步通彩繪 台灣民俗村麻豆古厝/1993
105 步通彩繪 台灣民俗村麻豆古厝/1993
106 通樑彩繪 台灣民俗村麻豆古厝/1993
107 雀替出屐彩繪 台灣民俗村麻豆古厝/1993
108 斗栱彩繪 台灣民俗村麻豆古厝/1993
109 斗栱彩繪(彩繪中) 台灣民俗村麻豆古厝/1993
110 斗栱彩繪 台灣民俗村麻豆古厝/1993
111 三陽開泰 台灣民俗村麻豆古厝斗栱/1993
111 仙鶴朝陽 台灣民俗村麻豆古厝斗栱/1993
112 脊檁兩儀卦 台灣民俗村麻豆古厝/1993
112 脊檁太極 台灣民俗村麻豆古厝/1993
113 門扇卷書 台灣民俗村麻豆古厝/1993
113 門扇卷書(施文炳題字) 台灣民俗村麻豆古厝/1993
114 夏綠 台灣民俗村麻豆古厝/1993
115 秋色 台灣民俗村麻豆古厝/1993
116 茂叔賞蓮 台灣民俗村麻豆古厝山門/1998
117 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台灣民俗村麻豆古厝山門/1998
118 八仙圖(局部) 雲林縣文化中心台灣寺廟藝術館/1994
118 喜上眉梢 雲林縣文化中心台灣寺廟藝術館/1994
119 門神 雲林縣文化中心台灣寺廟藝術館/1994
120 茂叔觀蓮 彰化縣鹿港護安宮/1995
121 子猷愛竹 彰化縣鹿港護安宮/1995
122 龍鳳呈祥 彰化縣鹿港護安宮/1994
122 一嘯山河動 彰化縣鹿港護安宮/1994
122 松鶴延年 彰化縣鹿港護安宮/1994
124 清供圖 彰化縣鹿港護安宮/1994
124 仙人放鶴 彰化縣鹿港護安宮/1994
126 松下高士 彰化縣鹿港護安宮/1994
126 春到人間花亦香 彰化縣鹿港護安宮/1994
128 人逢喜事如雀之躍 彰化縣鹿港護安宮/1994
129 金蘋風細魚苗長 彰化縣鹿港護安宮/1994
130 花鳥 彰化縣鹿港護安宮/1994
131 歲朝清供 彰化縣鹿港護安宮/1994
132 荷花 彰化縣鹿港護安宮/1994
133 爆竹除歲 彰化縣鹿港護安宮/1994
134 門神(秦叔寶) 彰化縣鹿港護安宮/1995
135 門神(尉遲恭) 彰化縣鹿港護安宮/1995
136 八僊盛會(擂金畫) 彰化縣鹿港護安宮/1995
136 春江水暖鴨先覺(擂金畫) 彰化縣鹿港護安宮/1995
136 春到人間(擂金畫) 彰化縣鹿港護安宮/1995
138 大丈夫驅魔仗三尺 彰化縣鹿港護安宮/1995
138 松下高士 彰化縣鹿港護安宮/1995
138 萬馬奔騰天外來 彰化縣鹿港護安宮/1995
140 魚躍 彰化縣鹿港護安宮/1995
141 江畔閒情賞綠池 彰化縣鹿港護安宮/1995
142 東籬秋色 彰化縣鹿港護安宮/1995
142 花開富貴 彰化縣鹿港護安宮/1995
143 課子圖 彰化縣鹿港護安宮/1995
143 玩石圖 彰化縣鹿港護安宮/1995
144 閒聽天籟其樂悠悠 彰化縣鹿港護安宮/1995
145 野鶴閒雲意適如 彰化縣鹿港護安宮/1995
李漢卿的佛教彩繪
148 大雄寶殿通廊樑枋彩繪 高雄縣六龜諦願寺/1996
149 大雄寶殿山牆彩繪 高雄縣六龜諦願寺/1996
150 大雄寶殿斗栱彩繪 高雄縣六龜諦願寺/1996
151 大雄寶殿斗栱彩繪 高雄縣六龜諦願寺/1996
151 大雄寶殿斗栱彩繪 高雄縣六龜諦願寺/1996
152 守中齋蓮花池 高雄縣六龜四大名山/1996
153 蓮花池 高雄縣六龜四大名山守中齋/1996
154 大雄寶殿通廊彩繪 高雄縣六龜諦願寺/1996
155 大雄寶殿鐘鼓樓彩繪 高雄縣六龜諦願寺/1996
156 大雄寶殿鐘鼓樓彩繪 高雄縣六龜諦願寺/1996
157 大雄寶殿鐘鼓樓彩繪 高雄縣六龜諦願寺/1996
158 大雄寶殿通廊彩繪 高雄縣六龜諦願寺/1996
159 大雄寶殿通廊彩繪 高雄縣六龜諦願寺/1996
160 鳳凰呈祥 高雄縣六龜諦願寺大眾寮房通廊/1996
161 仙鶴朝日 高雄縣六龜諦願寺大眾寮房通廊/1996
162 太平有象 高雄縣六龜諦願寺大雄寶殿天花板/1996
163 飛天 高雄縣六龜諦願寺大雄寶殿天花板/1996
164 飛天 高雄縣六龜諦願寺大雄寶殿天花板/1996
165 飛天 高雄縣六龜諦願寺大雄寶殿天花板/1996
166 法輪常轉 高雄縣六龜諦願寺大雄寶殿天花板/1996
167 六地藏 高雄縣六龜諦願寺大雄寶殿天花板/1996
168 伎樂天 高雄縣六龜諦願寺大雄寶殿天花板/1996
169 伎樂天 高雄縣六龜諦願寺大雄寶殿天花板/1996
170 伎樂天 高雄縣六龜諦願寺大雄寶殿天花板/1996
171 伎樂天 高雄縣六龜諦願寺大雄寶殿天花板/1996
172 伎樂天 高雄縣六龜諦願寺大雄寶殿天花板/1996
173 伎樂天 高雄縣六龜諦願寺大雄寶殿天花板/1996
174 蓮花現佛 高雄縣六龜諦願寺大雄寶殿天花板/1996
175 四十八大願 高雄縣六龜諦願寺大雄寶殿天花板/1996
176 飛天 高雄縣六龜諦願寺大雄寶殿天花板/1996
177 多寶格 高雄縣六龜諦願寺大雄寶殿天花板/1996
178 雀替斗栱彩繪 高雄縣鳥松圓照寺華藏世界/1996
179 椽條彩繪 高雄縣鳥松圓照寺大雄寶殿/1996
180 匾額彩繪 高雄縣鳥松圓照寺/1996
181 佛像彩繪 地藏王菩薩(諦願寺)、閔公(圓照寺)、道明尊者(圓照寺)
182 年年平安富貴 高雄縣鳥松圓照寺大雄寶殿/2001
183 年年吉祥如意 高雄縣鳥松圓照寺大雄寶殿/2001
184 大英雄真本色,大富貴不虛華(板畫) 高雄縣鳥松圓照寺大雄寶殿/2001
185 百鶴朝陽圖(局部) 高雄縣鳥松圓照寺華藏世界/1996
185 百鶴朝陽圖(局部) 高雄縣鳥松圓照寺華藏世界/1996
186 百鶴朝陽圖(局部) 高雄縣鳥松圓照寺華藏世界/1996
187 百鶴朝陽圖(局部) 高雄縣鳥松圓照寺華藏世界/1996
188 四季圖 高雄縣鳥松圓照寺華藏世界/1996
192 紅蓮花手(稿) 高雄縣鳥松圓照寺/1996
193 飛天 台南縣白河大仙寺九品塔/1997
194 飛天 台南縣白河大仙寺九品塔/1997
195 鋼構山門彩繪 南投縣國姓鄉淨蓮禪寺/1998
196 靈山說法(局部) 台南市正覺寺大雄寶殿通廊天花板/1999
197 靈山說法(局部) 台南市正覺寺大雄寶殿通廊天花板/1999
197 靈山說法(局部) 台南市正覺寺大雄寶殿通廊天花板/1999
198 東方藥師佛 台南市正覺寺大雄寶殿通廊天花板/1999
199 月光菩薩 台南市正覺寺大雄寶殿通廊天花板/1999
200 飛天 台南市正覺寺大雄寶殿通廊天花板/1999
201 一佛二菩薩 台南市正覺寺大雄寶殿通廊天花板/1999
202 四大菩薩 台南市正覺寺拜亭天花板/1999
203 蓮開現佛 台南市正覺寺拜亭天花板/1999
203 飛天朝佛 台南市正覺寺拜亭天花板/1999
204 曉風 高雄縣六龜四大名山文殊院/2001
205 曉風 高雄縣六龜四大名山文殊院/2001
206 四季圖 高雄縣六龜諦願寺閣樓/1998
210 生生不息 高雄縣六龜四大名山文殊院/2001
211 墨香 高雄縣六龜四大名山文殊院/2001
212 幢幡寶蓋(局部) 高雄縣六龜諦願寺拜亭/2001
213 幢幡寶蓋(局部) 高雄縣六龜諦願寺拜亭/2001
214 四季圖(擂金畫) 高雄縣六龜諦願寺拜亭/2001
218 悠游自在(擂金畫) 高雄縣六龜諦願寺拜亭/2001
218 荷塘清趣(擂金畫) 高雄縣六龜諦願寺拜亭/2001
李漢卿的寫意作品
222 湄州昇天(宣紙)/1978
223 沉思(宣紙)/1980
224 山林幽居(宣紙)/1980
225 負薪苦讀(宣紙)/1981
226 秋山勝覽(宣紙)/1981
226 荷影幽韻(宣紙)/2002
227 老龍擎出夜明珠(宣紙)/1982
228 松鶴盤龍─朱玖瑩撰句並書(宣紙)/1982
229 墨影含芳(宣紙)/1982
230 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施文炳撰句並書(宣紙)/1983
231 清谿覓句(絹)/1983
232 淵明賞菊─施文炳撰句並書(宣紙)/1984
233 閒情(宣紙)/1986
234 書生本色(宣紙)/1986
235 松下請益(宣紙)/1986
236 滿堂富貴(絹)/1987
237 松下五老(絹)/1987
238 靜思(宣紙)/1987
239 清泉石上流湍湍(宣紙)/1988
240 聞到(宣紙)/1988
241 思來世(宣紙)/1988
242 滄浪之水(宣紙)/1988
243 知非(宣紙)/1988
244 閒聽太古音(宣紙)/1988
245 謖謖松下風(宣紙)/1988
246 五常高士(宣紙)/1988
248 師事竹(宣紙)/1991
248 雙清圖(宣紙)/1991
249 東籬佳色(宣紙)/1992
249 清流不群(宣紙)/1992
250 松下高士(宣紙)/1992
251 菊花之神(絹)/1994
252 賀壽(宣紙)/1994
253 菜根香(宣紙)/1994
254 關愛(宣紙)/1994
255 澤畔行吟圖(宣紙)/1996
256 墨荷逸韻(宣紙)/1996
257 悠游自在(宣紙)/1996
258 喜雀(宣紙)/1997
259 反彈琵琶(宣紙)/1997
260 採菊東籬下(宣紙)/1998
261 白蓮逸韻(宣紙)/1998
262 妙諦善果(宣紙)/1998
263 金碧荷花(宣紙)/1998
264 香遠益清(宣紙)/1998
265 風來清氣遠(宣紙)/1998
266 舊歲迎新(宣紙)/1998
267 臨池學書(宣紙)/1998
268 凝思(宣紙)/2001
269 墨香(宣紙)/2001
270 盈盈幽香(宣紙)/2001
271 翠蓋迎曉(宣紙)/2002
272 尚書紅杏(木板)/1994
273 仙壺集慶(木板)/1994
274 鷓鴣(木板)/1994
274 因果(木板)/2001
275 松陰雅士圖(木板)/1999
276 墨荷(木板)/1999
277 菜根香(木板)/1999
278 春意(木板)/1999
279 禪(木板)/1999
280 事事如意(木板)/1999
281 悠游自在(木板)/2000
282 羅漢(木板)/2000
283 夏荷(木板)/2000
284 泊岸(木板)/2000
285 蓮池消夏(木板)/2000
286 池塘清趣(木板)/2000
287 天地精氣(木板)/2000
288 荷鄉清夏(木板)/2000
289 秋色(木板)/2000
290 坐擁天籟(木板)/2000
291 夏雨新霽(木板)/2000
292 山野幽居(木板)/2000
293 雲蹤(木板)/2000
294 翠蓋臨風(木板)/2001
295 蓮開朱顏(木板)/2001
296 蒲塘秋影(木板)/2001
297 荷姿蝶舞(木板)/2001
298 雲聚如岫(木板)/2001
299 寒泉春露(木板)/2001
300 雲壑飛瀑(木板)/2001
301 夏山深翠(木板)/2002
302 對話(木板)/2002
303 煙浮遠岫(木板)/2002
304 滄浪山水情(木板)/2002
305 石瀨鳴泉(木板)/2002
306 山影浪濤(木板)/2002
307 漩渦(木板)/2002
308 雲開乘願(木板)/2002
309 太極(木板)/2002
310 寄雲(木板)/2002
311 碧海龍騰(木板)/2002
312 竹本虛心是家師(宣紙)/1980
312 山中好友林間鳥,世外清音石上流(宣紙)/1988
313 厚德(宣紙)/1993
313 無垢(宣紙)/1993
314 靜中見性(宣紙)/1993
314 濡墨(宣紙)/2002
315 雲龍—李賜端書(畫宣板)/1991
316 雲涯觀瀑(畫宣板)/1994
316 歸(畫宣板)/1994
317 松下覓句(畫宣板)/1996
318 靜觀自得(畫宣板)/1996
319 滿江明月一舟歸(畫宣板)/1999
320 策杖訪幽(畫宣板)/1999
321 宇宙三寶(畫宣板)/2002
322 高岫晴烟(畫宣板)/2002
323 賀壽—李賜端書,李漢卿補鶴(陶板)/2000
324 幽居(陶板)/2000
325 花嬌欲語(陶板)/2000
326 勁節(陶碗)/2000
326 講清楚,說明白(陶盤)/2000
327 漓江風光(陶板)/2000
328 童趣(陶盤)/2000
329 緣(陶盤)/2000
329 憶(陶盤)/2000
330 儷影深情(陶板)/2000
331 斗栱彩繪(木板)/1998
332 尋幽(磚)/1997
333 清談(磚)/1997
334 蓮塘飄香(扇子)/1997
335 絲巾彩繪(絲)/2000
李漢卿的手稿
338 仙鶴/1998
339 水仙/1998
340 蓮藕、石榴、水仙/1998
341 梨/1998
342 牡丹/1998
343 牡丹、水仙/1998
344 蝶姿/1998
345 栩栩彩蝶也/1998
346 彩蝶、秋海棠/1998
347 玉瑞木/1998
348 夜靜花清/1998
349 秋菊/1998
350 早春花發(梅)/1998
351 梅花/1998
353 竹、菊/1998
354 竹/1998
355 竹/1998
356 荷/1998
357 荷花/1998
358 荷/1998
364 桃子、佛手/1998
365 昌蒲壽石/1998
366 菠菜、小青菜、芋頭/1998
367 小青菜/1998
368 蘿蔔/1998
369 紫茄、芋頭/1998
370 童子拜觀音(二尊的) 玻璃彩繪
371 佛祖漆仔(五尊的) 玻璃彩繪
372 關公(三尊的) 玻璃彩繪
373 八仙(鍾離權) 玻璃彩繪
374 關公(三尊的) 紙本彩繪/學甲張宗男供奉
375 童子拜觀音(二尊的) 紙本彩繪/學甲李明利供奉
376 童子拜觀音(二尊的) 玻璃彩繪/學甲謝樹人供奉
377 童子拜觀音(二尊的) 玻璃彩繪/學甲謝海得供奉
378 童子拜觀音(二尊的) 玻璃彩繪/學甲謝榮墩供奉
379 觀音曁善才良女(三尊的) 玻璃彩繪/學甲李宗賢供奉
380 佛祖漆仔(五尊的) 玻璃彩繪/學甲王金鎧供奉
381 佛祖漆仔(八尊的) 玻璃彩繪/中洲陳姓供奉
李漢卿的用印
382 1.李氏/漢卿(曾遜祥刻)
382 2.竹居主人(曾遜祥刻)
382 3.花好月圓人壽(曾遜祥刻)
382 4.李氏/竹居(曾遜祥刻)
382 5.觀自在(曾遜祥刻)
382 6.李漢卿(曾遜祥刻)
382 7.出入大吉(曾遜祥刻)
382 8.還曆后作(曾遜祥刻)
382 9.甲戌薪傳獎(曾遜祥刻)
382 10.意自閒(曾遜祥刻)
382 11.竹居李漢卿畫記
382 12.一枝一葉皆有情
383 13.一枝一葉皆有情(涂順從刻)
383 14.丹青無愁(涂順從刻)
383 15.竹居/漢卿(涂順從刻)
383 16.李漢卿/竹居(鄭多鏗刻)
383 17.續佛慧命(石川刻)
383 18.漢卿/李氏(石川刻)
383 19.李漢卿印/竹居主人(黃嘗銘刻)
383 20.安龢(和)(陳建民刻)
383 21.竹居(蘇天賜刻)
383 22.漢卿珍藏(蘇天賜刻)
383 23.還曆后制(王為網刻)
383 24.李漢卿六順后作
|書序|
一代宗師的彩繪世界—縣長序
李漢欽先生是本縣唯一榮獲「薪傳獎」的彩繪藝師,這是政府對其一生奉獻給傳統彩繪的肯定與表彰,堪稱是台南縣的文化財,我們與有榮焉;在其50多年的彩繪生涯裡,施作過的寺廟近幾百座,南從高雄北至台北,皆有其彩繪足跡,最多的地方則集中在嘉南一帶,可謂台灣近代寺廟彩繪最具影響力的指標性藝師。
李漢欽先生出身於學甲七塊厝,從小跟隨父親李摘先生學習傳統彩繪,從此一頭栽進彩繪世界,再也沒有離開過寺廟彩繪,直到2002年6月過世,一生均以彩繪為志業,最被稱頌的是他的「文人畫」與「佛教彩繪」,這對台灣傳統彩繪的發展與變遷,具有重要的影響,他從傳統彩繪而來,卻也走出了傳統彩繪,近代台灣傳統彩繪因他而開出不一樣的花朵,結出不一樣的果實。
2003年4月,在李漢欽先生逝世1週年時,本府特於文化中心舉辦「李漢欽彩色世界特展」,展覽其各個彩繪時期的代表傑作,讓關心他的親朋好友與所有縣民,回顧其一生的彩繪風采;其中,讓人印象特別深刻的是,他在晚年所畫的潑墨造景,發病期間的完全自我解放,看得出一代彩繪宗師豪放的生命態度。
台南縣政府爲讓李漢欽先生的彩繪足跡更為鮮明,並可以將其各個時期的彩繪大作傳世,留給後人學習與紀念,特編輯《李漢欽及其傳統彩繪》專書與畫冊,從他的生平、師承與傳承,再至彩繪藝術,巨細靡遺的予以整理、分析與論述,爲其流故事,也爲其留功業,更爲其留典範。
回首再看李漢欽先生的彩繪世界,正如他精彩的一生一樣,充滿色彩,充滿意境,讓人感念,也讓人靜思。
台南縣縣長 蘇煥智
為彩繪搭造發言平台—局長序
就台灣近代寺廟彩繪而言,李漢欽先生是一位極具影響力的大師級人物,他不但帶領他的彩繪團隊,畫過台灣中南部的許多寺廟,也開寺廟「文人畫」彩繪風氣之先,創造不同於其前輩的彩繪格局與成就,晚年的「佛教彩繪」,更讓他開啟北式、南式和蘇式等3種傳統彩繪之外的第4式。
李漢欽先生不只在彩繪施作上有所發明與貢獻,他在彩繪薪傳上,也有傑出的成績表現。李漢欽先生榮獲「薪傳獎」之後,在文建會的全力支持下,台南縣政府特聘他為「傳習藝師」,開班授徒,教導傳統彩繪工法,前後3期,計有25位學員參加,他將畢生所學毫無保留的全力奉獻,正如同他把他一生奉獻給台灣彩繪一樣,爲傳統彩繪開啟一道希望之窗,也爲傳統彩繪留下一絲命脈,如此偉大的情操,值得我們尊敬和效法。
如此重要的一位縣籍彩繪大師,我們極為驕傲,也極度重視,台南縣政府在李漢欽先生在世時,便為其編撰兩冊《傳統建築彩繪技藝保存傳習計劃成果報告書》,整理其行誼、畫技與畫論,爲台灣傳統彩繪留下隻字片語;此次,更委請黃文博先生調查與撰寫其生命史與彩繪理路,將其彩繪過的每一座寺廟,予以記錄、整理,並加以分類、分析,說明來龍去脈,提出在地觀點,真實的呈現李漢欽先生的彩繪種種,爲他的彩繪世界搭造一個發言平台,也爲台灣的彩繪歷史建構一個清晰脈絡。
文化是千秋萬古之事,是一種爲後代子孫投資的事業,在縣府財政吃緊的當際,這套專書還能夠順利的出版,特別要感謝蘇縣長的全力支持,同時也要感謝李漢欽先生公子李宗賢先生的從旁協助,而同仁謝素月課長、承辦人陳宜旻小姐的積極任事,更是這套專書的幕後功臣。
李漢欽先生兼有「彩繪師」與「畫師」的雙重身份與技能,可說是詩書畫三絕的一代宗師,他走過的彩繪足跡,早已烙印在台灣彩繪的歷史迴廊了。
文化局局長 葉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