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品

Publications

書籍
李漢卿及其傳統彩繪
  • 作者:
    黃文博
  • 出版者:
    台南縣政府
  • 出版日期:
    民國96年9月初版
  • ISBN/ISSN:
    978-986-01-0280-2
  • GPN:
    1009601779
  • 語言:
    繁體中文
  • 規格:
    精裝/30.8*21.7cm/327頁
  • 定價:
    NT$800元

|目錄|

 

002  一代宗師的彩繪世界—縣長序

003  為彩繪搭造發言平台—局長序

004  與父親的一些互動—李宗賢序

006  毋單是掀俑仔爾爾—自序

 

013  前言

017  李漢卿的生平

018  第一節  出生於七塊厝(1936─)

020  第二節  與彩繪結緣(1946─)

024  第三節  拜師潘春源(1951─)

026  第四節  結婚展鴻圖(1956─)

030  第五節  收徒傳功夫(1961─)

033  第六節  結識施文炳(1972─)

036  第七節  投身於社團(1974─)

049  第八節  榮獲薪傳獎(1994─)

051  第九節  彩繪傳習師(1995─)

055  第十節  蓮因寺機緣(1995─)

058  第十一節  發現罹肺癌(1999─)

 

069  李漢卿的師承與傳習

070  第一節  李漢卿的師承

078  第二節  李漢卿的傳習

 

083  李漢卿的傳統彩繪藝術

084  第一節  玻璃彩繪期 1949─1975

091  第二節  寺廟描稿期 1953─1970

097  第三節  寺廟創作期 1970─2001

207  第四節  生活寫意期 1984─2002

229  結語

 

237  附錄(一)

238  1.李漢卿創作年表

244  2.李漢卿寺廟彩繪分佈一覽表

247  3.李氏彩繪歷年主要支援畫師

248  4.李漢卿彩繪傳習門生名錄

250  附錄(二)

250  1.彩繪與傳統木造建物功能(1994;未發表)

253  2.淺談台灣傳統建築彩繪技術(1996)

258  3.傳統彩繪介紹(1997;未發表)

266  4 淺談古建築彩繪(1998)

276  5. 民間彩繪演變芻論(1999)

289  6.李漢卿傳統詩總覽

326  參考書目

 

 

|書序|

 

一代宗師的彩繪世界

 

    李漢卿先生是本縣唯一榮獲「薪傳獎」的彩繪藝師,這是政府對其一生奉獻給傳統彩繪的肯定與表彰,堪稱是台南縣的文化財,我們與有榮焉;在其50多年的彩繪生涯裡,施作過的寺廟幾近百座,南從高雄北至台北,皆有其彩繪足跡,最多的地方則集中在嘉南一帶,可謂台灣近代寺廟彩繪最具影響力的指標性藝師。

    李漢卿先生出身於學甲七塊厝,從小跟隨父親李摘先生學習傳統彩繪,從此一頭栽進彩繪世界,再也沒有離開過寺廟彩繪,直到2002年6月過世,一生均以彩繪為志業,最被稱頌的是他的「文人畫」與「佛教彩繪」,這對台灣傳統彩繪的發展與變遷,具有重要的影響,他從傳統彩繪而來,卻也走出了傳統彩繪,近代台灣傳統彩繪因他而開出不一樣的花朵,結出不一樣的果實。

    2003年4月,在李漢卿先生逝世1週年時,本府特於文化中心舉辦「李漢卿彩色世界特展」,展覽其各個彩繪時期的代表傑作,讓關心他的親朋好友與所有縣民,回顧其一生的彩繪風采;其中,讓人印象特別深刻的是,他在晚年所畫的潑墨造景,養病期間的完全自我解放,看得出一代彩繪宗師豪放的生命態度。

    台南縣政府為讓李漢卿先生的彩繪足跡更為鮮明,並可以將其各個時期的彩繪大作傳世,留給後人學習與紀念,特編輯《李漢卿及其傳統彩繪》專書與畫冊,從他的生平、師承與傳承,再至彩繪藝術,鉅細靡遺的予以整理、分析與論述,為其留故事,也為其留功業,更為其留典範。

    回首再看李漢卿先生的彩繪世界,正如他精彩的一生一樣,充滿色彩,充滿意境,讓人感念,也讓人靜思。

 

台南縣縣長  蘇煥智

 

為彩繪搭造發言平台

 

    就台灣近代寺廟彩繪而言,李漢卿先生是一位極具影響力的大師級人物,他不但帶領他的彩繪團隊,畫過台灣中南部的許多寺廟,也開寺廟「文人畫」彩繪風氣之先,創造不同於其前輩的彩繪格局與成就,晚年的「佛教彩繪」,更讓他開啟北式、南式和蘇式等3種傳統彩繪之外的第4式。

    李漢卿先生不只在彩繪施作上有所發明與貢獻,他在彩繪薪傳上,也有傑出的成績表現。李漢卿先生榮獲「薪傳獎」之後,在文建會的全力支持下,台南縣政府特聘他為「傳習藝師」,開班授徒,教導傳統彩繪工法,前後3期,計有25位學員參加,他將畢生所學毫無保留的全力奉獻,正如同他把他一生奉獻給台灣彩繪一樣,為傳統彩繪開啟一扇希望之窗,也為傳統彩繪留下一絲命脈,如此偉大的情操,值得我們尊敬和效法。

    如此重要的一位縣籍彩繪大師,我們極為驕傲,也極度重視,台南縣政府在李漢卿先生在世時,便為其編撰兩冊《傳統建築彩繪技藝保存傳習計劃成果報告書》,整理其行誼、畫技與畫論,為台灣傳統彩繪留下隻字片語;此次,更委請黃文博先生調查與撰寫其生命史與彩繪理路,將其彩繪過的每一座寺廟,予以記錄、整理,並加以分類、分析,說明來龍去脈,提出在地觀點,真實的呈現李漢卿先生的彩繪種種,為他的彩繪世界搭造一個發言平台,也為台灣的彩繪歷史建構一個清晰脈絡。

    文化是千秋萬古之事,是一種為後代子孫投資的事業,在縣府財政吃緊的當際,這套專書還能夠順利的出版,特別要感謝蘇縣長的全力支持,同時也要感謝李漢卿先生公子李宗賢先生的從旁協助,而同仁謝素月課長、承辦人陳宜旻小姐的積極任事,更是這套專書的幕後功臣。

    李漢卿先生兼有「彩繪師」與「畫師」的雙重身份和技能,可說是詩書畫三絕的一代宗師,他走過的彩繪足跡,早已烙印在台灣彩繪的歷史迴廊了。

 

文化局局長  葉澤山

 

與父親的一些互動

 

    父親於養病的後期,曾經告訴我:「回想著我這一世人,過得非常充實、精彩,嘛感到非常滿足,但總是感覺猶有兩件代誌無完成,奈何天不假年,只好抱著這個遺憾離開矣。」父親口中的遺憾,就是舉辦畫展與出版一本有關傳統彩繪的書籍。

    在父親逝世1週年的前夕,承蒙蘇煥智縣長、鍾蔡瑛珠局長鼎力協助,在2003年4月於新營文化中心舉辦紀念展,今又蒙蘇煥智縣長與葉澤山局長的支持,在黃文博校長的策劃之下,終於完成《李漢卿及其傳統彩繪》專書及《李漢卿彩繪圖集》畫冊,父親心中的遺憾,雖然在逝世後的第5年才能圓夢,也總算替父親完成了最後的心願,在此衷心感謝蘇煥智縣長、葉澤山局長的支持協助,及奔走策劃、撰寫的文博兄。

    一生沈浸於傳統彩繪天地的父親,雖因家境關係,僅國小畢業,但憑著對藝術、古文學的喜好,不斷自修、研究,也因此改變了父親50歲以後的人生際遇。1994年獲教育部頒發「民族藝術傳統彩繪薪傳獎」,並蒙李前總統登輝先生召見,及1995年獲文建會遴聘為「傳習藝師」,開啟了父親更寬廣的人生視野及人際關係,能與大學教授同堂開會、研討,進而到大學開課、演講、審查古蹟規劃案等等,這些都是僅國小畢業的父親最引以為傲的事情,聯合報記者謝玲玉小姐為此寫了一篇報導〈做工仔,嘛會當(足百)上講台〉,這應是父親心情的最佳寫照。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舉辦「傳統建築彩繪技藝保存與傳習計劃」的3年期間,父親感覺最溫馨、最有成就的日子,一群熱愛傳統彩繪的學員,同聚一堂,共同學習、成長,從初體驗到融入,宛如一個大家庭,學員對父親的尊敬、關懷,可從養病期間學員特別安排至南元農場踏青,看出一點端倪,他/她們用情之深、關照之微,使我銘感五內。提起學員的種種,父親總是對人說:「這的學員攏是高學歷,而且尊師重道。」如今,盧世祥是中興大學準博士,劉蓉鶯、林夙芬、黃俊傑、黃敏玲等人均是碩士學歷,黃俊傑更於2005年榮任副教授,其他學員也均在其工作領域上有很好的成就,如果父親還健在,只要提起這班學員,父親應該會說:「這是我一生當中上大的收成。」

    回顧與父親從事傳統彩繪的20餘年間,白天的「師徒關係」、晚上的「父子親情」、聊天時又有如「兄弟」般的無話不說,無所不談,歷歷如昨日。

    1999年,父親剛檢驗出罹患肺癌,於上海就醫時的某晚,父親告訴我:「六龜諦願寺的工課量猶真濟,無設計完成的圖稿,轉來台灣以後,汝愛馬上接手設計,趁我猶有氣力的時,共汝修飾定稿。」2000年養病期間,經常至六龜工地小住幾天,說是要換個環境居住,其實是想看我設計的圖稿並加以修飾,以供日後使用,關愛之深,非筆墨所能形容。

    2001年夏天,父親致電工地,交待我將設計圖稿攜回學甲;晚餐後,父親隨即展閱,詳加說明並潤筆修飾,時近10點,不忍父親太勞累,強迫休息,收回圖稿,父親交待放在桌上,明早要去工地時再收取,隔早6點下樓時發現圖稿已全部修飾完成,原來父親於半夜起床定稿完成後再回房休息。父親對傳統彩繪藝術之執著,對我疼愛之情,於此展露無遺,此一圖稿於工地施作當下,父親再度至六龜「視察工地」,返回工作室休息時對我說:「汝設計、調配色彩,猶是有我的影跡存在。」我回答父親:「因為我是汝的囝,汝的徒弟啊。」父子倆發出會心的一笑。此後,父親漸能釋懷技術之傳承問題。

    2002年,埔里中台禪寺施作彩繪時,父親體力已大不如前,猶記得準備至中台禪寺開工之時,父親仍堅持要隨行幾天,擔心我無法勝任此一任務(這是父親一生中唯一沒有親臨的工地),但因顧及父親的體力,而加以婉拒,過了3天父親來電交待將圖稿帶回學甲,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婉拒父親之要求,父親於此期間,每天對著母親說:「這個囡仔,去赫爾大的道場毋知是毋是有法度通負擔。」母親回說:「宗賢都已經47歲矣,汝嘛會使減少操心一點矣。」此一心情,一直到普遍獲得寺方肯定及報社專訪,才告平穩,父親說:「宗賢年紀佫較大,佇我的心目中,永遠是一個囡仔。」

    2002年春季,最後一次與父親同遊六龜,晚餐後,父親提議:「去準備一寡木枋、漆料,咱父仔囝佫來耍一下。」這一玩,玩出了雅興。趴在桌邊看色彩順勢自然渲染,竟忘了是養病之身,至母親催促時間不早了,才猛然發覺工作台上居然多了5塊畫作。隔早5點半,我迫不及待的起床,欲看昨晚的作品。至工作室時,父親早已起床欣賞,並興致勃勃的告訴我,接下來要如何修飾補景。看到父親對藝術創作之用心與執著,我的內心深受感動,這也深深的影響了我日後的工作態度。

    父親的一生,都奉獻給他熱愛的台灣傳統彩繪。我將此一套書─《李漢卿及其傳統彩繪》專書及《李漢卿彩繪圖集》畫冊,獻給遠在西方極樂淨土的我最敬愛的父親。

    最後,我也要利用此一機會,謹向母親及內人逸敏致上我最誠摯的敬意,感謝兩位對家庭的關愛與付出,讓我無後顧之憂,可以踏著父親的彩繪足跡,繼續為台灣傳統彩繪努力。

 

李宗賢

 

毋單是掀俑仔爾爾

 

    「天公伯仔對我誠刻薄,是按怎毋予我加活幾冬仔......」,這是漢卿先破病了後,對我講上蓋濟擺的話,逐擺聽著,攏予我誠心酸......

 

    1.參漢卿先熟似,會記得是佇1992年的春天,涂大師順從兄約一群朋友佇南鯤鯓廟槺榔山莊樓頂的涼亭仔,欲來聽伊講彩畫的故事。彼個時陣,槺榔山莊拄好落成無若久,新佫鮮,南風輕輕仔吹,樓頂的涼亭仔誠秋凊(chio1 chin3;涼爽),聽彩畫大師比手畫刀,逐家的耳仔攏聽到覆覆覆;彼陣開始,我才知影原來彩畫有這爾大的學問,毋單有北式、南式,猶佫有蘇式,這3式南鯤鯓廟攏總有,兩爿通廊就是一個各種彩畫的展覽場。

    1992年媽祖生的前一暝,我佮漢卿先攏頭一擺予北港朝天宮聘請去做藝閣的評審,漢卿先敲電話予我,講伊老人目珠輸矣,我若欲去,順紲去共渡一下,就按爾一渡渡咧幾若冬,一直到2000年伊破病了後,才賰(chun1;剩下)我單人獨馬去北港;佇遐幾冬的北港之行當中,有一兩擺,漢卿姆仔佮伊賣9斤雞的厝邊麗珠仔,嘛參阮去看鬧熱,一擺一擺,逐家就按爾愈來愈有話講,變做足好的朋友。

    會記得頭一擺評審過煞,已經是將近半暝矣,主辦人請阮去辦公室坐一下,(亻因)(in1)欲準備一點仔評審費予阮。一群評審委員就佇辦公室畫虎膦(lan7),彼個時陣,廟方人員不時對大廟攬著舂(cinn1)到飽飽的「功德箱仔」,經過阮的面頭前,送到內面,進進出出,假若誠無閒共款。過了誠久,漢卿先滾笑細聲講:「行赫濟(hiah4 ce7;那麼多)擺矣,到底是欲包若濟予咱?」結果彼擺的評審費是2000元。行轉去停車場的路裡,阮兩個人攏恬恬咧趕路;行了誠久,漢卿先總算開喙矣,先「姦」一聲才講:「後擺無咧臭扮(pue2)伊矣!」

    1998年年初,漢卿先為著欲參加6月台灣省立博物館舉辦的「台灣傳統民俗與民藝學術研討會」,寫了一篇〈淺談古建彩繪〉的論文,伊誠客氣,講伊國校讀無畢業,捌無幾字,毋知影論文的格式按怎寫,叫我共看一下。我誠歡喜,共講「若無相棄嫌,菜脯根仔罔咬鹹」,就提來予我鼻芳一下,就按爾,伊寫一段,我看一段,伊寫一節,我看一節,彩畫我外行,我干單共潤筆掠予順序爾爾;其實,漢卿先寫得誠好,無輸大學教授寫的。

    2000年的熱人,我拄好派去鹽水鎮的大豐國小服務,彼個時陣漢卿先已經病誠冬矣,治病、養病,養病、治病,鬱佇厝內鬱到目頭拍結,心情攏袂(be7)輕鬆。彼段時間,我招伊去郊遊兩擺,第1擺去安溪寮「典傳舍」畫衫仔,佫去崎內「白荷陶坊」畫磚仔,參陳玉珠佮林文嶽老師熟似;第2擺載伊佮漢卿姆仔做夥去七股網仔寮汕玩水看雲仔,看著白雲飄飄,伊對人生誠感慨,共我講:「頭一擺來這,嘛可能是尾仔擺矣。」

    彼段時間以後,我常常佇下班了後,斡(uat4)入去漢卿先(亻因)(in1)兜陪伊畫一個仔虎膦(lan7)咧,聽伊講伊的人生故事,平均一古月有一兩擺,話題無所不談;曾經建議伊每擺講一寡仔「家己的故事」,由我來紀錄佮整理,但是這件事志(代誌)一直到伊過身去攏無做成功,原因是頂擺毋知影講到陀位,這擺又佫毋知影欲對陀位講起。

    漢卿先過身了後,縣政府有意思欲為伊出一部伊的專輯佮畫冊,以紀念這位一代彩畫宗師;講啊講,一直講到2005年的熱人才成事,文化局揣我執筆的時,我義不容辭就共抾(khiok4)起來做,因為我嘛想欲為這位我的忘年之友,留一寡仔物件落來,予後代囝孫學習,予後代囝孫數念(siau3 liam7)。

 

   2.雖然我佮漢卿先誠熟似,對伊的彩畫嘛小可仔有瞭解,但是毋知影伊畫遐爾濟、畫遐爾闊,這擺,為著寫這部冊,除了消化前人的研究之外,我循著伊彩畫過的跤跡,對南到北,對草地到都市,一間仔一間行,一間仔一間看,嘛一間仔一間翕相(hip4 sionn7)兼做記錄,若行若看,若翕相若做記錄,才發覺漢卿先實在誠無簡單,伊有法度行入傳統彩畫,佫對傳統彩畫行出去,行出伊家己的路,畫出伊家己的圖,尤其是「文人畫」佮「佛教(式)彩繪」會當看出伊的創意佮用心,伊的發明佮堅持,對一個一生攏奉獻予台灣彩畫的人來講,這種創意是何等的珍貴,這種堅持是何等的偉大!

    漢卿先得著「薪傳獎」進前,伊主要是畫「文人畫」,我上蓋欣賞的,是有一寡仔描寫伊家己心境佮性命態度的「高士圖」,1欉老松、2個仙人、3隻白鶴,加上一寡仔雲海、幾粒山頭,邊仔佫寫一寡詩句或者是家己的領悟,一幅意境非凡的「桃花源」,就貼佇廟壁,就黏佇三通,王爺公仔佮王爺囝蹛(tua4)佇寺廟內面,嘛會感覺誠涼誠爽快,攏無想欲出去雲遊四海。

    漢卿先得著「薪傳獎」了後,差不多放棄「文人畫」,改畫「佛教(式)彩繪」矣,這個時陣,伊猶佫戴著「薪傳獎」的光環,當鮮當銃(ching3)當奢颺(chiann5 iann7),竟然會當改變家己,走揣伊從來毋捌接觸過的新畫風,對一個活過一甲子的人來講,這種對頭開始的改變,是偌爾仔無簡單咧!晚年這6、7冬畫過的遐5間佛寺,就成為伊彩畫生涯上蓋特別的所在,會使講是伊留予人間上蓋美麗的紀念品。

    漢卿先靜養期間,伊的畫風猶佫有全新的改變,伊毋爾畫宣紙、枋仔,嘛畫粗瓷仔、葵扇,佫畫衫仔、油傘,無所不畫,無所不能畫;伊的圖畫出現潑墨, 伊的用色出現大紅大綠,變到參以前攏無啥共款,這種完全解放家己的大膽做法,予人著生驚,嘛予人誠感動。

 

    3.佇我進行《李漢卿及其傳統彩繪》這個計劃的這一冬,漢卿先的公子宗賢兄佮(亻因)(in1)歸家伙仔,攏誠關心,嘛提供誠濟資料予我,予我誠感心;佇寫稿的過程當中,宗賢兄共我湊看稿,指正錯誤的所在,佫會共我補充一寡仔趣味的故事,增加這部冊的可看性。就按爾來來去去,有當時仔我去(亻因)(in1)兜,有當時仔伊來寒舍,不斷討論,不斷修改,當中,我看會出伊做人後生對父親的尊敬佮深深的懷念。

    這段研究漢卿先彩畫的期間,若有法度走的,我攏家己去看、去翕相(hip4 sionn7),對我蹛的附近北門到嘉義,佫到台中東勢、南投埔里,我攏行假(kah4)到,只有3個所在看人的門口埕,一間是國姓鄉的淨蓮禪寺,一間是水里鄉的蓮因寺,另外一間是鹿港鎮的施姓大宗祠,前兩間是佛門聖地,是出家人靜修的所在,無愛予人攪吵,施姓大宗祠是歸間鎖牢牢,無人咧顧。

    有這個「不得其門而入」的經驗了後,位佇六龜的諦願寺佮鳥松的圓照寺,我就拜託宗賢兄帶(chua7)我入去,果然,「遁入佛門」如入無人之地,予我大開眼界,目珠看假將欲脫窗,翕相翕假手將欲撓著(lau2 tioh4);看伊佮「佛門」的出家人,逐家熟似就親像一家伙仔人共款,這若彩畫的功夫佮做人處事,無一點仔臭狗尿破,是無可能予人按爾尊重的。

    這嘛予我聯想著蓋濟我行過的寺廟,逐家攏對漢卿先誠呵咾、誠數念,對照著漢卿先「天公伯仔對我誠刻薄,是按怎毋予我加活幾冬仔......」的彼句予人聽著會心酸的話,逐擺若無張無持去想著,我攏感慨萬千。

 

    4.寫冊做研究20幾冬矣,大多數攏是寫我會曉寫的,研究我有興趣的研究,寫「人」做「彩畫」研究,這是頭一擺,雖然並無若大的問題,但是卻有一點仔難度,我無法度將「人」對外表寫到骨髓,嘛無法度將「彩畫」對基礎研究到畫風,只是寫我所捌的,研究我所看有的;仰望這部冊逐家攏看有,嘛攏會曉看,毋單是掀俑仔爾爾。

 

黃文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