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品

Publications

書籍
顏水龍1990-1994油畫集
  • 作者:
    顏水龍
  • 出版者:
    台南縣立文化中心
  • 出版日期:
    民國84年3月
  • ISBN/ISSN:
    957-00-4947-2
  • GPN:
    030749840027
  • 語言:
    繁體中文
  • 規格:
    精裝/25.3*26.1cm/129頁
  • 定價:
    NT$300元

|內容簡介|

 

    顏水龍先生,一九O三年出生於臺南下營紅厝村。一九二O年負笈東瀛求學苦習素描,二年後考上東京美術學校西畫科,受教於當時日本藝壇多位先進,也因而厚植他一生致力於美術教育與美術創作及研究的堅實根基。本冊為顏水龍先生的油畫專輯。

 

 

|書序|

 

 

    台灣地區美術的發展從明末鄭成功遷台以來,上承傳統文化的淵源,以及日據時代汲取西方美術的滋養,乃至近數十年來美術教育的推廣,奠定良好的發展基礎。其間雖然受到部分先天條件的限制,但由於文化藝術界及美術工作者的努力,乃有今日璀璨的面貌。

    顏水龍先生,一九O三年出生於台南下營鄉紅厝村,幼年時期父母相繼去逝,十四歲那年姊姊出嫁後,便過著獨立的生活,因而塑造他刻苦自勵、意志堅強的個性,在台南州立教員養成所結業後,服務於下營公學校,同事澤田武雄老師發現他有繪畫天份而從旁鼓勵,顏先生從此對繪畫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有深入探討的決心。一九二O年負笈東瀛求學苦習素描,二年後考上東京美術學校西畫科,受教於當時日本藝壇多位先進,也因而厚植他一生致力美術教育與美術創作及研究的堅實根基,返台後歷任台南工業專科學校、國立藝專、台南家政專科學校及實踐家政專科學校教職,半生研究推廣台灣手工藝,專心培育工藝設計人才,對台灣地區美術教育之發皇,卓有貢獻。

    顏先生一生奉獻藝術創作與從事工藝之推動,其執著、認真、付出的精神,深獲各方敬重,茲值顏先生大作彙集成冊。付梓之際,謹綴數語,藉申賀忱。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  鄭淑敏

 

 

    台灣美術受到重視並成為台灣文化學術研究的重要部門,是台灣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政治民主的結果。而台灣早期畫家資料的整理與作品的介紹等,則更可突顯美術家於台灣文化發展中的地位,顏水龍教授的繪畫及成就,正是台灣早期畫家的重要代表之一。

    顏水龍教授,出生於民國前九年(一九O三年),台南下營鄉紅厝村。雙親早逝,爾後即一直與祖母相依為命,十三歲時,祖母過世。其在孤獨成長中,也培養了他自我要求期許的堅強性格。十八歲時,放棄國小教員職位,隻身赴日追求學習西畫的夢想。二十歲,考入日本東京美術學校西畫科,讀到三年級編入留法返日執教的藤島武二教室,四年級時,轉入另一位留法返日的岡田三郎助老師的教室,學習當時正興起的日本外光派畫藝,並吸收兩位老師的特色與專長,畢業後再進入西畫研究科。一九二九年研究科畢業後,又隻身乘西伯利亞鐵道,赴法國研究學習油畫創作。先後受教於當時法國名畫家馬爾香與勒澤,後來又得梵鄧肯的傾囊相授,終能得到油畫技法的精髓。但因在法國生活貧困、作畫勞累得了肝病,始返國養病並繼續從事油畫創作,並達成服務國人的願望。

    巴黎返國後,參與創立台陽展、並受聘為台灣美展審查委員及全國重要美展之評審。先後執教於台南工學院(成大前身)、國立藝專、台南家專、東方工專及實踐家專等擔任教授兼主任。其間曾多次榮獲國家文藝特別貢獻獎等殊榮。

    顏水龍教授,今年九十二歲,身體健朗,依然天天創作不輟。綜觀其作品,不僅閃爍出豐富多采的繪畫美,深得畫壇人士的敬佩與讚賞外,其最被肯定的則是他的作品洋溢著對本土風物的描繪與表現;他走遍台灣的每一個地方,不論南或北,平原或深山,每一個具有台灣特殊情懷的美景,均在他的畫面中流露出特別感人的色彩與造形,尤其北部的淡水、萬華,中部的火焰山與日月潭,南部的阿里山與台南古厝、高雄的西子灣、枋寮與墾丁等景物,均能充實表現出地方的特色,其次是他表現的高山族生活景象,特別具有本土性特色;如蘭嶼的獨木舟與原住民的描繪,幾乎成為他的作品的標誌,對於原住民的表情與膚色的美妙運用,均十分出神入化。顏水龍教授的繪畫風格,表現得簡潔明快,將瑣碎複雜的形象變化、簡化成多面的組合,而在色面中,又有豐富的筆觸與色彩的奧妙變化,色彩的層次中,由內而外的滲透出其內精神的情懷,穩重而內斂的耐人尋味。 

    近年來,顏教授年事漸大,生活安定,心情愉快,其創作則流露出更多甜美的色彩與輕鬆活潑的筆法,更顯得他繪畫成熟的自由自在,不拘形式的藝術浪漫心境。最近,他的這些迥異其過去風格的作品,在他的故鄉台南縣立文化中心展出後,獲得觀賞者的讚賞。茲將此精品匯集成畫冊,期能廣為流傳,對於台灣美術文化與全民生活品質之提昇,諒必有所助益。茲為表賀意,特為序。

 

台灣省政府教育廳廳長  陳英豪

 

紅毛厝傳奇──顏水龍

 

    在本縣文化中心十一週年慶活動中,特別安排了「南瀛鄉土情」系列展覽,難得的是,共襄盛舉的參展作者,都是本縣縣籍傑出美術家,如顏水龍、李義弘、張武俊、施金輝、林穎英......,可謂老、中、青三代聚集一堂;可喜的是,展出作品,各類皆擅長,有油畫、國畫、陶藝、攝影、膠彩...等精品,是一場豐富的藝術盛宴。其中,顏水龍先生,寶刀未老的藝術風範,尤令人感佩。

    清雋的身影,歷經烽火的洗禮,步伐依然穩健,滿懷鄉土情,以彩筆揮灑大地,以雙手造就神奇,比中華民國年長十歲,現年九十二歲高齡的顏水龍先生,散發驚人的藝術活力;畫布上,點線之間,筆觸遒勁如昔,作畫七十餘年、功力令人折服,就是這股異於常人的藝術摯愛與執著,璀璨了他永恒的藝術生涯。

    顏水龍先生,台南縣下營鄉紅厝村人,十五、六歲開始與美術結緣,他的藝術經歷有變化,有更新,得天獨厚看盡了台灣藝壇的滄桑過程和蓬勃現象;早年留學,辛勤耕耘,中年倡導工藝,堅信理想,晚年作畫,怡然自得,他的決心和毅力,堪稱台灣第一代西畫家典型的代表,認識他,對於台灣美術的發展,將有更深入的了解。

    「我是土生土長的台灣囝仔,真不甘心看到台灣文化逐日消失。」顏水龍先生傳達本土情懷,散播生活理想,始終念念在茲,無怨無悔,他以純美術從事廣告設計、馬賽克鑲嵌,及路樹規畫,鍥而不捨的鼓勵,推展民間手工藝,讓心中美麗的台灣活了起來,一點一滴的成果,注入了台灣工藝新生命,實在是一位「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的具體實踐者,走過藝壇一甲子,他是台灣藝壇的瑰寶,他是南瀛紅毛厝的傳奇,唐山深覺與有榮焉。欣值顏水龍先生'90~'94作品集付梓之日,特致敬意與賀忱,並願賢者長其壽,永遠創作不輟,爰為之序。

 

台南縣縣長  陳唐山

 

日頭的恩賜

 

    我深深感覺繪畫是真正自由又有個性表現的創作;對於大自然能夠透過繪畫人的藝術心靈,來創作一個新的、有個性、有境界的新自然,對繪畫的人來說,實在是非常自由而幸福的事。

    作畫時,每畫出一條線、甚至一點、或一個色彩的使用,都希望能在畫面的空間效果上釋放出它的力量,營造出畫面的藝術氣氛,讓觀賞的人能夠欣賞到畫面中有層出不窮的意味。

    最近這幾年來,我對作畫對象的觀察與欣賞較有深刻的感受,例如對色彩的運用與察覺,就比以前較為明亮,這跟自己的年齡與心境有相關吧!對於黃昏時刻,欣賞落日與晚霞的美景時,特別感受到那餘暉的色彩之美,有人說這是人近黃昏的老人感覺,只是我總希望能再多欣賞夕陽,所以您會發現我畫面的落日總是畫得比較高一點。繪畫的人能夠在自己的畫面中,創造出一個美的世界,讓大家能觀賞到繪畫的深度,這應該是畫家的責任吧!

    居住、生活在這亞熱帶的寶島上,受太陽的恩賜,這兒有好多美麗的景色給我們繪畫,也有好多天然的材料給我們運用。我這輩子在藝術的領域裡,也努力在倡導我們的生活如何美化。在家庭生活的實用造形能以我們本土的天然材料來運用是最重要的。自然材質的感覺,總比科技的產物更富親切溫馨吧。

    再說到我最近對於台灣有宗教性的藝術思考常在我腦海裡徘徊;萬丹有一座百多年的天主教堂,目前正在作畫中。教堂是一個精神信仰的所在,如何構圖、色彩、造形中表現出宗教信仰的氣氛,這是我目前用心的問題。另外,在中部一民俗村有長八十七米、高五米的壁面,我將去製作一幅大甲媽祖出巡的鑲嵌壁畫,除了它是鄉土傳統的民俗宗教活動景觀外,如何呈現媽祖海神的海邊景色、以及神明的宗教性,也是我更要努力的事。

    雖然年紀大,但我對台灣美術的熱愛始終如一,總希望太陽給我們的熱力與恩賜,能夠善盡運用,以做為感恩。

    當然,協助我出版這畫集的文建會、省教育廳、台南縣立文化中心和台中興臺印刷廠等的厚愛,我一併由衷感謝。

 

口述  顏水龍

執筆  劉文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