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品

Publications

書籍
臺南市境內特殊地質景象 Ⅰ 臺南市新化丘陵區的化石家族
  • 作者:
    編著:鍾廣吉、許崑泉、鍾儀仁
  • 出版者: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 出版日期:
    民國103年6月
  • ISBN/ISSN:
    978-986-04-1098-3
  • GPN:
    1010300775
  • 語言:
    繁體中文
  • 規格:
    平裝/27.9*20cm/67頁
  • 定價:
    NT$150元
  • 備註:
    庫存不足無法銷售

|目錄|

 

一、緒言… 1

二、化石區的地質特性-這地區確實有化石資源... 2

(一)化石的生物性... 2

(二)新化丘陵區以前應也住了許多的生物... 3

(三)保存這些生物遺骸的地層種類與性質... 4

(四)環境變化與化石生物的古生態... 7

(五)地層中那裡有化石... 7

三、我要找化石,也要採化石... 8

(一)找尋藏匿化石的露頭秘境... 8

(二)有那些工具可以用來探化石... 12

(三)你曾挖到化石了嗎?... 12

四、有化石的地方與留在那裡的古生物... 14

  (一)牛稠內地區... 14

  (二)虎啣口東南側外環產業道路與近菜寮溪岸... 22

  (三)二寮景觀點區斜坡道的多層次化石密集層... 25

  (四)左鎮尖峰及柑子園農路叉路下坡處化石密集區... 34

  (五)伏牛景觀區化石密集區... 38

  (六)龍崎土崎一(代天府南側)化石密集區... 42

  (七)文衡殿北側道路開挖區邊坡化石密集帶... 45

  (八)聯錏南側斜坡露頭化石密集帶... 48

五、化石生物以前怎麼生活-古生態... 51

  (一)龍崎文衡殿對面開挖區的一些近期古海環境證據... 51

  (二)牛稠?古環境的推測... 53

六、談一談這群化石的精彩故事... 54

  (一)三層蛋糕何處來?深海(或遠岸)與淺海(或近岸)的證據... 54

  (二)三層蛋糕何處來?貝類化石密集層的成因探討... 56

  (三)二寮光陰的故事─我們對扇貝分佈的一些疑問... 58

七、化石也能揭開許多秘密,你知道嗎?... 59

  (一)新化丘陵在古老以前也是這些化石生物所擁有的城市... 59

  (二)好像龐貝城事件,也曾在此地區發生過啊!... 60

  (三)原來這些岩石內有許多可以滋養生物的好東西-生命物質... 61

  (四)滄海桑田─以前的海已是現在的陸地了... 61

  (五)我們也該學習如何躲避災難了... 61

  (六)是踏青賞景,也是戶外教學... 61

八、化石教育活動設計─與化石相遇... 62

參考文獻... 64

附錄 新化丘陵哺乳類動物及魚類化石圖鑑... 65

 

 

|書序|

 

認識鄉土地理 愛護咱的城市

 

    臺南市位於臺灣西南部嘉南平原上,依山傍海,市內山巒起伏,層巒疊嶂,平原沃野千里,丘陵林蔭翠綠,間有八掌溪、曾文溪等諸流蜿蜒其間,資源豐富,景致宜人。合併升格三年來,市府積極投入各項基礎建設及城市發展,但始終建立在生態永續的基礎之上,持續朝「文化首都、低碳城市、科技新城、觀光樂園」四大願景邁向。

    鍾廣吉教授長期從事地球科學教育與野外地質、地形調查,對臺南地區自然資源研究甚深,此次將長年累積的研究成果編成《臺南市境內特殊地質景象》,收錄《臺南市新化丘陵區的化石家族》、《楠西玉井至走馬瀨間曾文溪河床的化石眾生相》、《臺南市白河區、東山區的關子嶺等地景群像》、《臺南市曾文溪至六甲區的地形構造之獨特性》、《臺南市沿海區多變化的沙灘、潟湖景象》等五本專輯,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臺南豐富的地貌和生生不息的岩石循環,將嚴肅的學術論文改寫為通俗讀物,使民眾能輕易地瞭解臺南地質與地形現象中深藏的奧秘,喚醒人類對自然保育的重視。

    臺南悠長的歷史背景與豐富的地理環境,孕育出多元的在地文化,是地球上的瑰寶,期盼您在閱讀本書後,能以實際的行動,力行環保,關懷鄉土,一起愛護咱美麗且珍貴的城市。

 

臺南市長 賴清德

 

來自土地的純粹光彩

 

    臺南以文化立都,數百年的深厚歷史化育了冠絕全臺的文化資產,街市、廟埕、巷弄、人家,處處可見深厚的文化底蘊、藝術風華。然而鮮有人知,除了這些為人稱道的歷史文化累積外,臺南的自然地景、山海風光,同樣是使臺南文化獨樹一幟的重要因素。

    綜觀臺南全境,平原沃野千里,丘陵林蔭翠綠,景緻宜人。曾文溪河床上展雅石奇景,新化丘陵地層中含各類化石,關子嶺地區風景誘人,綠意盎然,六甲丘陵上山嶺重疊,奇峰陡出;沿海海岸更是沙灘分佈,景象變化多樣。自東而西,山光海景,美不勝收。

    為讓社會大眾對於臺南地景和化石地質有更進一步的認識,本局特別委請地質及化石專家鍾廣吉教授率領研究團隊,實際走訪臺南各地,進行特殊地景的研究調查。自然環境的深邃與變化,使本次研究更顯困難,幸賴研究團隊鍥而不捨,歷經一年多的探勘訪查,調查成果集結為五冊專書,包含「臺南市新化丘陵區的化石家族」、「臺南市楠西、玉井至走馬瀨間曾文溪河床的化石眾生相」、「臺南市白河區、東山區的關子嶺等地景群像」、「臺南市曾文溪至六甲區的地形構造之獨特性」、「臺南市沿海區多變化的沙灘、潟湖景象」等,在此也一併感謝鍾教授和研究團隊的辛勞,讓本套叢書得以順利付梓。

    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有鑑於文化和自然遺產的破壞日益嚴重,通過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呼籲世界各國共同投入文化和自然遺產保存,讓這些美好的文化自然遺產得以永續傳承。臺南的文化、自然遺產堪稱全臺之最,期待藉由本套叢書,讓大家更了解我們的母土、我們的環境,進而珍惜愛護,綻放來自這片土地的純粹光彩。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局長 葉澤山

 

推薦序

 

    做學問的人有幾種方式與人分享心得。其中之一,是撰寫學術論文。可是讀者極少,能獲得的喜樂不多,也沒有太大的成就感。演講能獲得的興奮感,只是來得快,去得也快。唯有寫成有人看的通俗出版品,才能廣為流傳,惠及大眾。自己看了也覺得對納稅人有意義,對後代子孫有貢獻。

    鍾廣吉教授是我的同學,我倆長期在台灣各地從事野外地質與地形工作,從觀察地質與地形現象中,認識了一點點台灣的深藏奧秘。我倆也都在教育界服務,雖然一南一北,倒也情投意合且時相往來,交換心得。鍾教授長期協助南部地區高中地球科學教育,期間留下了一次次的講義和調查資料。我們又共同進行了台灣地區地景登錄的五年計畫,有系統的建立起台灣的地景基本資料庫。

    鍾廣吉教授將他累積的成果編成五冊專輯,提供給他熱愛的家鄉、他生長、生活、營生的地方,也就善盡了他的心力。階段性的成果,也為他的下一階段敲起了號角。地質學者是講回春作用的,且看鍾教授的下一回合吧。

 

王鑫

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系名譽教授

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特聘講座教授

 

總編輯序

 

    菜寮化石博物館陳列來自新化丘陵的脊椎動物化石,為最重要的特色。在臺灣想看此類化石來此就對了。也因此讓我們知道,新化丘陵與菜寮化石博物館之密不可分的關係。新化丘陵內的地層,除了蘊藏了不少脊椎動物的化石外,也與其他地方新生代地層相同,也富含了不少的無脊椎動物化石。菜寮化石館和新化丘陵的關聯,最好的規劃就是看脊椎動物化石到菜寮化石館,想瞭解化石的知識,則到新化丘陵內;這個丘陵區內地層性質的交互變化,告訴您如何形成化石,尤其是密集多量的化石條件是變化頻繁的化石生物生存條件,不同地層有不同類別的化石,是告訴我們不同地層代表時間序列,不同生物群是代表生物的系統發生關係,那些地區生物的演化關係,這方面此次未能處理,留給以後的學術研究一個又難又不看好的研究題材。一層有如此多量的化石層,是生物大量死亡結果,為何呢?應是大災難,也告訴我們這個地球真的是多災多難,可不是嗎?地震不斷,極端氣候,缺糧食,病情瘟疫,均是發生在地球上的災難,人類有需要瞭解,也需要防患;您有機會到新化丘陵踏青賞景,有裸岩的路旁,或看到裸岩的崖面、地面,不妨靠近它,仔細看一看與您相遇的化石,看一看化石是甚麼長相?相互如何平躺?如何相互堆疊?個別大小有何變化?您就有一份踏青的額外收獲了;我們各級學校學生到此區戶外教學時除看植物,土地利用,崩坍災害等,您就不要偷懶,靠近或彎下腰,仔細觀察,真的您看到化石了,您上了一堂化石的課了。我們一群工作伙伴,將多年在此區調查研究的一些資料,編輯成這一本小冊子,當然不是新化丘陵的全部,目的是要帶您上戶外教學課程時,瞭解化石,扮演『化石學堂』的一份子,本人願於此小冊子出書之際,提筆為序,記下這檔事,也願與所有同好伙伴共同努力,推展這個化石教育的工作任務!

 

鍾廣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