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品

Publications

書籍
菁寮習事─菁寮的那些日常美好
  • 作者:
    廖于瑋總編輯
  • 出版者: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 出版日期:
    民國104年8月
  • ISBN/ISSN:
    978-986-04-5150-4
  • GPN:
    1010401028
  • 語言:
    繁體中文
  • 規格:
    平裝/22*17cm/207頁
  • 定價:
    NT$300元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篇章皆是在執行文化資產區域環境整合計畫過程中,所累積的觀察紀錄。在書裡所記載的每位長者故事裡,讀者能尋訪菁寮的歷史脈絡、體會農事的粒粒皆辛苦,並認識聚落的工藝職人、品味農村古早味及了解長者們歷經艱辛的人生故事。

    我們可以跟著這本書,一起走進菁寮的時光隧道,在這個時間彷彿凍結的聚落裡,細細觀覽這個擁有早期臺灣繁華風貌的小村,找回因都會化而漸漸失去的人情味,並聆聽土地原始而自然的呼喚。

 

 

|目錄|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局長序  004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序  006

關於菁寮習事  008

故事的開始

菁寮,這個小村莊  012

習。農事

立春,播田的時節  020

米的品種,關於種稻的門道  026

沿著水流,探尋嘉南大圳的故事  030

收割時分,懷念相伴工的割稻飯  036

保種,是一種自然的生活態度  042

冬季蔬果正當時  048

土地公拐  052

崑濱伯的農事筆記  056

文林伯與他的牛  062

習。滋味

甜蜜蜜的黑糖滋味  068

里長夫人的創意米食  072

小菁湯打通血脈  076

飄散著藺草香的七月粽  082

鄉下的醬油間  088

土豆嬤教一手,冬藏料理  092

回味過年好滋味  096

習。人生

墨林芥子  102

天送鴛鴦  108

稻稻來,走進菁寮老人聚場的故事  114

楊阿公的爆米香  120

鄉下阿嬤打工記  124

土豆伯的勞動追憶  128

嘉端阿嬤的信仰  134

習。功夫

菁寮村之寫真  142

賣菜阿伯展功夫  148

鉛桶店的阿雪嬸  154

修理時間的人  160

媽媽長的兒時記憶  166

煌明伯的良心被  172

聚落中的木匠師  176

老傢俱店的業務員  182

用情感攪和的菁寮藍染  188

菁寮老頑童  194

菁寮記憶盒子  200

無米樂‧好玩樂  204

 

 

|書序|

 

走進菁寮的時光隧道

 

    臺南市後壁區的菁寮,曾經因農業工商的聚散繁華過,隨著時代的變遷、工業社會的興起而人口外流,漸漸塵封在寂靜的田野裡。近年來,因紀錄片《無米樂》加持,這古老農村的知名度打開了,接著在文化資產活化保存與社區營造成果的推動下,更吸引人們來到這裡,實地體驗臺灣農村生活。

    在菁寮,除了可以在路上偶遇《無米樂》紀錄片三位主角─崑濱伯、煌明伯與文林伯之外,還能觀察臺灣農村順應大自然的作息,感受到聚落居民的純樸熱情;走在老街巷弄,處處是濃濃的古早味,不僅百年前建築風情依然,亦可在老街上見到許多老商號職人展絕活。在這裡,更可從與當地居民的言談中,得知許多關於此地的老故事。

    本書之內容篇章皆是在執行「文化資產區域環境整合計畫」過程中,所累積的觀察紀錄。隨著書裡所記載的每位長者故事裡,讀者能尋訪菁寮的歷史脈絡、體會農事的粒粒皆辛苦,並認識聚落的工藝職人、品味農村古早味及瞭解長者們歷經艱辛的人生故事。

    我們可以跟著這本書,一起走進菁寮的時光隧道,在這個時間彷彿凍結的聚落裡,細細觀覽這個擁有早期臺灣繁華風貌的小村,找回因都會化而漸漸失去的人情味,並聆聽土地原始而自然的呼喚。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局長  施國隆

 

掬一舟米粒,習生活四題

 

    位於本市後壁的菁寮地區在清朝中葉因作為古官道的中途驛站而街市成型,逐漸形成農業集市。日治時期,後壁有鐵路途經,菁寮也有飲食店、查某間、漢藥鋪、販仔間等各類店面林立;迄至戰後初期,菁寮都仍是區域中心。其後臺灣經濟起飛,農業退居幕後,菁寮才逐漸鉛華洗盡。

    從離家背井的破落原鄉,到沉默強大的心靈後盾,2004年紀錄片《無米樂》,徹底扭轉了國人觀看臺灣農村的角度,菁寮社區也因「無米樂故鄉」逐漸遠近馳名。在菁寮,居民依循四時節氣,與土地休養生息,時光在這裡彷彿凍結,聚落的環境生態、建築特色,以及農家的生活習慣、日常作息,農村文化的價值內涵,呈現出與都市截然不同的生活步調及生命哲理,讓許多都市人趨之若鶩、爭先親近。

    菁寮的美好散見於聚落居民,文資保存活化觀念的引進,以及社區總體營造的推行,也使得農鄉最原初的美好,得以保留至今。從2011年「無米樂的喜事」、2012年示範點「稻稻來」的揭牌、2013年見學之旅「菁寮小旅行」、2014年「見成傢俱店」重新開幕及墨林「藍染熊手作坊」,乃至2015年的「村之寫真─菁寮生活紀錄展」,除了民間組織自身積極的參與,透過市府社造資源的注入,以及文化部文資局「區域型文化資產環境保存及活化計畫」的協力,《菁寮習事》的出版,正以「農事」、「滋味」、「人生」及「功夫」四大課題的學習,記錄了眾志成城的聚落居民,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

    彼時紀錄片《無米樂》可愛的主角崑濱伯,以及煌明伯、文林伯、土豆嬤、番薯伯、鉛桶嬸,親切的老人家們至今依然開朗地接待來訪的都市遊客,邀請大家體驗古早味的農村生活。樂天知命、敬天愛地,《菁寮習事》正刻劃著滿滿的人情味及堅毅的生命力;也讓我們驚喜:在菁寮,其實還有太多值得追逐的光景,有太多的故事可以探尋!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  葉澤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