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品

Publications

書籍
琴蘊音緣:臺灣第一代鋼琴家 張晶晶
  • 作者:
    張瑟瑟
  • 出版者: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 出版日期:
    民國102年3月
  • ISBN/ISSN:
    978-986-03-6045-5
  • GPN:
    1010200225
  • 語言:
    繁體中文
  • 規格:
    平裝/23.1*17.1cm/165頁
  • 定價:
    NT$250元

|內容簡介|

 

    張晶晶女士(1924-2011)是臺南最早留日並學成回國的第一代鋼琴家,亦是臺南鋼琴教學的拓荒者,其所經歷的點點滴滴,是近代臺南音樂史的縮影,也是臺灣音樂、藝術的發展史。

    本書由張女士的姪女張瑟瑟教授執筆,以淡淡的散文意趣,平實的描繪著張晶晶的一生,兼具傳記形式與報導樣貌,不僅讓我們認識張晶晶老師其人其事、其學其藝,也引領我們進入20世紀中晚期的府城生活,以及臺灣音樂發展的時光隧道。

 

 

|作者簡介|

 

張瑟瑟

 

台南市人

自幼隨姑媽張晶晶老師學琴

畢業於維也納國立音樂大學

曾任教於東海、東吳與國立師範大學

從事演奏、教學與寫作

 

 

|目錄|

 

006  市長序

008  局長序

010  前言

 

第一章   琴緣

 

016  一九二零年代的府城

020  父母親

022  大宅院

024  兄姊們

026  童年

030  二哥的大樂器

034  祖母過世後

 

第二章   留學日本

 

042  東京的歲月

046  翩翩姑媽入選帝展

049  戰爭

054  返家

 

第三章   光復後

 

058  搬家

060  軍人扮強盜

062  巷子裡的琴聲

 

第四章   演奏與教學

 

068  第一場獨奏會

072  一群小小學生

075  年度的學生發表會

082  與鄧國昌教授合作演出

084  六零年代

 

第五章   婚後的日子

 

090  命運來敲門

092  家居、旅遊

096  超級音響設備

098  卓越的領航者

100  音樂是永遠的精神支柱

 

第六章   晚年

 

104  自學的精神

105  林百貨的召喚

106  唱片行的周先生

107  藏鏡人

109  慈悲心

111  藝術家難為

112  最後的樂章

114  囑咐與期待

116  節錄 - 晶晶老師筆記

128  開拓與傳承

138  懷念晶晶老師

140  張晶晶女士對台灣鋼琴教育的貢獻   王子妙

142  懷念恩師  感念張晶晶老師   林榮德

144  優美的影像   伊藤勝次

146  紀念張老師   陳信美

150  緬懷恩師張晶晶女士   王怡雯

152  緬懷名鋼琴教育家張晶晶老師   胡聖玲

156  感懷恩師、繼往開來   何佩華

158  感恩與懷念-憶敬愛的張晶晶老師   陳瑰麗

161  懷念張晶晶老師   林己珽

 

 

|書序|

 

市長序

啟開一個時代的音樂大門

 

    臺灣西洋音樂的發展,肇始於日治時期。當時要學習音樂都得負笈東,三年五載始能學成回臺,但因受限於經濟與環境條件,並非人人都有機會,真正能夠到日本留學深究音樂的人,極為少數,聲樂如此,鋼琴亦然。張晶晶女士(1924-2011)是臺南最早留日並學成回國的第一代鋼琴家,係臺南府城鋼琴教學的拓荒者,其所經歷的點點滴滴,就是近代臺南音樂史的縮影,當然也是臺灣音樂的一頁發展史。

    這本《琴蘊音緣  臺灣第一代鋼琴家─張晶晶女士》,由張女士的姪女鋼琴家張瑟瑟執筆,親情的連結與呼喚,寫來更為深刻。作者掌握第一手資料,對張女士從成長、留學,到學成回國、開班收徒,再到結婚、晚年,鉅細靡遺、條理分明,以淡淡的散文意趣,平實的描繪著張晶晶的一生,有點傳記形式,又有點報導樣貌,甚是好讀,不僅讓我們認識張晶晶其人其事、其學其藝,也引領我們進入 20 世紀中晚期的府城生活,以及臺灣音樂發展的時光隧道。

    這本書還有一個讓人喜愛的地方,那就是老照片。泛黃的圖片,泛黃的回憶,雖然多為生活照及人物照,但從中隱約可以看出不同時代的府城樣貌與生活形態,這些都是張瑟瑟老師尊翁張常華先生的傑作,當年也許只是拍下留作紀念而已,現在每張都可以成為「看圖說故事」的歷史見證,彌足珍貴,為本書增色增彩。

    張晶晶女士的鋼琴事業,核心價值在於啟開一個時代的音樂大門,讓後人繼往開來,大步邁前;而張瑟瑟老師的著書立說,則在於為我們打開一個寬廣的美麗視野,讓我們有機會在紙上遇見一代鋼琴家,閱讀一段優美的音樂歷史,屬於臺南的,也是臺灣的。

 

臺南市  市長  賴清德

 

局長序

深耕音樂  代代相傳

 

    音樂藝術源自生活,音樂在人類生命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人類文化的結晶與心靈的食糧。當我們用心傾聽時,音樂的美感就油然而生,心神領會於樂理所蘊涵的奧秘、行雲流水於音樂藝術的饗宴中。

    追溯四百年前,荷蘭人統治臺灣,在臺南地區建立荷蘭人的城堡,經營海洋貿易,由於荷蘭人政教合一,宗教音樂就從那時候進入台灣.臺南。日治時期臺灣學習音樂的人口不多,赴日學習鋼琴者更寥寥可數,張晶晶女士是臺南最早留日並學成回國的第一代鋼琴家,授業於日本音樂學院客座教授希洛特教授及克雷茲瓦教授,習得音樂的線條與音色清晰、力度的變化,以及手指獨立性及手盤的穩定,這也造就了往後臺灣音樂教育與國際接軌的契機。

    張晶晶女士熱愛音樂,與音樂藝術共譜生命的樂章,蕭邦、莫札特、貝多芬等創作樂曲是她所喜愛的,從巴洛克時期至古典時期、浪漫派、印象派皆有所涉獵。本書作者張瑟瑟老師是張晶晶女士的姪女,留學維也納音樂學院專攻鋼琴演奏,描述張晶晶女士及周遭人物格外貼切,將晶晶老師對音樂的執著精神與理想、熱心教學以及鋼琴演奏法也一併描述,本書另整理了晶晶老師早期生活的老照片,有整修中的林百貨、廖繼春的教學等、張張彌足珍貴。

    《琴蘊音緣》是鋼琴藝術、鋼琴彈奏法、府城1920-1960年代、音樂人生精華版,本書蘊出對後輩晚學者的期盼。晶晶老師在開拓與傳承中一路走來,本局為之付梓,在此感謝前奇美文化基金會執行長潘元石老師穿針引線,以及張瑟瑟老師的撰述,讓音樂藝術盈滿文化之都 - 臺南。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局長  葉澤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