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品

Publications

書籍
印象.西拉雅─西拉雅祭司與祭典
  • 作者:
    執行編輯:許琴梅、陳志昌
  • 出版者: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 出版日期:
    民國100年12月
  • ISBN/ISSN:
    978-986-03-0340-7
  • GPN:
    1010004034
  • 語言:
    繁體中文
  • 規格:
    平裝/20.5*14.9cm/35頁
  • 定價:
    NT$200元
  • 備註:
    附DVD一張

|目錄|

 

02  市長序 - 重新認識西拉雅

04  局長序 - 再現西拉雅容顏

 

07  前言

08  西拉雅小辭典

10  認識西拉雅信仰

11  夜祭名詞解釋

12  夜祭如何去

14  北頭洋阿立祖夜祭

18  吉貝耍阿立母夜祭與孝海祭

22  六重溪太祖五姐妹夜祭

26  頭社太祖夜祭

30  番仔田阿立祖夜祭

34  結語

 

 

|書序|

 

市長序

重新認識西拉雅

 

    平埔族群曾是臺灣大地的主人,明清以後受到漢文化的影響,逐漸隱沒於臺灣社會中,以致一度被誤認為是消失的族群;不過,生活於大臺南的西拉雅族人,一直信守著祖先的信仰與習俗,依然保留著部分語彙、生活習慣、阿立祖/阿立母信仰及其祭典儀式等等,這些也成為後人追尋平埔文化的一些線索。

    八○年代,平埔文化一夕成為臺灣顯學,從專家學者到民間文史工作者,各以不同主題,進行各種平埔文化研究,有歷史學、人類學、語言學、考古學的,也有民族音樂學的,三十年間產出許多質量皆佳的成果報告,揭開平埔文化層層的神秘面紗,平埔族因而重現於臺灣社會,讓大家重新認識平埔文化與平埔族群。此後發展,也帶動了平埔族群的認同運動,迄今方興未艾。

    大臺南是西拉雅的故鄉,大武壠社群以及新港社、目加溜灣社、麻豆社、蕭壠社等所謂的四大社,一直鮮明的生活於臺南大地,迄今仍然保留極具特色的夜祭,有佳里北頭洋、東山吉貝耍、大內頭社、官田番仔田和白河六重溪等五地,前三者還登錄為市定民俗活動。儘管五地的夜祭形式、樣貌、流程,都不盡相同,歷史發展也各有差異,但卻都是大臺南的重要文化資產。

    為此,原臺南縣市政府均有志一同的為平埔文化的保存與再生而努力,不論是新路命名、專書出版,還是學術研討、影像紀錄等等,都有輝煌成就;「印象‧西拉雅─西拉雅祭司與祭典影像紀錄」是縣市合併後臺南市政府第一個為平埔文化所做的專題;這只是個開端,未來,我們會更有計畫的進行平埔文化研究與紀錄,提供大家從更多元的層面重新認識西拉雅族群的機會,並作為學校本土教材之用。

 

臺南市市長  賴清德

 

局長序

再現西拉雅容顏

 

    西拉雅族是臺灣平埔族最大的族群,臺南、高屏為其主要生活領域,迄今仍然保留不少平埔夜祭,大臺南地區即有五地,分別是:佳里北頭洋(蕭壠社)、東山吉貝耍(蕭壠社)、大內頭社、官田番仔田(麻豆社)和白河六重溪(大武壠社)等,形式略異,但都各有其祭典特色。為讓這五大夜祭留下可供追尋的線索與研究價值,特委託專業團隊製作了「印象‧西拉雅─西拉雅祭司與祭典影像紀錄」,留存了當代西拉雅文化的一些面貌與平埔容顏。在此同時,還出版了這五大夜祭的文化手冊,俾讓更多市民、學生、研究者、觀光客,認識不一樣的西拉雅文化。

    本書從西拉雅族的前世今生,談到五大夜祭的流程與特色,其間還列舉夜祭常見的語彙及其註解,圖文並茂,言簡意賅,對入門者有提綱挈領之效,對研究者有整合比對之功,稍稍翻閱,必有收穫,都將對西拉雅平埔文化的知識重建與反思,會有更深層的體悟。

    此外,這本手冊提供讀者一個按圖索驥的方便功能,循著書中的資訊,不論平時看公廨看部落,還是祭典期間看夜祭看人神互動,都可以輕易的進入現場,快速掌握每一個儀程,可視作工具書,也可以當作旅遊書。

    五大夜祭印證一個事實:西拉雅族並未從臺灣消失,她還活生生的在臺南大地開枝散葉,堅持且堅強的傳承著祖靈的傳說與文化,為臺灣海洋文化的多元性格增色添彩。這是臺南的文化瑰寶,我們當盡全力繼續予以維護、保存及發揚光大,為這份驕傲擴散其價值,期待因為大家的關心及努力,西拉雅族的正名運動可以早日達成。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  葉澤山

前言

 

    早在六千多年前,臺灣島上已經住著屬於「南島語系」的原住民。由於漢人移民臺灣後,生活地域的重疊,漢人站在自身角度,將這些原住民依照接觸程度的不同,山區叢林的原住民稱為「生番」,平地淺山丘陵的稱為「熟番」。近代學者則將這些原住民進行研究分類,住在山區叢林裡的稱為「高山族」;居住在平地淺山丘陵的稱為「平埔族」。

    平埔族群中的「西拉雅族」,是臺灣歷史中最早接觸外來民族的原住民,也是人口最多、勢力最強的平埔族群之一,主要分布於臺灣西南平原及沿海地區,又以臺南地區為主要的活動範圍,使臺南成為研究西拉雅族群的重鎮。

    長期接觸外來族群的結果,造成西拉雅文化逐漸在時間的浪潮中流失,許多部落因為喪失族群認同感,並受到其他文化的影響,造成西拉雅語大量流失,許多傳統習俗與祭儀也因此逐漸失傳,甚至消失,使平埔族群幾乎在臺灣歷史洪流中銷聲匿跡。

    直到近年本土文化抬頭,西拉雅族人重新建立對群族的認同感,勇於爭取身分認定,加上平埔研究成為一股熱潮,讓消聲已久的平埔族群展開復振文化的行動。而臺南地區目前仍保存西拉雅族傳統信仰的有「佳里區北頭洋」、「東山區吉貝耍」、「白河區六重溪」、「大內區頭社」以及「官田區番仔田」等五個部落,每年遵循祖靈指示舉辦傳統祭典,證明族群存在的事實。而祭典裡的各種祭品、族人祭拜方式,以及各項儀式所蘊含的文化意涵,更是了解西拉雅族群信仰的最佳途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