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每個地方文化館背後都有一個迷人的故事背上背包,按圖索驥,四條區域路線,帶您一起拜訪文學家的故鄉、古生物化石的神奇世界,接受藝術的陶冶、認識南瀛的產業歷史……。
|目錄|
004 縣長的話 / 傳承南瀛好文化 台南縣縣長 蘇煥智
005 局長的話 / 文化紮根一起來 台南縣政府文化局局長 葉澤山
006 溪南區第一條學習地圖
008 大地化石礦石博物館
012 台南家具產業博物館
016 台灣Holocaust紀念館
020 奇美博物館
026 學習單
034 溪南區第二條學習地圖
036 善化鎮慶安宮文化館
042 楊逵文學紀念館
046 台南縣菜寮化石館
050 台南縣自然史教育館
056 學習單
064 溪北區第一條學習地圖
066 葉王交趾陶文化館
070 東隆文化中心─王爺信仰文物館
074 林崑岡紀念館
078 台灣鹽博物館
082 南瀛總爺藝文中心
088 蕭壠文化園區
092 學習單
102 溪北區第二條學習地圖
104 鹽水鎮橋南老街地方文化館
110 墨林農村文物展示館
114 白荷陶坊
118 學習單
|書序|
縣長的話
傳承南瀛好文化
拜得天獨厚的地理與歷史所賜,南瀛擁有「好山、好水、好文化」的珍貴資產。因此,無論是珍貴而豐富的史前文化寶藏、各時期政權興替的歷史軌跡、可歌可泣的人文傳奇、樸實勤奮的風土民情,或者令人驚嘆的地理山水之美,彼此間所交織而成的震撼與感動,都蘊藏著千變萬化的景致,值得細細地品味和咀嚼。
近年來,台南縣有著社會文化櫥窗功能的地方文化館,一座座地成立,除了有利於南瀛文化資產的保存和研究,也凝聚了在地人們的共同情感;不但記錄了各地獨特的人、物、地、產、景等風貌,也為已由農業王國邁向科技大縣的台南縣,拓展出文化與觀光的嶄新視野。
青少年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不容輕忽;同時也將是傳承地方文化的新種子,更不容小覷。本此理念,本府文化局以國小高年級學生為培育對象,為他們量身訂做,編寫製作了這本「地方文化館學習手冊」。手冊內容以輕鬆、活潑和易讀為撰寫方向,希望每位讀者都能透過地方文化的認識和學習,一方面體會先民的蓽路藍縷,一方面感受在地文化的珍貴與獨特,進而傳承這片土地上的共同文化寶藏。
豐富而多元的南瀛文化,不管是有形的生活器物、歷史遺跡,或者是無形的開拓精神、旺盛生命力,都是頗具教育性與休閒性的文化資產。在週休假日,處處可見充斥著感官刺激型態的遊樂與休閒活動,能有趟深具地方特色的文化館之旅,也不失為家長和小朋友們健康的另類選擇。
凡走過必留下足跡,我們正在寫歷史,而未來的地方文化館也將記錄這個時代的我們。我們除了傳承文化,還須懷抱具有時代創新意義的使命,這是你我共同的責任。
台南縣縣長 蘇煥智
局長的話
文化紮根一起來
中國的萬里長城、埃及的金字塔,乃至重見天日的龐貝古城,每每吸引世界各地的遊客駐足驚嘆。其實,在世界各地每個文化角落,都有其深沉而獨特的生命內涵;因此不必然要金碧輝煌或巨大雄偉的人、事、景、物,也足以令人動容,甚而感慨激昂。一條傾頹斑駁卻古意盎然的老街、一幅渾然天成的山水奇景、幾件先民巧奪天工的器物,或者幾樁古樸但饒富意趣的風土人情,都值得你我興嘆謳歌而久久不能自已。
南瀛地區在台灣開發史上一直保有最豐厚的資產,舉凡人文、產業、建築、信仰、自然、各地風土人情等在地文化,皆頗具內涵與特色。因此,為保有地方人們記憶中的共同文化,使其能具體而有主張,近年來結合地方賢達、先進,在台南縣陸續成立了十幾個「地方文物館」,並有效地利用了既有的閒置空間,藉以呈現各地不同的文化風貌。
為了讓縣民及外地遊客能充分了解和深入認識,本縣文化局曾將「地方文化館」資料彙編成冊,頗得認同與好評。其次,為使文化紮根和資料更新,委請嘉南藥理科技大學文化系的文史學者,以輕鬆易讀為寫作取向,專門為國小高年級學生重新編寫這本「地方文化館學習手冊」,讓小朋友得以提升學習和參與的動機,賡續文化傳承。
每個人都有一段屬於自己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也終將成為後人的研究對象。學習手冊的製作只是薪火相傳的一個起點。期望新的文化種子在寓教於樂的學習之旅中,讓在地文化得以開花結果,可以為南瀛地方文化留下璀璨的史頁,也為台灣創造更有遠景的未來。
台南縣政府文化局局長 葉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