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品

Publications

書籍
台灣文化創意產業先驅─顏水龍
  • 作者:
    葉澤山總編輯
  • 出版者:
    台南縣政府
  • 出版日期:
    民國99年8月
  • ISBN/ISSN:
    978-986-02-3157-1
  • 語言:
    繁體中文
  • 規格:
    精裝/25.7*26.8cm/114頁
  • 定價:
    NT$500元

|目錄|

 

007  主委序  最具生命力的生活工藝家

009  縣長序  散發光與熱的藝術生命

011  家屬序  我的父親顏水龍

013  處長序  台灣文化創意產業先驅

015  專文  寂寞的文化創意產業先行者

020  顏水龍生平‧作品特色

 

圖版

023  油畫

029  素描

045  版畫

049  工藝

097  廣告設計

 

109  附錄  顏水龍生平年表

 

 

|書序|

 

最具生命力的生活工藝家

 

    台灣前輩美術家、一代工藝大師顏水龍先生,於民國75年獲得國家文藝特別貢獻獎,76年應文建會邀請赴日參加「中華民國現代十大美術家展」,並出任文建會各縣市文化中心訪視輔導小組委員多年,本會並將渠列為本會「美術家傳記叢書」畫壇巨匠之一,一生殊榮無數,是台灣人共同擁有的文化瑰寶與資產。

    顏水龍先生畢生投入工藝產業的振興與工藝教育體制的建置,是一位將對家鄉的關愛付諸行動的著名實踐者。他早期一步一腳印踏遍全台,進行工藝發展現況與素材調查,為後續工藝產業推廣奠定良好基礎。更難能可貴的,他融合本身卓越的藝術成就,憑藉其對於「美」和「實用」的獨特嗅覺,進一步推動工藝品在生產技術與美感的創新,更以國際性的視野,注入文化創意產業與文化經濟的概念,以設計手法帶動產業加值,另一方面對工藝教育領域也耕耘不休,畢生作育英才無數。

    承續顏水龍先生的精神與努力,文建會對於生活工藝美學的關注,亦持續化為政策與實際行動。早期透過推動「台灣生活工藝運動」,訴求「宣揚工藝精神、重建工作倫理」,一種親力親為、全心投入的工作精神與生活態度,並以辦理「台灣2005生活工藝運動大展」作為發起「台灣生活工藝運動」的正式宣言,引領國人欣賞工藝製作的價值,進一步將工藝精神與工作倫理內化成為國民精神的一部分。97年起推動之「台灣生活美學運動」,其中子計畫「藝術介入空間」更與顏水龍先生推廣公共空間馬賽克壁畫的初衷相呼應,將自然環境與公共建築結合人文藝術美學,藉以提高國人公民美學素養的水平。98年起推動之「創意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案」,更針對工藝創意產業,積極建立工藝創新育成網絡、強化工藝產業競爭力及建構工藝產業市場機制,使台灣邁向具國際競爭力之工藝創意產業發展基地。今(99)年度4月,文建會籌思蘊育多年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終經立法院院會三讀通過,不僅是台灣執行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里程碑,更可望協助建構良好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環境。顏水龍先生對於工藝產業應結合固有文化以發揮綿長經濟效益的願景,可望經由以上各項政策的推動付諸實現。

    顏水龍先生一生可謂身份多元而豐富,融合畫家、廣告設計者、公共景觀創作者、生活工藝產業推動者於一身,堪稱全才。更令人景仰的,是他驚人的實踐力與執著的毅力,為世人留下珍貴的藝術創作與文化創意產業的發想。而今,世人所緬懷的不僅是一位傑出的畫家,更是一位最具生命力的生活工藝家。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  盛治仁

 

散發光與熱的藝術生命

 

    本縣籍傑出藝術家顏水龍先生,是具有寬廣視野的文化人,不僅作品多元、成就斐然,對於工藝設計的熱情,更掀起跨越二十一世紀還方興未艾的生活藝術新浪潮。他基於熱愛本土的情懷與對故鄉的憧憬,不僅在作品中充分展現寶島獨有的光與熱,更致力於美術工藝,奔走台灣各地尋求創作素材,推動工藝發展計畫,教化心血,終得於21世紀的今日,為台灣這份土地留下源源不絕的藝術資產與文化典範。

    顏水龍先生,台南縣下營鄉紅厝村人,早期留學日本、法國,是台灣油畫與美術教育的前輩,近80年的創作歲月中,獲邀各界特展並擔任美術競賽評審不斷,其藝術生命燦爛輝煌、備極光彩。他一生秉持的繪畫理念,便是單純化,將複雜的加以整修,使畫面達到最精純的境界,這樣的風格也孕育出他如一般的台南囝仔,平實而正直的個性。

    除了純美術界的成就,顏水龍先生亦為設計、工藝與公共景觀藝術的拓荒者。在設計方面,他最膾炙人口的作品就是為日本大阪壽毛加牙粉公司設計的海報與眾多的廣告插畫作品,充分發揮不同於繪畫的表現方法與技法,獲譽為「台灣廣告設計第一人」。在日留學及赴歐期間,他更眼見手工藝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淋漓發揮與重要價值,進而開始致力於開發台灣的手工業,以提昇台灣本土文化地位,並配合產銷制度,改善人民生活水準。至於馬賽克壁畫,則展現了顏水龍先生多采多姿的藝術才華,他意欲透過居住空間、器具與景物的美化,培養人們高雅的素質與審美觀,最終導引至美術的境地。顏水龍先生身處於西洋與台灣文化相互衝擊的新浪潮裡,其作品與事蹟足以勾勒他所屬的時代與性格。

    本縣總爺藝文中心於98年12月27日至99年3月28日辦理顏水龍紀念特展,不僅藉以感念這位台灣文化創意產業先驅在美術與工藝界的貢獻,更彰顯總爺藝文中心推動生活工藝創意美學的成就與目標,期由此特展提升地方特色工藝品質,豐富民眾美學生活,更希冀社會各界與藝術工作者緬懷大師的高貴情操,對故鄉燃起真切的使命感,在台灣這塊土地上,栽育出藝術之花。

 

台南縣縣長  蘇煥智

 

我的父親顏水龍

 

    先父1903年出生於台南縣下營鄉紅毛厝,於7、8歲時進入國民學校就讀。他生前回憶兒時生活,就會談到他當時念的是麻豆國民中學校在下營的分校,教室是設在上帝爺廟裡,每天要走很遠的一段路去上學,在路上總是提著鞋子光腳走路,到學校再穿上。也因父母早逝,身心孤單,卻常受到親友、長輩及學校師長的照顧,而感受到成長中溫馨的一面。

    早年留學日本及法國,於1932年底離開法國,再度回到日本,他在當時就決定要以推廣台灣藝術文化為己任,可是根據當時台灣人民的生活條件,決定在推動純粹美術之前,由生活有關的造型美化著手較為實際,此乃是父親從事工藝工作的起始,又在日本壽毛加牙粉公司參與廣告設計工作的同時,也著手手工藝設計的研究,並同時走訪日本各地的工業學校。後來於光復前一年正式回台,行李中帶著的就是一份企畫書,規畫建立工藝專科學校,用以推廣不論在住的空間,用的器具及穿的衣服等所有美化的第一步工作。在日據時代殖產局、文教局等單位的贊助下,走遍台灣各地,研究、蒐集資料,為開發手工藝寫下了第一份報告書。同時,更身體力行以「拿傳統結合時代需要最新的設計」成功地開發出「鹹草提籃」、「鹹草拖鞋」及「鹹草地毯」,還有多種竹編產品,並在南瀛的佳里興、關廟等地區開設講習班,又成立產業組合,造就了家家戶戶都做手工藝的風潮,這些實用美觀集聚台灣傳統文化的工藝產品,得以行銷於國際,賺取可觀的外匯,改善了農村經濟。

    2008年底,蒙台南縣政府文化處葉處長澤山的邀請,參觀麻豆總爺藝文中心,深切體會到縣政府對於提升地方藝術文化的用心與努力,也正符合父親終其一身所勵行的理念,當下即欣然同意全力配合此次的紀念特展,父親自1930年代以來,以南瀛地區為出發點,為推廣傳統工藝產品的藝術化、實用化、產業化以至國際化所做的無私,一步一腳印的努力,用「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先驅」來紀念應是不為過的。

    承蒙台南縣蘇縣長煥智的關注以及葉處長澤山、總爺藝文中心全體工作人員的努力,得以在有限的經費、人力下,成功地舉辦這次紀念特展,家屬由衷感謝。又此次展出,經由林俊成老師及陳凱劭老師全程參與規劃、策展、借展等諸事宜,並蒙世伯李昭亭先生借展收藏的先父馬賽克遺作「熱帶魚」;吳和光先生借展其先母楊治女士之刺繡作品,以示光復初期與先父共同推動手工藝培訓人才團隊實力;而莫永崇先生及李榮烈先生的竹編作品展出,正是展現光復初期訓練人才的成果。瓷揚窯林振龍先生、台北市立美術館借展典藏的彩繪瓷具,均有其時代意義;國立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借展的相關展品並有其淵源流長的意義;太陽堂餅店的多項設計及中台禪寺馬賽克手稿、李坤昇建築師事務所的佈展等,均得以豐富展覽,對於諸位的鼎力相助,家屬致上萬分謝忱。

    最後,衷心期望此次的展覽,在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推動上能有所迴響。

 

顏千峰

 

台灣文化創意產業先驅

 

    「文化創意產業即是源自創意或文化積累,透過智慧財產的形成與運用,具有創造財富與就業機會潛力,並促進整體生活環境提升的行業。」就現代文化創意產業的定義而言,顏水龍先生是最具代表性的實踐者。他是臺灣第一代受日本正統美術教育的洋畫家,其創作卻跨越美術、廣告與工藝三個領域,尤以推動工藝方面的成就最為顯著。他積極爭取政府支援扶助,設立研究機構,推展工藝教育,並利用本土材料來設計製造同時具有匠人手感、人情趣味與生活美學的新民藝,不僅帶來創新性的手工藝產業風潮,改善農村經濟生活,也促成藝術品味的普及化,恰恰揭櫫現代文化創意產業的精神。

    一生致力於推展台灣工藝的顏水龍先生,為人所稱道者還有他對於鄉土的藝術狂熱與文化堅持。秉持一顆懸念故鄉的心,他以出身台南縣的地域背景,效法法國後印象派畫家高更,每每以粗獷的線條、溫熱燦爛的色彩,經營出他眼中的臺灣南國特色。另外,他對於地方色彩與特色的強化,也廣泛地滲入與社會生活更為緊密的藝術領域,如商業設計與工藝。他由辨識地方性材料、地方工藝的定義出發,選擇竹、藺草等地方性材料作為台灣工藝的振興的主軸,這種融合自我文化背景的時代工藝,來回交錯出臺灣地方意識的美學,亦蘊含了他心海中對於土地的愛戀。

    憑著一份對於創作的堅忍毅力與對同胞的關懷,奠定了顏水龍先生在美術史與工藝史上的尊榮地位;其燃燒不熄的藝術狂熱,也為世人留下無數珍貴的文化資產。此次有幸於文化創意產業席捲全球之際,假總爺藝文中心辦理為期3個月之顏水龍紀念特展,除了展出經典畫作「雅美人新船下水禮」與「新高山日出」,更首度將其晚年應邀為台灣民俗村公共藝術所創作之馬賽克壁畫設計稿「迓媽祖」呈獻世人面前。本次展覽的策劃,實為對大師無限的追懷,而我們更希望,展覽能喚起的,是每個台灣人民對於故鄉永恆的愛。

 

台南縣政府文化處處長  葉澤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