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品

Publications

書籍
淺談古早味
  • 作者:
    撰文:黃婉玲
  • 出版者:
    台南市政府
  • 出版日期:
    民國93年5月
  • ISBN/ISSN:
    957-01-7282-7
  • GPN:
    1009301502
  • 語言:
    繁體中文
  • 規格:
    平裝/20*21cm/83頁
  • 定價:
    NT$250元

|內容簡介|

 

    追求當年先民艱困生活的真相,了解祖先們胼手胝足在台灣開天闢地的過程。每道古早味,都透露出先民的智慧與執著。

 

 

|目錄|

 

序文    03

目錄    04

一、煎鎚    06

二、鹹軟ㄇㄧ阿(鹹軟物)    10

三、八壽龜桃    14

四、雙膏潤    17

五、打魯麵    21

六、板煎嗲    26

七、收涎餅    28

八、鹹紅龜    30

九、麵茶    33

十、煎地瓜    35

十一、雙環糖    36

十二、合婚糖    37

十三、雞只餅    39

十四、圓仔綁糖    41

十五、榭榴包    43

十六、龜仔餅    45

十七、三色糖    46

十八、麻油煎糯米糖    47

十九、鳳片糕    49

二十、狀元粿    52

廿一、麵粉餅(友誼餅)    56

廿二、煎紅麵龜    58

廿三、糖塔(五狩、三狩)    59

廿四、九層粿    64

廿五、麻糬、豆糬    67

廿六、菜丸    69

廿七、蚵嗲    70

廿八、酐仔菜    73

廿九、黑麵龜    76

三十、油飯    78

 

附錄(古早味手札)    81

 

 

|書序|

 

序文

 

作者/黃婉玲

 

    這是一本沒有族群區分的書,我嘗試透過吃的歷史軌跡,來尋找先民的足跡和過往,每道古早味,都透露出先民的智慧與執著,我想追求的只是先民當年生活的真相,希望藉由此書,讓更多喜歡西方速食文化的年輕人,了解祖先們胼手胝足在台灣開天闢地的過程,不要讓台灣的古早味逐漸消失與走味。

    在這裡我不敢再談走訪古味的甘苦,因為和先民相較,我覺得所有的辛苦都不算什麼,唯一的遺憾是,如果我早幾年寫這本書,就不會讓摻有地瓜的雙膏潤失傳,也為什麼我寫這本書,沒有獲得親友任何贊成與鼓勵,只罵我太急躁了,一點都不愛惜自己的身體,卻不知道我與時間競跑的壓力是多麼沈重與孤獨。

    一開始我只是為了希望讓海外遊子,在旅居國外時還能用電鍋DIY,做出台灣小吃,讓他們生活能夠不離開自己的根,就在快完成台灣小吃DIY時,哈韓族的七年級侄子竟然抗議這種書太無趣了,喪氣時朋友借我幾本介紹京都文化的書,我驚覺台南處處有古蹟,真正的古早味卻在消失中,而令人遺憾的是,每一道古早味都有其由來、典故、精神、哲理,年紀大的民眾可能還不陌生,但要如何讓年輕人品嚐古早味的精髓,並將古早味傳承,應先引起他們的興趣,所以我決定重新尋找快被遺忘的古早味。

    這本書是我這輩子遇到的最嚴酷挑戰,我必須自己找方向、自己定題目、還要自己找答案,可是卻也由這些製作古早味的老師傅們身上,學到很多做人處事的道理,我深切體會吳大猷先生一句名言「先回家做功課,再來問問題」,如果無法和採訪對象有共鳴,這些早已淡泊名利的老師傅們,是沒有時間,也不願和我談古話今,更別說介紹古早味了。

    走訪這麼多前輩,我越發現自己的渺小與過去生活的安逸,每次走訪回來後,我常會被老師傅們的執著而感動莫名,悸動的心情,久久無法平息。

    就是這樣的感覺,讓我願意在重感冒的夜晚,顧不得剛吃完感冒藥,就匆匆開車夜奔老師傅的家,為的是去看剛出爐的粿;也願意冒著被罵得狗血淋頭的危險,敲開老師傅的大門,為的是探訪幾乎被遺忘的糕餅。

    寫這本書,我的壓力很大,深怕無法正確的傳達老師傅們的期許,又為了想拉近和年輕讀者的距離,嘗試以淺顯的文字記載它,我感謝文化局願大膽接受這種另類的寫作方式,也感謝所有曾經幫助我的朋友,希望年輕人在遇到不順遂的時候,與其詛咒大環境,不如學學祖先認真做事,刻苦耐勞的精神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