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品

Publications

書籍
府城老字號
  • 作者:
    馬小蘭
  • 出版者:
    台南市政府文化觀光處、Taiwan News台灣英文新聞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民國99年4月
  • ISBN/ISSN:
    978-986-02-3042-0
  • 語言:
    繁體中文
  • 規格:
    精裝/21.5*15.3cm/191頁
  • 定價:
    NT$250元

|內容簡介|

 

    本書從「工藝老字號」、「食在老字號」、「生活老字號」出發尋訪府城承襲傳統工藝的店家,透過圖文鋪陳,我們得以從舊時光走向新時代,除了為地方留下寶貴紀錄,也讓更多的人更深入了解府城,進而愛上這個美妙的城市。

 

 

|目錄|

 

【市長序】

002  市長序

 

【前言】

006  關於府城老字號

 

【工藝老字號】

012  永川大轎-歡喜為神明作轎

020  葉進祿剪黏-古早ㄟ環保裝置藝術

028  魏俊邦雕刻研究社-國姓爺的整形師

036  壽彝藝廊-三代丹青傳奇

044  左藤糊紙店-傳遞思親情意

052  光彩繡莊-天上人間樣樣來

060  永祥佛帽店-神明的衣帽間

068  國華佛具店-觀音託夢現法器

076  昭玄堂-手工燈籠照亮黑暗

 

【食在老字號】

086  振發茶行-百年茶香代代傳

094  舊來發餅鋪-神明也愛吃

102  舊永瑞珍喜餅-府城禮餅專家

110  金泉成雜糧行-見證台灣飲食潮流

118  榮記糕粉-好味道的源起

126  兩角銀進來涼冬瓜茶-失落的古早味

 

【生活老字號】

136  吳萬春香舖-用好香敬神

144  盛發行錫器-曖曖內含光

152  隆興亞鉛店-量身打造古早味

160  王泉盈紙莊-台灣紙業活字典

168  泉興榻榻米店-眷戀大地的香氣

176  全美戲院-電影夢開始的地方

184  瑞泰桶店-先民生活智慧

 

 

|書序|

 

市長序

 

    隨著社會的進步,「懷舊」或「復古」在近幾年的臺灣,反而成了顯學。無論從各式產品包裝,或者空間的佈置,乃至於餐廳的菜色,只要以「復古」的樣態出現,都會吸引民眾的目光,甚至撩起思古的情懷。

    我們進一步追本溯源,媒體或者部落客經常追尋這些「古早味」的源頭,慢慢往上追索,發現經常都與臺南府城有所連結。因此,身為古都的臺南,本來就是臺灣老字號的發祥地與集中地,這樣的連結並不令人意外,倒是,臺南承載了這些歷史與故事,自然有必要讓更多人認識它;這些長者的智慧,有必要好好傳承。

    本書從「食在老字號」、「技藝老字號」及「生活老字號」出發,尋訪府城具代表性的店家,因為這些老字號背後都有無數的故事,不同的生命體驗。透過老字號的書寫,我們得以從舊時光走向新時代,也可讓更多在地的子弟及外地的朋友,認識府城的身世,進而愛上這個美妙的城市。

    臺南市政府多年以來致力於搜尋關於府城發展的種種故事,並進行系統性的出版計畫。本書的出版,是臺南市政府與臺灣英文新聞公司合作出版《穿梭府城今昔》之後,再度合力完成的作品。因此,也特別感謝臺灣英文新聞公司長期對於探索府城文化的堅持與用心,在當前特殊的媒體環境下,這種執著的精神,誠屬可貴。

    當然,還要感謝書中的每個被報導者,因為有他們對文化的付出,才有這本書的誕生。

 

臺南市長 許添財

2010年5月10日

 

 

|內容試閱|

 

前言     

 

關於府城老字號

 

    各位看倌,以後到台南市可千萬要留神了呀,為什麼呢?因為當你走在永福路或民權路上,隨便往路邊一看,處處都是百年老店呀,如果沒有事先做功課,可能會以為它和一般的小店沒什麼兩樣,或者是根本就不知道這是一間店,而且是這麼珍貴而有價值的百年老店。就連路邊攤也是一樣,可別小看它,動不動推出來的小攤子招牌上都寫個「60年老店」、「80年老字號」,而且隨便往路邊一站,看看腳底下踩著的,很可能都是有名的古蹟或地標,更別說是赤崁樓或是安平古堡等有名的名勝古蹟了。

    古早時代台南最熱鬧的米街,也就是現在的新美街,在這條蜿蜒狹窄的老街中,真可說是「臥虎藏龍」,路邊一間間看似並不起眼的小店,還以為是什麼小雜貨店呢,隱身在一般的民宅與店鋪當中,由於沒有什麼起眼嚇人的招牌,完全平凡得讓人一不留神就走過頭了,其實這一間間店可是大有來頭的百年老店呢,坐在店中搧風納涼看店的老闆或老闆娘,就像周星馳電影「功夫」中的人物一樣,外表看起來好像沒什麼,但其實個個都是身懷絕技的百年老店第N代傳人是也。

    有時候約好了訪問,也依照地址找到了位置,但卻來來回回在門口走過頭了好幾遍,因為有很多台南百年老店都是低調到不行,有時連個招牌都不會掛的,一來因為太出名,大家都爭相報導,老闆們各個都不勝其擾,好幾位老闆都說人怕出名豬怕肥,請不要再報啦,或是小力的報,千萬別大力的報導,因為他們已經忙到連原本的工作都做不完啦,媒體報導後,學校要來戶外教學是不打緊,他們都很樂意能將文化的種子傳播下去,但是許多天真浪漫的觀光客和媒體記者們蜂湧慕名而來,他們每次都得將百年歷史從古至今、將百年老店的獨門絕學與製作流程等從頭到尾解說一回,其實對這些有個性又古意的府城老字號傳人來說,一心只想堅持傳統古法、堅持要將最好的東西做出去給客人,絕不企業化大量生產,為了保持品質與古早味,做多少算多少,所以這些傳人們得花許多時間,當起文化解說員,所以還真不知如何是好。

    其實台南市的府城老字號非常之多,還有許多百年老店並未收錄在此書當中,難免有遺珠之憾,只能藉此書拋磚引玉,或許將來還有更多有心人士能夠做更完整的整理與研究,有機會一一介紹給更多讀者,一窺各行各業、各式各樣府城老店之堂奧。

    我本身就是在台南市出生的,以前也報導過許許多多老街、老藝人、老店和各種民間藝術和民俗文化,本來對於「府城老字號」這樣的題材可是充滿自信、駕輕就熟,但走完一間間老店、一一採訪完後,才讓我再度重新認識了台南,重新更深度認識與面對自己土生土長的文化精髓。

    在採訪的過程中有時也相當感慨,像瑞泰桶店的傳人蘇榮昌先生,這麼好又熱心的人,年紀五十歲就突然驟逝,瑞泰桶店好不容易的傳到第四代的製桶技藝也從此斷了傳人,看到拉下鐵門的瑞泰桶店,木桶還在,製桶的工具也都還在,只是少了主人的身影,真讓人感到惋惜,難道以後的後代子孫都只能用塑膠桶或鐵桶,再也沒有這個福氣,聞到木桶盛飯的清香,聞到檜木桶盛水的芬芳?

    整個環境在改變,時代也在變,人們的生活跟以前不一樣了,許多老藝人凋零了,老行業沒落了,但是就像我們有時在山上,看到百年巨大老樹枯倒的樹幹中冒出一抹翠綠的新枝枒一般,新的生命會找到機會,再度昂揚茁壯,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

    在府城老字號中也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像是年輕人回來了,振發茶行嚴燦城老伯伯的孫女,73年次的年輕美眉嚴聆甄,回到老家跟阿公一起學老茶行的點點滴滴,祖孫倆一起包茶、賣茶、顧老茶店的身影是那麼動人;另外像泉興疊榻榻米老店,年輕的孫子也回來跟爺爺一起學做榻榻米,學爺爺的手法技術,也學到爺爺認真務實過生活做生意的生命態度,這一幕幕都點滴在心頭,一方面為台灣的年輕人感到驕傲,一方面也看到了府城源源不絕的生命活水,也看到百年老字號的新生命。

 

馬小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