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三百餘年來,世人慣稱延平郡王之名為「鄭成功」,然而據史料上所言,其人原姓「鄭」名「森」,受明朝隆武帝賜國姓「朱」並改名「成功」,封御營中軍都督。自此以後,各方文獻上之紀錄均為「國姓成功」,而延平郡王終其生亦以「國姓」、「成功」自稱,未曾更改,直到死後都沒有捨棄此殊榮,然今日世人所稱呼的「鄭成功」,將賜姓之「朱」換回原姓「鄭」,卻接賜名的「成功」,筆者以為這對延平郡王在天之靈極為不敬,故撰此文,從史料中探討「鄭成功應稱朱成功」。
|目錄|
06 前言
12 壹、鄭森經隆武帝賜國姓並改名成功
20 貳、自稱國姓朱成功之文書
21 一、誓師中興明祚之移文
22 二、致日本德川幕府書
23 三、致荷蘭臺灣長官揆一信
26 四、致馬尼拉總督信
28 五、書題
30 參、外人尊稱賜姓、國姓、國姓爺、國姓大將軍
31 一、西寧王李定國致書
32 二、清將領稱國姓、賜姓
35 三、日、荷人稱國姓、國姓爺
40 四、古今中外有關成功之著作論述
42 肆、鄭成功為醜辱之稱
50 伍、清帝詔稱朱成功
56 陸、結語
|書序|
序
我們生活,我們創造,我們真誠付出,我們用心感受,並且,一起感動。
長久以來,添財一直認為,這個世界上, "關懷" 是最有力量的,關懷這塊土地、關懷生活在這塊土地的人、事、物,是多麼美好、多麼有意義!
在處處講究 "與世界接軌" 的今日,人們可曾沉潛下來、細細思量,是否也該要求自己 "與歷史脈動接軌" 、 "與生命根源接軌" ?─擁有豐富文化資產的台南,是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城市,也是台灣面向世界歷史舞台的一個窗口,為這塊土地昔日的開發與常民生活留下可觀的見證,所以尋根溯源豈能不由台南府城出發?!
台南早期為台灣的政經文化中心,今日將成為台灣人的文藝復興基地!添財自就任以來,即擬定城市文化政策的五大方向,將以推展舊市區保存復甦計畫、重建歷史空間風貌、文化本土化推動政府與民間合作、進行城市藝文外交及建立藝術文化資訊中心等五大重點,作為府城文化建設發展的主軸。
文化來自生活的提煉,而台南的文化是台灣文化之根。台南市政府在文化局/文化資產課成立之後,便延續了民政局/禮俗文獻課時代─彙編學術著作─的優良傳統,更有系統的落實文獻工作大眾化,除定期台南文化出版品之外,也陸續編印一系列文化資產叢書,我們聘請本市文獻委員,從府城百姓的生存、生活到生根,都做了寬廣且深厚的報導,每一冊皆以平實的筆調,寫出深刻的內容,再配合專業美編,輯印成書,藉以記錄本市豐富的文化資源,作為鄉土教育補充教材,期能深耕本土文化,並達成文化傳承的責任與使命。
文化藝術是一個民族社會資產的累積,傳承愈多,文化藝術的資源也愈豐富。添財深切的希望,有一天,這些叢書不只是一本一本的冊子,而是每一個台南市民朗朗上口的基本常識,它可以凝聚成整體的力量,進而轉化為巨大的能量,讓文化融入生活、提昇府城的人文內涵,也讓我們這個具有國際與歷史觀的城市,處處充滿活力與希望,真正做到「古都新生‧台南提昇」!
台南市市長 許添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