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赤崁樓有一塊兩面刻有不同時期碑文的雙面碑,民國五十四年台南市政府整修赤崁樓時將日人所刻的「赤崁樓修復記」嵌入壁中,只留下「大士殿捐題修理建醮名單」,直到八十八年才被發現並重新挖掘出來。日本人在赤崁樓先後進行兩次重修,完工時由於正值太平洋戰爭末期物資缺乏的時期,便將以日文撰寫而成的「赤崁樓修復記」鐫刻在「大士殿捐題修理建醮名單」碑文背面,是關於赤崁樓整修歷史的重要紀錄。
|目錄|
06 赤崁樓與雙面碑
08 赤崁樓文昌閣有一碑雙面史料
09 謝碧連盼石碑早日獨立陳列
11 赤崁樓修復記碑可望翻身
12 謝碧連苦心挖歷史資料
14 赤崁樓
16 一、赤崁樓之建造
20 二、赤崁樓堅埒於石,彫欄凌空
24 三、赤崁樓曾為承天府署為朱成功所駐蹕
28 四、赤崁樓淪為火藥軍械庫
32 五、赤崁樓荒殘
38 六、赤崁樓身委建廟,華頭洋身
46 七、赤崁樓之修建
56 大士殿─三建二拆
58 重建赤崁樓大士殿碑記
70 雙面兩文碑
73 赤崁樓修復記
|書序|
序
我們生活,我們創造,我們真誠付出,我們用心感受,並且,一起感動。
長久以來,添財一直認為,這個世界上, "關懷" 是最有力量的,關懷這塊土地、關懷生活在這塊土地的人、事、物,是多麼美好、多麼有意義!
在處處講究 "與世界接軌" 的今日,人們可曾沉潛下來、細細思量,是否也該要求自己 "與歷史脈動接軌" 、 "與生命根源接軌" ?─擁有豐富文化資產的台南,是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城市,也是台灣面向世界歷史舞台的一個窗口,為這塊土地昔日的開發與常民生活留下可觀的見證,所以尋根溯源豈能不由台南府城出發?!
台南早期為台灣的政經文化中心,今日將成為台灣人的文藝復興基地!添財自就任以來,即擬定城市文化政策的五大方向,將以推展舊市區保存復甦計畫、重建歷史空間風貌、文化本土化推動政府與民間合作、進行城市藝文外交及建立藝術文化資訊中心等五大重點,作為府城文化建設發展的主軸。
文化來自生活的提煉,而台南的文化是台灣文化之根。台南市政府在文化局/文化資產課成立之後,便延續了民政局/禮俗文獻課時代─彙編學術著作─的優良傳統,更有系統的落實文獻工作大眾化,除定期台南文化出版品之外,也陸續編印一系列文化資產叢書,我們聘請本市文獻委員,從府城百姓的生存、生活到生根,都做了寬廣且深厚的報導,每一冊皆以平實的筆調,寫出深刻的內容,再配合專業美編,輯印成書,藉以記錄本市豐富的文化資源,作為鄉土教育補充教材,期能深耕本土文化,並達成文化傳承的責任與使命。
文化藝術是一個民族社會資產的累積,傳承愈多,文化藝術的資源也愈豐富。添財深切的希望,有一天,這些叢書不只是一本一本的冊子,而是每一個台南市民朗朗上口的基本常識,它可以凝聚成整體的力量,進而轉化為巨大的能量,讓文化融入生活、提昇府城的人文內涵,也讓我們這個具有國際與歷史觀的城市,處處充滿活力與希望,真正做到「古都新生‧台南提昇」!
台南市市長 許添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