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品

Publications

書籍
南瀛戲院誌
  • 作者:
    陳桂蘭、王朝賜
  • 出版者:
    台南縣政府
  • 出版日期:
    民國98年3月初版
  • ISBN/ISSN:
    978-986-01-7812-8
  • GPN:
    1009800317
  • 語言:
    繁體中文
  • 規格:
    平裝/21*14.8cm/481頁
  • 定價:
    NT$630元

|內容簡介|

 

    義大利導演吉斯皮.托那多利(Guiseppe Tornatore)拍攝的《新天堂樂園》關乎一個小孩對光影世界的純情,也關乎一家戲院、一個城鎮的興衰、兩三個世代與產業、社會環境的變遷。該片放映近20來,曾讓全球千百萬觀眾在笑聲與淚光中滿意散場,並繼續在許多日子的午夜裡縈迴著美妙的樂音。

    而今,台南縣兩位文史工作者王朝賜和陳桂蘭老師獻出的《南瀛戲院誌》也將一樣感動讀者。他們像國家地理頻道上追蹤瀕危動物的生物學家一樣,逡巡於台南縣各鄉鎮市的街巷尾閭,尋覓在時光中絕跡的戲院,和曾經附連的無數有趣的故事,諸如戲院外幫派鬥毆、交予寄車票根的老婦、看板上的電影海報、零食販賣部、廟埕和住家院子裡晒穀場上邊演戲邊賣藥吆喝等等。故事裡雖然說的是台南縣的戲院,可所有的述說都是台灣百年三代人以上的共同經驗。

    透過作者的深情,本書內容比《新天堂樂園》更加豐富,情節更加曲折,值得所有台灣人再三品味。且由兩位作者帶領大家,聽聽那些心跳和呼吸,並在心裡悄悄播出這部光影燦爛的台灣電影史記。

 

 

|作者簡介|

 

陳桂蘭

六年級生,臺南囡仔,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執教為職,於南瀛土地上打拼了十來個寒暑,田調繼續中。著寫《臺灣民宅的辟邪物---以臺南縣的家宅門楣為例》一書,發表〈臺南縣民宅辟邪物之民俗信仰〉、〈南瀛祭孔釋奠禮紀實〉等文。

 

王朝賜

1966年生,南瀛在地人,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在縣內擔任教職,閒暇時多流連於山野水濱、徜徉清風明月,田野觀察紀錄亦頗醉心。發表〈新化地區平埔信仰淺述〉、〈新化地區樹神崇拜初探〉等文於《南瀛文獻》,參與臺南縣傳統藝術調查計畫。

 

 

|目錄|

 

002  【縣長序】擴建文化大道

004  【處長序】傾聽大地聲音

006  【召集人序】清芳的文史花蕊

008  【自序1】我與時間賽跑,因為戲院!

010  【自序2】在浩瀚的歷史文化裡,點一盞小螢光

018  第一章  楔子─南瀛戲院歷史發展概論

028  第二章  序幕─凡例

030   第一回  話說戲院之風雲人

040   第二回  話說戲院之特色物

051   第三回  話說戲院之點滴事

070  第三章  首幕─鑼鼓聲響好戲登場

073   第一回  歌仔戲

083   第二回  布袋戲

093   第三回  電影

103   第四回  新劇話劇

107   第五回  歌舞團

111   第六回  其他

114  第四章  次幕─細說前塵舊戲院老故事

116   第一回  新營區戲院

117  (A1)新營市─新舞臺戲院(新戲臺戲院)

120                新營戲院

123                成功戲院

124                燕都戲院

125                康樂戲院

128                日新戲院

130  (A2)鹽水鎮─永成戲院

137                東文社戲院(南光戲院、建新戲院)

140                大榮戲院

142  (A3)柳營鄉─柳營戲院

144                小腳腿露天戲院

147                和樂戲院

149                中山堂

151  (A4)後壁鄉─菁寮戲院

152                建國戲院

155                金紫戲院

158                上茄苳露天戲院

161  (A5)白河鎮─白河西座

163                白河戲院

166                大眾戲院

168                步兵崗西門町福利社戲院

171                內角中正堂

175  (A6)東山鄉─東山戲院(樂舞臺)

177                東山戲院(新)

180                東原戲院

182                牛山礦場戲院

188   第二回  曾文區戲院

189  (B1)麻豆鎮─上帝爺廟後竹仔戲院

191                電姬戲院

197                麻豆戲院(舊)

200                麻豆戲院(新)

205                總爺糖廠中山堂

207                安樂露天戲院

209                謝厝寮露天戲院2家

210                莊禮寮露天戲院

213  (B2)下營鄉─下營戲院

214                大新戲院

218                下營露天戲院

219                中營露天戲院

221  (B3)官田鄉─隆田戲院

223                新中營區戲院

226                官田營區戲院

228                西庄露天戲院

231                渡子頭露天戲院

232                官佃露天戲院

236  (B4)六甲鄉─六甲座

237                赤山戲院

239                六甲戲院

241                鴻都戲院

243                興南戲院

244                六甲露天戲院

246  (B5)大內鄉─大內戲院

250                大周露天戲院

254                石子瀨露天戲院

257                頭社賣藥團

260   第三回  北門區戲院

260  (C1)佳里鎮─明新戲院

262                佳里戲院

265                國賓戲院

266                佳興戲院

267                佳里興露天戲院

269                塭仔內露天戲院

270  (C2)西港鄉─西港戲院

272                後營露天戲院

274  (C3)七股鄉─七股戲院

277  (C4)學甲鎮─學甲戲院

279                西湖戲院

281                慈生露天戲院

283                中洲露天戲院

285  (C5)北門鄉─福安戲院

288  (C6)將軍鄉─民眾戲院

291                忠興露天戲院

293   第四回  新化區戲院

294  (D1)新化鎮─新化戲院(新舞臺劇場)

299                新光戲院

308                天新戲院

314                那拔林黃氏祖厝(露天戲院)

316                那拔林露天戲院

320  (D2)善化鎮─善化戲院(新舞臺)

322                灣裡街戲院

325                金都戲院

331                六分寮露天戲院

333                東勢寮露天戲院

336                胡厝寮露天戲院

339                中山路露天戲院

342  (D3)安定鄉─安定戲院

344          港口戲院

346          蘇厝廟後露天戲院

348          蘇厝廟前露天戲院

351 (D4)新市鄉─新市戲院

354             大社露天戲院

358 (D5)山上鄉─山上戲院

364 (D6)玉井鄉─玉井座

366       大觀戲院

370         玉井糖廠中山堂

372             竹仔露天戲院

374 (D7)楠西鄉─楠西戲院

379        華洲戲院

382        中興南路露天戲院

384        中興路露天戲院

386 (D8)南化鄉─南化中山堂

390        北寮中山堂

394        玉山中山堂

395        市仔口露天戲院

397        天后宮廟前露天戲院

398 (D9)左鎮鄉─國民戲院

403  第五回 新豐區戲院

404 (E1)永康市─永康戲院

408       大灣戲院(西都戲院)

411       崑山戲院

415       復興戲院

417       蜈蜞潭露天戲院

420 (E2)仁德鄉─仁德戲院(崇德戲院)

423       極樂戲院

428       中生露天戲院

432       中洲露天戲院

435       二行村賣藥團

437 (E3)歸仁鄉─歸仁戲院(歸仁座)

440       大人廟露天戲院

443       歸仁露天戲院

446 (E4)關廟鄉─關廟戲院

449       中央戲院

452 (E5)龍崎鄉─崎頂村賣藥團

456  第五章 續幕─戲院發展風華興衰

458  第一回 戲院成因

461  第二回 戲院敗因

464  第六章 謝幕─結語

468  附錄  臺南縣戲院資料一覽表

478      參考書目

481      作者簡介

 

 

|書序|

 

【縣長序】

擴建文化大道

 

    2006年年底,台南縣政府於蕭壠文化園區舊佳里糖廠辦公室大樓成立「南瀛研究資料館」,這是自2003年4月「南瀛國際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成立以來,最為具體的研究行動,目的在於統合聚集南瀛地區的社會、文化與歷史等第一手資料與研究成果,以供各界研究者參考使用,同時也為「南瀛學」建立一個穩固紮實的基地。

    「南瀛學」的建構,必須向金字塔般的逐層堆疊,基礎工作極為重要,這些年來,台南縣政府逐年所進行的「南瀛文化研究叢書」編撰,即是在做培根固基的工作,已達70餘冊的研究書量,橫跨各個文史領域,可謂包山包海,已為「南瀛學」建立最為深厚的根基,個人相信,持之有恆,研究的成果將會更為豐碩。

    「南瀛文化研究叢書」應該擴建為一條可以容許各種文化列車進入的康莊大道,開發更多的研究主題,結合更多的文史人才,才能拓展南瀛文化的事業,才能展現南瀛文化的氣勢,如同大海洋般的天寬地闊,如此,才能吸引更多研究者的關心與投入,一起為「南瀛學」效力,這是我們要認真思考與進行的方向。

    第12輯「南瀛古早文化專輯」諸主題中,要以「大地主誌」最引人興趣,對於一個開發如此之早的台南縣而言,應該有相當多的大地主曾經活躍於這個舞台;透過這樣深入的田野調查與文獻整理,果然讓我們看到每一位大地主的精彩演出,從中不但可以欣賞他們胼手胝足的身段,也可以探索一個家庭的興衰起落,更可以觀察台南縣的政經演變,「大地主」所賦予時代的意義,既多元又多樣。

    這就是台南縣政府要持續進行的文化工作,儘管縣府財政困難,但「窮,不能窮文化」,再怎麼拮据也要支持文化建設,因為文化是千秋事業,我們這一代享用得到,我們下一代也一樣享用得到。

 

台南縣縣長  蘇煥智

 

【處長序】

傾聽大地聲音

 

    「南瀛文化研究叢書」的列車一直向前跑,一刻也不停留,只有靠站上下旅客,沒有終點站;走過南瀛海邊,走過南瀛平野,更走過南瀛高山,一路看盡南瀛大地的好山好水,風,是那麼涼爽,花,是那麼清香,更美的文史風景,在前頭等著我們。

    「南瀛文化研究叢書」自第11輯起,即以1輯10個專題的進度進行著,本(12)輯「南瀛古早文化專輯」亦然,書名及作者分別為:

    南瀛歷史建築誌─凃順從

    南瀛眷村誌─楊昇展

    南瀛戲院誌─陳桂蘭、王朝賜

    南瀛冰品誌─許献平

    南瀛祀神故事誌─黃文博

    南瀛粉間誌─李百勳

    南瀛百岳誌─吳日順

    南瀛大地主誌〈曾文區卷〉─鄭佳韻

    南瀛大地主誌〈北門區卷〉─黃明雅

    南瀛大地主誌〈新化區卷〉─鍾 騰

 

    本輯最大的特色,在於「大地主」的研究,這是傾聽南瀛大地最真實的聲音,分區研究的計畫,將逐步完成,此次,曾文區、北門區和新化區的大地主誌先行問世,新營區和新豐區的部份,則留待下一輯執行。縣長的期待,已逐漸可以看到土地的容顏,「大地主」的一一現身,為我們帶來了許多精彩美麗的傳奇故事,也為我們帶來了許多發人深省的人生啟示。

    文化事業向來不是單打獨鬥可竟其功的,必須結合公部門與民間各種力量共同經營;感謝蘇縣長一直極力支持「南瀛文化研究叢書」的研究編撰,同時,對黃文博校長的規劃執行、所有研究者的辛勤付出,以及本處文資科謝素月科長和許琴梅小姐的戮力促成,一併表示個人最誠摯的謝意。有大家的無私奉獻,南瀛文化才能開出璀璨的花朵,結出甜美的果實。

 

文化處處長  葉澤山

 

【召集人序】

清芳的文史花蕊

 

    日月如梭,光陰似箭,一年誠緊就過去矣,這(12)輯「南瀛古早文化專輯」的10本冊,已經欲出版矣,第13輯「南瀛土地之歌專輯」10本冊嘛會佇今年編印,歲月親像李哪吒踏風火輪仝款,走咧有夠緊,緊到予人將將袂赴喘氣。

    延續第11輯的氣勢,這輯嘛是一睏頭出10本冊,本底照縣長伯仔的仰望,其中5本是欲做「大地主」的,但是新營區佮新豐區揣無人通寫,幾位原本答應欲試看覓的文史同仁,攏半途幌頭講歹勢,只賰鄭佳韻〈曾文區〉、黃明雅〈北門區〉佮鍾騰〈新化區〉3個人毋驚死,褲跤撇(pih)咧,就按呢對大地主的田溝仔共蹽(liau)落去,勇氣佮精神攏予人誠欽佩。

    2006年這冬,變化誠大,寫《南瀛歷史建築誌》的凃大師順從兄,無張無持閣去食一擺刀仔肉,又閣無張無持中風,予人誠感嘆,人生無常,人命脆脆矣,好佳哉復原了誠緊,但是這個計畫就按呢欸(hênn)落來,期待伊好起來了後,會當快馬加鞭趕緊完成,為南瀛文化繼續拍拚。

    文史的流失誠緊,文史的工課誠重要,台南縣算講猶有福氣,出一個捌文史的縣長,閣有一個捌文史的處長,做文史的跤步,才小可仔綴(tuè)會著流失的速度。我咧想,幾10冬了後,咱的後代一定會共咱呵咾,因為(in)一定會看著南瀛大地彼片曠闊的文史花園,鼻會著文史花蕊的清芳。

    台南縣政府1冬10本冊、10本冊按呢出,毋免若久,就愛閣起一間圖書館來囥(khg)矣,這是逐家的文化財,珍惜、享用以外,嘛仰望逐家做伙來勞力。

 

召集人  黃文博

 

【自序1】

我與時間賽跑,因為戲院!—陳桂蘭

 

    從小,喜歡看電影,進出戲院多麼稀鬆平常,片中情節悲歡離合,喜怒哀樂戲劇張力,總能引誘我掏出微薄的零用錢,買張電影票當個影迷!於是,有機會爲戲院留下紀錄撰寫《南瀛戲院誌》時,難掩心有歡悅之情,加上同窗朝陽的協力合作,似乎能延續了年少輕狂癡瘋著進戲院看戲的能量!

    真正著手蒐集台南縣戲院的故事,方知任務艱鉅,最為棘手的是戲院的凋零,其速度超乎想像的急疾。面對碩果僅存唯一的麻豆戲院,殊不知台南縣的戲院曾經回其風光?逐一鄉鎮尋找戲院的蛛絲馬跡,通常要承受戲院夷為平地或改建的殘酷事實,而且戲院緊密牽連的關鍵人物多已訊息杳然消逝。所以走訪南瀛戲院的過程中,處處是瓶頸,束手無策的無力感侵襲著,卻也化成動力,刺激我們必須加快節奏,鼓起勇氣與信心去迎接挑戰!

    無奈感嘆,我們的腳步慢了,倘若十年前以戲院為題,又是另一番光景!猶如我們和時間的賽跑,疑惑在這個時間點的斷面上,終究能爭取到多少戲院得一手資料?這場競賽,輸了無所獲空也,贏了是達成使命的滿足,輸贏之間,悲喜交加,僅能轉念要爲戲院說故事,或許《南瀛戲院誌》書內的年代不太確切,資料略顯薄弱,甚至我們懷疑仍有未逮之處,恐有遺珠之憾,但是不諱言我們已然盡了最大的努力,拼湊出南瀛戲院的真實風貌,那是發生在南瀛土地上一個又一個美麗的故事!

    完成《南瀛戲院誌》初稿後,其實陸續得知遺憾的消息,惋惜周天素先生等耆老相繼離世,甚而還親眼目睹戲院拆除,不捨卻也欣慰,冥冥之中已天註定,這些戲院勢必藉由我們的到訪,真切的留下了燦爛的一頁!當然,台南縣仍保留有許多久遠而建築造型深具歷史感的戲院,如麻豆電姬戲院、鹽水永成戲院、後壁金紫戲院等,衷心期盼能在文化價值的觀點下,它們能受到重視而再次展現光彩!

    《南瀛戲院誌》能夠付梓成書,首要感謝台南縣政府文化處與黃文博校長願意給予我們機會初試啼聲,有此榮幸能爲南瀛文化略盡棉薄之力,並要特別感謝文化處許琴梅小姐的協助,讓諸多困難迎刃而解。同時,感佩前輩葉龍彥老師,研究台灣戲院所奠下的基礎,讓我們慕效而為,葉老師熱心的賜教更令人動容。當然,相當感謝走訪戲院時所結識的朋友與長輩,您們不吝傾囊而出的提供線索與資料,《南瀛戲院誌》因為你們而豐富,因為你們而精采!謝謝您們!

    至於就我個人而言,必須向我的夥伴—王朝陽主任致意,你們一家人加上我的田調3+1組,一起爲戲院打拼的革命默契,點點滴滴落在心頭,如此難能可貴的精神資產,我珍惜之!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最後在此誠摯邀請:

    南瀛戲院的故事,是一齣雅俗共賞的精緻好戲,本期上演,與您分享!

 

【自序2】

在浩瀚的歷史文化裡,點一盞小螢光—王朝陽

 

    「辦(扮)仙」的劇情來到最高潮,醉仙人們開始搖搖晃晃,步履蹣跚…,臺下人潮則開始聚集,個個抬頭仰望。驀地裡忽就一陣騷動,衆人或閃躲半空灑下的米酒,或追接四處翻飛的「糖甘仔」,或撿拾散落一地的「銀角仔」,競爭中參雜著微笑,空氣中瀰漫著仙凡同樂的氣息。乘著歡喜的心情,坐在熱鬧喧嘩的廟埕,看從左前方去,金光閃閃,「紅巾、黑巾」正要大決鬥,觀眾將現場圍得如同鐵桶一般;右邊鑼鼓齊鳴處,薛仁貴兵困「白虎城」,二路元帥薛丁山正與樊梨花大戰,戲迷黑壓壓地布滿四周,掌聲、歡笑聲間雜,營造出一幅農村喜樂安祥的景象。

    自有記憶以來,外(野)臺戲一直是民間主要的娛樂活動,也是孩子們的快樂天堂。在放學回家的途中,聽到鑼鼓聲響,一步併做兩步走,趕緊到廟前就位,準備接、撿果餅和零錢,稚嫩的臉龐總是堆滿歡笑與藏不住的喜悅。夜晚場則是庄社居民的大集合,在晚風輕拂中,人人坐在小圓凳上,緊緊捉住每一個角色得顧盼、身段,彷彿時光的腳步就此停駐。

    承接這份訪查縣境戲院故事的工作,動力一部分來自幼年的快樂經驗,總以為美好的事物會留下痕跡。另一部分則偏屬「初生之犢不畏虎」的莽撞,認為探索內臺場域會比野臺來得容易。等真正走入田野之後,才發現前述的兩項預測是多麼地粗淺與謬誤。每到一個鄉鎮,直覺地往市場、老人會、廟口鑽,向一些耆老們詢問、碰運氣,在他們片段回憶的口述中,交叉比對,期待拼湊出一個個屬於戲院的絢爛光彩。然而,事情總是不如想像中容易,戲院的繁華消失少說有一、二十年了,有的成了殘垣斷壁、有的草木蔽天、有的則面目全非。在人物口述方面,每一位受訪者都有一些直覺論斷與情感上的回憶,必須篩選過濾、相互驗證,中間有很多的阻礙與困難,有時同一個地點造訪許多次,卻一點進展也沒有,令人十分氣結。所幸,在這個過程中,有我最要好、最用功的同學—桂蘭老師一路協助與配合。在我最慵懶、意興闌珊時多所鼓勵、催促,才能硬著頭皮,一一去解決困難。

    完成《南瀛戲院誌》初稿的背後,其實我得到更大的收穫,無論是名動四方的辯士童春華先生、洪博龍先生、楊串玉先生,都讓人一見如故。在他們的敘述之中,得窺電影在台南縣境的發展軌跡。另外,一些戲院主如王春連先生、江財至先生、劉榮義先生都十分平易近人,在他們口中得知1950~70年代之間建設戲院自娛娛人的初衷。更有那提及戲劇就滿腹經綸的地方耆老,每每帶著筆者進入高潮迭起的歷史變化中,讓人回味無窮。

    文化是什麼?我在與地方耆老、居民的對談中,每每看到大家臉龐泛起一團團光彩、發出一陣陣歡笑。圍繞著戲院的,是一個活的生命體,裡頭有說不完的故事。這些有血有肉、有歡笑有感動的過程與美好回憶,就是在地的文化與歷史。

    《南瀛戲院誌》終能付印能書,首要感謝本縣文化處長官及許琴梅小姐,其次是黃文博校長讓我們野人獻曝,同時也要感謝電影史研究的先驅葉龍彥先生,給我們許多指導。另外還有許許多多地方耆老與有緣相識的朋友,在混沌不明的情形下,指點明路、提供資料,讓我們能理出線索與頭緒,戲院誌的完成可以說是大家的功勞,而我們,只是跑腿、整理線索罷了。南瀛大地上,到處充滿著令人驚異、讚歎的歷史文化。《南瀛戲院誌》只能算是浩瀚的文化星空下的一盞小螢光。

    在關鍵的時刻,遇見重要的人事物,做對的事,不枉這時光。

    最後,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書中屬於每一個鄉鎮、每一個縣民的光榮歷史和鄉野故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