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林秋雄
【學歷】
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經濟系畢業
國立嘉義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EMBA)畢業
日本中央農協IDACA研修結業
農委會農會企畫專員考訓結業
普考金融人員及格(民國60年)
【經歷】
台南縣新化鎮農會企劃專員兼人事管理員(民國60年~72年)
台南縣農會秘書(民國72年迄今在職中)
兼任南縣農訊月刊及走馬瀨農業雜誌社長兼總編輯(民國72~83年)
兼任走馬瀨農場開發小組召集人及第一、三任場長(民國76~80年)(民國83~84年)
台南縣文獻委員會委員
【現兼義務職】
台灣農業旅遊發展協會監事
農會CIS種子工作會台南分會長
南台灣觀光推廣委員
【現兼有給職】
新化社區大學休閒農業講師
致遠管理學院觀光休閒系講師
【得獎事蹟】
【出版著作】
【審訂專書】
|目錄|
002 《縣長序》戀上鄉土
004 《局長序》建立起在地的尊嚴
006 《總編輯序》予阮機會
008 《自序》用一生專注一件事
014 壹、導言
020 貳、台灣農會組織百年回顧
022 一、台灣農會組織之沿革
023 (一)光復前的農會組織變遷(1900~1945)
028 (二)光復後的農會組織變遷(1945~迄今)
028 1. 農會、合作社分合期(1945~1952)
029 2. 農會體制改進期(1952~1974)
031 3. 新農會法頒布實施期(1974~迄今)
032 4. 預見新新農會法,迎向國際化
033 二、農會組織與功能
037 三、台灣農會與農業之關聯性
044 參、南瀛-台灣農業源頭與首要農會縣
046 一、南瀛農業要覽
046 (一)台灣農業的母園
047 (二)台灣農業的重鎮
049 (三)台灣新型農業的源頭
049 1. 觀光休閒農業
052 2. 產業文化節慶
054 二、南瀛農會總覽
054 (一)沿革
054 1. 大台南廳州縣時期(1909~1950)
058 2. 台南縣時期(1950~迄今)
059 3. 縣內各級農會之創立
060 (二)農會組織系統
063 (三)全縣農會業務概要
072 肆、南瀛農會點將錄
074 一、台南縣農會
二、基層(鄉、鎮、市)農會
(一)新營區:
112 1. 新營市農會
124 2. 鹽水鎮農會
135 3. 白河鎮農會
146 4. 柳營鄉農會
159 5. 後壁鄉農會
171 6. 東山鄉農會
(二)曾文區:
185 1. 麻豆鎮農會
196 2. 下營鄉農會
212 3. 六甲鄉農會
225 4. 官田鄉農會
237 5. 大內鄉農會
(三)北門區:
248 1. 佳里鎮農會
259 2. 學甲鎮農會
271 3. 西港鄉農會
282 4. 七股鄉農會
293 5. 將軍鄉農會
303 6. 北門鄉農會
(四)新化區:
315 1. 新化鎮農會
328 2. 善化鎮農會
338 3. 安定鄉農會
347 4. 新市鄉農會
356 5. 山上鄉農會
367 6. 玉井鄉農會
380 7. 楠西鄉農會
392 8. 南化鄉農會
403 9. 左鎮鄉農會
(五)新豐區:
415 1. 仁德鄉農會
424 2. 歸仁鄉農會
433 3. 關廟鄉農會
444 4. 龍崎鄉農會
455 5. 永康市農會
466 伍、結語/南瀛農會之瞻望
474 參考書目
476 作者簡介
|書序|
〈縣長序〉
戀上鄉土
南瀛橫跨山線與水線的秀麗風光間,交織著古老歷史、多元文化與豐富地理的意涵,但南瀛學研究,在以前是一塊荒漠之地,少有人耕耘, 直至這幾年始逐漸蓬勃發展。
生在南瀛、長在南瀛這片土地,因爲關懷更身負振興鄉土的責任,民國93年,本府特別邀集專家學者重新編撰屬於南瀛的歷史專書--「南瀛探索」,其中從地理環境論起,在不同歷史背景下研討南瀛政經、社會、產業、教育與文化等領域的流變,重新編撰一套翔實而深入的南瀛史書,期許每一位南瀛人都能夠知道南瀛珍貴的在地風貌。同年,煥智爲紀念逝世的父親─蘇添水先生,使其愛鄉的精神得以延續,因而特別設立「南瀛學博碩士論文研究獎」,現已推動第3屆,期許能夠拋磚引玉,引導年輕一代的學術研究者,共同發展南瀛久久被掩藏於鄉土間的記憶。
民國93年1月,本府將南瀛學之相關研究組織化,因而成立「南瀛學研究推動委員會」,並將之區分爲台南縣歷史組、南瀛文獻組、鄉土教材組、學術講座組及南瀛文化叢書組等5個組別;其中南瀛文化叢書組之相關研究其實已行之有年,自民國83年始,本府即開始編輯的「南瀛文化研究叢書」,現總輯數已有11輯、總冊數達60冊之多。而「南瀛地景文化專輯」更首開1輯10冊的先例,內容搜羅豐富,分別以港口、老街、埤塘、鴿笭、辟邪物、鐵道、古道、吊橋、化石及農會爲主題,委由在地文史民俗專家、現任河南國小校長黃文博先生擔任總召集人,彙集專家學者之力進行田野調查及整理文獻的工作。套書之撰寫與編輯,歷時約2年的時間,如今終將付梓,煥智首先要感謝黃文博總召及各位編撰委員的辛勞,爲建立一套系統性的南瀛學竭盡心力,亦期許南瀛學研究的精神得以持續傳承下去。
南瀛大地,因爲有諸位專家學者的研究而發光發熱,讓蘊藏於埤塘、古道、老街及民俗故事,能夠在衆人間流轉傳唱不絕,尋回在地的驕傲與尊嚴,也冀望能喚回大衆對於鄉土的熱情,共同珍愛腳下這片土地。
台南縣縣長 蘇煥智
〈局長序〉
建立起在地的尊嚴
鄉土史書最能發出在地的聲音,最能看清在地的容顏,這些年來,台南縣政府一直站在本土的立場,努力於鄉土史書的編印,目的即在於增強在地的論述力量,與建構一套系統性的南瀛學,爲這塊生養你我的南瀛大地,取得發言權與解釋權,以期建立起在地的尊嚴與光榮感。
「南瀛地景文化專輯」已是【南瀛文化研究叢書】的第11輯了,算算已達60冊,這是一個相當令人振奮的成果。這些鄉土史書不僅是南瀛學的基礎,同時也是鄉土教育的教材,適合研究深論,也可以知性閱讀;我們非常感佩歷年來參與調查寫作的所有專家學者,這也是一種經驗與文化的傳承,大家努力的成果,正日漸顯映出來。
爲迅速建立起南瀛文史資料庫,並廣泛發掘文史題材,本輯首開「1輯10書」之始,如此也可以擴大參與的層面,網羅更多不同領域的專家,爲南瀛文史效力。儘管縣政府財政拮据,然在蘇縣長的大力支持下排除萬難,繼編經費執行,希望能永續發展,因爲「文章千古事」,這是千秋萬世的事業,是可以為後代子孫留下財富的投資。
南瀛大地好山好水好文化,處處是風景,處處是文化瑰寶,如同陽光如同空氣般的存在於你我周遭,認真生活才可以感受到它的珍貴,用心體會才能夠享受到它的美好。這麼多的鄉土史書,不都是南瀛的美麗風景?不都是南瀛的文化瑰寶?
多年來,台南縣政府努力的編印鄉土史書, 我們期待生活於台灣這塊土地的每一個人,特別是廣大的台南縣民,都有興趣重新認識南瀛大地的多樣面貌,觸摸她的容顏,傾聽她的春吟,給自己美好與信心,進而對土地產生依戀,以建立起在地的尊嚴與光榮感。
文化局局長 葉澤山
〈總編輯序〉
予阮機會
「南瀛文化研究系列」這部(pho7)冊,對1993年第1輯開始,一直是我咧規畫,彼陣的文化中心主任葉佳雄先生,予我親像大海洋赫爾曠闊的空間,自由發揮;以後雖然有換過局長,嘛有換過縣長,毋過,這部冊卻是毋捌(m7 bat4 )換過當初為台南縣留根留血跡彼種理想的心情,所以才有法度通累積當今仔日11輯60本冊的成果,沿路行來,毋管是食米粉的,或者是立店(tiam3)邊仔喝(huah4)燒喝冷的,攏嘛加減有一寡貢獻。
對2002年的第7輯起,我開始以「總編輯」的名義「掛名徛(kia7)牌」,進前是紙頭無名紙尾嘛無名;雖然是「總編輯」,但是除了頭前的規劃以外,每一本冊交稿了後,並無「總校」嘛無「編輯」,純粹只是榮譽性質的「掛名」而已。按爾一路「掛」落來,實在誠(ciann5)歹勢,毋捌共(ka7)每一輯寫過啥乜(siann2 mih8) 「編輯心情」,紹介一寡仔內幕消息予逐家鼻芳,所以,對這輯開始,我欲講淡薄仔「規劃」的事志(tai7 ci3),予逐家參考。
進前10輯,每一輯攏是5本冊(有一冬小可仔「出棰/chut4 che5」減出1本冊,所以隔轉冬才出6本來補予整數),但是這輯較特別,一睏頭就出10本,這是葉澤山局長的魄力,伊講蘇縣長是一個文化縣長,文化勿會使等得(tan2 cit0),會當做的就愛快馬加鞭,所以毋才有這爾「豐沛」(phong1 phai3)的料理上桌。
欲揣(chue7)5個毋驚死的來湊跤手,多年來的經驗,有當時仔就愛傱(cong5)到面青面綠,好喙兼拜託,才勉強成軍上戰場。這嘛,雄雄欲揣10個有興趣的人來參與,實在小可仔有難度,好佳哉有一寡仔老朋友相媵(thin7),予我半騙半姑情(koo1 ciann5),喙鬚掛咧,攑刀上舞台,有的走到喘怦怦,有的刣到流血流淚,鑼仔鼓錚(chann7)一冬,毋管精彩亦是歹戲拖棚,這齣戲總是做煞矣,10本冊排齊齊獻予逐家,嘛獻予南瀛大地。
10本冊,10個無共款的主題,嘛是10個無相仝的辛苦,干單講每一個人調查過程的故事,就挺好佫寫一本冊;感謝逐家的捧場,無相棄嫌,菜脯根仔罔咬鹹,贊助敝團的光彩。佇這,我嘛欲感謝蘇縣長、葉局長、謝課長參承辦人許琴梅小姐的指導佮支持,予阮機會,嘛予咱台南縣機會,佫會使講予咱台灣機會。
總編輯 黃文博
〈自序〉
用一生專注一件事
打從民國60年,大學畢業,服完預備軍官役後,初入社會,即置身農會叢林,不知凶險,一晃竟然35年歲月。就這樣一生專注一件事:服務農會,而非農會服務。
由於出身小農家,累家目不識丁,父母認為農家子弟為唯一能夠出人頭地的道路就是讀書。因此散盡田畝家財,供我讀到國立大學畢業時已呈強弩之末,年老體衰,田地將盡;唯一要求:返鄉近家服務,於是考上農會企劃專員,在家鄉新化鎮農會服務,一忱12年,猛然發覺,在農會做人竟比做事重要。
民國72年毅然轉職臺南縣農會,拉高制高點,更發現農會是可以好好經營。但農會確是兩刃組織,可以是美女,當然也可以是野獸,反正事在人為,人在良心。
我在農會的專長是企劃經營與人事管理,但在農會採行總幹事責任體制下,我專注前者-致力企劃與經營。企劃重系統分析及事業創新;而經營重組織力與執行力。但對臺灣式農會組織系統而言,如果沒有取得總幹事之授權,什麼都是「空集合」及「虛系統」。
35年一覺農會夢,置身將屆百年的臺灣農會組織卻面臨空前的危機,然而農會人鮮少企求轉機。在有點憂戚中,黃文博校長邀請撰寫南瀛農會相關研究,就立即選擇以農會組織為主題,希冀爲這個「農會徐娘」留下一些吉光片羽。畢竟臺南縣為典型農業縣,農業有其輝煌的貢獻,而農會更是農業最強力的支柱。換言之,臺南縣農業發展不能缺少農會的身影。
撰寫縣內32個農會-1個縣級、31個鄉鎮市級,其實每一個單位都可自成一書,可惜無人為之。更可惜的是大多數農會並不重視走過的路,資料很少保存,但撰寫期間仍多方偏勞32個鄉鎮市農會會務同仁提供寶貴資料,併此致謝。
臺灣型農會組織曾是聯合國列為推廣典範的農民組織模式;大陸亦多方到台灣取經。惜乎近年農會人安於現狀,昧於現實,顯現一些「過時」現象,這是很大的危機。謹此,誠摯寄語千萬農會人再造農會優勢,再發農會榮光!
林秋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