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昆蟲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最多的動物,品種極其繁多,型態變化萬千。
本書介紹南瀛大地豐富的昆蟲資源,將南瀛地區的昆蟲做名錄及外觀特徵、生態習性的介紹。
|作者簡介|
王奕棠 牡羊座
‧1966年出生漁村,台南縣鹽分地帶將軍鄉青鯤鯓人
‧將軍鄉鯤鯓國民小學
‧七股鄉後港國民中學
‧台南市長榮高級中學美術工藝科 畢業
‧自小喜歡藝術與大自然,因愛上自然,而喜歡攝影與藝術,因愛上自然,而喜歡探索自然生態,
夢想長大當一位藝術家與生物學家。因此,執著藝術與自然生態,至今不變。
【曾任經歷】
‧台南市野鳥學會 活動專職
‧台南縣野鳥學會 總幹事
‧台南縣生態旅遊發展協會 解說員.生態講師
‧社團法人台南市野鳥學會 教育推廣專職
‧崑山科技大學環境工程系 生物資源調查助理〈高雄市洲仔‧半屏湖資源調查計畫〉
‧社團法人台灣溼地保護聯盟 專案研究助理
‧崑山科技大學環境工程系 生物資源調查助理〈台南縣樹谷園區生物資源調查計畫〉
‧台南縣生態旅遊發展協會 生物資源調查研究員〈雙春208號保安林生物資源調查〉
‧崑山科技大學環境工程系 生物資源調查助理〈布袋鹽灘生物資源調查〉
【現任】
‧蕭壠社民俗采風工作室 執行長、田野研究員
‧映象攝影俱樂部 會長
‧自由紀錄片 導演‧企劃‧攝影師
‧生物資源調查 研究員
‧台南市四草大眾廟台江觀光船 船長‧生態導覽解說員
‧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 華語導遊
【著作】
‧2000 溪遊記─七股生態導覽手冊 台南市野鳥學會 出版
‧2000 台南濱海溼地生態-旅遊導覽手冊 中華民國永續生態旅遊協會 出版
‧2001 與黑面琵鷺結緣─黑面琵鷺與七股潟湖親子鄉土專輯 台南縣野鳥學會出版
〈以上皆為合著〉
‧2008 南瀛土地之歌專輯-南瀛潮間帶生物誌 台南縣政府 出版
‧2009 南瀛舊情風華專輯-南瀛昆蟲誌 台南縣政府 出版
【常態發表】
‧生態文章專欄 台南縣文化中心志工季刊
‧生態演講 社區林業、社區營造、學校 邀請
‧生態作品 台南縣政府農業處森林保育課 使用展覽
‧環境教育 台南縣立文化中心
‧相找/台南市安南區公學路4段122巷85弄3號7樓之8
‧開港/06-2871743、0915923459
‧寫批/re664@yahoo.com.tw
|目錄|
002 縣長序─是優勢,也是機會
004 處長序─來自土地的踏實感
006 自序─南瀛是物種多樣性之島
012 第一章 前言
018 第二章 昆蟲概論
020 第一節 什麼是昆蟲
020 第二節 昆蟲的形態特徵
025 第三節 昆蟲的生活史
030 第三章 昆蟲的生態觀察
032 第一節 如何認識昆蟲
035 第二節 昆蟲保育
038 第四章 昆蟲群像探秘
040 第一節 蜻蛉目
069 第二節 螳螂目
079 第三節 半翅目
097 第四節 同翅目
111 第五節 鞘翅目
180 第六節 雙翅目
187 第七節 鱗翅目
334 第八節 膜翅目
346 第九節 革翅目
349 第十節 直翅目
374 第五章 與自然精靈的相遇
376 第一節 雙春濱海遊憩區
378 第二節 三崁店糖廠
381 第三節 水雉生態教育園區
384 第四節 烏山頭風景區
386 第五節 虎頭埤風景區
388 第六節 新化國家植物園
391 第七節 崁頭山區(青山仙公廟步道)
394 第八節 曾文水庫風景區
396 第六章 尋找森林精靈的印記
398 第一節 烏龍水、牛埔泥岩水土保持教學園區
403 第二節 南元休閒農場
404 第三節 走馬瀨農場、挾酒甕生態步道、南瀛天文臺
408 第四節 梅嶺休閒風景區
410 第五節 關仔嶺風景區
414 第六節 大凍山登山步道
415 第七節 白河崎內
416 第八節 南化西阿里關
418 參考書目
附錄
422 附錄一、南瀛鱗翅目(蝶類)昆蟲名錄
425 附錄二、南瀛鞘翅目昆蟲名錄
428 附錄三、南瀛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螳螂目昆蟲名錄
431 附錄四、南瀛雙翅目、膜翅目、革翅目昆蟲名錄
433 附錄五、南瀛鱗翅目(蛾類)昆蟲名錄
434 錄六、南瀛蜻蛉目昆蟲名錄
436 謝誌
438 作者簡介
|書序|
【縣長序】
是優勢,也是機會
「南瀛文化研究叢書」是臺南縣最具持續力的本土史書,從1994年第1輯問世到現今臺南縣市即將合併的2010年,16年間已出版15輯97冊了,環視整個臺灣,論量論質,都沒有一個縣市可以比擬,建構多年的「南瀛學」,不但有了深厚的基礎,更有了可以大步向前的籌碼,足以為即將全面展開的「臺南學」,建置一個浩瀚的文化財庫。
多年來,臺南縣政府一方面廣邀文史專家戮力研究南瀛文化,一方面克服財政上的困難,逐年規劃、編輯「南瀛文化研究叢書」,讓在地的人文景觀,系統性的呈顯於專書上,為廣大縣民與喜好文史的朋友,提供一個交流平臺,也為後代子孫留下豐厚的文化資產,走過縣政65年,在文化建設的此一區塊,我們沒有繳白卷。回首來時路,雖有披荊斬棘的辛勤,但卻也有滿載而歸的喜樂。
臺南縣市合併之後,不但空間加大了,連時間的縱軸也拉長了,我們將會有更大的揮灑機會,「大臺南」將會更需要大量的文史人才前來效力,也將會更需要豐富的編輯專家一起奮鬥,「南瀛文化研究叢書」的人才庫和出版經驗,就是最好,也是現成的資源,這是我們的優勢,也是我們的機會。
恭喜「南瀛舊情風華專輯」6書的所有作者,因為你們的努力研究與筆耕,讓南瀛大地的文史田園,更為遼闊、美麗;期待大家繼續奉獻心力,引領更多的專家學者,一起來開拓「臺南學」的文史田園,重新找回「大臺南」的歷史尊榮,讓「大臺南」成為臺灣的文化首都,從這裡出發,向世界發聲。
臺南縣縣長 蘇煥智
【處長序】
來自土地的踏實感
南瀛文化研究的列車,在南瀛大地昂首的奔跑,跑過歷史、地理,跑過古蹟、聚落,也跑過生態、產業,更跑過民俗、廟會,一直向前跑,跑過美麗的自然田園,跑過壯闊的文史山川,自1994年啟動以來,只有靠站,沒有終點,每一個歇腳,都是我們向廣大縣民展示成果的時機。
第16個年頭了,我們堂堂推出第15輯,此輯以「南瀛舊情風華專輯」為題,出版6本專書,書名及作者為:
南瀛郵政誌─莊昭盛
南瀛夜市誌─陳桂蘭、王朝賜
南瀛養殖誌─王文亮、黃慧琍
南瀛昆蟲誌─王奕棠
南瀛繪畫誌─謝玲玉
南瀛廟會儀式誌─黃文博
16年來,「南瀛文化研究叢書」在黃文博先生的規劃下,逐年選定主題、邀請專家,至本輯6書為止,已累積97冊,在年底縣市合併前完成100冊的理想,即將實現,最後3冊也已進入印製階段,這是臺南縣的驕傲,我們已對歷史做了最美麗的交代了,將來後代子孫回首來看歷史中的「臺南縣」時,應該也會有一份光榮感與土地的踏實感。
在地文化研究是一條不歸路,只有啟動,不會有終點,世代接力,承先啟後,即便進入「大臺南」時代,「南瀛文化」依然有研究不完的主題,只要有人,只要有對土地強烈使命感的人,就有永遠寫不完的書,永遠說不完的故事。
恭喜辛勤奉獻的8位作者,出書了,辛苦一整年總算滿載而歸了;感謝縣長持續的鞭策與支持,感謝召集人黃文博校長的規劃與相助,也感謝文化處同仁無怨無悔的幕後推動與全力促成。
臺南縣政府文化處處長 葉澤山
自序
南瀛是物種多樣性之島
台灣特殊的地理與環境,塑造出繁盛的生物世界,造就台灣豐富的物種,深受各生物資源研究先進國家的重視。台灣的昆蟲目前記錄有近兩萬種,其中不乏外形奇特或顏色豔麗的種類,許多冰河時期就存在的物種也分佈在台灣,而且台灣可說是其分佈緯度最低的地方,加上前述的兩大動物地理分佈交會,台灣的昆蟲充滿熱帶、溫帶和寒帶特色,幾乎在昆蟲分類上所有的『目』都可以在此島嶼發現。
現代的生物學把所有的生物分為五界(Kingdom),即原核生物界(Monera)、原生生物(Protozoa)、植物界(Plantae)、動物界(Animalia)、真菌界(Fungi)。植物行光合作用,是生產者;動物行消化作用,是消費者;真菌行吸收作用,是分解者。世界上最多樣的生物就是動物了,除了多樣的無脊椎動物(包括最大的類群─昆蟲),還有我們熟知的魚類、兩棲類、爬蟲類、鳥類、哺乳類等脊椎動物。目前有名字的哺乳類有4,710種,鳥類有8,000多種,兩棲爬蟲合起來約有8,000多種,魚類2萬多種、昆蟲與無脊椎類有130萬種,維管束與非維管束植物加起來有40多萬種,總計有一百七十餘萬種。
全世界到底有多少物種呢?說來慚愧,我們不知道。人類的科技進步,可以探索銀河、宇宙,可以下到深海研究,但卻沒有人知道我們生存的地球上有多少物種。有人估計全球的物種有3,000萬種,也有人估計為1,000萬種,比較保守的說法是500萬種。即使全球只有500萬種生物,我們迄今所認識的物種也不到五分之二。
台灣素有「福爾摩沙」的美譽,除了風景秀麗外,更重要的應該是在這塊土地上孕育著形形色色,非常多樣化的生物物種。就單位面積內所擁有之種數而言,台灣所擁有的昆蟲、植物、脊椎動物或菌類在全球的排名均為名列前茅,也使得台灣在陸地上贏得「蝴蝶王國」的美譽(400種蝴蝶)。
台灣的「特有種」比例極高。「台灣特有種」是指只分佈在台灣,尚未見於全球其他地方的物種;它們不論在研究、保育或利用上都極其重要,也是我們最珍貴的自然資產。台灣的特有物種比例在哺乳類約為71%、鳥類17%、爬蟲類22%、兩棲類31%、淡水魚19%、植物有25%,某些類群的昆蟲更高達60%。這不但使本地學者在從事生物多樣性研究時佔有地利之便,同時也讓台灣在參與國際合作計劃或生物多樣性之國際組織時,縱使受到政治的打壓,國際上也無法忽視台灣這塊土地的存在。
六足指的是六隻腳的生物叫做「昆蟲」,昆蟲是生態系中的一員,在維持生態平衡與食物鏈中發揮了極大的功能。昆蟲是其他昆蟲、鳥類、兩棲爬蟲類以及哺乳類動物的食物來源之一。大部分的鳥類在幼鳥時期,昆蟲是最主要的食物來源;某些昆蟲以動物的糞便或屍體為食,對於生態系的營養循環有很大的幫助。
昆蟲是所有生物中種類及數量最多的一群,已知的種類大約有一百萬種左右,數量多到難以估計。
昆蟲與其他生物的關係十分複雜,在生態系中,昆蟲扮演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分解者和清除者等多重角色,與其他生物有很多互動。這些生物,有些是昆蟲的食物、有些是昆蟲的好鄰居、還有些以昆蟲為食。俗話說:「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傳神的描繪大自然中,環環相扣的生態食物網。
昆蟲乃是目前全世界種類和數量最多的動物,已超過100萬種。在生態系中昆蟲為食物鏈之主要成員,也是維繫自然界生態平衡的重要角色。這個數目比起其他所有動物的種類總和還要多出很多,幾佔整個動物界的四分之三,而且隨著各國昆蟲分類學者的研究發表,每年大約還會多出一萬個新種。可見得昆蟲是一個多麼龐大、族繁難以詳載的家族。
而我們所居住的台灣素有「昆蟲王國」的美稱,區區36000平方公里的面積,已知的昆蟲超過15000種,其中有不少是台灣特有種,因此我們應該好好認識身邊的昆蟲,並進一步保護牠們。
南瀛大地是生物物種非常多樣性的地方,植物群落的型態和分布變化卻極為豐富而多樣。從海岸保安林(包括紅樹林)、低海拔次生林、草生地等複雜且原始的生態環境,營造了生物物種豐富且多樣性,可以說是物種豐富的基因庫。而這些複雜而多變的生態環境,便成為各式彩蝶的最好棲息地,這群美麗的嬌客在花叢中覓食,部分種類也在此繁衍後代。其中大約有100種是年年皆可欣賞到的低海拔種類。往往不用遠渡重洋或深入山林中,隨處便可在路旁小徑中欣賞到蝴蝶漫天飛舞的景象。
撰寫這本昆蟲誌,一年來躡手躡腳的追蟲日子,形單影隻的驅車行駛在南瀛山區蜿蜒山路上,背負著重量超過30公斤以上的攝影、調查裝備行走於山徑、步道、原始林、溪流,可說是辛苦百般。因為,除了要獨自徒步行走山徑步道的孤寂及調查的辛苦外,有時還得要捐血給步道中的蚊子們。另外,這些小蟲子更不會安份的停在一個地方讓你拍攝,有時就飛不停,有時就停在很遠或很高的地方,要拍攝牠們得爬上爬下,常常為了要近距離拍攝一個鏡頭,一個踏點沒有踩穩,不是差一點就摔下山谷,不然就是跌入山溝摔的四腳朝天,傷痕累累。有時都已經躡手躡腳的靠近蟲體,並且對好了焦距,當你要按下快門之際,牠們卻飛走,氣得讓人直跳腳。雖然如此,當穿梭在林間步道或匍匐草地或溪流的調查及拍攝過程中,發現過去文獻、調查記錄中,都未曾有過的記錄種類或物種,心中極度雀躍,所以拍攝及田調過程中的疲累、辛苦也都一掃而光了。
這本誌書的出版,主要收錄了自己這一年來辛苦的調查及拍攝的成果,我並不是學昆蟲的,但是我對昆蟲的熱情絕對不輸昆蟲系的學生,或許也正因為我沒讀過昆蟲系,要不然我可能會沉溺在捕捉與蒐集昆蟲的狂熱中而不可自拔。我用相機認識昆蟲,好壞公諸分享同好讀者。而我更有一個願望,就是希望透過這本誌書的出版發行,能引發青少年,尤其是熱愛郊野的一群,對大自然生態更有興趣。也希望透過出版,能加深讀者,對我們南瀛大地豐富昆蟲資源的認識,及讓您能多瞭解昆蟲的生活,以及重視牠們在生態系中所扮演的角色,並且一同欣賞及珍惜這自然界最常見的小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