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南瀛地區的養殖業經歷傳統養殖期、養殖興盛期、養殖沒落期、養殖調整期,書中的內容是以田野調查及訪問資料為主,將南瀛的養殖業區分為淺海養殖、鹹水養殖、淡水養殖,敘述養殖漁業概況。
|作者簡介|
王文亮
1.國立臺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畢業
2.台南縣新生國小校長(2006-2010)
3.現任台南縣文和國小校長(2010-)
4.著作:
(一)專書
2001 好山好水南化鄉
2002 山水輝映新化區(合著)
2003 南瀛國際民俗藝術節活動成果專輯(合著)
2004 南瀛探索(合著)
2004 小博士遊台灣─中部(合著)
2006 南瀛籤詩故事誌(合著)
2007 南瀛國際民俗藝術節活動成果專輯(合著)
2007 台南縣傳統藝術調查──大內鄉(合著)
2008 認識南瀛改版(合著)
2008 南瀛文化旅圖─善化鎮(合著)
2010 南瀛剪黏故事誌(合著)
2010 台南縣議會志(合著)
(二)期刊
2002 南瀛寺廟籤詩文化初探 南瀛文獻第1輯
2003 南瀛籤詩典故故事解析 南瀛文獻第2輯
2004 南瀛籤筒、籤架藝術欣賞 南瀛文獻第3輯
黃慧琍
1.國立臺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畢業
2.現任台南縣大新國小教師
3.著作
(一)專書
2008 認識南瀛改版(合著)
2010 南瀛剪黏故事誌(合著)
2010 台南縣議會志(合著)
2010 走過65──台南縣地方自治回顧(合著)
(二)期刊
2002 藏傳佛教在台南 南瀛文獻第1輯
2003 臺南地區藏傳佛教團體的發展特質 南瀛文獻第2輯
|目錄|
002 縣長序─是優勢,也是機會
004 處長序─來自土地的踏實感
006 自序─珍惜在地養殖產業文化
008 凡例
014 第一章 臺南縣養殖漁業概論
016 第一節 前言
018 第二節 傳統養殖期
020 第三節 養殖興盛與沒落期
024 第四節 養殖調整期
030 第五節 結論
032 第二章 淺海養殖業
034 第一節 養蚵人家的現在與未來
042 第二節 南瀛養文蛤列傳
052 第三章 鹹水養殖業
054 第一節 從傳統到轉型中的虱目魚養殖業
066 第二節 讓人又愛又恨的吳郭魚
072 第三節 狡兔三窟的花跳仔
082 第四節 全身上下都是寶的烏魚
098 第五節 最平凡也最美味的南瀛白蝦
106 第六節 石斑魚養殖戶的心聲
116 第七節 養殖業中最被看好的明日之星──龍膽石斑
128 第八節 細說養蟳
138 第九節 肉質細膩的補品藥膳魚──金目鱸
144 第十節 養顏美容健康的龍鬚菜
152 第四章 淡水養殖業
154 第一節 國寶魚臺灣鯛
172 第二節 永續經營的鰻魚養殖法
184 第三節 養殖人口佔全國第一的泥鰍養殖業
192 第四節 養殖業的威爾剛──鱉
200 第五節 愛吃草的草魚
204 第六節 一種養殖魚三種養殖心──筍殼魚
214 第七節 肉質細嫩鮮美的豆仔魚
222 第八節 12萬澳洲龍蝦大兵在鹽水
226 第九節 就是愛錦鯉的劉開源
232 第五章 鰻苗捕撈養殖業
238 第一節 北門鄉蚵寮村、雙春村標鰻苗棧位
242 第二節 北門鄉蘆竹溝、三寮灣標鰻苗棧位
252 第六章 觀光養殖休閒漁業
254 第一節 鄉野間閃爍的寶石──鯉魚之鄉
258 第二節 溪南村裡的溪南春渡假漁村
262 第三節 葫蘆埤邊的巧匠舞音
266 第四節 推動生態觀光體驗─臺南縣生態旅遊發展協會
270 第七章 臺南縣漁港
278 第一節 蚵寮漁港
280 第二節 北門漁港
282 第三節 馬沙溝漁港
284 第四節 將軍漁港
290 第五節 山漁港
294 第六節 下山漁港
298 第八章 臺南縣養殖相關協會
300 第一節 臺南縣區漁會
310 第二節 臺南縣六官養殖漁業生產區發展協會
314 第三節 南瀛養殖協會
318 第四節 漁權會
322 第五節 養鱉協會
324 第六節 文蛤養殖聯誼會
326 第七節 臺南縣養殖漁業生產區發展協會
330 第九章 結語──亟待面臨轉型的養殖業
334 參考書目
338 謝誌
340 作者簡介
|書序|
【縣長序】
是優勢,也是機會
「化研究叢書」是臺南縣最具持續力的本土史書,從1994年第1輯問世到現今臺南縣市即將合併的2010年,16年間已出版15輯97冊了,環視整個臺灣,論量論質,都沒有一個縣市可以比擬,建構多年的「南瀛學」,不但有了深厚的基礎,更有了可以大步向前的籌碼,足以為即將全面展開的「臺南學」,建置一個浩瀚的文化財庫。
臺南縣政府一方面廣邀文史專家戮力研究南瀛文化,一方面克服財政上的困難,逐年規劃、編輯「南瀛文化研究叢書」,讓在地的人文景觀,系統性的呈顯於專書上,為廣大縣民與喜好文史的朋友,提供一個交流平臺,也為後代子孫留下豐厚的文化資產,走過縣政65年,在文化建設的此一區塊,我們沒有繳白卷。回首來時路,雖有披荊斬棘的辛勤,但卻也有滿載而歸的喜樂。
臺南縣市合併之後,不但空間加大了,連時間的縱軸也拉長了,我們將會有更大的揮灑機會,「大臺南」將會更需要大量的文史人才前來效力,也將會更需要豐富的編輯專家一起奮鬥,「南瀛文化研究叢書」的人才庫和出版經驗,就是最好,也是現成的資源,這是我們的優勢,也是我們的機會。
恭喜「南瀛舊情風華專輯」6書的所有作者,因為你們的努力研究與筆耕,讓南瀛大地的文史田園,更為遼闊、美麗;期待大家繼續奉獻心力,引領更多的專家學者,一起來開拓「臺南學」的文史田園,重新找回「大臺南」的歷史尊榮,讓「大臺南」成為臺灣的文化首都,從這裡出發,向世界發聲。
臺南縣縣長 蘇煥智
【處長序】
來自土地的踏實感
南瀛文化研究的列車,在南瀛大地昂首的奔跑,跑過歷史、地理,跑過古蹟、聚落,也跑過生態、產業,更跑過民俗、廟會,一直向前跑,跑過美麗的自然田園,跑過壯闊的文史山川,自1994年啟動以來,只有靠站,沒有終點,每一個歇腳,都是我們向廣大縣民展示成果的時機。
第16個年頭了,我們堂堂推出第15輯,此輯以「南瀛舊情風華專輯」為題,出版6本專書,書名及作者為:
南瀛郵政誌─莊昭盛
南瀛夜市誌─陳桂蘭、王朝賜
南瀛養殖誌─王文亮、黃慧琍
南瀛昆蟲誌─王奕棠
南瀛繪畫誌─謝玲玉
南瀛廟會儀式誌─黃文博
16年來,「南瀛文化研究叢書」在黃文博先生的規劃下,逐年選定主題、邀請專家,至本輯6書為止,已累積97冊,在年底縣市合併前完成100冊的理想,即將實現,最後3冊也已進入印製階段,這是臺南縣的驕傲,我們已對歷史做了最美麗的交代了,將來後代子孫回首來看歷史中的「臺南縣」時,應該也會有一份光榮感與土地的踏實感。
在地文化研究是一條不歸路,只有啟動,不會有終點,世代接力,承先啟後,即便進入「大臺南」時代,「南瀛文化」依然有研究不完的主題,只要有人,只要有對土地強烈使命感的人,就有永遠寫不完的書,永遠說不完的故事。
恭喜辛勤奉獻的8位作者,出書了,辛苦一整年總算滿載而歸了;感謝縣長持續的鞭策與支持,感謝召集人黃文博校長的規劃與相助,也感謝文化處同仁無怨無悔的幕後推動與全力促成。
臺南縣政府文化處處長 葉澤山
【自序】
珍惜在地養殖產業文化
從小到大,我就愛吃魚,尤其愛吃媽媽現煮的虱目魚肚鹹粥,軟軟完全無刺的虱目魚肚在口中化開的美味,真是無法形容。所以我都以身為臺南人為榮,因為每天都可以吃到現撈相當新鮮的虱目魚。
現在我的小孩,我也是常常一早到菜市場買上一條虱目魚回家現煮魚湯,看著他們品嚐虱目魚一臉幸福的表情,我不禁感佩養殖戶的用心,讓我們每天都可以吃到「俗又大碗」的新鮮虱目魚。
為了讓大家在享受味道鮮美的南瀛養殖魚類後,能深入去認識南瀛養殖產業文化,在黃文博校長的推薦下,我嘗試撰寫「南瀛養殖誌」,打算以寓教於樂的方式來做田調,將南瀛養殖產業文化面呈現給大家。於是放假日,我們全家4口就踏上南瀛大地,依計畫來採訪各類養殖戶。
本以為《南瀛養殖誌》的撰寫應該不難,但一開始的聯絡就相當不順,有成就的養殖戶或擔心詐騙、或不願意接受採訪,縱使接受採訪,後續的拍照也是問題,總是聯絡再三才能拍到照片,所以每一位養殖戶都拜訪多次才能完成章節的圖文。
除了人的問題外,天候因素也影響採訪進度,民國98年上半年的氣溫都相當高,降雨量也少,所以養殖狀況都不佳,連帶影響養殖戶接受採訪的心情及意願。而後半年更慘,88水災一攪局,幾乎南瀛魚塭都受損,所以大約有3個月的時間,原訂的採訪行程就只好中斷。
就這樣斷斷續續的採訪、撰寫、拍照,總算可以勾勒出目前養殖的現況,了解養殖戶在養殖上面的求新求變,以及協助養殖戶的公私立機構的用心,尤其部分養殖戶已走在時代的尖端,體認「無用藥」、「認證履歷」的重要性,所以也讓南瀛養殖產業與世界接軌,打響世界級的口碑,讓南瀛養殖產業能永續發展。
當然,這本書的完成要感謝許多民間養殖機構及養殖戶的協助,記得一開始撰寫為了了解南瀛養殖狀況,委請縣府文化處行文到「公家」養殖機構,拿著公文詢問承辦人,竟然「除了石斑魚黃小姐外,其餘資料都沒有」,相當沮喪又納悶的我,只好採取由「點」到「線」到「面」的線索搜尋,四處開車在漁村、魚塭詢問,逢漁民就問「誰養殖面積較大」、「誰養殖經歷較久」、「誰養殖較成功賺大錢」、「誰的魚有認證」等等,然後又跑到民間養殖機構詢問,又上網搜尋,看到報紙有關養殖報導馬上打電話詢問該篇記者漁民電話,就這樣「土法煉鋼」,總算完成本書。
因此,在時間限制及資料搜尋的問題上,本書尚有許多內容無法完成,還待各位的指教,不過這本書是一個開頭,希望能開啟大家對南瀛養殖產業文化的重視與研究,畢竟南瀛養殖產業歷史悠久,養殖產業在漁村是一種文化,這種「保留傳統」、「求新求變」、「珍愛大地」、「永續經營」、「刻苦耐勞」的養殖產業文化是南瀛獨有的,值得我們驕傲與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