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品

Publications

書籍
南瀛寺廟彩繪故事誌
  • 作者:
    康紹榮
  • 出版者:
    台南縣政府
  • 出版日期:
    民國99年6月初版
  • ISBN/ISSN:
    978-986-02-3584-5
  • GPN:
    1009901621
  • 語言:
    繁體中文
  • 規格:
    平裝/21*14.5cm/367頁
  • 定價:
    NT$500元

|內容簡介|

 

    臺灣處處可見寺廟,它就在我們生活的周遭,仔細看寺廟的彩繪藝術會發現其中大有學問。本書將探討寺廟彩繪的各種方法、裝飾意義、圖像故事等內容。

 

 

|作者簡介|

 

康紹榮

1947年生

台南縣新營市人

【學歷】

台南師專美勞組畢業

高雄師範學院教育系畢業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進修班結業

嘉義大學人文藝術學院視覺藝術研究所畢業

【經歷】

國小教師(1969~1984)

國小主任(1984~1993)

台南縣樹人國小校長(1993~1997)

台南縣歡雅國小校長(1997~2003)

 

 

|目錄|

 

002  縣長序    展現文史的軟實力

004  處長序    文史深耕的領航角色

006  自序    寺廟彩繪的美麗與智慧

012  第一章  前言

015      第一節  寺廟彩繪名詞釋義

015                 一、彩繪

016                 二、彩繪畫師

017                 三、民間藝術

018      第二節  寺廟彩繪藝術欣賞

019                 一、構圖

021                 二、造形

022                 三、色彩

024                 四、空間與位置

025                 五、視覺動力

028  第二章  寺廟彩繪總論

028      第一節  台灣寺廟彩繪的源流與發展

028                 一、寺廟彩繪的源流與演進

038                 二、台灣寺廟彩繪的發展

043      第二節  台灣寺廟彩繪畫師的傳承與流派風格

043                 一、台灣寺廟彩繪畫師的傳承

051                 二、台灣寺廟彩繪畫師流派風格

055      第三節  台灣寺廟彩繪施作

055                 一、門神畫作法

062                 二、樑枋畫作法

063                 三、壁畫作法

064      第四節  寺廟彩繪裝飾意義

065                 一、鎮煞祛厄

065                 二、祈福納祥

066                 三、勸世教化

066                 四、奉獻積德

068  第三章  南瀛寺廟彩繪故事

068      第一節  寺廟彩繪故事性題材類型

068                 一、歷史典故

069                 二、神話傳奇

069                 三、宗教故事

070                 四、民間故事

071                 五、文人軼事

071                 六、祥瑞寓意

071      第二節  寺廟彩繪圖像故事

073                 一、門神畫

090                 二、壁畫

153                 三、樑枋畫

348      第三節  寺廟彩繪圖像意涵特質

348                 一、融匯傳統文化內涵

349                 二、符應社會審美預期

350                 三、反映社會價值理想

351                 四、表現時代環境需求

353  第四章  結論

353      一、寺廟彩繪侷限傳統題材,難以展現本土歷史文化與民間生活氣息

354      二、寺廟彩繪表現獨特的造形內涵與審美特質

355      三、缺乏管理維護,縮短彩繪保存年限也降低欣賞的品質

356      四、社會參與基礎薄弱,影響寺廟彩繪發展空間

357      五、傳統彩繪的現代應用

359  參考書目

367  作者簡介

 

 

書序|

 

縣長序

展現文史的軟實力

 

    文化是千秋事業,必須很多人長期一起努力,才得以略顯成效;文字的累積,不若數理般快速,必須按部就班、一步一腳印的辛勤深耕, 始得以有所收穫。文史的研究,是一種硬功夫,但所顯現出來的結果,則會是一種軟實力;本人主持縣政以來,深知文化的重要與影響力,儘管財政再怎麼拮据,還是會全力支持文化建設,這套「南瀛文化研究叢書」的持續編纂與出版,即是最好明證。

    「南瀛文化研究叢書」堂堂進入第14輯「南瀛在地文化專輯」,累積書量已達91冊, 檢視書目,可謂百花爭放、百家齊鳴,大抵臺南縣文史層面的各種議題,幾乎都囊括其內了,舉凡地理歷史、自然人文、山川產物、古蹟聚落......,琳瑯滿目,多元多彩,這是「南瀛學」的基礎,也是延伸。在歷史的長河裡,有這麼多的文史朋友,一直默默的在為南瀛大地奉獻,令人感佩。

    在臺南縣市即將合併的此刻,這套叢書的出版,別具意義,「南瀛學」會是將來「臺南學」的一個重要部分與典範,已出版的許多專書,都已經論及大臺南的內涵了,如臺江內海、鄭成功登陸等等議題,都必須談到臺南府城。因之,「南瀛文化研究叢書」的編輯與出版,是一個相當可貴的經驗,由此延伸,「臺南文化研究叢書」會是一個令人期待的文化工程。

    恭喜「南瀛在地文化專輯」10部書的所有作者,辛苦的結晶,終於問世了,也感謝您們為南瀛大地的付出;期待大家繼續努力,擴大視野,展現文化人的氣度與企圖心,為大臺南的文史研究與文化發展而戮力前進,全面展現文史的軟實力。

 

臺南縣縣長  蘇煥智

 

處長序

文史深耕的領航角色

 

    臺南縣政府自1994年出版「南瀛文化研究叢書」第1輯起,迄今15個年頭從不間斷,出版書量由初期的每年1輯5書,到2007年第11輯開始的每年1輯10書,累積至本(14)輯「南瀛在地文化專輯」已達91冊,即將破百,「破百」是我們最早規劃的目標,目前還在進行研究中的第15、16輯,即是向「破百」大道邁進。

    如果「南瀛文化研究叢書」也算是一種事業,那麼,15年辛勤經營的漫漫長路,該也有讓人欣慰的地方。臺南縣好山好水好文化,值得我們長期挖掘、研究這塊土地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這麼多元多樣的在地史書,已不只是建構南瀛文化研究的基礎工程而已了,亦將可以扮演大臺南文史深耕的領航角色,我們有這樣的信心與氣魄。

    本輯以「在地文化」為題,討論的都與庶民生活有關,兼及廣度與深度,書名及作者分別為:

南瀛醫療誌──許献平

南瀛餅舖誌──魏昌彬、李孟蓉

南瀛糖廠誌──周俊霖、許永河

南瀛水果誌──林秋雄

南瀛牛墟誌──李百勳

南瀛戲劇誌──林永昌

南瀛神明傳說誌──簡辰全、周茂欽、洪郁程、許書銘

南瀛寺廟彩繪故事誌──康紹榮

南瀛佛雕匠師誌──魏稚恩

南瀛公園誌──張志全、吳麗雪

    要成就一番事業,必須要靠團隊力量;「南瀛文化研究叢書」之所以能夠有此成效,就是臺南縣有一群鍾情於文史工作的好朋友,不計報酬,不懼辛勞,長期努力的結果。感謝縣長的持續支持,感謝召集人黃文博校長的鼎力相助,更感謝作者們的辛勤奉獻。

 

臺南縣政府文化處處長  葉澤山

 

自序 

寺廟彩繪的美麗與智慧

 

    寺廟是民間宗教信仰的中心,是凝聚鄉里向心力的精神支柱。寺廟彩繪則是寺廟建築極為重要的裝飾,其亮麗多變的色彩、典雅精緻的圖紋、濃厚的民族傳統文化意義,不僅美化寺廟形貌,也增顯寺廟莊嚴祥和的氣氛。寺廟彩繪圖像所表現的故事,涵蘊許多人生珍貴的哲理,更是前人智慧與經驗累積的菁華。

    深入台南縣的每一個鄉鎮每一個村落,處處可見宏偉華麗的寺廟,村民市集、休閒聚會也常以寺廟為主要的場所。寺廟彩繪很自然的存在於每一個人生活的周遭,可是寺廟彩繪美麗的形貌,與充滿智慧的寓意,卻很少有人用心去發現。

    撰寫《南瀛寺廟彩繪故事誌》,取樣走訪縣內各鄉鎮寺廟,採集彩繪圖像、蒐查故事內容、分析彩繪藝術圖式,原生的動力,來自對本土藝術文化純真的關懷,一方面也利用研究的機會,初次走遍縣境內各鄉鎮,增廣嶄新的視野與認知,並稍微彌補身為縣民不知縣況的愧疚。

    調查過程中與畫師、廟方人員以及許多不知名的村民閒談,感受他們無爭的個性與純樸的熱情,是極為難得的生活體驗。社會基層小民知足享樂的生活哲學,與寺廟彩繪故事性題材展現前人珍貴的處世經驗,是一種截然不同的生活趣味,崑濱伯仔的「無米樂」,享有的也是這種融入平常工作與生活中的快樂,米價的高低、收成的豐歉,任由天意決定,無法也無需憂煩,自我能夠真正掌握選擇的是當下的、凡俗的生活人情,心無奢望,自然樂在其中。

    寺廟彩繪是平常生活中極易親近接觸的民間傳統藝術,但是社會大眾與寺廟彩繪之間,卻又似乎存在著極為遙遠的隔閡。《南瀛寺廟彩繪故事誌》不只述說彩繪的圖像故事,也探討台灣寺廟彩繪的源流與發展、寺廟彩繪畫師的傳承與流派風格、寺廟彩繪的施作...等,並試著將寺廟彩繪畫作施以藝術形式的解析。主要目的,即在期望社會大眾對傳統彩繪的文化內涵、題材寓意以及藝術美感…等,能有較為整體與明晰的了解,縮減彼此陌生的距離,進而主動接觸、欣賞、體悟寺廟彩繪的美麗與智慧。

    寺廟彩繪植基於民間,民間的關注與需求影響寺廟彩繪的發展,彩繪的保存雖有短暫難解的宿命,但傳統彩繪精緻古雅的風格,若能廣獲民間普遍的重視、支持,寺廟彩繪的發展,即能優質的代代延續,永遠生生不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