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品

Publications

書籍
南瀛埤塘誌
  • 作者:
    李慶章
  • 出版者:
    台南縣政府
  • 出版日期:
    民國96年8月初版
  • ISBN/ISSN:
    978-986-00-9690-3
  • GPN:
    1009601129
  • 語言:
    繁體中文
  • 規格:
    平裝/21*14.5cm/270頁
  • 定價:
    NT$310元

|內容簡介|

 

    幾百年來在臺灣,誰擁有埤塘,誰就掌握經濟命脈。水利興築利民生,但同時也帶來爭水械鬥。隨著歲月流動,如今的埤塘,有的荒廢,有的走向黃昏……。本書走訪南瀛的埤塘,透過文獻記錄與田野調查,帶讀者一同重溫埤塘的歷史和故事。

 

 

|作者簡介|

 

李慶章

 

籍貫:台南縣永康市人

學歷:

1972    台南縣永康市西勢國小畢業

1975    台南縣永康市永康國中畢業

1980    省立台南師專(生化組)畢業

1993    國立台南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系畢業

2000    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結業

【經歷】

  1. 曾任台南縣那拔、龍潭、楠西等國小教師
  2. 玉山國小教導主任、玉井國小教務主任、北寮國小校長
  3. 現任台南縣嘉南國小校長

 

 

|目錄|

 

002  【縣長序】戀上鄉土

004  【局長序】建立起在地的尊嚴

006  【總編輯序】予阮機會

008  【自序】埤塘的美麗與哀愁

 

014  第一章    南瀛埤塘總論

016  前言:南瀛是水的故鄉

018   第一節  埤塘的緣由

020   第二節  埤塘的功能

023   第三節  埤塘的發展軌跡

025       一、荷蘭時期

026       二、明鄭時期

028       三、清朝時期

029       四、日本時期

031       五、中華民國時期

 

038  第二章    南瀛埤塘的歷史發展

040   第一節  荷蘭時期的水利發展

046   第二節  明鄭時期的水利發展

046       一、實施屯田制度,積極開發埤潭

054       二、埤圳管理制度

054   第三節  清朝時期的水利發展

054       一、康熙年間

056       二、雍正到同治年間

058       三、光緒年間

060       四、埤圳管理制度

063       五、台南縣埤塘修築分布

066   第四節  日本時期的水利發展

068       一、嘉南大圳的開發

074       二、尖山埤與鹿寮水庫之興建

075       三、玉井地區灌溉設施

076       四、埤圳管理制度

081   第五節  中華民國時期的水利發展

081       一、農業培養工業,發展農田水利

085       二、新建地方水庫,發展精緻農業

089       三、農田水利制度

 

096  第三章    南瀛埤塘地理的分布─溪北篇

098  南瀛的母河─曾文溪

099   第一節  南瀛的地理概況

101   第二節  溪北區埤塘水利設施

103       一、新營區

126       二、曾文區

140       三、北門區

 

144  第四章    南瀛埤塘地理的分布─溪南篇

146   第一節  新化區

148       一、埤塘有關的地名庄社

150       二、新化區重要的埤塘

174   第二節  新豐區

176       一、埤塘有關的地名庄社

177       二、新豐區重要的埤塘

 

192  第五章    南瀛埤塘的自然生態

194   第一節  埤塘的動物生態

195       一、埤塘的魚類生態

197       二、埤塘昆蟲、蛙類生態

200       三、埤塘的鳥類生態

204   第二節  埤塘的植物生態

204       一、埤塘水生植物

212       二、埤塘的岸邊植物

 

228  第六章    南瀛埤塘的復育與困境

231   第一節  埤塘的復建

235   第二節  生態保育

235       一、由埤塘而發展的生態環保社區

237       二、促進城鄉風貌改造

239   第三節  埤塘的困境

241       一、水汙染

242       二、棲地破壞

242       三、外來物種的入侵

243       四、民眾的觀念不足

 

246  第七章    結語

248   第一節  南瀛埤塘美麗與哀愁

254   第二節  埤塘未來的展望

255       一、復育生態景觀埤池

256       二、作為儲蓄水源的小水庫

257       三、候鳥棲息的場所

257       四、清除埤塘污染源

259       五、兼顧農田生產及生態環境

259       六、建立各鄉鎮完整埤塘資料

261  參考書名

269  作者簡介

 

 

|書序|

 

〈縣長序〉

戀上鄉土

 

    南瀛橫跨山線與水線的秀麗風光間,交織著古老歷史、多元文化與豐富地理的意涵,但南瀛學研究,在以前是一塊荒漠之地,少有人耕耘, 直至這幾年始逐漸蓬勃發展。

    生在南瀛、長在南瀛這片土地,因爲關懷更身負振興鄉土的責任,民國93年,本府特別邀集專家學者重新編撰屬於南瀛的歷史專書--「南瀛探索」,其中從地理環境論起,在不同歷史背景下研討南瀛政經、社會、產業、教育與文化等領域的流變,重新編撰一套翔實而深入的南瀛史書,期許每一位南瀛人都能夠知道南瀛珍貴的在地風貌。同年,煥智爲紀念逝世的父親─蘇添水先生,使其愛鄉的精神得以延續,因而特別設立「南瀛學博碩士論文研究獎」,現已推動第3屆,期許能夠拋磚引玉,引導年輕一代的學術研究者,共同發展南瀛久久被掩藏於鄉土間的記憶。

    民國93年1月,本府將南瀛學之相關研究組織化,因而成立「南瀛學研究推動委員會」,並將之區分爲台南縣歷史組、南瀛文獻組、鄉土教材組、學術講座組及南瀛文化叢書組等5個組別;其中南瀛文化叢書組之相關研究其實已行之有年,自民國83年始,本府即開始編輯的「南瀛文化研究叢書」,現總輯數已有11輯、總冊數達60冊之多。而「南瀛地景文化專輯」更首開1輯10冊的先例,內容搜羅豐富,分別以港口、老街、埤塘、鴿笭、辟邪物、鐵道、古道、吊橋、化石及農會爲主題,委由在地文史民俗專家、現任河南國小校長黃文博先生擔任總召集人,彙集專家學者之力進行田野調查及整理文獻的工作。套書之撰寫與編輯,歷時約2年的時間,如今終將付梓,煥智首先要感謝黃文博總召及各位編撰委員的辛勞,爲建立一套系統性的南瀛學竭盡心力,亦期許南瀛學研究的精神得以持續傳承下去。

    南瀛大地,因爲有諸位專家學者的研究而發光發熱,讓蘊藏於埤塘、古道、老街及民俗故事,能夠在眾人間流轉傳唱不絕,尋回在地的驕傲與尊嚴,也冀望能喚回大眾對於鄉土的熱情,共同珍愛腳下這片土地。

 

台南縣縣長  蘇煥智

 

〈局長序〉

建立起在地的尊嚴

 

    鄉土史書最能發出在地的聲音,最能看清在地的容顏,這些年來,台南縣政府一直站在本土的立場,努力於鄉土史書的編印,目的即在於增強在地的論述力量,與建構一套系統性的南瀛學,爲這塊生養你我的南瀛大地,取得發言權與解釋權,以期建立起在地的尊嚴與光榮感。

    「南瀛地景文化專輯」已是【南瀛文化研究叢書】的第11輯了,算算已達60冊,這是一個相當令人振奮的成果。這些鄉土史書不僅是南瀛學的基礎,同時也是鄉土教育的教材,適合研究深論,也可以知性閱讀;我們非常感佩歷年來參與調查寫作的所有專家學者,這也是一種經驗與文化的傳承,大家努力的成果,正日漸顯映出來。

    爲迅速建立起南瀛文史資料庫,並廣泛發掘文史題材,本輯首開「1輯10書」之始,如此也可以擴大參與的層面,網羅更多不同領域的專家,爲南瀛文史效力。儘管縣政府財政拮据,然在蘇縣長的大力支持下排除萬難,繼編經費執行,希望能永續發展,因爲「文章千古事」,這是千秋萬世的事業,是可以為後代子孫留下財富的投資。

    南瀛大地好山好水好文化,處處是風景,處處是文化瑰寶,如同陽光如同空氣般的存在於你我周遭,認真生活才可以感受到它的珍貴,用心體會才能夠享受到它的美好。這麼多的鄉土史書,不都是南瀛的美麗風景?不都是南瀛的文化瑰寶?

    多年來,台南縣政府努力的編印鄉土史書, 我們期待生活於台灣這塊土地的每一個人,特別是廣大的台南縣民,都有興趣重新認識南瀛大地的多樣面貌,觸摸她的容顏,傾聽她的春吟,給自己美好與信心,進而對土地產生依戀,以建立起在地的尊嚴與光榮感。

 

文化局局長  葉澤山

 

〈總編輯序〉

予阮機會

 

    「南瀛文化研究系列」這部(pho7)冊,對1993年第1輯開始,一直是我咧規畫,彼陣的文化中心主任葉佳雄先生,予我親像大海洋赫爾曠闊的空間,自由發揮;以後雖然有換過局長,嘛有換過縣長,毋過,這部冊卻是毋捌(m7 bat4 )換過當初為台南縣留根留血跡彼種理想的心情,所以才有法度通累積當今仔日11輯60本冊的成果,沿路行來,毋管是食米粉的,或者是立店(tiam3)邊仔喝(huah4)燒喝冷的,攏嘛加減有一寡貢獻。

    對2002年的第7輯起,我開始以「總編輯」的名義「掛名徛(kia7)牌」,進前是紙頭無名紙尾嘛無名;雖然是「總編輯」,但是除了頭前的規劃以外,每一本冊交稿了後,並無「總校」嘛無「編輯」,純粹只是榮譽性質的「掛名」而已。按爾一路「掛」落來,實在誠(ciann5)歹勢,毋捌共(ka7)每一輯寫過啥乜(siann2 mih8) 「編輯心情」,紹介一寡仔內幕消息予逐家鼻芳,所以,對這輯開始,我欲講淡薄仔「規劃」的事志(tai7 ci3),予逐家參考。

    進前10輯,每一輯攏是5本冊(有一冬小可仔「出棰/chut4 che5」減出1本冊,所以隔轉冬才出6本來補予整數),但是這輯較特別,一睏頭就出10本,這是葉澤山局長的魄力,伊講蘇縣長是一個文化縣長,文化勿會使等得(tan2 cit0),會當做的就愛快馬加鞭,所以毋才有這爾「豐沛」(phong1 phai3)的料理上桌。

    欲揣(chue7)5個毋驚死的來湊跤手,多年來的經驗,有當時仔就愛傱(cong5)到面青面綠,好喙兼拜託,才勉強成軍上戰場。這嘛,雄雄欲揣10個有興趣的人來參與,實在小可仔有難度,好佳哉有一寡仔老朋友相媵(thin7),予我半騙半姑情(koo1 ciann5),喙鬚掛咧,攑刀上舞台,有的走到喘怦怦,有的刣到流血流淚,鑼仔鼓錚(chann7)一冬,毋管精彩亦是歹戲拖棚,這齣戲總是做煞矣,10本冊排齊齊獻予逐家,嘛獻予南瀛大地。

    10本冊,10個無共款的主題,嘛是10個無相仝的辛苦,干單講每一個人調查過程的故事,就挺好佫寫一本冊;感謝逐家的捧場,無相棄嫌,菜脯根仔罔咬鹹,贊助敝團的光彩。佇這,我嘛欲感謝蘇縣長、葉局長、謝課長參承辦人許琴梅小姐的指導佮支持,予阮機會,嘛予咱台南縣機會,佫會使講予咱台灣機會。

 

總編輯  黃文博

 

〈自序〉

埤塘的美麗與哀愁

 

    悠悠潭水,春來秋去,總訴說著先民開墾的人文歷史…

    興築水利,幾百年來,在台灣各地,編織出動人的篇章,誰擁有埤塘,誰就掌握經濟的命脈。水利興築後民生,爭水械鬥惹塵埃。歲月悠悠,如今埤塘,有些荒廢,有些走向黃昏,也有些埤塘,墳墓處處,每一座墳地,都是一個家族的長篇小說,瑣瑣碎碎,有恩怨、有情義;有辛勤的淚水,也有人性的險惡,水是不平靜的。

    埤塘誌的書寫,為期一年,南縣埤塘眾多,一一造訪,備感艱辛,但也因自然美景,動人故事,讓人忘卻工作的疲憊。特別感謝文博兄、溪泉兄跟溪南兄好友相助,不論是文獻搜集,或是田野調查,讓我能得心應手,排惑解疑,而尋找「水」變成我每天的功課,雖辛苦,卻也自有甘甜之處。

    物換星移幾度秋!許多潭,多少年,變了,從地圖上消失,變成淺灘,化成一塊建地,建成一棟高樓,這些美好的記憶卻永遠不再。

    走訪南瀛埤塘,美雖美,卻總有些欠缺,人們的觀念:「聚水生財」,也因此埤塘處,總有不少墳墓圍繞,有了陰森,有了人為,令人望之怯步,四周的環境,失去原味,添加人工,也讓人不勝唏噓!

    烏山頭水庫依舊,岸邊的八田與一墓園,外代樹守著心愛的丈夫。而墓園旁的八田與一銅像,對著寬闊美麗的水庫,沈思著,他一聲在異國的心血。此時,雨落不止,潭面起煙…有一首老歌在我腦海吟唱著:

    「風微微風微微,孤單守在水岸邊,水蓮花滿滿是,真情等待露水滴…」

 

李慶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