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簡介|
臺灣早期寺廟石雕多屬2D平面雕塑,將2D轉為3D的立體雕塑,炎山師堪稱臺灣首位;而兼具頭手與晟手純熟功夫,據悉全臺目前只有炎山師一人。本片中,炎山師以《三英戰呂布》為主題,創作4尺長、2尺寬的大型浮雕作品,縱然這並非炎山師第一次以此主題進行創作,但他仍保持對創作的初衷和熱情,謹慎以對,打底構圖的素描初稿依舊一張接著一張畫,素描稿旁還放著馬匹的素描解剖參考書,並親自到馬場走一遭,與馬兒互動。片中也藉由炎山師日常生活和妻子的相處等,呈現其多元興趣,對世界充滿好奇心和持續學習的熱情。
關於石雕
石雕是一座寺廟精美的指標,從石獅、龍柱、麒麟,乃至石柱、石楣、壁上石雕、石雕神像等,都屬於石雕師施工的範圍。石雕的運用最常見於廟宇,不過生活器具和石材工藝上也常見其蹤跡,如石磨及石臼。臺灣早期石雕的石材多數來自中國的壓艙石,主因是臺灣本島所產的石材質地較為鬆軟,容易風化,石材質地不如泉州花崗石堅硬,多數只能做牆基或舖地面。現今如果要雕石獅或龍柱,大多仍取自閩、粵石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