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品

Publications

書籍
木刻造神:林貞鐃
  • 作者:
    編導:楊仁佐
  • 出版者: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 出版日期:
    民國107年8月
  • ISBN/ISSN:
    978-986-05-6175-3
  • GPN:
    1010700894
  • 語言:
    中英對照
  • 規格:
    平裝/19*14.2cm/46頁
  • 定價:
    NT$450元
  • 備註:
    附DVD光碟片1張不分售

|影片簡介|

 

    本片主要藉由林貞鐃藝師製作千里眼與順風耳兩尊神像過程,展現粧佛工藝和藝師之個人特質。千里眼和順風耳兩將軍於傳統信仰上有殿前護衛、代媽祖先行審查民情的重要角色,由於兩人均屬精怪,因此千里眼、順風耳造型上呈凶惡貌,且後腦勺都繫有黃色高錢,表示其原來身分乃是精怪所化。

    本部影片完整記錄老師從開斧、粗胚、細胚、開面、上漆、粉線、畫臉、安金、上色等製作流程,也介紹這些流程的製作方式與重要性。其中有幾項技術是早期流傳下來的技法,這些技法因為工法繁複與耗時,多被較為方便的製作方式取代。

    例如影片中老師使用上生漆來取代上黃土,從生漆的材料攪拌過程中,可感到此技法的不易。因為生漆很黏稠,要適度均勻的漆在神像上,相當費時費工,生漆的乾燥時間與條件也比較麻煩。經由老師解釋生漆的特性,明白此法是可保留千年以上的技法,老師特別因循古法將製作流程再現,希冀傳統技藝能保存傳承給後人。

關於粧佛

 

    對於傳統佛、道教而言,祭拜神尊是對神明傳達心意相當重要的方式之一,也因此,臺灣傳統工藝的歷史脈絡上,「粧佛」有著不可取代的一席之地;而眾神聚集的臺南,粧佛工藝之發展更是百家爭鳴。粧佛業早期幾乎是泉州派的天下,日治時期臺南的佛像製造業共有7家粧佛店,其中6家都是泉州派,像是佛西國、承西國、西佛國等,而福州派僅有人樂軒。

    不同於泉州派的技藝傳承以家族關係為主,父傳子乃正統,無子則傳姪,福州派主要係取開放性的授徒制度,這也成為日後兩派在發展上的大相逕庭。在歷經日治時期皇民化運動下的正廳改善與寺廟整理運動等宗教政策,緊接而來第二次世界大戰下的烽火連天,皆導致臺灣寺廟與神像大量毀棄損壞,然而戰後雖百廢待舉,福禍相依的同時卻也促成了整修及新造神佛像需求大增。於此時空背景之下,以師徒制規律性育成的福州派,逐漸插旗全臺,影響力一時如日中天,門徒出師後所創立的雕刻工作室更開枝散葉,臺南則以林貞鐃藝師習藝的「人樂軒佛具」為中心,民權路一帶遂成為福州派版圖擴張的主要發源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