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陳壽彝先生自幼接受傳統廟畫的薰陶,後又受表哥蔡草如的引導,身處新舊時代衝突的他,粹勵精進、勤奮苦學,終於能夠成就他跨足傳藝與現代兩界的卓越地位。為紀念這位一代巨匠,乃邀專家學者編撰陳壽彝先生生命傳記,以編年體例附其精彩作品,期待讀者能一同追憶最傑出的臺灣藝術家。
|目錄|
003 市長序
004 局長序
005 處長序
006 作者序
010 專文:彩繪巨匠.壽彝長青─國家重要藝師陳壽彝的生命成就
018 編年體例
020 生命史
207 參考書目
|書序|
市長序
陳壽彝是本市傑出的藝術家,也是臺灣知名的寺廟彩繪巨匠,他一生長達近80年的歲月,都居住在臺南市,但他的畫作、遊綜,卻遍佈全臺灣,乃至海外。
2012年10月,文化部正準備頒贈「國家重要藝師」的榮譽證書給他的前夕,這一代巨匠已飄然辭世,留給後人無限哀思。
陳壽彝生於府城傳統彩繪家庭,父親陳玉峰(1900-1964)是府城兩大彩繪家族的開山祖師之一,與另一家族的潘春源(1891-1974)齊名;而陳壽彝的表兄蔡草如(1919-2007)也是臺灣知名畫師。陳壽彝在家學淵源的庇蔭下,加上自我的精練勵進,終於成為臺灣知名藝術家與彩繪巨匠;他既是「全省美展」因長期受獎而晉身評審委員的傑出畫家,也是教育部「全國民族藝術民間彩繪薪傳獎」的得主,可以說是臺灣少數能在傳統匠藝與現代創作間,均能有所兼顧且作出優異成績的傑出藝術工作者。
在陳壽彝先生辭世兩周年的時刻,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文化資產管理處特地委請知名藝術史家,也是最早整理府城傳統民間畫師源流並出版畫冊專輯的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所教授蕭瓊瑞,整理出版《彩繪巨匠──陳壽彝生命史》一書,以編年體方式,整體呈現一代巨匠生命成長歷程,一方面作為陳壽彝先生逝世兩周年的紀念,感懷他一生傲人的成就與貢獻;二方面也作為未來陳壽彝藝術研究的重要架構與基礎,為建構府城「文化首都」的理想,增立一方堅實巨礎。
臺南市市長 賴清德
局長序
臺南乃臺灣歷史首府,自古以來,人文薈萃,名人倍出,尤其在藝文方面,更是代有名匠巨腕,陳壽彝正是跨越語言一代的藝壇典範。
生於日治時期的陳壽彝,由於自幼接受父親傳統廟畫的薰陶,戰後又受到留學日本川端畫學校的表哥蔡草如的引導,身處新舊時代衝突的他,粹勵精進、勤奮苦學,終於能夠成就他跨足傳藝與現代兩界的卓越地位。
時值大師辭世兩周年,本局文化資產管理處同仁,在林處長韋旭暨相關同仁努力規劃下,委請成功大學歷史系所美術史教授蕭瓊瑞完成《彩繪巨匠──陳壽彝生命史》專書出版,正是對一代巨匠最深的敬意與獻禮。
臺南市傳統文化的優越,人才鼎盛、成就傑出,如何將這些卓越的有形、無形資產保存、傳承下去,是本局、尤其文資處同仁不容逃避的責任。期待本書的出版,是相關研究的重要基石,藉此進行更深入的各項專題調查與研究。
在此感謝本局同仁與蕭教授的辛勞與貢獻,也願陳壽彝先生的藝術永恆、精神長存。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 葉澤山
處長序
在彩繪藝術創作的領域中,陳壽彝大師無疑是當代臺灣最具代表性的名家之一。
「彩繪」是「油彩」與「繪畫」兩者的結合體,讓物體表面多彩化與藝術化,產生畫龍點睛的驚艷。彩繪若使用於傳統建築的廟宇中,會表現出虔誠信仰、忠孝節義與敬天法祖的意思;同樣地,彩繪若運用於民居建築中,則映襯這個家庭的財勢、門風與文養。
傳統彩繪表現的題材是豐富多元的,因此作為一個彩繪名家,不只應具備基本的繪畫與書法功力,也必須廣讀歷史故事,掌握人物性格;也必須深入經典,畫出教化人心的作品;也必須觀察自然界變化,擅長蟲魚花鳥、風花雪月四時景色的描繪。故彩繪名家的養成與熟成,應當經過長時間的技術焠鍊與生活體驗,方能展現最精華的成就。
陳壽彝大師完全具備成為一代彩繪名家的條件。他出身傳統彩畫世家,自幼接受嚴父玉峰師的教誨與學作,勤奮向學。學成後自立門戶接受全臺各地廟宇邀請創作彩繪,認真負責,獲得業主的肯定。由於陳大師的彩繪藝術卓越,因此在1994年獲得教育部頒發傳統藝術界公認最高榮譽之「國家薪傳獎」,以及2012年獲文化部公告指定「傳統建築彩繪─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之殊榮。
更值得為人尊敬的是,陳壽彝大師於1995年開始接受臺南市政府文化局邀請開授傳統彩繪的傳習課程,之後並且無視年歲漸高,再應邀到各國立大學擔任古蹟彩繪修護教授。陳大師授課時親力親為,指導學生一絲不苟,並且傾囊相授毫不藏私,讓受教者領受大師的風範與雍容氣度,也為傳承傳統彩繪播下希望的種子。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文化資產管理處在陳壽彝大師仙逝兩周年之際,邀請成功大學歷史系所蕭瓊瑞教授編纂《彩繪巨匠──陳壽彝生命史》,將大師一生的行誼與畫作經由年表的方式記錄出版。這部專書,除了紀念追思陳大師外,也希望提供為研究大師的創作風格與價值貢獻的文獻資料,以及後學者模仿學習的教材。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處長 林韋旭
作者序
陳壽彝(1934-2012)是臺灣當代最具代表性的彩繪巨匠,也是臺灣經歷新舊文化衝突、成功轉化創作典範的傑出藝術家。
原名金鐘的陳壽彝,出身彩繪家族,父親陳玉峰(1900-1964)是日治時期第一代臺灣本土彩繪大師,表兄蔡草如(1919-2007)亦是傳承彩繪,且膠彩、水墨創作均具成就的知名畫家。
初中肄業的15歲年紀,即隨父親研習繪事的陳壽彝,至其辭世之前,仍為總趕宮門神彩繪修護費心盡力,可謂一生均貢獻給彩繪這項傳統技藝,並發揚光大,留下大量作品,允為臺灣珍貴文化資產。
1994年夏天,個人接受臺南市政府委託,進行「府城民間傳統畫師」的調查研究計劃,首次前往位於國定古蹟臺南大天后宮前廣場旁的一棟民居,拜訪陳壽彝,他既是府城第一代重要畫師陳玉峰最重要的傳人,也是1994年教育部全國傳統民族藝術薪傳獎得主。
不過,陳壽彝在我研究臺灣美術史的過程中,最先並不是以民間彩繪畫師的形象或角色被認識的;早在對陳壽彝進行訪談的數年前,我便在當時臺灣省政府印行的《全省美展四十年回顧展》,及臺灣省立美術館開館展《中華民國美術發展展覽》等巨型畫冊專輯中,注意到陳壽彝風格獨具的膠彩作品。而在之後多次進行全省美展的專題研究時,更全面性地翻閱歷年全省圖錄,從早期的薄薄一本,到後來的厚厚一冊,也早已注意到這位由參展、得獎,終至成為評審委員的畫家,知道他如何一路演變過來的創作歷程,而印象深刻。
2000年,個人承乏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創局的工作,提出推動「傳統藝術從教育生根」的政策,陳壽彝先生慨然接受邀請,開始投身教學,先是率領一批畫師,投身臺南市建業、崑山等高中學校的彩繪課程教學,之後又受聘國立彰化師大、國立臺灣藝大、國立高雄大學、樹德科大……等大專院校,擔任彩繪課程專業教授,傳承技藝、培養後進,貢獻卓著。
2012年10月中旬,個人接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同仁的電話邀約,預定23日陪同部長前往陳府頒贈「國家重要藝師」獎章;不料,就在拜訪的前一天,一代巨匠因身體稍感不適,就醫後返家休息,即安然辭世於家中。
陳壽彝一生長達七十八年的歲月,正是走過臺灣新舊文化交替,經歷傳統藝術由興而衰、再由衰而興的歷史過程;但他始終堅持家學、奮力精進、傳承後輩;一代巨匠、風範長存、永載史冊。
本生命史是在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文化資產管理處的用心擘劃下,以有限的時間,將一代巨匠一生的生命歷程,以簡潔的文字,試圖重建,並將其畫作,包括廟畫及創作畫、寫生稿等,進行整編,期能建構一持續研究、發展的基石。此期間, 藝術家家屬,尤其夫人江春葉女士及次子文欽先生大力協助,應在此特別感謝。
不過,調查期間,也發現陳壽彝長年收存的大量畫稿、資料,包括其父玉峰先生的手稿等,是前後近百年的臺灣彩繪珍貴史料,均堆置在兩間收藏條件並非完善的儲藏室中,亟待相關單位的協助整理、保存與研究;而生命史的完整建構,也只有在這些資料徹底整研完成後,才有可能真正完成。
本計劃之完成,感謝協同主持人楊美麗的資料提供、文資處同仁,和助理陳靜宜小姐的協助,以及審查委員的修正意見,謹此致謝!所有不足之處,仍待未來的持續補正、充實。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所教授 蕭瓊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