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東山碧軒寺迎佛祖暨遶境」是東山、白河山區每年過年前後最為壯麗的民俗廟會,已逾160年歷史,故事的起源,來自觀音佛祖(正二媽)的逃避戰火。此後,每年農曆12月23日必恭送佛祖上山,返回碧雲寺過年,俟過年後的元月10日,再舉行隆重的返駕大典。
2009年元月,原臺南縣政府公告「東山碧軒寺迎佛祖暨遶境」登錄為「縣定民俗」;2011年,復經原文建會文資總處指定為國家「重要民俗活動」。
|作者簡介|
黃文博
1956年生,臺南.鹽分地帶北門人,國小校長退休。
臺南市政府文獻委員會、傳統藝術審議委員會、民俗及有關文物審議委員會、古蹟歷史建築聚落及文化景觀審議委員會委員。(2011-2015)
高雄市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審議會委員。(2013-2015)
文化部第4屆民俗及有關文物審議委員會委員。(2012-2014)
曾獲《聯合報》報導文學獎、南瀛文學獎、教育部「本土語言傑出貢獻個人獎」、第3屆鄭福田生態文學獎臺語詩組首獎等等;著有臺灣民俗及信仰著作60餘冊。
|目錄|
002 市長序 航向文化大海
004 局長序 感受魅力與震撼
006 處長序 彰顯歷史深度與厚度
008 作者序 閣一擺,綴佛祖的跤跡
010 臺南市直轄市定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理由
012 國家重要民俗及有關文物指定理由
018 第一章 前言
024 第二章 東山與碧軒寺
040 第三章 東山迎佛祖的故事
054 第四章 送駕:十二月廿三,佛祖上山回祖家
092 第五章 迎駕:元月初十,佛祖下山到東山
178 第六章 佛祖出巡十八重溪內
220 第七章 佛祖出巡境內外
230 第八章 結論
236 參考書目及網站
239 作者簡介
|書序|
市長序
航向文化大海
「文化」是臺南市升格為直轄市的核心價值,指定及登錄超過250筆的文化資產,不但說明了臺南市文化底蘊的悠遠與深厚,也象徵著臺南市文化潛力的無窮與各種可能。如此豐富、精彩的有形與無形文化,盡是動人的故事,善加運用,將是行銷城市與發展觀光最引人入勝的方法。「文化資產叢書」的編輯出版,即是活化文化資產的第一步,用說故事的心情,以筆代槳,帶領大家航向臺南市浩瀚的文化大海。
臺南市是臺灣的「文化首都」,文化資產種類繁多,項目多元,《文化資產保存法》所設定的項目,舉凡古蹟、歷史建築、聚落、遺址、文化景觀、傳統藝術、民俗活動等等,這裡不但統統都有,而且多得是國家級的。從鄉村到城鎮,再到海隅山陬,從荷鄭到清領,再到日治時期,不同地域、不同時代的生活鑿痕,都在臺南大地留下深刻的足跡。
繼承了原臺南縣市對文化資產長期關注的熱情及成果,市府在縣市合併後以更多元的思考,統合所有文資項目,有系統的重新予以編撰,讓大臺南獨特而豐富的文化資產,可以成為新的文化體系,這套「文化資產叢書」首輯10本書,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各半,作者都是該領域專家,我們期待透過專家的導覽,以最在地的語言,最精準的詮釋,讓大家可以更深入的瞭解大臺南的豐美文化。
歷史可以過去,但所傳承的文化資產,應該受到更多的重視與維護,「文化資產叢書」就是我們努力留給後代豐富遺產的印記。
臺南市 市長 賴清德
局長序
感受魅力與震撼
文化資產分為「有形文化資產」和「無形文化資產」等2大類,前者指的是古蹟、歷史建築、聚落、遺址、文化景觀及古物等,後者則指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保存技術及保存者等。不論有形文化資產抑或無形文化資產,臺南市的指定及登錄數量,皆居全國之冠,表示這裡的開發歷史之早之悠久、風土人情之美之熱絡,這是我們的驕傲,我們的光榮;臺南市政府有鑑於此,乃有這套「文化資產叢書」的編印計畫,藉此留下珍貴的文化財。
這套「文化資產叢書」,雖以學術、田調為基礎,但著重於「看得到,摸得著」的具體風格,定位為大眾化閱讀與導覽的入門書,以精緻、通俗、易讀、易查、活潑、觀光的編撰原則,呈現文圖並茂形式,帶領市民、熱愛文化的全國朋友進入大臺南的文資現場,重新認識古蹟文物、風俗信仰,親近大臺南土地,感受「文化首都」的魅力與震撼。
原臺南縣時代10餘年間所累積完成的100本「南瀛文化研究叢書」,給了本人很大的靈感與經驗,「文化資產叢書」如能逐年編印,持之有恆,凡指定或登錄在案的每筆文化資產,都將會有一本專書,這對保存文化資產與發展城市觀光,皆會有極大的助力,同時這也是行銷「文化首都」最簡單卻最有效的方法。
「文化資產叢書」首輯10本書的出版,應係全國首創,也許有典範作用,我們也期待全國的每筆文資,都有其專書,這將會是臺灣最動人的文化大業;臺南市以「文化首都」立市,自應有開創格局的壯舉,我們一直在嘗試,一直在努力。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局長 葉澤山
處長序
彰顯歷史深度與厚度
我國〈文化資產保存法〉於2005年2月經總統公告,並於11月公布施行,宣告我國文化資產工作正式進入嶄新時代,從調查、採集、整理,到研究、推廣、保存,再到維護、傳習及活化,各縣市政府無不積極任事;臺南市政府不落人後,在文資範疇更是全力以赴,希冀總數超過250筆的文化資產,都能夠受到妥善照顧,並發揮其文化功能。
2010年12月25日臺南縣市合併升格為直轄市,「文化立都」為其主要精神,臺南市因擁有豐沛的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因而特別成立文化資產管理處,本著文資法的精神,積極進行保存、維護、活化所有文化資產的工作,編印「文化資產叢書」即為其中重要一環,特委請黃文博校長規劃,逐年編撰有形及無形文化資產專書,首輯10書,有形及無形文化資產各5冊,以國定及重要者優先,書名及作者分別為:
【有形文化資產】(全部為國定古蹟)
赤嵌樓─王耀東
二鯤身砲臺─吳建昇
臺灣城殘蹟─高凱俊
臺南孔子廟─杜宜昌
原臺南水道-張玉璜
【無形文化資產】─黃文博
西港刈香(國家重要民俗活動)
東山碧軒寺迎佛祖暨遶境(國家重要民俗活動)
學甲上白礁暨刈香(直轄市定民俗活動)
佳里金唐殿蕭壠香(直轄市定民俗活動)
南鯤鯓代天府王爺進香期(直轄市定民俗活動)
大臺南為臺灣最早開發的地區,擁有豐富的文化資產,值得保存與維護,本處長期有計畫性和系統性的整理與出版文資專書,即在藉此建立一套精緻而寬廣、多元而豐富的文化資產價值,藉以彰顯「文化立都」的歷史深度與厚度。感謝市長、局長的支持,也感謝作者的戮力與奉獻。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處長 林韋旭
作者序
閣一擺,綴佛祖的跤跡
2010年年頭,我寫《走過黑夜,走過山林─東山碧軒寺迎佛祖暨遶境》的時,大多數的圖片,攏是「番社庄鄉間文化工作室」所提供,這是我寫冊生涯中上蓋「偷食步仔」的一攏,上重要的原因是看無夠濟、翕(hip)無夠濟,按呢予人稱呼做「東山迎佛祖」的研究專家,感覺有一點仔歹勢;於是,我欲練就一身的好武藝,所以佇出冊了後的連紲3年,我攏一擺閣一擺綴(tuè;跟隨)「正二媽」上山、落山、出巡18重溪內,這本冊的圖片,攏是這3冬所翕的,家己的文字配合家己的圖片,寫起來感覺較順手、較自在。
「文化資產叢書」是我共文資處所規劃的新冊,毋管過去是毋是有相關的出版品,所有登錄有案的文化資產,佇直轄市成立以後,攏重新書寫,重新出版,變做新政府文資政策一套有系統性的專輯專冊;「東山迎佛祖」的故事,雖然已經出過冊,嘛做過非常詳細的研究佮報導,但是精神佮價值是無相仝的,文字有做一寡修正佮補充,上無圖片攏是上鮮的。
因為寫「東山迎佛祖」的故事,所以我一擺閣一擺綴「正二媽」的足跡雲遊山林,嘛因為按呢的機緣,我佮萬賜伯仔、程英傑主委、陳金旺總幹事、朱志宏兄、卓盈玠兄等人,攏成為好朋友,這馬,「正二媽」的鑼仔鼓仔若咧振動,就親像咧牽引我的三魂七魄向東而飛仝款,無去共看看咧,煞有一點仔「礙虐」(gai-gioh;無自在)。
「東山迎佛祖」已經有160外冬的歷史矣,雖然精神無改變,但外在的形式,卻是隨著時代的進步,逐冬攏有一寡仔變化,毋管是好是(bai),這攏是「民俗」,咱咧看歷史,嘛咧寫歷史。
作者 黃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