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南鯤鯓代天府俗稱「南鯤鯓廟」,位在北門區偏北地帶的急水溪南畔,主祀俗稱「五王」或「鯤鯓王」的李王、池王、吳王、朱王、范王等五府千歲,相傳祂們是300多年前乘坐王船來臺的,後來經此地漁民建寮奉祀。
南鯤鯓代天府佔地30餘公頃,係臺灣最大的王爺廟,分靈廟遍及海內外,總數超過2萬座,故有「王爺總廟」、「王爺的故鄉」之稱;長期的發展,廟宇特色不但展現於宗教信仰上,更橫跨到古蹟、民俗和觀光文化層面,不一樣的「頭銜」,為她帶來不一樣的光環。
|作者介紹|
黃文博
1956年生,臺南,鹽分地帶北門人,2009年8月國小校長退休。
曾獲《聯合報》報導文學獎(1991)、南瀛文學獎(1994)、教育部「本土語言傑出貢獻個人獎」(2009)、
第3屆鄭福田生態文學獎臺語詩組首獎(2011)等等;著有臺灣民俗、信仰、藝陣及臺語詩等著作70餘冊。
文化部第4、5屆民俗及有關文物審議委員會委員。(2012-2016)
臺南市政府文獻委員會、傳統藝術審議委員會、民俗及有關文物審議委員、古蹟歷史建築聚落及文化景觀審議委員會委員。(2011-2015)
高雄市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審議委員會委員。(2013-2017)
|目 錄|
市長序 累積更強大的文化能量 6
局長序 讓文化的花朵處處綻放 8
處長序 是工作也是使命 10
作者序 逼故事,看南鯤鯓的媠 12
國定古蹟指定理由 14
第一章 前言 18
第二章 歷史沿革 22
第三章 古蹟本體景觀 40
第一節 廟貌與空間 42
第二節 步口與石雕 59
第三節 彩繪與剪黏 130
第四節 匾聯與文物 169
第四章 廟區建築景觀 178
第五章 結論 222
參考書目及網站 228
作者簡介 230
|書序|
市長序
累積更強大的文化能量
文化是臺南市發展的基礎,市府戮力打造文化首都,不論是有形的古蹟、歷史建築,抑或無形的民俗、傳統藝術,都善盡職責,傳承創新,積極予以保存、維護及活化,例如林百貨、愛國婦人館、臺南公會堂、吳園的古蹟活化再利用,或鹽水蜂炮、西港仔香、東山迎佛祖等廟宇慶典傳揚等,在在希望提升臺南市的文化地位,讓臺南的文化品牌在國際上綻發光芒。
文化專書是扎根文化軟實力重要的一環,市府在此方面也投注了相當大的心力,陸續出版不同類別的文化叢書。因為我們相信,藉由文化書籍的編撰、出版和推廣,將會累積更強大的文化能量,而這股文化力量,將成為親近臺南、認識臺灣歷史文化最便捷的途徑。「大臺南文化叢書」與「大臺南文化資產叢書」即是本市升格為直轄市後,最有系統、最有計畫出版的兩套文化叢書,前者針對大臺南各領域文史的專題研究,後者則整理具有文化資產身分的古蹟、歷史建築及傳統藝術與民俗,各有不同的研究及主題取向,對「臺南學」的全面建構,均具一定程度的助益,期待吸引更多研究臺灣文史者的加入,讓臺南學成為傳承臺灣歷史文化的先驅。
「文化首都」的打造,在市府與民間的齊心努力之下,已逐漸成為一股維繫、傳揚臺灣文化的堅強力量,我們將本著文化立市的雄心,持續深化各項文化軟硬體建設,讓充沛、豐富的臺南學,創造城市的另一波新文明。
臺南市 市長 賴清德
局長序
讓文化的花朵處處綻放
近代文明的發展,對文化資產的認知,已將其視為財富的一種,而非美麗的負擔;看看中國、義大利、埃及、日本等等國家,多少「財富」就是靠著祖先留下來的文化資產在累積、在取之不盡,那些千百年的古蹟或世代相傳的民俗,都成為這些國家的金雞母,來自世界各地的一批批觀光客,紛紛慕名而來,不但帶來羨慕的眼光,也帶來驚人的消費,對國家與城市的觀光發展及文化行銷,都具有正向功能。
大臺南擁有龐大的無形與有形文化資產,總數超過250筆,居全國之冠,也是先民留給我們的財富,值得我們與後代子孫驕傲,如何將其發揚光大,並成為行銷臺南的重要元素,是我們應該思索與努力的地方。
臺南市升格為直轄市後,文化局積極且全面維護及活化各類文化資產,不但讓古蹟與文學、藝術對話,引領市民親近土地,也讓現代思維的文創商品,走進古意盎然的古老建築,開啟國人寬廣視野,更將精緻藝文加入傳統民俗,為大家搭造一座雅俗共賞的舞臺。除此之外,文化局也邀請各領域學者專家全面整理與編撰文化叢書、文化資產叢書等等,俾讓文化的花朵處處綻放。
承襲文化資產叢書第1輯的風格與作法,逐年出版具有文資身分的無形與有形文化資產,是政府的重要文化政策,我們將會持之以恆繼續努力;感謝市長的鞭策、文資處林處長及同仁的將士用命,也感謝作者群的奉獻,更感謝市民、國人的捧場指教。唯有大家共同關心大臺南的文化議題,「文化首都」才能更映照出美麗的城市情調。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局長 葉澤山
處長序
是工作也是使命
「文化資產」是一個城市的內在價值,同時也是一個國家的精神指標,我國對於文化資產雖有無形與有形之分,但都同指具有歷史、文化、藝術、科學等價值的文化設施或活動。臺南市升格為直轄市後特別成立「文化資產管理處」,目的即在於保存、維護與活化這些先民所遺留下來的文化財,這也是臺南市以「文化首都」自我期許的努力目標。
文化資產的保存、維護與活化,是一個長期性、常態性的使命,本處戮力以赴,「大臺南文化資產叢書」的編印,即是其中之基礎工程,這也是長期性、常態性的工作。第2輯受限於時間、經費與研究人力,僅規劃有形文化資產2個、無形文化資產2個,書名及作者分別為:
《臺南孔子廟》 高凱俊
《南鯤鯓代天府》 黃文博
《鹽水蜂炮》 黃文博
《東山吉貝耍夜祭》 段洪坤
有形文化資產以國定古蹟為優先編撰對象,如《臺南孔子廟》與《南鯤鯓代天府》,前者為臺灣官方儒學教育的發展基礎,後者為代表民間信仰的廟宇建築,合併為一輯同時出版,以見臺南有形文化資產的多元性與寬廣視野。而無形文化資產選定《鹽水蜂炮》與《東山吉貝耍夜祭》,前者是大臺南甚至是臺灣歲時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活動,後者為平埔西拉雅族傳統祭典,又是「國指定」民俗,深具常民文化意涵,值得一讀。
本輯如期出版,感謝市長、局長的支持,感謝所有作者的努力與審稿教授的幫忙;編印文化資產叢書的基礎工程,是本處責無旁貸的工作,也是我們文化人的使命。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處長 林喬彬
作者序
逼故事,看南鯤鯓的媠
寫南鯤鯓的古蹟,對我來講,是一種挑戰。
2009年,我參與規劃「大鯤園文史館」的時,用上濟時間去處理的,就是五王殿步口石雕的故事,兩仙騎馬仔相刣的,邊仔幾仙兵仔卒仔,就愛講一个歷史故事,這是有相當的難度,當時拜託寫過傳統彩繪碩士論文的康紹榮校長,佮捌寫過籤詩專冊的王文亮校長,來現場鬥「逼故事」,將三川步口的石堵故事整理起來,這是這擺我敢寫這本《南鯤鯓代天府》的基礎。
五王殿的三川步口解決矣,但是猶有五門的步口、廟內的彩繪、廟頂的剪黏…,毋寫便罷,欲寫就愛趁這个機會好好仔整理,將南鯤鯓建築裝飾的故事,攏總共「逼」出來,這是我想欲寫這本冊上蓋大的動力。
因此,家己自揣麻煩,寫甲誠痛苦,寫甲誠無奈,嘛寫甲無頭無尾,石雕的故事寫了,彩繪、剪黏…,已經無啥氣力矣,所以,後壁就寫了較簡省。毋過,會當順利完成,猶是愛感謝康紹榮校長佮彩繪大師廖慶章兄,亻因二个人予我惱上忝(lóo-siong-thiám;麻煩上濟),這本冊誠濟故事攏是鬥「逼」出來的,「逼故事」毋比「逼籤詩」,「逼籤詩」猶會當畫虎,「逼故事」若無一點仔墨水,是無法度看出「鋩角」(mê-kak;關鍵、要領)的。
因為寫過太濟南鯤鯓的物件,所以自信滿滿,攏以為我「凊彩」(tshìn-tshái;隨便)寫就會當完成,但是這本冊真正踢著鐵枋,前前後後寫欲甲一冬,專程走去南鯤鯓看現場、翕物件就有幾若擺;佇遮,我嘛欲感謝祭祀組長李國殿兄予我誠濟方便,廟頂、入內殿,看剪黏、翕五王,為這本冊增彩增色。
南鯤鯓做為臺灣王爺的龍頭地位,毋是寫幾本冊,講幾个故事就會當交代的,伊的建築規模、藝術裝飾、園林景觀…,伊的王爺進香、祭典禮儀、信仰文化…,攏親像信眾所感應的五府千歲的無邊法力仝款,毋是干焦文字、圖片就會當說明的;《南鯤鯓代天府》這本小冊就算講是欣賞南鯤鯓的媠的一个入門。
黃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