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品

Publications

書籍
臺南孔子廟
  • 作者:
    高凱俊
  • 出版者: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 出版日期:
    民國104年8月
  • ISBN/ISSN:
    978-986-04-5438-3
  • GPN:
    1010401221
  • 語言:
    繁體中文
  • 規格:
    平裝/21*14.5cm/199頁
  • 定價:
    NT$350元

|內容簡介|

 

    臺南孔子廟是臺灣最早的孔廟與儒學教育機構,也是臺灣保存最為完善的孔廟。三百多年來,巍巍聖殿,峨峨黌宮,象徵中國儒家文化的薪火相傳,由於在明清二代,臺南孔子廟是臺灣的府學與文教中心,遂有「全臺首學」之稱,亦締造了「海濱鄒魯」之譽。文化資產保存的意義,乃是要參訪者能經由這些建築、文物及其祭典活動,來認識古蹟的歷史進而到臺灣的歷史文化發展軌跡。因此,本書的撰寫方式,就會以歷史時間的先後次序為軸線,逐步的展開其在三百多年來的相關變遷,再加上現存文物的參照,可按圖索驥以增加其真實感。

 

 

|作者介紹|

 

高凱俊

【學歷】

淡江大學電子計算機科學系畢

長榮大學台灣研究所碩士畢

【經歷】

台南市社區大學講師

永康市社區大學講師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大臺南文化研究員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解說員訓練講師

承天府文史工作室 負責人

【著作】

1.〈久違的符號─從「政治標語」圖像看兩蔣政治〉,《台灣史料研究》,27號,2006.8,頁2-25(與李筱峰等合著)。

2.〈臺灣養殖漁業的區域型態─2005年漁業普查資料的分析〉,《主計月刊》,625期,2008.01,頁31-39(與陳憲明合著)。

3.〈路竹地區聚落發展與社會變遷─1945年以前〉,長榮大學台灣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06。

4.〈嘉義縣沿海地區魚塭養殖的發展〉,《嘉義縣文獻》第34期,2009.03,頁56-79。

5.〈經濟篇〉《重修路竹鄉志》,路竹鄉公所,2010.12。

6.〈臺南市東區虎尾寮文化地景變遷〉,《臺南文化‧南瀛文獻【合輯】》,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1.11,頁144-159。

7.〈臺江大員街市之人文地景變遷〉,《臺南文獻【第四輯】》,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3.12,頁10-35。

8.《大臺南文化資產叢書:臺灣城殘跡》,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4.2。

 

 

|目  錄|

 

市長序 累積更強大的文化能量  6

局長序 讓文化的花朵處處綻放  8

處長序 是工作也是使命  10

作者序 臺灣儒學教育的發源地  12

國定古蹟指定理由  14

第一章、孔廟的起源與發展  18

第二章、臺南孔子廟創建沿革  26

第三章、臺南孔子廟的建築與文物  84

第四章、臺南孔子廟的釋奠禮  144

第五章、臺南孔子廟的釋奠文物  174

參考書目及網站  186

附錄-1:臺南孔子廟修建年表  192

附錄-2:臺南孔子廟歷代碑記總表  196

作者簡介  198

 

 

|書序|

 

市長序

累積更強大的文化能量

 

    文化是臺南市發展的基礎,市府戮力打造文化首都,不論是有形的古蹟、歷史建築,抑或無形的民俗、傳統藝術,都善盡職責,傳承創新,積極予以保存、維護及活化,例如林百貨、愛國婦人館、臺南公會堂、吳園的古蹟活化再利用,或鹽水蜂炮、西港仔香、東山迎佛祖等廟宇慶典傳揚等,在在希望提升臺南市的文化地位,讓臺南的文化品牌在國際上綻發光芒。

    文化專書是扎根文化軟實力重要的一環,市府在此方面也投注了相當大的心力,陸續出版不同類別的文化叢書。因為我們相信,藉由文化書籍的編撰、出版和推廣,將會累積更強大的文化能量,而這股文化力量,將成為親近臺南、認識臺灣歷史文化最便捷的途徑。「大臺南文化叢書」與「大臺南文化資產叢書」即是本市升格為直轄市後,最有系統、最有計畫出版的兩套文化叢書,前者針對大臺南各領域文史的專題研究,後者則整理具有文化資產身分的古蹟、歷史建築及傳統藝術與民俗,各有不同的研究及主題取向,對「臺南學」的全面建構,均具一定程度的助益,期待吸引更多研究臺灣文史者的加入,讓臺南學成為傳承臺灣歷史文化的先驅。

 

    「文化首都」的打造,在市府與民間的齊心努力之下,已逐漸成為一股維繫、傳揚臺灣文化的堅強力量,我們將本著文化立市的雄心,持續深化各項文化軟硬體建設,讓充沛、豐富的臺南學,創造城市的另一波新文明。

 

臺南市市長  賴清德

 

局長序

讓文化的花朵處處綻放

 

    近代文明的發展,對文化資產的認知,已將其視為財富的一種,而非美麗的負擔;看看中國、義大利、埃及、日本等等國家,多少「財富」就是靠著祖先留下來的文化資產在累積、在取之不盡,那些千百年的古蹟或世代相傳的民俗,都成為這些國家的金雞母,來自世界各地的一批批觀光客,紛紛慕名而來,不但帶來羨慕的眼光,也帶來驚人的消費,對國家與城市的觀光發展及文化行銷,都具有正向功能。

    大臺南擁有龐大的無形與有形文化資產,總數超過250筆,居全國之冠,也是先民留給我們的財富,值得我們與後代子孫驕傲,如何將其發揚光大,並成為行銷臺南的重要元素,是我們應該思索與努力的地方。

    臺南市升格為直轄市後,文化局積極且全面維護及活化各類文化資產,不但讓古蹟與文學、藝術對話,引領市民親近土地,也讓現代思維的文創商品,走進古意盎然的古老建築,開啟國人寬廣視野,更將精緻藝文加入傳統民俗,為大家搭造一座雅俗共賞的舞臺。除此之外,文化局也邀請各領域學者專家全面整理與編撰文化叢書、文化資產叢書等等,俾讓文化的花朵處處綻放。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  葉澤山

 

處長序

是工作也是使命

 

     「文化資產」是一個城市的內在價值,同時也是一個國家的精神指標,我國對於文化資產雖有無形與有形之分,但都同指具有歷史、文化、藝術、科學等價值的文化設施或活動。臺南市升格為直轄市後特別成立「文化資產管理處」,目的即在於保存、維護與活化這些先民所遺留下來的文化財,這也是臺南市以「文化首都」自我期許的努力目標。

    文化資產的保存、維護與活化,是一個長期性、常態性的使命,本處戮力以赴,「大臺南文化資產叢書」的編印,即是其中之基礎工程,這也是長期性、常態性的工作。第2輯受限於時間、經費與研究人力,僅規劃有形文化資產2個、無形文化資產2個,書名及作者分別為:

《臺南孔子廟》  高凱俊

《南鯤鯓代天府》  黃文博

《鹽水蜂炮》  黃文博

《東山吉貝耍夜祭》  段洪坤

 

    有形文化資產以國定古蹟為優先編撰對象,如《臺南孔子廟》與《南鯤鯓代天府》,前者為臺灣官方儒學教育的發展基礎,後者為代表民間信仰的廟宇建築,合併為一輯同時出版,以見臺南有形文化資產的多元性與寬廣視野。而無形文化資產選定《鹽水蜂炮》與《東山吉貝耍夜祭》,前者是大臺南甚至是臺灣歲時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活動,後者為平埔西拉雅族傳統祭典,又是「國指定」民俗,深具常民文化意涵,值得一讀。

    本輯如期出版,感謝市長、局長的支持,感謝所有作者的努力與審稿教授的幫忙;編印文化資產叢書的基礎工程,是本處責無旁貸的工作,也是我們文化人的使命。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處長  林喬彬

 

作者序

臺灣儒學教育的發源地

 

    臺南孔子廟創建於明永曆十九年(1665),是臺灣最早的孔廟與儒學教育機構,也是臺灣保存最為完善的孔廟。三百多年來,巍巍聖殿,峨峨黌宮,象徵中國儒家文化的薪火相傳,由於在明清二代,臺南孔子廟是臺灣的府學與文教中心,遂有「全臺首學」之稱,亦締造了「海濱鄒魯」之譽。

    臺南孔子廟從創建至今,已歷經三十多次大小規模的重建或整修,仍保存著清代乾隆年間遺留下來的形式與格局,是全臺灣著名的觀光景點,也是瞻仰昔日科舉制度下,代表儒學聖廟的文化資產最佳案例。目前臺南孔子廟雖不如以往古木參天,林蔭密布,但其空間氛圍仍舊是舉辦文化活動最佳場域外,也是府城人平日休憩乘涼之所。然而大多數遊客,來參觀臺南孔子廟時,僅能從現況的格局、建築物與文物、祭典,有概略的認識外;對於臺南孔子廟從創建至今的各階段的演變過程,就較難瞭解。又因坊間有關介紹臺南孔子廟的書籍,較缺乏以時間的發展脈絡,並佐以文物為證來詳述臺南孔子廟的歷史變遷,是一遺憾。

    就有形文化資產保存而言,「臺南孔子廟」已於民國七十二年經指定為「國定古蹟」;而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而言,「大成至聖先師釋奠典禮」也於民國九十年登錄為「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這二項文化資產保存,也奠定臺南孔子廟在臺灣歷史文化發展中的重要地位。文化資產保存的意義,乃是要參訪者能經由這些建築、文物及其祭典活動,來認識古蹟的歷史進而到臺灣的歷史文化發展軌跡。因此,本書的撰寫方式,就會以歷史時間的先後次序為軸線,逐步的展開其在三百多年來的相關變遷,再加上現存文物的參照,可按圖索驥以增加其真實感。至於祭孔釋奠禮的介紹,儘量以較為簡要的說明為主,最佳方式仍以現場親自觀禮,來體會臺南孔子廟的釋奠之美。

    基於上述的想法,作者儘可能以圖文並茂的方式來編撰本書。但為求內文史實的正確性與合理性,文中會採用腳註來指出史料或參考書籍的來源,便於讀者查證與分辨,亦可讓讀者能依此來延伸閱讀,擴大及深入瞭解儒學文化在臺灣的源頭---「臺南孔子廟」。

    本文雖參考許多史料與專書才得以完成,但事實上,仍會有許多資料未能全部涉獵,導致會有遺珠之憾。在匆促付梓時文中必定會有遺漏未盡之處,只能留待日後補正。文中誤謬之處,在所難免,尚請專家學者、社會賢達及讀者不吝指正,以求改進為要。

 

高凱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