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品

Publications

書籍
原臺南水道
  • 作者:
    張玉璜
  • 出版者: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 出版日期:
    民國103年2月
  • ISBN/ISSN:
    978-986-04-0217-9
  • GPN:
    1010300092
  • 語言:
    繁體中文
  • 規格:
    平裝/20.9*14.7cm/163頁
  • 定價:
    NT$350元
  • 備註:
    庫存不足無法銷售

|內容簡介|

 

    百年以前臺灣的傳統城鎮,市街普遍髒亂,衛生堪慮;日治初期殖民政府大力推展公共衛生事業,陸續在各主要市街地建設自來水設施,即所謂的「水道」,其中坐落在山仔頂地區曾文溪畔的「臺南水道」規模僅次「臺北水道」,居全臺第二。

    「臺南水道」的珍貴性在今日已受到肯定,但是它所擁有的多元性價值,卻是少為人知,本書從不同的觀點和角度切入,闡揚該文化資產豐富精彩的美學意涵。

 

 

|作者簡介|

 

張玉璜

生於臺灣澎湖,久居臺南府城。喜歡茶、咖啡、閱讀、大自然、自助旅行、生活科技、傳統文化和一切美好事物。

    熱衷文化資產研究與保存活化實務,秉持非主流觀點,致力於美好生活環境的實踐,從事專業事務和NGO社會服務,累積有近二十年的城鄉發展、老屋活化、古蹟修復、建築教育等工作經驗,自在遊走於學術和實務之間,樂於身兼數種角色。

    長期投入社會公益運動,歷任古都基金會創會執行長、綠手指生態關懷協會理事、五柳枝生活文化協會常務理事、臺南市社區大學研究發展學會理事、臺灣建築史學會理事、多個民間非營利文化組織和設計專業社群顧問,以及公共圖書館改造輔導委員,多個縣市的文化資產、都市計畫、社區營造等委員會委員。2014年現職建築師、古都基金會常務董事,五柳枝生活文化協會理事長。

 

 

|目錄|

 

002  市長序  航向文化大海

004  局長序  感受魅力與震撼

006  處長序  彰顯歷史深度與厚度

008  作者序  水道新生.臺南活泉

010  縣定古蹟指定理由

013  國定古蹟指定理由

018  第一章  前言

024  第二章  水的文明在臺南

034  第三章  山仔頂有水道

054  第四章  看南水有門道-機能與空間之美

088  第五章  看南水有門道-構造與文物之美

132  第六章  看南水有門道-環境與生態之美

152  第七章  結論

160  參考書目及網站

163  作者簡介

 

 

|書序|

 

市長序

航向文化大海

 

    「文化」是臺南市升格為直轄市的核心價值,指定及登錄超過250筆的文化資產,不但說明了臺南市文化底蘊的悠遠與深厚,也象徵著臺南市文化潛力的無窮與各種可能。如此豐富、精彩的有形與無形文化,盡是動人的故事,善加運用,將是行銷城市與發展觀光最引人入勝的方法。「文化資產叢書」的編輯出版,即是活化文化資產的第一步,用說故事的心情,以筆代槳,帶領大家航向臺南市浩瀚的文化大海。

    臺南市是臺灣的「文化首都」,文化資產種類繁多,項目多元,《文化資產保存法》所設定的項目,舉凡古蹟、歷史建築、聚落、遺址、文化景觀、傳統藝術、民俗活動等等,這裡不但統統都有,而且多得是國家級的。從鄉村到城鎮,再到海隅山陬,從荷鄭到清領,再到日治時期,不同地域、不同時代的生活鑿痕,都在臺南大地留下深刻的足跡。

     繼承了原臺南縣市對文化資產長期關注的熱情及成果,市府在縣市合併後以更多元的思考,統合所有文資項目,有系統的重新予以編撰,讓大臺南獨特而豐富的文化資產,可以成為新的文化體系,這套「文化資產叢書」首輯10本書,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各半,作者都是該領域專家,我們期待透過專家的導覽,以最在地的語言,最精準的詮釋,讓大家可以更深入的瞭解大臺南的豐美文化。

    歷史可以過去,但所傳承的文化資產,應該受到更多的重視與維護,「文化資產叢書」就是我們努力留給後代豐富遺產的印記。

 

臺南市市長  賴清德

 

局長序

感受魅力與震撼 

 

    文化資產分為「有形文化資產」和「無形文化資產」等2大類,前者指的是古蹟、歷史建築、聚落、遺址、文化景觀及古物等,後者則指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保存技術及保存者等。不論有形文化資產抑或無形文化資產,臺南市的指定及登錄數量,皆居全國之冠,表示這裡的開發歷史之早之悠久、風土人情之美之熱絡,這是我們的驕傲,我們的光榮;臺南市政府有鑑於此,乃有這套「文化資產叢書」的編印計畫,藉此留下珍貴的文化財。

    這套「文化資產叢書」,雖以學術、田調為基礎,但著重於「看得到,摸得著」的具體風格,定位為大眾化閱讀與導覽的入門書,以精緻、通俗、易讀、易查、活潑、觀光的編撰原則,呈現文圖並茂形式,帶領市民、熱愛文化的全國朋友進入大臺南的文資現場,重新認識古蹟文物、風俗信仰,親近大臺南土地,感受「文化首都」的魅力與震撼。

    原臺南縣時代10餘年間所累積完成的100本「南瀛文化研究叢書」,給了本人很大的靈感與經驗,「文化資產叢書」如能逐年編印,持之有恆,凡指定或登錄在案的每筆文化資產,都將會有一本專書,這對保存文化資產與發展城市觀光,皆會有極大的助力,同時這也是行銷「文化首都」最簡單卻最有效的方法。

    「文化資產叢書」首輯10本書的出版,應係全國首創,也許有典範作用,我們也期待全國的每筆文資,都有其專書,這將會是臺灣最動人的文化大業;臺南市以「文化首都」立市,自應有開創格局的壯舉,我們一直在嘗試,一直在努力。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  葉澤山

 

處長序

彰顯歷史深度與厚度

 

    我國〈文化資產保存法〉於2005年2月經總統公告,並於11月公布施行,宣告我國文化資產工作正式進入嶄新時代,從調查、採集、整理,到研究、推廣、保存,再到維護、傳習及活化,各縣市政府無不積極任事;臺南市政府不落人後,在文資範疇更是全力以赴,希冀總數超過250筆的文化資產,都能夠受到妥善照顧,並發揮其文化功能。

    2010年12月25日臺南縣市合併升格為直轄市,「文化立都」為其主要精神,臺南市因擁有豐沛的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因而特別成立文化資產管理處,本著文資法的精神,積極進行保存、維護、活化所有文化資產的工作,編印「文化資產叢書」即為其中重要一環,特委請黃文博校長規劃,逐年編撰有形及無形文化資產專書,首輯10書,有形及無形文化資產各5冊,以國定及重要者優先,書名及作者分別為:

【有形文化資產】(全部為國定古蹟)

赤嵌樓─王耀東

二鯤身砲臺─吳建昇

臺灣城殘蹟─高凱俊

臺南孔子廟─杜宜昌

原臺南水道-張玉璜

 

【無形文化資產】─黃文博

西港刈香(國家重要民俗活動)

東山碧軒寺迎佛祖暨遶境(國家重要民俗活動)

學甲上白礁暨刈香(直轄市定民俗活動)

佳里金唐殿蕭壠香(直轄市定民俗活動)

南鯤鯓代天府王爺進香期(直轄市定民俗活動)

 

    大臺南為臺灣最早開發的地區,擁有豐富的文化資產,值得保存與維護,本處長期有計畫性和系統性的整理與出版文資專書,即在藉此建立一套精緻而寬廣、多元而豐富的文化資產價值,藉以彰顯「文化立都」的歷史深度與厚度。感謝市長、局長的支持,也感謝作者的戮力與奉獻。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處長  林韋旭 

 

作者序

水道新生.臺南活泉

 

    百年以前臺灣的傳統城鎮,市街普遍髒亂、環境衛生堪慮,扭轉如此困境的關鍵性變革,當屬現代化自來水設施的出現。1922年完工的「臺南水道」,正是改善提升臺南地區普羅大眾日常生活品質的重要起始點與推手,長期扮演著賦予城市運轉活力的重要角色。

    從1980年代起,落成已逾一甲子的「臺南水道」,被其他新型自來水建設所逐漸取代,部分建築和設施自此退役閒置,幾乎為人所遺忘。十餘年後,就在世紀交替之際,「山仔頂」社區開風氣之先,主動呼籲保存這處充滿歷史記憶的產業設施。當時因緣際會,作者帶領著古都基金會的一群年輕志工,協助進行現地訪查、搜集相關史料,出版了《水水山仔頂》一書,積極對外宣揚珍貴價值,在眾人的共同努力下,促使「臺南水道」重新獲得社會重視,先後取得臺南縣定古蹟(2002) 、國定古蹟(2005)、日本土木學會的「選獎土木遺產」(2010)等國內、外文化資產身分。

    歷經近百年歷史起伏,2013年「臺南水道」的「淨水池」相關設施整修完工,這處位於郊區,距離臺南市中心東北方約二十公里的珍貴產業文化資產,終於擺脫三十餘年來老舊荒涼的形象,獲得重生契機。從過去一般民眾無法靠近、戒備森嚴的公共衛生設施,轉型成為兼具生產、教育和休閒功能的特色景點;百年活古蹟,除了仍持續生產自來水,也因其所蘊含豐富的文化、歷史和生態資源,蛻變而成現代人心靈活泉的補給站。

    「臺南水道」的珍貴性雖然早已受到肯定,但是它所擁有的多元性價值,卻是少為人知。因此,從不同的角度和觀點切入,闡揚該文化資產豐富精彩的美學意涵,正是這本書的寫作核心思維。飲水理當思源,期待本書的付梓問世,得以讓世人瞭解「臺南水道」之諸多美好,從而體會出前人戮力經營的付出與用心。

 

作者  張玉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