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品

Publications

書籍
臺灣城殘蹟
  • 作者:
    高凱俊
  • 出版者: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 出版日期:
    民國103年2月
  • ISBN/ISSN:
    978-986-04-0220-9
  • GPN:
    1010300091
  • 語言:
    繁體中文
  • 規格:
    平裝/20.9*14.7cm/215頁
  • 定價:
    NT$350元
  • 備註:
    庫存不足無法銷售

|內容簡介|

 

    安平是臺灣歷史的起點。十七世紀荷蘭人在此建立「熱蘭遮城」(今稱為「安平古堡」),它是臺灣在荷治時期最早創建的古城堡,也是荷蘭人統治臺灣38年之久的政治、經濟及軍事中心。

    就文化資產保存而言,「臺灣城殘蹟(安平古堡殘蹟)」及「熱蘭遮城城垣暨城內建築遺構」先後於民國72年及93年被指定為國定古蹟,這兩處國定古蹟其實就是指荷治時期興建的熱蘭遮城為範圍,目前尚遺留下來的殘蹟。文化資產保存的意義,乃是要參訪者能經由這些殘蹟,來認識古蹟的歷史進而到臺灣的歷史文化發展軌跡。本書的撰寫方式,以歷史時間的先後次序為軸線,逐步展開其相關變遷。

 

 

|作者簡介|

 

高凱俊

【學歷】

淡江大學電子計算機科學系畢

長榮大學臺灣研究所碩士畢

【經歷】

臺南市社區大學講師

永康市社區大學講師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大臺南文化研究員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解說員訓練講師

【著作】

1.〈久違的符號─從「政治標語」圖像看兩蔣政治〉,《臺灣史料研究》,27號,2006.08,頁2-56(與李筱峰等合著)。

2.〈臺灣養殖漁業的區域型態─2005年漁業普查資料的分析〉,《主計月刊》,625期,2008.01,頁31-39(與陳憲明合著)。

3.〈路竹地區聚落發展與社會變遷─1945年以前〉,長榮大學臺灣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06。

4.〈嘉義縣沿海地區魚塭養殖的發展〉,《嘉義縣文獻》第34期,2009.03,頁56-79。

5.〈經濟篇〉,《重修路竹鄉志》,路竹鄉公所,2010.12。

6.〈臺南市東區虎尾寮文化地景變遷〉,《臺南文化‧南瀛文獻【合輯】》,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1.11,頁144-159。

7.〈臺江大員街市之人文地景變遷〉,《臺南文獻【第四輯】》,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3.12,頁10-35。

 

 

|目錄|

 

004 市長序 航向文化大海

006 局長序 感受魅力與震撼

008 處長序 彰顯歷史深度與厚度

010 作者序 認識臺灣歷史,從此處開始

012 國定古蹟指定理由

016 第一章 前言

022 第二章 漢人與臺灣

030 第三章 日本人在臺灣的活動

034 第四章 大航海時代的來臨

046 第五章 荷蘭人佔領澎湖與撤離澎湖

054 第六章 荷蘭人佔領大員

084 第七章 鄭成功攻臺1661-1662

108 第八章 鄭氏時期的安平鎮城

114 第九章 清代時期的臺灣城

126 第十章 日治時期的荷蘭城

148 第十一章 戰後時期的安平古堡

170 第十二章 臺灣城規模與現存遺蹟

184 參考書目及網站

194 附錄1 二十八名議員共同簽署之十八條款的條約

196 附錄2 鄭成功交給荷蘭人的十六條之條約

198 附錄3 鄭荷最後一戰到荷人退出臺灣的大事記

202 附錄4 荷蘭東印度公司歷任大員長官名稱與任期

203 附錄5 臺灣與熱蘭遮城大事記

214 作者簡介

 

 

|書序|

 

市長序

航向文化大海

 

    「文化」是臺南市升格為直轄市的核心價值,指定及登錄超過250筆的文化資產,不但說明了臺南市文化底蘊的悠遠與深厚,也象徵著臺南市文化潛力的無窮與各種可能。如此豐富、精彩的有形與無形文化,盡是動人的故事,善加運用,將是行銷城市與發展觀光最引人入勝的方法。「文化資產叢書」的編輯出版,即是活化文化資產的第一步,用說故事的心情,以筆代槳,帶領大家航向臺南市浩瀚的文化大海。

    臺南市是臺灣的「文化首都」,文化資產種類繁多,項目多元,《文化資產保存法》所設定的項目,舉凡古蹟、歷史建築、聚落、遺址、文化景觀、傳統藝術、民俗活動等等,這裡不但統統都有,而且多得是國家級的。從鄉村到城鎮,再到海隅山陬,從荷鄭到清領,再到日治時期,不同地域、不同時代的生活鑿痕,都在臺南大地留下深刻的足跡。

    繼承了原臺南縣市對文化資產長期關注的熱情及成果,市府在縣市合併後以更多元的思考,統合所有文資項目,有系統的重新予以編撰,讓大臺南獨特而豐富的文化資產,可以成為新的文化體系,這套「文化資產叢書」首輯10本書,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各半,作者都是該領域專家,我們期待透過專家的導覽,以最在地的語言,最精準的詮釋,讓大家可以更深入的瞭解大臺南的豐美文化。

    歷史可以過去,但所傳承的文化資產,應該受到更多的重視與維護,「文化資產叢書」就是我們努力留給後代豐富遺產的印記。

 

臺南市市長  賴清德

 

局長序

感受魅力與震撼 

 

    文化資產分為「有形文化資產」和「無形文化資產」等2大類,前者指的是古蹟、歷史建築、聚落、遺址、文化景觀及古物等,後者則指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保存技術及保存者等。不論有形文化資產抑或無形文化資產,臺南市的指定及登錄數量,皆居全國之冠,表示這裡的開發歷史之早之悠久、風土人情之美之熱絡,這是我們的驕傲,我們的光榮;臺南市政府有鑑於此,乃有這套「文化資產叢書」的編印計畫,藉此留下珍貴的文化財。

    這套「文化資產叢書」,雖以學術、田調為基礎,但著重於「看得到,摸得著」的具體風格,定位為大眾化閱讀與導覽的入門書,以精緻、通俗、易讀、易查、活潑、觀光的編撰原則,呈現文圖並茂形式,帶領市民、熱愛文化的全國朋友進入大臺南的文資現場,重新認識古蹟文物、風俗信仰,親近大臺南土地,感受「文化首都」的魅力與震撼。

    原臺南縣時代10餘年間所累積完成的100本「南瀛文化研究叢書」,給了本人很大的靈感與經驗,「文化資產叢書」如能逐年編印,持之有恆,凡指定或登錄在案的每筆文化資產,都將會有一本專書,這對保存文化資產與發展城市觀光,皆會有極大的助力,同時這也是行銷「文化首都」最簡單卻最有效的方法。

    「文化資產叢書」首輯10本書的出版,應係全國首創,也許有典範作用,我們也期待全國的每筆文資,都有其專書,這將會是臺灣最動人的文化大業;臺南市以「文化首都」立市,自應有開創格局的壯舉,我們一直在嘗試,一直在努力。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  葉澤山

 

處長序

彰顯歷史深度與厚度

   

    我國〈文化資產保存法〉於2005年2月經總統公告,並於11月公布施行,宣告我國文化資產工作正式進入嶄新時代,從調查、採集、整理,到研究、推廣、保存,再到維護、傳習及活化,各縣市政府無不積極任事;臺南市政府不落人後,在文資範疇更是全力以赴,希冀總數超過250筆的文化資產,都能夠受到妥善照顧,並發揮其文化功能。

    2010年12月25日臺南縣市合併升格為直轄市,「文化立都」為其主要精神,臺南市因擁有豐沛的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因而特別成立文化資產管理處,本著文資法的精神,積極進行保存、維護、活化所有文化資產的工作,編印「文化資產叢書」即為其中重要一環,特委請黃文博校長規劃,逐年編撰有形及無形文化資產專書,首輯10書,有形及無形文化資產各5冊,以國定及重要者優先,書名及作者分別為:

【有形文化資產】(全部為國定古蹟)

赤嵌樓─王耀東

二鯤身砲臺─吳建昇

臺灣城殘蹟─高凱俊

臺南孔子廟─杜宜昌

原臺南水道-張玉璜

 

【無形文化資產】─黃文博

西港刈香(國家重要民俗活動)

東山碧軒寺迎佛祖暨遶境(國家重要民俗活動)

學甲上白礁暨刈香(直轄市定民俗活動)

佳里金唐殿蕭壠香(直轄市定民俗活動)

南鯤鯓代天府王爺進香期(直轄市定民俗活動)

 

    大臺南為臺灣最早開發的地區,擁有豐富的文化資產,值得保存與維護,本處長期有計畫性和系統性的整理與出版文資專書,即在藉此建立一套精緻而寬廣、多元而豐富的文化資產價值,藉以彰顯「文化立都」的歷史深度與厚度。感謝市長、局長的支持,也感謝作者的戮力與奉獻。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處長  林韋旭

 

作者序

認識臺灣歷史,從此處開始

 

    安平是臺灣歷史的起點。十七世紀荷蘭人在此建立「熱蘭遮城」(今稱為「安平古堡」),它位於臺南市安平區,是全國著名的觀光景點,也是現今大家所熟悉的名稱。雖然大多數人都知道,它是臺灣在荷治時期最早創建的古城堡,也是荷蘭人統治臺灣38年之久的政治、經濟及軍事中心。每逢假日會有絡繹不絕的遊客前來瞻仰參觀,但少數遊客似乎是慕名而來,主要是到此拍照取景,記錄曾到此一遊的影像。當然大多數遊客,來此參觀古蹟就是要瞭解安平古堡的前世今生,進而理解整個臺灣歷史發展的脈絡。但可能會有些許的遺憾,因坊間的書籍較缺乏以時間的發展脈絡,來詳述安平古堡的歷史變遷。

    曹永和先生曾說過:「狹窄意義的臺灣歷史可說是由安平開始。」又說:「考古、風俗習慣、文字均是歷史資料的來源,除此之外,圖像也是重要的歷史資料,利用圖像資料是近來歷史研究的趨勢,各種地圖、海圖的利用將豐富十七世紀的臺灣研究。」基於這樣的理念,作者就嘗試使用手邊蒐集的史料、著作與圖像,來呈現從十七世紀至今,熱蘭遮城從創建經歷頹廢、破壞至今日的面貌。

    由於目前坊間出版有關安平古堡的書籍非常豐富,大多以旅遊導覽介紹為主,較不重史實的考證;另以學術面向為主的專書與論文,大多較偏重於十七世紀荷蘭時期的探討及研究,其可信度高,但對一般讀者而言,比較不易閱讀。因此,作者冀望能揉合二者的優點,編撰出既有史料考證又具有容易閱讀的內容。

    就文化資產保存而言,「臺灣城殘蹟(安平古堡殘蹟)」及「熱蘭遮城城垣暨城內建築遺構」分別先後於民國72年及民國93年被指定為國定古蹟。這二處國定古蹟其實就是指荷治時期興建的熱蘭遮城為範圍,目前尚遺留下來的殘蹟。文化資產保存的意義,乃是要參訪者能經由這些殘蹟,來認識古蹟的歷史進而到臺灣的歷史文化發展軌跡。因此,本書的撰寫方式,就會以歷史時間的先後次序為軸線,逐步的展開其相關變遷。

    基於上述的理由,作者盡可能以圖文並茂的方式來編撰本書。但為求內文史實的正確性與合理性,文中會採用腳註來指出史料或參考書籍的來源,便於讀者查證與分辨,亦可讓讀者能依此來延伸閱讀,擴大及深入瞭解臺灣歷史的源頭---臺灣城。

    本文雖參考許多史料與專書才得以完成,但事實上,仍會有許多資料未能全部涉獵,導致會有遺珠之憾。在匆促付梓時文中必定會有遺漏未盡之處,只能留待日後補正。文中謬誤之處,在所難免,尚請專家學者、社會賢達及讀者不吝指正,以求改進為要。

作者  高凱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