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鄭佩雯
1974年出生於艋舺,現居府城,「在此作夢、幹活、戀愛、結婚,悠然過日子」。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畢業,曾獲鳳凰樹文學獎古典曲組首獎、國立臺灣文學館建築百年圖文徵件比賽佳作。現為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大臺南文化研究員,著有《揮別傷痛,迎向重生:0206 臺南大地震全紀錄》(合著)、「南方有志—踏出二二八平反運動第一步」黃昭凱訪談錄。
聯絡信箱:pei_wen_cheng@hotmail.com
劉婉君
1972年生,臺南人,喜歡聽故事寫故事。平面媒體資深記者。
|目錄|
局長序 搭寬廣舞臺,舞臺南文化——2
推薦序 守護傳統價值,串起府城歷史——4
第一章
前言——8
第二章
漢醫藥起源與發展概述——12
第一節 漢醫藥發展歷程及重要本草典籍簡介——12
第二節 漢醫藥理論與漢藥特色——17
第三章
臺灣漢醫藥發展脈絡——40
第一節 臺灣漢醫療發展簡述——40
第二節 臺灣傳統漢藥店發展困境——46
第三節 臺灣漢醫藥特殊習俗與文化——61
第四章
府城漢藥店發展脈絡——70
第一節 府城漢藥店發展概述——71
第二節 府城漢藥店今昔轉變——85
第三節 府城漢藥店代表人物——97
第五章
府城漢藥店分佈——110
第一節 中西區——112
第二節 東區——177
第三節 南區——198
第四節 北區——206
第五節 安平區——219
第六節 安南區——233
第六章
府城漢藥店的機會與挑戰——244
第七章
後記—256
附錄 漢藥材採買與使用——258
參考書目及數位資料庫——265
作者簡介——266
|書序|
局長序
搭寬廣舞臺,舞臺南文化
由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出版的「大臺南文化叢書」,是原臺南縣市合併後,公部門為充實並及時記錄在地豐富文化主題所編輯的專書。這一套套叢書內容精緻而寬廣、角度完整而細膩、題材多元而豐富,可說是「臺南學」的重要入門手邊書。
有別於過去地景、信仰、公路、工藝以及城鄉風貌等主題,這回的第六輯叢書,特別以今昔常民生活都依然可見的「大臺南戲曲文化」為專題。為了讓讀者從嶄新的角度重訪這些親切可及的俗民表演藝術,本次撰寫計畫包括「歌仔戲研究」和「傀儡與竹馬、車鼓戲研究」(林永昌)、「布袋戲研究」(楊雅琪)、「京劇研究」(曾子玲)等專書,特別由「學院觀點」出發,深入淺出地與讀者分享他們的研究心得。除此之外,也延續先前的府城文史系列,推出「漢藥店誌」及「餅舖誌」兩冊專書,呈現大臺南的豐美文化。
本次特邀的林永昌、楊雅琪、曾子玲等三位老師都學有專精、觀點獨到,他們長期以來各自沉浸於相關戲曲子題研究,透過其學術角度探索在地戲曲文化,不僅精準、博通,為文更是通俗、易讀。兩產業誌的作者鄭佩雯、張耘書兩位小姐,也都有相當紮實的田調經驗與極佳的文字功力;他們以廣泛周遍的採集、細緻優美的書寫,記錄臺南府城漢藥店與餅舖的前世今生。這些專題誌書的逐步累積,正如前人的努力,都不斷堆疊起大臺南文化的廣度、深度及厚度,彰顯出臺灣文化的精深博大,以及文化首都的歷史風華。
文化列車持續向前,文史深耕腳步也永不停歇。感謝叢書召集人黃文博校長統籌規劃,以及審稿教授、所有作者先進的努力與玉成。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將繼續搭建更為寬廣的文化舞臺,期待更多有志於大臺南文史研究深耕的好朋友一起粉墨登場、眾聲喧嘩,舞演出更熱鬧精采的當代臺南文化。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 葉澤山
推薦序
守護傳統價值,串起府城歷史
恭喜鄭佩雯小姐的府城漢藥店誌能順利付梓,感謝她對府城文化盡的這份心力,為歷史留下永恆的紀錄。作者以一年的時間深入的探訪、記錄漢藥店的經營歷史、困境,也從和經營者的對談中,透過報導文學的方式,忠實的呈現出原本的面貌,以及對未來的期許和盼望,相信一定花費不少的時間和心力。從2008年原臺南縣的《南瀛漢藥店誌》,到2018年縣市合併後的《府城漢藥店誌》,雖然相隔十年,但終究能完整的呈現,也是長期以來臺南縣市政府的文化局在建構臺南學不斷付出的成果。
回到2008年,想當初接下南瀛文化研究系列叢書-「南瀛漢藥店誌」的撰寫工作,以一年的時間,踏遍原臺南縣各鄉鎮市的大街小巷,找尋傳統的漢藥店。在訪談的過程中,不斷的挫折消蝕自己的耐心;濃厚的人情味增長我的信心。而我秉持一個理念,為記錄在這塊土地上即將消失的事物,無怨無悔,其中的辛酸和愉悅,我想只有經歷過的人,方知箇中滋味。
府城開發甚早,因此早期與庶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漢藥店,歷史悠久者不在少數,常見到幾代經營,或是上百年的店家也比比皆是;但隨著現代西醫藥的發展迅速崛起,傳統的漢藥店經營陷入瓶頸,因此這些歷史悠久的店家面臨無人接手而逐漸凋零;正因為急遽消失的漢藥店速度極快,所衍生的漢藥店文化更值得我們去保存、紀錄,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
書中可以看到經營者對於政策、法規的不滿,而長久以來政府重西醫輕中醫的政策,也讓店家充滿無奈。在惋惜與無奈的同時,身為文化工作者,唯有透過筆能夠替這些傳統業者發聲,也期盼在未來對於漢藥店的經營者而言,不再是夕陽的行業,而是能夠展現傳統醫療精髓的專業領域。
再次恭賀鄭小姐的《府城漢藥店誌》能順利出版。
謝明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