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品

Publications

書籍
推理小說研究:兼論林佛兒推理小說
  • 作者:
    洪婉瑜
  • 出版者:
    臺南縣政府
  • 出版日期:
    民國96年1月
  • ISBN/ISSN:
    978-986-00-8756-7
  • GPN:
    1009600198
  • 語言:
    繁體中文
  • 規格:
    平裝/20.9*15cm/322頁
  • 定價:
    250

|內容簡介|

 

    本書對「推理小說」進行全面性的探究,試圖尋找推理小說的模式、建立推理小說的理論結構,將之介紹給讀者;除由歐美、日本推理小說溯源、介紹知名流派之外,本書另一重點是介紹臺灣的推理小說重要耕耘者──林佛兒,期望透過此書的出版,讓臺灣讀者更加了解此一類型的文學,定位推理小說在臺灣文學史上的價值。

 

 

|作者簡介|

 

洪琬瑜

 

    一九七四年生,台灣省台中縣人,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喜歡閱讀,觀察分析,並且從中尋找挑戰和樂趣,現任教於台中縣大華國中。

 

 

|目錄|

 

002  縣長序

004  局長序

006  自序

014  第一章  緒論

014          第一節  推理小說名義

015                一、是「推理」還是「偵探」?

016                二、是通俗還是大眾?

018                三、「推理」小說定義?

023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025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方法

026          第四節  章節介紹

028  第二章  推理小說發展史

028          第一節  歐美推理小說的發展

028                一、第一期:萌芽期:(1841~1845)

032                二、第二期:茁長期(1846~1886)

033                三、第三期:以柯南‧道爾為首的第一個黃金時期(1887~1920)

038                四、第四期:蓬勃發展的第二個黃金期(1921~1956)

049                五、第五期:新勢力的崛起(1957~1980)

052                六、第六期:推理新世代(1980~)

054          第二節  日本推理小說的發展

054                一、第一期:翻譯仿作期(1877~1922)

056                二、第二期:江戶川亂步引領的第一個黃金時期(1923~1956)

060                三、第三期:松本清張引領的第二個黃金時期(1957~1980)

070                四、第四期:推理新世代

074          第三節  推理小說與中國古典文學

075                一、推理與公案小說

082                二、古典翻譯推理小說簡介

084                三、古典創作推理小說簡介

087          第四節  推理小說在台灣

087                一、國外推理小說的譯介

088                二、推理小說的創作

097  第三章  推理小說的基型

097          第一節  推理小說的寫作模式

097                一、愛倫‧坡模式

099                二、古典派模式

101                三、日本社會派模式

103                四、新潮流模式

105          第二節  推理小說的美學特徵與禁忌

105                一、推理小說的美學特徵

109                二、推理小說的禁忌

120          第三節  推理小說懸疑的慣用手法

120                一、密室殺人

121                二、不在場證明

121                三、意外的兇嫌

124                四、犯罪動機

125  第四章  推理小說的流派

126          第一節  西方的流派

126                一、驚險派

127                二、古典派

127                三、硬漢派

128                四、心理懸念派

129                五、幽默派

130          第二節  日本的流派

130                一、本格派

131                二、變格派

132                三、社會派

133                四、法庭派

134                五、冷酷派

135                六、青春派

136  第五章  林佛兒生平及其推理小說創作歷程

136          第一節  林佛兒生平介紹

137                一、幼年與求學時代

138                二、青少年時代與奮鬥的歷程

140                三、與寫作、出版事業的結緣

144          第二節  林佛兒與推理小說的發展

145                一、出版譯介國外推理名著

145                二、推理小說的創作

146                三、創辦推理雜誌

147          第三節  林佛兒推理小說作品介紹

150  第六章  林佛兒推理小說特色

150          第一節  文采的文學性

151                一、從文字敘述成就來討論

163                二、從語言對話成就來討論

169          第二節  情節的社會性

171                一、反映婚姻問題

172                二、關心青少年問題

174                三、反映道德問題

175                四、突顯台灣社會的國際化

176                五、反映政治問題

178          第三節  角色的庶民性

181                一、《人猿之死》人物分析

184                二、《東澳之鷹》人物分析

193                三、《島嶼謀殺案》人物分析

205                四、《美人捲珠簾》人物分析

217          第四節  描寫的心理性

218                一、〈東澳之鷹〉的陳冬貴

222                二、《島嶼謀殺案》的白里安

225                三、《美人捲珠簾》的李玲

230  第七章  林佛兒推理小說試評

230          第一節  人物塑造的觀察

231                一、林佛兒推理小說中人物的共性

244                二、人物塑造不自然的地方

247          第二節  情節結構的觀察

248                一、情節的曲

251                二、情節的奇

252                三、情節結構不自然的地方

256          第三節  懸念設計的觀察

256                一、懸念的設置

257                二、懸念的處理過程

258                三、懸念的解決

260          第四節  敘事模式的觀察

260                一、敘述者的特色

262                二、時間模式的特色

266                三、視角模式的特色

269  第八章  結論

271          第一節  台灣推理小說發展現況之檢討

273          第二節  對林佛兒之期待

275  附錄一  參考書目

289  附錄二  林佛兒小傳

303  附錄三  胡柏源《推理作家真是少得可憐》

318  附錄四  推理小說史重要作家年表

 

 

|書序|

 

南瀛文學浩翰無邊

 

    文學如同田園,需要不斷的拓墾、耕耘、栽種、澆灌與施肥,才能開出美麗的花、結出甜美的果,每一個季節才會有歡欣的收割;在如此多麗的南瀛文學田園中,許許多多的文學耕耘者,辛勤的筆耕,努力的創作,老中青三代各自在擅長的領域發揮所長,或詩、散文、小說,或報導文學、兒童文學,甚或劇本、論述,多年的奮鬥與成果的累積,南瀛文學的這塊遼闊田園,才能遍地開花,滿園芬芳,我們與有榮焉,感受南瀛文學多樣之美,享受南瀛文學豐碩之果。

    為傳承南瀛文學薪火,倡導地方文藝創作,藉以培育藝文人口,2005年起,「南瀛文學叢書」從「南瀛作家作品集」跨越到「南瀛文學研究」,不只鼓勵縣籍或設籍於縣內的文學愛好者多方創作,也獎掖研究南瀛文學家的論著者,我們期待也相信如此的雙管齊下,對「南瀛文學」的全面關照,具有正向意義與實質功能,今年度就有林佛兒及楊青矗小說研究的出版,透過這種「埋首文學創作──研究創作文學」的良性互動,文學家應該會更戮力於文學創作,這對南瀛文學的開疆闢土與提昇層次,都有不同於以往的視野與價值。

    田園農耕是一件勞力的辛苦之事,但文學筆耕的勞心之苦,則更甚於下田農耕。本府願意搭造一座堅實的文學平台,為關心又努力於南瀛文學創作的千百文學家,做好服務與催生。

    南瀛文學浩翰無邊,有寬闊的文學草原,更有遼遠的文學山川,不要只是讚嘆江山多嬌,拿起筆來, 讓我們一起來書寫好山好水好文化的南瀛大地。

 

台南縣縣長  蘇煥智

 

耕耘文學的沃土

 

    根據人類文明發展史,人類在求得溫飽,從狩獵轉為農牧,社會逐漸組織成形後,才開始吟詠詩歌。也就是說,只有高度發展的文明社會才會去思考身為人的意義,進而吟詩、編劇、作書,文化因此結晶成為文學。此後不論和平或動盪,無論富足或貧窮,文學將會發揮影響力,啟發一代又一代的人。

    到二○○六年為止,《南瀛作家作品集》出版滿一百本。這一系列的作品網羅了縣內優秀作家,具體而微呈現南瀛文學的縮影,這是我們默默耕耘的一點結果。蘇縣長自就任以來一直力倡「南瀛學」,所謂「南瀛學」涵括歷史、文化與民俗,其中文學跨越這三類學科,是南瀛學的藝術成就之一。二○○三年起,蘇縣長更以其尊翁之名,與愛鄉文教基金會合辦「紀念蘇添水先生──博碩士論文研究獎」,獎助國內外青年學子熱烈參與「南瀛學」之研究,成果斐然。為了進一步展現南瀛的風采,提升文學宏觀的研究,二○○五年開始,我們樹立一個新標竿,從文學研究再出發。文學反映社會,紀錄當代生活樣貌,作家透過作品把家鄉納入藝術的領域中,昇華成可供珍藏的史蹟;而文學論述,使文學成就獲得肯定、整理與保存,間接地,將家鄉風貌拓印在學術殿堂。

    《南瀛重要作家研究文集》於焉誕生,此一文集乃徵求國內外研究南瀛作家為主的碩博士論文,經嚴謹評審,於去年出版一、二集,分別為《吳新榮研究──一個台灣知識分子的精神歷程》(林慧姃著,私立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楊逵及其小說作品研究》(吳素芬著,國立台南大學國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二○○六年經過學者專家的評審,再選出二冊:研究文集三,《台灣作家楊青矗小說研究──一九七五年以前》(英格麗舒著,德國特利爾大學碩士論文,原文為德文,翻譯:劉美梨)、研究文集四,《推理小說研究──兼論林佛兒推理小說》(洪婉瑜著,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其中被研究對象之一楊青矗為台灣工人作家代表,林佛兒被稱為台灣推理小說第一人。

    南瀛作家作品集今年出版三種,一○一《作家之死》(魯子青著)、一○二《悠遊的心痕足跡》(陳益裕著)、一○三《五月故鄉的荷花盛開》(蘇菲亞‧劉著)。小說、散文並茂,也是本年的豐收。

    心靈的改革需要耐心與堅持,生命亦由此過程得到充實。以人為本、從心觀照的理念,有其溯本追源、繼往開來的意義。這是一種責任,而要建構此項工程,需要前瞻和不懈的耕耘。英國詩人丁尼生說:「耕耘土地之上,終於大地之下」,我身為一位南瀛地區的文化工作者,願竭誠盡力扮演農夫的角色,耕耘這一塊留給後人收割的良田。

 

台南縣政府文化局局長  葉澤山

 

自序

 

    論文的寫作是孤單的。個性再怎樣依賴、任性的人,寫論文的辛酸苦辣都只能自己默默承擔,龐大的壓力自四面八方而來, 無論是走路、吃飯、講課,甚至在睡夢中,它無時無刻都會在你得了點空的腦海裡浮現,尤其當自己所選擇的題材,是坊間少有系統性理論專著的推理小說。

    因為沒有現成的理論專著可供引用,因此在前半的推理理論的建立上,自己花了很多時間做整理:意外獲得的一張詹宏志先生淺談推理的CD是我對推理理論的啟蒙,再者跑到圖書館翻開上百本的推理雜誌一本一本地看,將推理前輩討論的小主題一個個蒐錄下來;網路則是盡量將可以聯想到的關鍵字、人名輸入做搜尋,也常有令人欣喜的收穫。另外透過推理雜誌社社長林佛兒先生的引見,拜訪了黃鈞浩先生和唐歌先生,讓我有非常大的收穫,我也很想親自拜訪謝材俊先生,可惜緣慳,只能透過他對推理小說的導讀和序文來了解,不過對我也有很大的幫助。

    一路跌跌撞撞、摸索試探,推理小說的理論就這樣完成。就理論這個部分,因為自揣才學還不足,我只是將蒐集到的資料做系統性整理,較少加入個人意見,想必有許多不完整的地方;尤其以理論就作品進行分析討論的技巧和觀點,都還不成熟。論文完成後的這幾年陸陸續續出現在坊間的名作大師,就成為我這篇論文的遺珠之憾,對作品的探究自己也累積了較成熟的觀點,可惜未能有時間將之一一補充進論文中。這本論文唯一可說有貢獻的地方是──它是一有系統、完整的對推理小說的介紹。

    在此之前,也並沒有對林佛兒先生作品做專題討論的學術論文,林先生投入創作的漫長歲月,雖然因出版事業的忙碌而並無等身之著,但是其對現代文學的熱愛和執著、對鄉土人文的關懷,令人感動和佩服,從散文、小說、新詩,從創作、出版、主題雜誌的編輯推行,都可見一斑,在此無法將之一一述說,本論文中也有林先生所提供之年表和筆者對其作品之風格介紹。以學術論文的要求而言,需有自己創見或加以思考討論的成分,因此對林先生作品的討論這一部分,就成為筆者可以狂妄大膽盡情揮灑的空間,也感謝林先生的大人大量,在訪談時就要後生晚輩暢言無畏,也因此這本論文雖名為「兼論」林先生的推理小說,但是就算稱不上嘔心瀝血,也是筆者徹底發揮和驕傲所在,在整理的過程中,動腦歸類且發掘箇中共性特色的喜悅非筆墨可以形容,完成之後,也就像生了個孩子般有成就感。

    論文的寫作醞釀了很長的一段時問,距離完成也已經三年了,如今完成後,才發現自己並不孤獨,很高興在這一段時間內這本論文一直受到關注照顧。首先是林佛兒社長不因筆者對推理小說和文學評論上的才疏學淺,在推理雜誌上連載了近一年的時間,更因為此連載而讓孤獨且通常是沒沒無聞的學術論文受到關切,甚至有推理小說社的指導老師引為參考,想要利用它來上課,將此一有系統、整理過的推理理論介紹給有志一同的推理社員。 

    如今,這本論文更承蒙台南縣文化局所舉辦之「南瀛文化叢書」甄選委員賞識,即將由文化局出版付梓,對筆者而言,更是莫大的榮幸,也感謝文化局所推展的這個活動,讓台南縣的優秀作家可以從更多角度被欣賞,讓大眾更認識台南縣的本土優秀作家,也提供了學術論文一個可以被重視的園地,最後,感到榮幸之至、再次感謝。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