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許献平
一九五三年生,台南縣鹽分地帶七股鄉人。
屏東師專音樂組畢業,高雄師大國研所結業。
曾任職國小十一年,現任職北門農工國文專任老師。
鹽分地帶文學工作室召集委員。
第十七、十八、十九、二十屆鹽分地帶文藝營總幹事。
《黑珍珠》為第六屆(一九九八)南瀛文學新人獎小說組得獎作品。
|目錄|
溫馨的鄉土文化──縣長序
再創南瀛文學活力──主任序
自序
評定書
得獎感言
作者簡介
一、桃花過渡變奏曲
二、黑珍珠
三、補破網
四、其全伯
五、虱目魚與吳郭魚
六、悟
七、圓緣
八、大俠廖添財
|書序|
【縣長序】
溫馨的鄉土文化
台南縣縣長 陳唐山
所謂鄉土文化,即是長時間居住在某土地上的人,從其親身經歷的生活中,將其感覺以藝術表現者,其中最主要者,無非文學作品,包含小說、散文、詩等。這些紀錄人民生活的軌跡,承續了知慧的結晶,為歷史留下輝煌的成果。
在台灣這個土地上,應有其特殊的生活感觸,乃有所謂台灣文化,而台南縣是最早發達文化的地方,文風鼎盛,為全台之首,人才輩出,呈現清晰的文化成就,這是南瀛文學的由來。
而故鄉是溫馨的,曾經有過的,繼續保持,已經失去的,想辦法回復,譬如火金姑的閃爍、苦楝的重綠,客鳥的回巢等等,都是鄉土文學描述的對象,讓文學作品,到處散發故鄉的氣息。
為鼓勵文化的進一步發展,本縣於一九九三年設立了南瀛文學獎,分為「南瀛文學獎」與「南瀛文學新人獎」,給辛勤筆耕南縣籍作家,提供獎勵,表達肯定。參加而獲選者,皆一時之秀,作品亦能反映時代精神與社會脈動,對鄉土文化多一份奉獻,可賀可喜。
一九九七年為號召更多文學工作者,共襄盛舉,除原有文學獎和新人獎外,更增加單篇作品部分的「創作獎」,一九九八年更放寬創作獎的參賽資格,提供給更多喜愛文學創作和文壇新秀,注入生命力,包括小說、散文、新詩類,各分一、二名及佳作,盼望有更多喜愛文學的人士,投入創作行列,為鄉土文化增添更多溫馨。
【主任序】
再創南瀛文學活力
台南縣立文化中心主任 葉佳雄
文化的內涵包羅萬象,凡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各種活動軌跡,都是文化的一部份,而其中最具傳續功能的,莫過於由文字符號所建構出來的文學了。自文字發明以來,文學就與人類的歷史,甚至社會的動脈密不可分,欲了解一個地區、一個種族、一個社群的人文面向,不可不對當地的文學加以研究探討,反過來說,文學既是人類的文化表徵,當然是文史工作者致力保存與發揚的重心。
有鑑於此,本中心於八十二年開辦「南瀛文學獎」,以鼓勵本縣文學創作研究,發掘與獎掖優良文學作品、倡導地方文學風氣。很快的,五年過去了,在南瀛文學獎堂堂邁入第六屆的今天,我們所播種的文學種籽,已見發芽茁壯,並逐漸開花結果,截至今日為止,已有六位資深文學工作者榮獲「南瀛文學獎」殊榮,十四位辛勤創作的文壇新秀,獲頒「南瀛文學新人獎」的獎勵,而為擴大效果,鼓勵更多人參與文學工作,去年起特增設獎勵單篇作品的「南瀛文學創作獎」,就有十四位文學創作者榮登金榜,本屆則有十二位創作獎得主產生,可謂成效顯著。
由於文學創作內涵的累積極為不易,有志者往往長期在創作的寂寞旅途上孤軍奮鬥,為了更有效獎勵文學創作風氣,今年我們一舉放寬創作獎的門檻,凡本籍為台南縣、曾就讀或任職於台南縣、現就讀或任職於台南縣的愛好文藝創作人士,均可在這塊文學園地來一展身手,切磋琢磨。果然,在今年高達九十六件徵件作品中,創作獎即高達七十五件,不但數量明顯提昇,創作內涵也更豐富多元,足見我們的南瀛大地,已逐漸成為充滿創作活力的文學園地。
除了文學獎之外,「南瀛作家作品集」的出版,是文化中心主動為縣籍文學家保存及流傳其優良作品,以奠立文化千秋事業良基與開拓視野的重點工作,搜錄出版至今也有七年的成績了。徵件式的文學獎作品過去均列為「南瀛作家作品集」的一部份,惟今年起,為彰顯南瀛文學系列獎項百花競豔的殊榮,所有得獎作品將集結成獨立的專集出版,不再納入「南瀛作家作品集」的範疇,如此分類更趨專一,管理保存也就更有系統。
恭禧黃勁連先生榮獲本屆「南瀛文學獎」,許献平先生、方耀乾先生和周定邦先生榮獲「南瀛文學新人獎」,也恭賀榮獲「南瀛文學創作獎」詩類的廖炳焜、吳念融、黃肇陽、李宛怡,散文類的陳明雄、黃肇陽、翁月鳳、許忠欽,小說類的王承志、陳榕笙、洪傳凱、吳淑慧諸位先生小姐,創作不易,得獎更難,文學內涵的累積沒有僥倖,期勉大家在創作之路上繼續精進,提昇人們的心靈之美,也締造人類社會的精神文明。
同時,由於評審委員們不辭辛勞地反覆審閱評比,本屆文學獎才得以順利出爐;感謝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台灣省政府文化處、財團法人台南縣文化基金會的全力支持與玉成,本專集始得以順利出版。讓南瀛大地開出更多美麗芬芳的文學花朵,結出更多豐碩甜美的文學果實,是文化工作者和所有愛好藝文人士的共同目標,雖然任務並不輕鬆,但相信在大家攜手共同努力之下,美好的遠景仍是可期的。
自序
1
說來您不信,進入師專就讀之前,我從未閱讀過一本課外書籍、一份報章雜誌。
青蛙、蟋蟀、招潮蟹;黃麻、蕃藷、蘿蔔乾......,童年生活平淡寧靜而富野趣。不知有四書、五經、廿四史,不識新詩、散文、小說為何物。僅依稀記得:
國小三年級,偶然鑽進福利社旁,圖書室的破氣窗,從舊長木櫃中胡亂抽出泛黃的小開本薄薄書籍,簡單的插圖,配上更簡單的文字。但春暖荷池柳條細、黃昏牧童橫牛背......所營造的氛圍,卻深深勾引起內心深處莫名的感動......。
這份情愫,源自躺臥新刈稻稈上,瞵視白雲悠悠,以藍天為搖籃,幻化萬象的飄渺、遐思;也源自跨坐屋後粗壯木麻黃枝椏間,凝睇鏡中美如仙境的田園風光,卻為入不得鏡中景而失落滿懷。
這份情愫,旋即隨著氣窗的修復、釘死,而深埋心底。
如果,這段混沌期還有記憶的話,那便是國小四年級時,隨六年級畢業旅行回來後,以白報紙,依課本範文寫了篇「日月潭遊記」,有同學告訴老師,老師看後答應幫忙修飾後寄「國語日報」發表,只說得謄在「稿紙」上。把「作文」刊在「國語日報」上有何意義,我並不知曉,僅從同學口中接收到那是件「極光榮的事」的訊息,而且還有「稿費」可領。至於「稿紙」為何物,「稿費」是什麼,則一直沒有人告訴我。反正那是件「極光榮的事」,於是我每天就生活在等老師把我的「作文」修飾後讓我抄在「稿紙」上,好刊登在「國語日報」上的期待中,夜夜就抱著這個美夢入睡。
期盼著,期盼著,直盼到升上五年級,「惡補」如頭猛獸,將我平淡寧靜而富野趣的童年吞噬得屍骨無存,這個美夢,才方如剛要發芽,便被巨石壓在泥土中,見不到陽光,飲不著甘露的一粒種籽,仍僅僅是一粒種籽。
如果,得到充足的陽光和甘露,這粒種籽,是否已然欣欣向榮、綠意盎然?只是,歷史是不容說「如果」的。
2
「黑珍珠」的集結成冊,本是預計的事,只是沒想到會以得獎的方式出版。
全書八篇文章,可分成兩個寫作時期:虱目魚與吳郭魚、悟、其全伯是大學時代的作品,其餘是任教北門農工時,利用早自修、會議中、沒課空檔,甚至週會時所寫就的。
「虱目魚與吳郭魚」寫於大二,曾獲高師大文學獎佳作。這是我的第一篇小說,後來重新寫過,即今面貌。
「悟」寫於大三,刊於「小說創作」,雖僅四千多言的短篇,但難能可貴的是有文壇碩儒葉石濤近千言的評。葉老師對文壇新手的鼓勵與獎掖,令人動容。茲徵得葉老首肯,附錄於篇尾,讓讀者諸君亦能同體葉老的苦心與美意。
「其全伯」寫於大四,曾得高師大文學獎第一名。
其餘五篇均在北農校園裡以三年時間完成的,依序為:桃花過渡變奏曲(一九九五)、補破網(一九九五)、黑珍珠(一九九六)、大俠廖添財(一九九六)、圓緣(一九九七)。除「大俠廖添財」一文因參加一九九六年第二屆府城文學獎,及一九九八年第二屆台灣文學獎而未能發表外,其餘全在報紙副刊上刊登過。
「大俠廖添財」的參賽,是幸運與不幸,美麗與悲哀的一串組合。幸運的是:第二屆府城文學獎卅八篇作品中,能進入決選的八篇之一,不幸的是:終究敗下陣來。美麗的是:第二屆台灣文學獎一?三篇作品中,經重重初、複審,能脫穎而出進入決賽的前七名,悲哀的是:她是七篇決選作品中唯一被刷下來的。
「大俠廖添財」是個好題材,可惜我因寫作技巧未臻成熟,未能寫好她。摯友詹明儒一直鼓勵我,將之發展成中、長篇小說,也許吧,再說吧。
3
師專,是個宜花宜草宜樹木生長的園圃,有盡職的園丁,有肥沃的土壤,只要您自己願意,均可成長茁壯,開花結果。比別人更幸運的是,我遇上了詹明儒─第一屆中國時報文學獎短篇小說第一名,第一屆台灣文學獎百萬小說獎得主─一個雄心萬丈,全身充滿文學細胞,辯才無礙,卻又童心未泯的同學,就是他,給了我一隻開啟文學殿堂的鑰匙。
十一年的小學教書生涯,雖曾嘗試創作,也偶有文章發表,但開始把寫作當成一件嚴肅的事,是卅三歲讀大學國文系的事了。
師專從長篇鉅著的世界文學名著入門,偶亦翻閱長篇鉅著的章回小說,直到高師國文系二年級(師保生從二年級讀起),選修了龔顯宗教授的「現代小說」課程,才第一次閱讀國內作品,這才驚覺國內文壇的繁花爭妍,百鳥競鳴,也才開始啃噬文壇前輩的大作。
也許受草根性格濃烈的詹明儒影響,也或許血液中流淌著南瀛大地的親情及泥香,我對鄉土作家作品情有獨鍾,於是洪醒夫、黃春明等成了我一讀再讀,甚至刻意模仿的對象。細心的讀者,將可在這本集子裡,聞嗅到我仿寫的痕跡和氣味。
我固執的認為,只有這種樸實的筆調,才能誠摯、不失真的描摹出大地父老的歡辛血淚、恩怨情仇。雖然這種不造作的筆觸,被認為欠缺技巧和前衛,但,千山我仍將獨行。
4
請不要問我:故事有幾分真實?雖然有人曾說:歷史,除了人名、地名是真的外,其他的都是假的;小說,除了人名、地名是假的外,其餘的都是真的。唯一我可以明確告訴您的是:有些章節,我是邊哭邊完成的。就是現在思及,仍泫然欲泣,不能自已。
5
謹以此序,回答諸多識與不識的朋友的諸多疑問。
許献平識於不求甚解齋
一九九九、一、十
黑珍珠(節錄)
婚後的晚德,並沒停歇,隔天就立刻上工。可興致勃勃的出門,卻神情沮喪的回來,第二天勉強打起精神去工作,一樣垂頭喪氣的歸來。第三天猶豫了半天,終於決定待在家裡。
中午,一浮夫婦從田裡收工回家,很意外的發現晚德沒去上工。最先以為晚德身體不適,可是第四天、第五天晚德仍待在家裡。更令一浮夫婦詫異的是,晚德竟然獨自兒在喝悶酒,滿臉通紅,一身酒氣的愣著一雙充滿血絲的眼睛發呆。
一浮夫婦關心的過房去探究竟。
「尾叔仔,汝那兮各飲酒?即幾工那兮無去做空課?」一浮嫂關切地問道。
晚德未語淚先淌,似有滿腹委屈無從宣洩。經一浮夫婦一再追問,才道出原委。
「我去做工,同事攏笑我娶一個賊婆。我去朋友兜喝茶話仙,嘛提『賊婆』來恥笑我。唔管我行到叨位,『賊婆』兩字就親像我的影跡,隨我砳砳行。彼爿一句『賊婆』,即爿一句『賊婆』,叫甲我心情袂定,全無情緒通做空課。我家己沉思:珍珠仔那會是三隻手的賊仔?但是逐家言之鑿鑿,容不得汝爭辯。講什麼珍珠行到叨位,就偷提到叨位,佇厝裡,厝邊頭尾偷了了,當女工的時,同事參頭家的金錢、手指、項鍊......等會凍提來換現金的,無所不偷。因此惡名昭彰,媒婆怯步。佇無通選擇的情形下,才嫁過來阮兜。實在無想到我晚德仔,堂堂一個男子漢,光明正大塊做人,竟然招致即款的侮辱。」
晚德說完,不禁悲從中來,竟熱淚盈眶的仰天長嘯。
「報應呀!報應呀!」庄人無不搖頭嘆息。但也僅止於細碎竊語,不敢大聲喧之於口,唯恐躺在亂葬崗墳墓裡,屍骨已寒的豆仔變聽到,又唸動真言,為禍人間似地。
其實,晚年的豆仔變,已有改邪歸正的念頭。尤其在元配夫人一再流產,最後仍難逃難產而死時,豆仔變便開始動搖當年學惡符的抉擇。雖說當時選擇的是終生穿破衣服的毒誓,但作惡多端的他,撼動了他有子嗣的福田。唯豆仔變仍抱持一絲希望,可再沒人敢嫁給他。
就在豆仔變元配去世那年的冬天,東勢角收購破爛的銀根,因背長癰疽,不幸去世。夫人竹枝守寡一年後,改嫁鰥居多年的仙港,夫婦二人夫唱婦隨,恩恩愛愛的,不知羨煞多少庄人。
但好景不常,竹枝過門才半年餘,身體便開始長水痘,全身奇癢難忍,延醫治療,藥石罔效。不久,痘泡開始潰爛,全身散發惡臭,且疼痛不堪。仙港眼睜睜的看著愛妻受苦受難,心痛如割,卻愛莫能助。
最後,就在竹枝受盡折磨,奄奄一息時,經庄人點醒,才知道被豆仔變施放符咒,於是硬著頭皮,來到豆仔變透著邪氣的房舍,央請豆仔變收回符咒。
「收回符咒可以,但是竹枝仔愛過來做我的某囝,那無免講。」豆仔變斬釘截鐵地答道。
這個條件著實令仙港左右為難。竹枝是自己恩愛的牽手,疼惜都來不及,怎捨得讓渡予別人?而且豆仔變是個為非作歹,施符作祟的盲人,教人如何放心?更何況豆仔變以這種卑鄙手段橫刀奪愛,教人如何甘心?但如果不答應,眼看竹枝已被折磨得死去活來,再拖下去,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經過幾個晝夜的反覆斟酌思慮,仙港最後毅然做出痛苦的抉擇:割捨夫妻恩愛之情,將竹枝讓渡予豆仔變,以保全竹枝的性命。
於是竹枝成了豆仔變的第二任太太。
再度成為鰥夫的仙港,悲慟欲絕地離開後港庄,落髮北頭洋善行寺,長伴青燈古佛,獨留池墘大門深鎖的一落房舍,任歲月侵淫摧殘,而頹圮破敗,而荒草漫掩的在夕陽餘暉中,無言的訴說著人世的悲情。
竹枝並未替前兩任丈夫生下一兒半女,但到豆仔變房舍一年後,即有了身孕。
豆仔變聞訊,欣喜若狂。然而前妻一再流產,甚至因難產而死的陰影,卻如夢魘般地揮之不去。
竹枝懷胎的十個月中,豆仔變的一顆心,無不天天懸在半空中,深怕一個閃失,前功盡棄,美夢頓成泡影。
誠惶誠恐的豆仔變,一天盼過一天,好不容易才捱到竹枝順月。從不到廟裡燒香祭拜的他,卻天天提著香燭金箔、果品牲醴,虔誠的拜倒在神佛菩薩的尊前。
就在竹枝臨盆的前一天,豆仔變跪在神佛前,舉手對天發誓道:「天公、土地公、王爺公、媽祖婆、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請保庇我豆仔變的牽手竹枝仔,會凍平安順事無代誌,替我生一個查埔囡仔,我豆仔變一定改邪歸正,燒掉我所有的符仔簿,無袂各傳授符法咒語,無袂各創治鄉民,無袂各......。」
竹枝懷胎的十個月,倒非常順利平安,只是臨盆當天卻找不到產婆來接生。大家只要一聽說是豆仔變的牽手,無不搖手推辭,避之猶恐不及。
再拖延下去,眼看就要出人命了,金獅伯母才猛然想起東勢娘家那位瞎眼接生婆玉玲來,於是火速趕到玉玲家,告訴她說金獅姆臨盆,請她去接生。產婆玉玲不疑有他,任由金獅伯母牽引著來到豆仔變的房舍,替竹枝接生下一個白胖的男嬰。
當產婆玉玲被金獅伯母牽回東勢後,鄰人好奇的詢問玉玲替誰接生時,產婆玉玲喜孜孜的揚著手中紅包答道:
「去後港替金獅姆接生。真好命哦!生一個查埔囡仔喔!」
「汝唔各老顛倒,明明柱則牽汝轉來的人,就是金獅姆仔,按怎汝講是去替伊生囡仔?」鄰人疑惑道。
產婆玉玲聞言,才霍然醒悟到去了誰家,替誰接生,不禁慘叫一聲,臉色「刷」地慘白下來,足股戰慄地站立不穩。家人趕緊攙扶著到廟裡燒香拜拜,並買回豬腳麵線除霉氣。
老來得子的豆仔變,欣喜若狂的替兒子取了「晚德」的名字。「德」與「得」諧音,有老年得子之意,同時也意味著晚年洗面革心,以積德蔭子之心態。
晚德彌月當天,豆仔變搬出珍藏數十年的泛黃符簿,當著盈門賀客面前,燃起一把熊熊烈火,皺褶泛黃的符簿,在圍觀的徒子徒孫一陣惋惜嘆息聲中,化做一道青煙,一堆灰燼。
童年時的晚德並不孤單寂寞。左鄰右舍的童伴雖不敢來房舍找他玩耍,但晚德可以自由地出入每戶人家找玩伴。
就在晚德七、八歲,正是活蹦好動的當兒,豆仔變房舍前隔著馬路的池塘裡,發生了一起溺斃事件。
大欉伯十歲大的獨子文生,跟童伴在池墘摸田螺戲水時,失足滑落池中。童伴見狀,一哄而散,等大人聞知趕到撈起時,早已回天乏術矣。
不知是豆仔變鐵打的心腸,融化在大欉伯夫婦慟失獨子的悲戚嚎哭聲中,還是擔心自己步上大欉伯的後塵,豆仔變再次作法,唸動真言,畫就一道誓不外傳的犁頭符,潛水入池,將犁頭符深埋池底。從此,池塘不曾再發生過溺水事件。
有天深夜,一浮夫婦的大兒子騎車外出,才一踩油門,機車便直挺挺地滑出埕尾,越過馬路,衝進池心。可有驚無險,濕淋淋的爬上岸,擦乾頭髮,換件乾爽衣裳,咳都沒咳一聲。
期聖伯那剛娶入門的媳婦玉英,有天中午,幫田裡工作的公婆送午餐時步過池岸,一個閃失,滑進池塘。不會游泳的玉英,在手划腳踢,驚惶掙扎之際,突覺一股浮力撐著背部,以仰泳方式將她托近岸邊,玉英一口池水也沒嗆到的安全上岸。
於是,墓木已拱的豆仔變,便又在庄人口耳相傳中,活靈活現般存活著。
但婚後的晚德,並沒有受到其父豆仔變晚年洗面革心,施符救人的庇蔭,反而整日沉緬於酒精揮發時的酣熱及飄飄然中。尤其珍珠入門後,失主入門踏戶地追討贓款贓物的情景,更讓晚德決心用酒精來拯救他那墜落的思維和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