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周華斌
一九六九年生於台南縣新營市,一九八九年以第一名畢業於南榮工專。
曾任出版社日文編輯,現任專利商標事務所撰文工程師。
五專時代對寫作產生興趣,一九八八年獲得電子科散文比賽第一名。
一九九一年起,作品陸續發表於報章雜誌。
一九九一年初試台文寫作,並加入蕃薯詩社。一九九八年加入笠詩社。
《蒲公英》為第七屆(一九九九年)南瀛文學新人獎得獎作品。
|目錄|
003 縣長序 文學傳承 植根南瀛/陳唐山
005 主任序 文學南瀛 代代相傳/葉佳雄
008 吳序/吳夏暉
011 王序/王啟輝
013 自序/周華斌
016 評定書
018 感謝的心
020 經歷
021 詩觀
第一輯:蒲公英
033 蒲公英
035 採紅菱
037 推銷員
039 夜
041 含羞草
044 植詩
046 早晨
048 耶誕燈
050 戀愛四部曲
052 回家
054 悠閒
056 悼亡友蕭錫欽
059 截取一天的片段
061 生活速描之一
063 生活速描之二
065 生活速描之三
067 傷感的情人節
068 不敢投遞的心情之一
070 不敢投遞的心情之二
072 不敢投遞的心情之三
074 生命之歌
076 心事
078 情書
080 過失
082 秋思
084 山
086 盲
089 初吻
091 編織
092 妳
094 釋放
第二輯:核電物語
099 核電物語之一
101 核電物語之二
103 核電物語之三
106 核電物語之四
109 利誘
111 條碼
113 電阻器
115 語音合成與認知
117 西瓜秀
119 秀場
121 影像處理
123 惋惜
126 生病的道路
129 教育奇談
131 不想回家的小孩
134 古蹟
137 沒有春天的二月
140 二二八紀念碑物語
143 時事二則
145 側寫白曉燕事件
148 中國結
151 一九九七年回顧
154 反思與期許
157 選舉放大鏡
第三輯:儂佇他鄉
161 儂佇他鄉
164 煩惱
168 放生
171 咱的蕃薯園
174 觀賞原舞者的表演
177 植物儂
180 思鄉
183 秋戀
186 烏名單
189 佇他鄉的暗暝
191 短詩六蕊
195 清悠
197 青盲
200 無想卜轉去的囡仔
203 阮細漢彼時陣的目屎
附錄
211 周華斌的文學之路/吳夏暉
213 捧讀周華斌的「蒲公英」詩集/利玉芳
|書序|
【縣長序】
文學傳承 植根南瀛
台南縣縣長 陳唐山
文字,是紀錄人類生活的軌跡,文學,讓軌跡能夠四面八方的延伸,並內化心中之意念為具體之景象。文學更是哲學的藝術化,它反映人類的生活,載運人類的思想提昇人性,左右世風,對於整個人類之影響是無可限量。
現代人心浮動,社會價值偏執,各式行為更出現嚴重脫軌,尤其在當前大家憂心於社會風氣敗壞、治安惡化、人心疏離、功利瀰漫的今天,咸認藉重文藝的力量是改造社會風氣的當務之急。其中,文學尤如一劑強有力的藥劑,含蓄蘊藉,增添想像,雖無定則,卻豐富了生命的美感,提昇國人的人文素養,並創造新的社會秩序。
七年來,南瀛文學獎一直有著雙重的意義,一是創作與發表的舞台,再則為南瀛的生活記錄。南瀛文學獎已經成為縣籍文學工作者的最佳舞台,在文學的世界中,有創作的激勵,有分享生活經驗的喜悅。更重要的是,透過文學的創作,反應時代的精神,將台南縣的生活歷史,點點滴滴的記錄下來,這是留給下一代子孫最珍貴的資產。
「執著文學傳承,再創文學新猷」,希望有更多喜愛文學工作者,繼續投入創作行列,在南瀛文學獎的舞台上,記錄與呈現南瀛的人文、民情與庶民生活面相。同時,使南瀛文學有「精的傳承、蕪的代謝、新的注入」,並能開創具鄉土情懷與人文關懷的視野,讓台南縣的文學園區能夠更加的多采多姿。
【主任序】
文學南瀛 代代相傳
台南縣立文化中心主任 葉佳雄
南瀛文學獎已堂堂邁入第七年,一路走來,提攜的理念與見證南瀛歷史的精神始終如一。猶記得起初的襁褓情景,牙牙學語的溢於言表,而蹣跚學步後的昂首闊步。從現在出發之際,對新世界的好奇與探索之時,南瀛文學獎成長的過程,正如歷年來得獎者的精進一般。在同步向前行的同時,也成為了台南縣的歷史記錄者。
七年多來,南瀛文學獎成為台南縣文學家最重要的創作舞台,也培養了眾多的寫作人才。文學要從地方特色出發,地方要提供文學創作的舞台,這正是南瀛文學獎的責任和意義所在。藉由文學獎的推動,鼓勵文學工作者在砥礪自己的同時,也要以千秋之筆,記錄當代社會的點點滴滴。當時空變遷、情境轉移,文學作品便可以讓我們瞭解先民的生活文化與社會背景,如此,民族的生命延續才會有意義。這個重擔,正由文化中心與歷屆獲獎者等挑夫,代代相傳的挑著。
這一屆南瀛文學獎的得獎者,有足夠的水準來承先啓後。在一五O件的作品中,包括文學獎三件,新人獎現代詩類十件、散文類五件,創作獎現代詩類五十三件、散文類五十七件、小說類二十二件。經過嚴謹、審慎的初審、複審與決審的過程,在評審委員的一致肯定下,推動台灣文學發展不遺餘力的鄭炯明先生獲得了南瀛文學獎。周華斌先生的新詩〈蒲公英〉、郭梅霞小姐的散文〈紅瓦厝之歌〉得到了南瀛文學新人獎。創作獎則由一三二件作品中,有十二件脫穎而出。
每一屆,所有得獎的作品都能集結編印。這不僅是再一次肯定所有的作者,更將這個時代的歷史、文化,與風俗、民情化為永恆的記錄。南瀛文學獎在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台南縣政府以及各界的鼎力支持下,才能讓文學家有了起步的踏腳石,在他們抒發情感、反應當代之時,也能夠提供歷史新頁藉供發表心境。也感謝所有的工作同仁與評審委員,並分享心中的感動,與文學使命的代代相傳。
自序
周華斌
首先感謝台南縣立文化中心提供這麼好的機會,讓我有幸榮獲第七屆「南瀛文學新人獎」,並且得以出版本詩集。在此,也同時感謝評審委員的青睞。
想當初在學期間,只是單純想為自己留下生活記錄,便不知天高地厚地以自認為是詩的形態開始動筆。第一首詩,大約完成於一九八七年七月。自從一九八八年,獲得學校電子科散文比賽第一名後,對寫作更感興趣,但自認作品總停滯於青澀的階段。
永遠記得一九九一年三月九、十日,因參加文化中心所舉辦的週末文藝營而認識詩人吳夏暉先生,其為人親切,還主動留下聯絡電話。由於欣賞吳老師的作品風格,所以此後陸續至其住所請教,並多方面閒談,賢慧的吳師母則總是在一旁沏茶,每次與吳老師見面,聊到半夜是常有的事。由衷感謝吳老師,因為有他的引導,我才能跳脫出青澀的階段;有他的催促,才有本詩集的誕生。
本詩集,分為「蒲公英」、「核電物語」及「儂佇他鄉」三輯,包括早期及最近作品,共約七十首詩。「蒲公英」,偏重於描寫個人情感及生活周遭的人、事、物,約有三十一首詩;「核電物語」,則擴大到對社會、國家的情感抒發,約有二十四首詩;「儂佇他鄉」,是以熟悉的母語─台語(河洛語)為工具,寫出對這塊土地的關愛,約有十五首詩。
目錄上雖編列為七十首詩,但因為其中如「時事二則」、「短詩六蕊」等題,是集合數首短詩而成的組詩,故總數應為七十餘首。本詩集已收錄我十多年來絕大多數的作品,為數不多,或許代表我不夠積極,但我珍惜每一首由自己慢慢受孕、接生的詩。
會以台文寫詩,是希望自己除了說母語之外,還能以文字的形態表達母語。由於會說和會寫是兩回事,而且台文與國民教育所推行的華文畢竟不同,因此我常像剛學語文的小學生一樣翻查字典─「彙音寶鑑」,並參閱林宗源及黃勁連等諸位前輩的文章,以學習較適當的遣詞用語。越學台語,越發覺台語的美,誠心希望將來能透過政府的力量,統一台文用字,使台文普及化,讓更多的人能欣賞到優美的台語。
非常榮幸能透過這種方式出版生平第一本詩集,並作為我十多年來筆耕的獎勵。此後,我會繼續關愛這塊土地,豐富作品,再與大家分享。最後,再次謝謝諸位長官、前輩及父母的支持與鼓勵,謝謝!
蒲公英
青澀的蒲公英
怒放呈輕狂的白
流著吉普賽的血
於蜉蝣歲月
奢侈地游走
憧憬海市蜃樓的桃花源
沈醉追逐太陽的夢
過渡的蒲公英
係一只灰藍的問號
於陰霾的夜
搖晃憂鬱的白
拖著疲憊的尾巴
劃破星空
舞向懸疑
蛻變的蒲公英
緩緩蒸餾出潔淨的白
於無垠的黑暗
歇腳
沈澱出一頃踏實圓夢的心田
深植一株嶄新的希望
一九九六、一、五 於台南
一九九六、二、四 中華日報中華副刊
核電物語之一
─珊瑚白化及祕雕魚
核一廠
核二廠
核三廠
緊咬著台灣島
核電廠鄰近海域
是懸疑的溫室
蘊育出無數的問號
白色的珊瑚?
核電廠鄰近海域
是驚駭的搖籃
養殖出無數的驚歎號
駝背的花身雞魚!
駝背的紅魽!
核電廠鄰近海域
是懸疑和驚駭的索引
默默洩漏
問號及驚歎號的謎底
一九九六、二、九 於台南
一九九六、四、十五 笠詩刊第一九二期(原名為核電廠外章)
一九九七、八、五 民眾日報鄉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