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序文
002 市長序 文學就在鹹甜之間/黃偉哲
004 局長序 永續文學風華/葉澤山
古典詩
010 評審意見/吳東晟
012 首獎 臺江微風三題/林文龍
014 優等 府城三味兼詠臺江古事/林綉珠
016 佳作 臺江微風三首並序/何英傑
018 佳作 臺江微風三題/李玉璽
020 佳作 臺江微風三章/陳文峯
兒童文學
024 評審意見/康原
026 首獎 老劍獅與流浪狗/陳正恩
038 優等 夜奔/陳榕笙
046 佳作 最特別的禮物/陳啟淦
058 佳作 漂亮的小蜘蛛/黃脩紋
066 佳作 回家/劉碧玲
劇本
078 評審意見/許正平
080 首獎 夏天好美麗/胡錦筵
122 優等 晚安母親/陳彥廷
168 佳作 一池「星の湯」的危機佮破滅/吳品瑜
呷臺南
216 評審意見/李若鶯
218 藏在月桃葉裡的回憶/王麗娟
222 府城的「順續」美學與美味/吳品瑜
226 鍋燒意麵豆豆情/辛金順
230 潤餅/徐正雄
234 臺南米糕/陳東海
238 阿賢的肉骨茶攤/陳昱成
242 酥藏未竟回憶的肉燕/陳倚芬
246 陽春麵,不陽春/陳桂蘭
250 國華街美食攻略/曾元耀
254 何止是一盤煎魚腸/黃彩甄
|書序|
市長序
文學就在鹹甜之間
「臺南文學獎」自2011年由南瀛文學獎及府城文學獎脫胎以來,迄今已經舉辦九屆。每一屆的徵文活動,均獲得市民的關注,每一類組的來稿作品,也都各自呈現參賽者們的巧思。眾人紙上騁馳,如同夏日綻放的鳳凰花,熱情而豔麗。
第九屆臺南文學獎下設華語短篇小說、華語現代詩、臺語短篇小說、臺語現代詩、兒童文學、劇本、古典詩、青少年新詩、青少年散文,以及不分名次的「呷臺南」組。經過兩輪的評選,脫穎而出的作品,如今透過作品集的出版展現在讀者面前,逐一品讀得獎作品,真是各有千秋。有描繪臺南地景,追憶懷古;有陳述感受,抒發心境;也有象徵暗諷,警世意味濃厚;更有描繪社會底層,展現文人關懷,凡此種種,皆是文學創作者匠心獨運的成果,這些作品,在在豐富了臺南文學的內涵。
本年度臺南文學獎,新創設書寫臺南美食文化的「呷臺南」組。眾人皆知,臺南小吃向來以「甜」出名,但不同的烹飪過程以及美食背後的意涵,豈能以一個甜字帶過。藉由文字,呈現臺南小吃的特色與豐富的文化、歷史背景,正是「呷臺南」組創設的初衷,本次獲獎的十篇作品,均凸顯出臺南美食引人動筷與動心之處,每篇作品,都是一場紙上的味蕾旅行。
除了眾人所知的「甜」,讀者們千萬別忘記臺南文學還有耐人尋味的「鹹」。首先是《鹽分地帶文學》雜誌,刊載本屆文學獎的各組首獎作品,接著是承繼「鹽分地帶文藝營」精神的「臺南文學營」也在年底開辦。甜與鹹,兩股截然不同的滋味,同時在2019年的臺南文學獎及文學季活動中相互襯托。從口腹之慾昇華至文學心靈的滋養,作為臺灣文學的重鎮之一,伴隨各類藝文活動的舉辦,日後的臺南文學,勢必有更輝煌的展現。在此,我們廣邀喜愛文學的朋友,一同來為臺南文學的成果喝采,見證這「鹹」與「甜」的美妙結合。
臺南市長 黃偉哲
局長序
永續文學風華
臺南無疑是人文氣息濃厚、最具文學底蘊的一個城市,文學味瀰漫於古蹟老厝、街屋巷弄、在飲食日常,甚至在吐納之間。古都文風鼎盛之地,傑出文學作家輩出,為發掘更多優秀的文學創作者、獎掖優良文學作品,「臺南文學獎」經過歷屆演繹,一年比一年更為多元、擴大。
2019臺南文學獎納入往年獨立舉辦的古典詩獎項,在徵文類組上更見豐富繽紛,計有臺語短篇小說、臺語現代詩、華語短篇小說、華語現代詩、古典詩、兒童文學、劇本、青少年散文、青少年新詩及今年首辦的輕文學小品文「呷臺南」(書寫在地小吃美食為主題)等10組文類,徵件期間來稿踴躍,總收519件。本屆由詩人路寒袖擔任評審團召集人,邀請26位文壇知名作家、學者共同順利完成評審任務。
本屆首辦的「呷臺南」共收到103件作品,篇名攤開,洋洋灑灑猶如103道佳肴菜單,散發的美食氣味含藏著歷史歲月,堆疊出臺南人的日常與豐富人情。獲選的十篇佳作分別是:〈藏在月桃葉裡的回憶〉、〈何止是一盤煎魚腸〉、〈潤餅〉、〈陽春麵,不陽春〉、〈臺南米糕〉、〈阿賢的肉骨茶攤〉、〈鍋燒意麵豆豆情〉、〈酥藏未竟回憶的肉燕〉、〈國華街美食攻略〉與〈府城的「順續」美學與美味〉,堪稱描繪出臺南美食的導覽路線,為飲食文學城市行銷做了最佳開端。
本屆投稿作品整體水準提升,評審團經過熱烈討論、評比拉鋸之後產生各組優勝作品:華語現代詩首獎〈飆走的砂丘〉,充溢歷史省思,從105件詩作中博得頭籌;華語短篇小說首獎〈雙叉路〉運筆純熟、情感節制,獲得三位評審一致肯定;兒童文學首獎〈老劍獅與流浪狗〉以歷史、文化、產業為題材,精確講述臺南在地故事;劇本首獎《夏天好美麗》,成功捏塑角色性格,展現生命的宏觀與厚度。文青、文青,青少年組的作品總讓人感受到跳躍的生命力與繽紛色彩,散文首獎〈蓮花姊妹〉、新詩首獎〈黑咖啡〉等前三名與佳作,揮灑年輕創作者的直白率真、跳脫框架,架構鋪陳、文字密度皆具水準,歷屆臺南文學獎為日後文壇培育一群生力軍!
臺南文化豐沛,其中詩社集結之數量、創作之能量更是獨領風騷。臺南文學獎是少數設置古典詩獎項的文學獎之一,臺語短篇小說、臺語現代詩亦然,讓傳統與現代同在一個舞臺交融,允為臺南文學獎的特色之一。2019臺南文學獎古典詩首獎〈臺江微風三題〉評審稱譽作者諳熟文史,遣詞用字古雅貼切;臺語短篇小說首獎〈地獄谷〉有寫實的題材、細緻的文字,在評審的評語中稱之「幼路」,是上好的作品;臺語現代詩首獎〈記持開始食餌–ah〉,「安平港是你上飄撇的象徵」,臺南的氣味、臺南人的形象,一句詩概括;評審同時勉勵愛好臺語創作者多閱讀臺語作家的文學冊,在臺語寫作運用上將更自在、精準。
臺南是保存傳統、兼具創新的文化古都,長久以來對文學創作的鼓勵與推廣更是不遺餘力,我們期待臺南子弟與愛好書寫的朋友在此舞臺發光發熱,傳播臺南的文學成果,並冀望藉由得獎作品的流通讓世界認識各個面向的臺南!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局長 葉澤山
呷臺南
黃彩甄
個人簡介
鄉居家政婦。右手拿鍋鏟,左手敲鍵盤;在市場挑三揀四,也在文字的世界裡遊蕩,並煩惱著心願清單為何越來越長。
得獎感言
童年時期短暫的漁村生活,在年歲漸長後,越發清晰難忘,尤其每回家族聚會,長輩們反覆聊著過往生活的苦樂,於是起心動念,試著想以文字留下些許紀錄。
阿公的腳踏車,活跳的虱目魚,棚下挖蚵殼的俐落身影,阿嬤餐桌上的吳郭魚、地瓜湯和花生炸,小刺挑不完的炒魚脯……。
想寫的還有很多,願我這支拙筆,能讓漁村生活在回憶裡留下值得翻閱的扉頁。
何止是一盤煎魚腸
那日,從臺南高鐵站接了南下返鄉的家人們,直奔附近不遠處的知名鄉間食堂,說好這晚要好好大啖臺南風味菜。
談笑之間,一盤飄著熱香氣的煎魚腸送上,外型飽滿,咬下則酥香油潤不乾柴,堂姊夫驚喜,直說自從他的丈人過世後,就不曾再有機會品嘗這道漁村菜;另一表姊也接口,感嘆只有母親在生時才有口福能享用。
兩位已離世的長輩,一位是我的四伯父,一位是我的四姑姑,都是自小在七股漁村出生長大,甚至一輩子都守在漁港邊。我的父母親很早就遷居到鎮上,暑假時,阿嬤家的炙熱海風與空氣中從不間斷的鹹腥味,幾乎是我的兒時漁村記憶。
對虱目魚腸的初次印象,來自於父親稱兄道弟的好友,「外國安」魚塭俊雄阿伯。我始終記得他豪氣地說:「來!阿伯做個魚腸披薩給你們吃!」
果真是如大披薩的圓盤端上桌,黝黑的虱目魚腸淋上黃豔豔的散蛋,煎得熱騰噴香,氣味迷人,我的人生裡第一次對多刺的虱目魚有了好印象。
所謂的魚腸,在臺南地區通常是指包含魚肝、魚腱和魚腸,相連成一副的虱目魚內臟。很多早晨賣鮮魚湯的店裡都會有燙魚腸,沾著醬油膏,佐上薑絲一起吃。不過,我不愛燙魚腸,嫌口感軟爛,而且氣味不足。
是的,煎魚腸最迷人的地方,就是氣味--外酥內軟的魚肝,脆口的小小魚腱,還有帶著焦香的Q彈魚腸,每一口都是令人回味再三的海洋鹹鮮氣味。
好吃的煎魚腸有很多要訣,完整的魚腸大約有半個巴掌大,新鮮當然是最重要,虱目魚在打撈前也得先餓養,好讓腸胃乾淨,才不致食來有腥沙感。
而說是「煎」,其實算是半油炸,稍多的油量可以保持整副魚腸外表的完整性,但魚腸飽含水分,魚肝又容易冒油,在油鍋裡總像是元宵節的炸寒單,四處奔騰的油泡逼人太甚,煎魚腸的困難度幾乎成了打怪等級,成了我家餐桌上可遇不可求的特殊菜單。
一直到十幾年前,某夜在赤崁樓西側的「阿忠漁粥」,發現牆上手寫菜單居然貼著「煎魚腸」,而且滋味令我驚喜,此後,一碗清爽的土魠魚粥配上一碟香煎魚腸,成了工作加班後極度渴望的療癒宵夜。
飲食喜好是個人情緒,想念的味道總是蘊藏某些心底故事。若不是因為飽滿的愛意,誰會願意在爐灶前站上十幾分鐘,輕細翻面,小心火候,忍受不時噴炸的油泡,不計代價,只為了百般疼惜的家人喜愛這款傳統漁家料理。
此道翻攪出深藏記憶的老滋味,何止是一盤煎魚腸?嘴裡嚐著鹹酥鮮香,熱氣全跑進眼底。來吧,讓我們下筷多食些,趁此感受回味長輩們綿恆永不滅的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