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簡介|
吳東晟
一九七七年生於臺中霧峰,本籍南投。二○○○年成功大學創立臺文所,來臺南就讀碩士班,之後旅居臺南十餘年。成功大學中文所博士班畢業。現為彰化師大國文系專案助理教授。
二十二歲出版第一本詩集《上帝的香煙》,三十歲出版第一本古典詩集《愛悔集》。創作以現代詩、古典詩為主。現代詩曾獲全國大專學生文學獎、府城文學獎、磺溪文學獎,古典詩曾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南瀛文學獎、臺北文學獎等。曾任《藍星詩學季刊》執行編輯,現為《乾坤詩刊》古典詩主編、《全臺詩》編校委員。
|目錄|
009 《臺南青少年文學讀本》局長序
013 《臺南青少年文學讀本》顧問序
016 《臺南青少年文學讀本》召集人序
019 主編序
029.034 郭水潭〈廣闊的海──給出嫁的妹妹〉〈蓮霧之花〉
037.040 吳新榮〈贈年輕的詩人〉〈在月下認識〉
044.047 水蔭萍〈燃燒的臉頰〉〈秋氣〉
050 利野蒼〈燭光〉
052 王登山〈我是鹽舖的兒子〉
056 林修二〈小小的思念〉
059 林芳年〈我的西裝是舶來品〉
063.067 陳秀喜〈山與雲〉〈我的筆〉
071 薛 林〈小動物心裡的人〉
074 王憲陽〈在香港見內弟〉
078 月中泉〈一個蛋子〉
080 郭 楓〈一枚鋼釘—贈張放〉
084.088 葉 笛〈荒野裡的小花──致詩人楊華〉〈這個世界〉
092 馬 驄〈無題〉
096 何瑞雄〈火──燃在祭壇上〉
101 龔顯榮〈天窗〉
105 許達然〈違章建築〉
109.113 林佛兒〈鹽分地帶〉〈幽徑〉
116 鄭炯明〈旅程〉
119 龔 華〈以千年的髮──給母親〉
123 林仙龍〈菓樹園和菓子們〉
128.133 林 梵〈我即你〉〈黃花風鈴〉
137 袁瓊瓊〈午夜曇花〉
140.144 陳鴻森〈天燈〉〈伊拉克戰事〉
150 李若鶯〈茼蒿花盛開的園中〉
154 謝武彰〈過羅斯福路地下道〉
157 羊子喬〈向阿立祖禱告〉
163.167 斯 人〈七月半〉〈隄防〉
170 王羅蜜多〈仙境〉
174 胡爾泰〈黃昏市場〉
177.179 利玉芳〈鞋子〉〈古蹟修護〉
181 翁文嫻〈成大人的摸索〉
187 李昌憲〈族譜〉
190 黃吉川〈勁草三昧〉
193 謝振宗〈捉青蛙的小孩〉
196.199 初安民〈再一次回來的時候〉〈白千層〉
202 吳文璋〈女孩〉
204 白 聆〈風,靜靜的睡〉(選三)
207 孫維民〈洗衣機之歌〉
210 小 蝶〈含羞草〉
212 白家華〈蛾〉
215 李友煌〈孕〉
217 惠 童〈雙人座,故事的車站〉
220 田運良〈為印象王國而寫的筆記:生老病死〉
224.228 鴻 鴻〈失而復得的皮箱〉〈不管我在哪兒〉
232 李 瓜〈墓誌銘〉
234 翁月鳳〈見面〉
236.240 顏艾琳〈高鐵往南〉〈客人〉
243 李 懷〈最悲傷的詩──寫給盲童墨曼〉
248 施俊州〈洗衣機〉
251 李癸雲〈女流──給母親和女兒〉
258 黃玠源〈躲在回憶的蛤殼裡〉
262 王厚森〈默與響──記旅途中停歇臺東那界海〉
264 若 驩〈甜蜜並且層層逼近〉
267 陳柏伶〈李記〉
271 陳瀅州〈遠方〉
274 甘子建〈如果我是大猩猩〉
276 曾琮琇〈陌生的地方〉
281 陳允元〈再也沒有人需要遠行〉
285 黃柏軒〈發條玩具〉
290 孫得欽〈電梯〉
293 吳俞萱〈界外〉
297 潘家欣〈長大〉
301 謝予騰〈請為我讀詩〉
306 崎 雲〈後來〉
309 林禹瑄〈在我們小心摺疊的房間〉
313 神 神〈失業狀態〉
|書序|
《臺南青少年文學讀本》局長序
藝文輝光無不照,文學花果正豐茂
提升生活品質,乃是人類社會無止境的追求,其動力則來自文化的陶冶。而文學正是文化陶冶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表現文化內涵的精髓和根本之所在。福樓拜曾說:「文學就像爐中的火一樣,我們從人家那裡借得火來,把自己點燃,然後再傳給別人,以致為大家所用。」現在,我們所推動的青少年文學讀本編選工作,正是追隨文學先賢的步履,點燃文學薪火,再一代一代傳遞下去。
有些書只須淺嚐低品,有些書可以囫圇吞下,有些書則值得咀嚼細品。這些值得咀嚼細品的書,就是本局出書所懸的標準,也是本局所欲達到的目標和臻至的境地。對青少年而言,最值得咀嚼細品的書,自然非文學書莫屬了。因此,我們秉持著「植根臺灣鄉土,擷取臺南文學」的原則,編輯了這套適合青少年閱讀鑒賞的叢書──《臺南青少年文學讀本》。此書一套凡六冊,主要目的是讓文學及文學教育能「向下札根,向上開花」,最終開創「藝文輝光無不照,文學花果正豐茂」的境界。
追本溯源,文學乃起源於我們對人間生命的熱愛,對幽微人性的探索,對廣大社會的關注,對鄉土情懷的摯愛,因而加深了文學悠遠的意境、雋永的哲思和智慧的火花,也加深了文學的感動力、感召力和感染力。文學,由於注入了活生生的生命和感情,因而使文學具有「將抽象事理化為具象敘述,將平實文字變成波瀾文章」的魅力。但每一種文類創作時,卻又有自身的特質和要求。如以本套書文類為例,短篇小說卷重在生動故事的敘述,散文卷重在聞見思感的描寫,現代詩卷和臺語詩卷重在文采節奏的抒情,兒童文學卷重在童稚語言的表現,地方傳說卷重在口頭傳聞的紀錄。以上所述,即見出文類寫作的不同旨趣。
為了透過文學讀本積極落實國民教育的語文學習工程,讓青少年認識本地的作家作品,再透過作品了解自己的土地。一○五年三月陳益源教授在臺南市文學推動小組會議中提案,編輯《臺南青少年文學讀本》,由陳昌明任召集人,各卷主編人如下:
.小說卷 李若鶯主編
.散文卷 王建國主編
.現代詩卷 吳東晟主編
.臺語詩卷 施俊州主編
.兒童文學卷 許玉蘭主編
.民間故事卷 林培雅主編
文學讀本選文時,凡本籍、出生地為臺南,或長期居住臺南者,均視為臺南籍的作家。我們選文重點之一,特別重視時代性,此即「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從日治時代以至當代為止的作家作品,尤其注重從年輕一輩新創作家挖掘,以更符合這個時代年輕人閱讀的作品。這些作品經過時間的選汰、陶洗、精煉,自然而然就成為我們社會共同的記憶和資源。所選作品基本上以符合青少年的閱讀為主旨,並不只以臺南名家作品為依歸。作品如有不適合青少年閱讀者,則加以調整,儘量選擇能表現或彰顯臺南地理環境、歷史源流、民情風土、文化底蘊、人文風貌的作品。本套書體例是每篇選文包括「文選」、「作家小傳」、「作品導讀」三部分。
每一時代與土地,都有屬於斯土斯民心靈上的「原鄉」,這個原鄉有如藏寶盒,珍藏了屬於那個時代與土地的情感印記、生活記憶和吉光片羽,這是留給後人最美好的資源。將此資源紀錄下來,然後再彙編成冊,這就成了美麗動人的文學篇章。如此代代傳承下去,或成為懷舊的故事,或成為經典的作品,永遠給人們帶來無可取代的感動。也正是這些感動,生發出世世代代美不勝收的人文風景。此情此景,何嘗不是我們的目標和憧憬呢!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 葉澤山
《臺南青少年文學讀本》顧問序
陳益源
臺灣以縣市為單位的區域文學讀本,稍早有《苗栗文學讀本》(六冊,苗栗縣文化局,一九九七)、《臺中縣國民中小學臺灣文學讀本》(七冊,臺中縣文化局,二○○一)、《彰化縣國民中小學臺灣文學讀本》(九冊,彰化縣文化局,二○○四)、《高雄縣國民中小學臺灣文學讀本》(五冊,高雄縣文化局,二○○九)等。
二○一六年四月,《雲林縣青少年臺灣文學讀本》(五冊)又由雲林縣政府文化處出版,本人忝為該項計畫的主持人,當時正被文化部借調國立臺灣文學館擔任館長,因此特別在五月十四日於臺文館安排了一場新書發表會暨各縣市青少年臺灣文學讀本的編纂理念說明會,邀請《雲林縣青少年臺灣文學讀本》的顧問(吳晟、路寒袖)、各分卷主編和學者專家、各縣市文化局代表齊聚一堂,進行經驗分享與意見交流。
「了解是關懷的基礎」,詩人吳晟當天在接受民視新聞訪問時說:「你對我們自己所賴以安身立命的地方不了解,那你要從何去培養你的關心。」所以他不斷大聲疾呼應該編纂在地文學讀本,落實文學教育;又因「臺灣各縣市的人文、地理、產物……,各有不同的特色、不同的動人故事,因而孕育了多樣的文學現象」,所以各縣市的文學讀本都可以有適合當地文學現象的彈性編法。我們一致希望能推動更多縣市編纂自己的青少年臺灣文學讀本,讓各縣市子弟從小就有機會接觸自己家鄉的作家,了解自己家鄉的文學,進而真正關懷自己的家鄉。
這樣的理念,很快得到了一些迴響,二○一七年三月,屏東縣政府與國立屏東大學合作出版了《屏東文學青少年讀本》的新詩卷、小說卷、散文卷三冊。於此同時,臺南市政府文化局葉澤山局長亦已委託陳昌明教授召集《臺南青少年文學讀本》編輯會議。經過了近一年的精挑細選,《臺南青少年文學讀本》現代詩卷、臺語詩卷、兒童文學卷、民間故事卷、散文卷、小說卷即將於二○一八年七月問世。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積極打造府城為文學之都,每年盛大的臺南文學季活動內容精彩,同時也有計畫地要讓府城文學走向世界(例如文學大老葉石濤短篇小說的越南文譯本,二○一七年十二月他老人家逝世九周年前夕要在河內隆重推出),現在又有了《臺南青少年文學讀本》的在地向下扎根,我們相信此舉必能讓府城子弟透過在地文學的閱讀而更加了解臺南、肯定自我,並且可望再為府城文學開更多的花,結出更多的果來。特撰此文,以申賀忱。
二○一七年十一月於成大中文系
《臺南青少年文學讀本》召集人序
陳昌明
點燃閱讀的樂趣
臺灣文學近二十年來,在研究、整理、出版上都有豐碩的成果,但在青少年文學讀物的領域,卻是長期的匱乏。這是因為國小進入中學以後,升學壓力日重,學生無暇顧及課外讀物,而家長重視子弟課業,也不鼓勵小孩閱讀課本以外的書籍。於是我們的教育,長期陷入閱讀貧乏的窘境,學生只能注視課本裡的作者、題解、注釋,長期記憶背誦為考試而讀書,終讓閱讀成為學子的畏途。所以我們的學生閱讀興趣低落,閱讀素養不足,離開學校以後,再也不閱讀。
因此,臺灣青少年文學缺乏市場,本土青少年讀物嚴重不足,已經形成嚴重的閱讀危機。青少年找不到閱讀樂趣,影響的是終身的品味。編選優良的青少年讀物,固然有助於推動青少年的閱讀,但如何在家庭與校園產生影響,才是推動閱讀成敗的決定性因素。
近年來從高中到大學的學測,逐漸重視「素養」,不再以課本語文教材為範圍,正是新一波推動閱讀的契機。如果家長與教師能體認此新趨勢,讓青少年的閱讀擴大眼界與範圍,那麼此時編選臺灣青少年讀本,正得其時。葉澤山局長去年提出編選臺南市青少年文學讀本的構想,我與陳益源即著手規劃此套叢書的架構,以及選擇各冊適當的主編。我們邀請了林佛兒、王建國、吳東晟、施俊州、許玉蘭、林培雅擔任編選委員,分別負責主編短篇小說、散文、現代詩、臺語詩、兒童文學、民間故事等各卷工作,各卷內容大抵從日治時期新文學興起,以至當代青年文學家的作品。此套書並特別規劃了臺語文學與府城地方傳說,突顯臺南文學的特色。系列作品不僅可讓學子們同時觀賞臺南文學的優雅、清新、華麗、通俗等各種風格,更讓讀者初探臺南文學的歷時性發展,是一套豐富可讀,有其深度的作品集。去年林佛兒老師意外仙逝,文壇咸感悲痛,林老師短篇小說卷原已初編完成,後續工作則感謝其夫人李若鶯教授接手。
府城作為臺灣文化的發源地,《臺南青少年文學讀本》的出版,不僅供臺南市青少年可以閱讀,也適宜做為臺灣青少年文學的共同讀本。所以本套叢書在選材上,有幾個條件:
一、選文具代表性,難易程度適合青少年閱讀。
二、內容具教育意義,文學特性讓讀者有潛移涵養的功能。
三、選文能讓讀者了解臺灣歷史社會背景,充實相關文化知識。
各卷主編在選文過程,都投入相當多時間與精力,每篇選文之後,都加上適度的解說,對於讀者有基本的導讀功能。希望這套經過各冊主編精心編選的讀本,能夠啟迪讀者,重新點燃青少年的閱讀樂趣。
主編序
吳東晟
這是一本為臺南青少年編選的臺南現代詩選。原本編者導言,就是一本書中最無必要的部分。然而,為了便於讀者快速掌握,也為了編者的自我回顧及對讀者負責,此處不憚辭費,藉著導言的篇幅,談談此書編輯的種種考量與想法。
在確立本套叢書的選文原則時,各卷的編輯委員取得共識:以人、以作品為主,而不是以題材、以地點為主。入選的作者必須是臺南人、或者具有臺南經驗的人。除了生於斯長於斯的臺南詩人外,雖是臺南人但自小離鄉,或者不是臺南人但曾在臺南求學/工作/居住者,都在候選的範圍之內。至於來臺南旅遊的外地人,即使詩作素材來自臺南景點或故事,也會被排除在選集之外。
這個原則的用意在介紹臺南的詩人給青少年讀者。抱著人不親土親的心情,認識家鄉的作者們。在作者介紹的說明文字中,都可以看到每位作者與臺南的關係。
臺南詩人直接以詩書寫臺南的,數量不多。刻意以臺南的地點、人物、故事為創作題材,除了部分極具自覺的人,其他的可能比較是為了響應文學獎的宗旨而寫。一般來說,對一個地點感覺到新奇,把它當成寫作題材,大部分都是發生在旅遊的時候。能夠寫出地方特色的人,常常是外地的旅客,而不是本地居民。本地居民雖然不會刻意寫地方特色,但作品中的生活經驗,往往是本地經驗。本詩選雖是以人為主,其中仍然保留了很多臺南特色──至少讀了不覺得有異國情調──的詩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