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品

Publications

書籍
笑指白雲去來
  • 作者:
    陳丁林
  • 出版者: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 出版日期:
    民國104年3月初版
  • ISBN/ISSN:
    978-986-04-4474-2
  • GPN:
    1010400332
  • 語言:
    繁體中文
  • 規格:
    平裝/20.9*15cm/211頁
  • 定價:
    NT$220元

|作者簡介|

 

陳丁林

 

1948年出生於鹽分地帶北門,利興電器公司、多福軒文史影像工作室負責人,著有南瀛藝陣誌、王之醮、玉二媽傳奇、鹽水大眾廟、南瀛鹽業誌、安定保安宮香科醮事誌、祀典興濟宮七朝清醮、學甲慈濟宮志等十多本。

 

 

|目錄|

 

002  市長序│文學旋律  多部合聲     賴清德

004  局長序│臺南.文學.好地方    葉澤山

006  編輯序│張良澤

010  自   序│陳丁林

 

動靜合宜    直截了當

018  自由與放肆

020  聰明與糊塗

022  萬物之靈

024  主觀與客觀

026  歷史與新聞

028  讀書

030  巧偽不如拙誠

032  法律

034  進化

036  忌盈戒滿

038  反求諸己

040  諛言

042  君子與小人

044  兩把秤

046  老吾老,幼吾幼

048  男女平等

050  平等

052  責任

054  希望

056  快樂

058  好人與壞人

060  慾望

062  組合的人生

064  個性

066  智圓行方

068  速成

070  實話

072  法網

074  念舊

076  父之過

078  回憶

080  異形

082  數字會說話

084  下山

086  無形的所得

088  名字與頭銜

090  自在不自在

092  放生

 

天地寂然    心靜自涼

096  人生

098  正心

100  老小之間

102  話家

104  族譜

106  撞鐘的和尚

108  頭家

110  富貴不在於穿金戴銀

112  生之趣

114  十年夫妻

116  認命

118  烏鴉與鳳凰

120  一根扁擔

122  心遠地自偏

124  春在枝頭已十分

126  無風絮自飛

128  如何看見自我

130  知己不嫌茶水淡

132  生活即修行

134  空與不空

136  繼承與否定

138  難得糊塗

140  得來全不費工夫

142  船過水無痕

144  祖先

146  總在無常中

148  文字

150  過年

152  春聯

154  西遊記

 

在世出世    真空不空

158  孝

160  時也,命也

162  悲心的沈淪

164  法與無法

166  傳統與現代的衝突

168  共同成長的喜悅

170  共業

172  小草

174  感動

176  童言童語

178  人難作

180  貧與富

182  惡夢

184  安錢帽

186  時光隧道

188  騎士與野狗

190  一雙筷子

192  進退之間

194  喪祖哭叔

196  簡單不等於容易

198  寧為女人

200  請客

202  草原之歌

204  種子

206  無聊

208  英雄

210  為別人著想

 

 

|書序|

 

市長序

文學旋律    多部合聲 

 

    文學作家與作品是一個城市最珍貴的財產,最值得深掘的寶藏,最動人的人文光譜,作家與作品榮耀城市的例子不勝枚舉,如安徒生之於丹麥的哥本哈根,喬依斯之於愛爾蘭的都柏林,魯迅之於中國的紹興,葉石濤之於府城。這些城市,不僅因作家傳世之作充滿尊榮感,許多絡繹遠來的訪客,仍不斷的追尋與傳頌著文學衍生出的鱗爪片羽。

    但是,偉大的作家很難一蹴可成,若沒有千迴百轉的沈思、沒有萬千時日的埋頭寫作、沒有不斷的出版與對話,要產生偉大的作品極為困難。臺南市以文化立都,對於文學價值有體認深刻,文學作品的出版責無旁貸,因此,我們延續原臺南縣市合併前的傳統,賡續出版作家作品,自直轄市成立後,「臺南作家作品集」至今年已是第四輯。

    103年經編審委員仔細斟酌後,入選的作品有:廖淑芳主編《臺南作家評論選集》(論述)、何瑞雄《何瑞雄詩選》(新詩)、李鑫益《足跡》(舞臺劇本)、丘榮襄 《爺爺與孫子》(散文)、陳丁林《笑指白雲去來》(散文)、藍淑貞《網內夢外─臺語詩集》(臺語詩)等六部作品,兼有論述、詩、劇本與散文各文類,且能華語、臺語並呈,可謂異質多元,繽紛絢爛。感謝六位作家不吝賜稿,他們將扛鼎大作獻給社會,也感謝五位編審委員的辛勞,因他們的智慧與視野,我們得以享受這些佳作。

    文學作品的生命,不能僅止於出版的完成、讀者的閱讀與對話,才能畫龍點睛,賦予文學魂魄,期許這套書,能走出高閣,深入讀者的生活,成為讀者日常話語的一部分,若有幸能發展出更具深度的評論,形成普通讀者、創作者與評論者的多重對話,如此多部合聲的文學旋律,必是我們文化首都最豐美的人文基調。

 

臺南市長  賴清德

 

局長序

臺南.文學.好地方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海明威曾經這麼形容過古都巴黎:「如果你夠幸運,在年輕時待過巴黎,那麼巴黎將永遠跟著你,因為巴黎是一席流動的饗宴……」。這是一座城市所能得到最迷人的詠嘆,今日我們遊歷巴黎,總要漫步在河左岸,閒坐在日光爛漫的露天咖啡座,望著悠然信步的人來人往,聽著近在身前卻又悠遠似在天際的樂音,為著這一席「流動的饗宴」而低迴不已。

    而擁有數百年歷史的古都臺南,臺灣文學巨擘葉石濤是這麼說的:「這是一個適合人們作夢、幹活、戀愛、結婚、悠然過活的地方。」,有別於繽紛燦爛的盛宴,臺南有著屬於自己的步調和氛圍,人們能在此間感受蘊藉於尋常事物的無聲大氣和開朗灑脫的從容。然而,同樣的,待過了臺南,用心的生活,他將永遠伴隨著你,影響你, 浸潤你,並且從此成為你一生的基調。

    臺南作家作品集,已將邁入第四輯,我們邀請、徵稿的臺南作家,迄今也已將近三十位,這是一個龐大的作家隊伍,但是越過性別、跨過年齡,我們不難發現,臺南作家的寫作風格,無論是華語、臺語等語體的使用,抑或是新詩、散文等文體的不同,對於人情的著墨,對於土地的親近,容或有不同的闡述方法,卻都有相同的依歸方向。

    見諸此次作品集,藍淑貞老師的《網內夢外》詩集,以嫻熟深刻的語感和溫暖的文字運用傳遞了對於臺灣社會與土地的關心;丘榮襄老師《爺爺與孫子》從阿公的視角出發,探討老人照護和少子化議題,讀來親切可感;陳丁林老師《笑指白雲去來》將生活所見之思輔以精美篆刻,是對於社會脈動的關心和切實針砭;李鑫益《足跡》中的劇作分別從捍衛地方古蹟、代理孕母等議題來探討社會現象,新意十足;何瑞雄教授精選的《何瑞雄詩選》,有著令人感動的抒情小詩,也有對於時事的不平則鳴;而由廖淑芳教授主編的《臺南作家評論選集》,更可以看到自西川滿、葉石濤、楊逵以降臺南文學一路的演變和突破。

    打造「世界文學之都」,是文化局對於臺南文學發展努力推動的目標,我們擁有這麼寬廣和具包容力的文學載體,也擁有這麼多才洋溢的作家,臺南文學不僅僅是地方文學的一環,更應該是臺灣文學躍向國際的的期望和展望,臺南可以是一席不散的筵席,更可以是一個人們勇敢逐夢、揮灑筆墨,在創作與閱讀中散發城市絢爛光彩的,好地方。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局長  葉澤山

 

編輯序

 

張良澤

 

    「臺南作家作品集」第四輯編輯委員由呂興昌、林佛兒、彭瑞金、廖淑芳、張良澤擔任。

    本輯公開徵稿後,共有九人應徵,經委員議論之後,因限於經費,只採用四部作品。另外推薦二部作品,故本輯決定出版六部作品如下:

李鑫益    著《足跡》(劇本)

丘榮襄    著《爺爺與孫子》(散文)

陳丁林    著《笑指白雲去來》(散文)

藍淑貞    著《網內夢外》(臺語詩)

何瑞雄    著《何瑞雄詩選》(詩集)

廖淑芳主編《臺南作家評論選集》(論述)

 

    李鑫益先生是「魅登峰劇團」的駐團編劇家。其作品曾數度得獎,也令該劇團演出成功,成為南部代表性的劇團之一。此次作者自選近三年來之作品〈秀秀出嫁的那一天〉〈我愛茱麗葉〉〈小丑與天使〉〈浮生青花夢〉〈冰綠美人心〉共五齣劇本,結集為《足跡》。臺灣文壇一向冷落劇作家,實為一大損失;今選非科班出身(李為嘉南藥專畢業)而默默推動劇運的李鑫益先生作品為本輯之冠,一方面表示對劇作家之敬意,同時也是臺南文壇之光榮。

    丘榮襄先生堪稱臺灣文壇的大老,只因久年未見作品發表遂漸被後生淡忘。今得其近著《爺爺與孫子──老人書寫自己的內心世界》,果然寶刀未老,字字淬煉。本書共收短文76篇,但內容是一個「愛」的家庭史,也反映了大時代的臺灣庶民生活。無怪作者自許「可以反覆思考從而省悟如何安身立命苟全生命於紛紛擾擾的世界」。

    陳丁林先生出身於鹽分地帶北門,從事家電生意;中年之後,開始涉足於攝影、篆刻、文史寫作。由於人生歷練豐富,且受鹽分地帶特殊文化氣息之薰陶,故其創作獨樹一旗。今將十多年來有感而發的95篇短章,輯為《笑指白雲去來》一書,內分「動靜合宜」「天地寂然」「在世出世」三大主題。篇篇言之有物,絕非憑空說教;天南地北恣意橫掃,無非渴望人心淨化、人間祥和。讀完一小章,再欣賞附於篇末的篆刻,神遊於星空,奇妙無比。

    藍淑貞女史,臺南名人也。因為伊是推動臺語教育的第一人。伊編真濟臺語教材,嘛寫真濟臺語詩。最近伊將2010年以后寫的60首臺語詩編做《網內夢外》一本冊。內容分做〈臺灣意象〉〈菊島掠影〉〈高雄剪影〉〈網內夢外〉四大主題。歹讀的字音,伊攏有注解。每一擺讀藍女史的詩,攏親像慈愛的老母佇咧牽著囝仔的手過大路。臺灣囝仔不知臺灣的歷史,不知家己的鄉土,更加不知家己的母語,所以藍女史規十年來攏咧教咱唸臺語詩,讀臺語冊,順勢認識家己的鄉土共歷史。這擺的詩集嘛是伊苦心的結晶。

    何瑞雄先生16歲開始寫詩,迄今80歲,沒有一天不寫詩。如此詩癡詩狂,舉世有幾人?而臺南竟然出了這樣的詩人,豈非臺南之奇蹟?此次編委共同恭請何詩人自選詩集一冊,幸得詩人抱病精選155首,輯為《何瑞雄詩選》一冊,另附三篇資料。此書不但是臺南詩壇之里程碑,且為臺灣詩史之珍貴文獻。

    成大臺文系主任廖淑芳教授接受委員會之墾託,主編《臺南作家評論選集》一冊,是今年第四輯中之創舉。如何選出代表臺南作家之相關評論,實屬不易。廖教授如何挖掘文獻?如何鑑定其價值?純屬她個人之慧眼,委員會不加干涉。結果選出論文如下(依發表順序):

陳培豐  著〈殖民地大眾的爭奪──「送報伕」.「國王」.「水滸傳」〉(2009.10)

張文薰  著〈歷史小說與在地化認同──「國姓爺」故事系譜中的西川滿「赤崁記」〉(2012.4)

廖淑芳  著〈由『生活在瓶中』到『夜遊』:論馬森的文學現代性與80年代前期臺灣文學場域〉(2012.10)

余昭玟  著〈「性」的暗示與轉折──葉石濤『蝴蝶巷春夢』中男性的身體/身分話語〉(2012.12)

陳建忠  著〈後南都主義的精神史意義:論蘇偉貞『租書店的女兒』中的府城、眷村與文壇〉(2012.12)

陳允元  著〈尋找「缺席」的超現實主義者──日治時期臺灣超現實主義詩系譜的追索與文學史再現〉(2013.04)

 

    以上6篇論文皆出自臺灣當代名教授之手,篇篇擲地有聲,光看題目就知臺灣文學殿堂之深奧。可能限於篇幅,主編廖教授無法採入在野的通俗化論文,略有美中不足之感。

    綜觀本輯6本著作,皆經5位編輯委員鄭重推薦的成果,相信臺南市民都會喜愛,並引以為傲。府城文風開全臺400年之先,歷久彌新;如今每年一輯數卷「臺南作家作品集」,力圖擠身世界文壇,望我全體市民努力前進。

 

自序

 

陳丁林

 

    「笑指白雲去來」一語出自唐朝詩人呂岩之「六言」(全唐詩卷858-33),全詩曰:「春暖群花半開,逍遙石上徘徊。獨攜玉律丹訣,閑踏青莎碧苔。古洞眠來九載,流霞飲幾千杯。逢人莫話他事,笑指白雲去來。」呂岩即道教八仙中之呂洞賓,是傳說中修練得道的仙人,是以詩中盡是出塵脫俗的意境。

    《笑指白雲去來》為筆者十多年前所寫篇章,同時搭配早年所刻印章集結而成,內容多為生活中所見,涵蓋時事、生活、心靈等等。全書分為「動靜合宜.直截了當」、「天地寂然.心靜自涼」、「在世出世.真空不空」三大部分,總共95篇短文。

    年輕時從家電生意出發,歷經多次石油危機,隨著臺灣經濟發展,看盡周遭人士的大起大落,雖然這是社會經濟發展過程的必然現象,卻仍難免讓人唏噓。四十多歲之後因個人興趣驅使,逐步涉足攝影、篆刻、文史寫作、文物收藏等工作,其間辦過多次攝影個展,篆刻作品亦獲第48、49屆全省美展入選,本書中配置之印章大多為當時所刻。文史工作方面則為文化局及本市多所廟宇編撰與文史調查、民間信仰相關專書、廟誌十多本,更於六十多歲以後從事油畫創作,舉辦油畫個展。

    之所以絮數個人經歷,實有感於人生無常,社會、時局的變化皆非我等所能掌控,多少人為生活壓力所困,多少興趣想做而不敢做,以致錯過難以計數的當下,直到齒搖鬢白才後悔扼腕,人生卻已無法重來。

    生命中能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是一種莫大福報,興趣也不見得都是與生俱來,沒經過嘗試,沒經過培養,也不知道自己能攝影、能寫作、能畫畫。年齡不是問題,行業也不是問題,什麼時候真正動手才是問題,就像爬山一樣,老在山下計畫、盤算,永遠都在山腳下,只要願意開始往上爬,就有到達山頂的一天。

    從商四十多年,其間也曾參與佛教事務十多年,深刻體會人心的徬徨無助,最後只能從宗教信仰中求尋心靈的慰藉。同時在民間信仰宮廟誌書的編撰過程中,瞭解先民拓展過程的艱辛,大自然無情的肆虐,目睹臺灣的經濟發展,民主過程的動盪,科技發展的負面效果,社會價值觀的錯亂,這對我們下一代,甚至下下一代,都產生了莫大影響。

    書中篇章皆為筆者有感而發,看似無病呻吟,卻都是社會的脈動,雖是寫在十多年前,然略加修飾,也符合今日社會的現況。倒是印章內容,原就不是為本書而刻,內容搭配或有部分稍嫌牽強,然今日老眼已花,重刻不易,只有請讀者稍加包涵了,天祐臺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