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品

Publications

書籍
物見時代青年之路:王育德紀念館典藏文物圖錄
  • 作者:
    陳鈺琪撰文
  • 出版者: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 出版日期:
    民國109年11月
  • ISBN/ISSN:
    978-986-5430-72-6
  • GPN:
    1010901962
  • 語言:
    繁體中文
  • 規格:
    平裝/20.1*20.1cm/131頁
  • 定價:
    NT$400元

│目錄│

 

004  局長序  漂泊青年的臺灣夢

008  家屬序  滿載對父親回憶的重要物品

 

017  第一室  從文藝青年到全方位的行動家

018    北海道旅遊時寄予王雪梅的明信片2件

019    王育德郵票(小島(張)武彥致近藤明理的信)

020    美國旅遊時寄予王雪梅的明信片

021    寄予王雪梅的信

022    遠山景久悼詞

024    王雪梅公開信

024    洪火灶悼念信

025    吉江清景慰問信

025    石川忠久悼詞

026    《注音字母四書白話句解》3冊

027    末廣公學校成績單(昭和7年)

027    末廣公學校成績單(昭和9年)

028    末廣公學校畢業紀念冊(昭和11年3月)

029    臺北高等學校文科甲類入學照及說明

030    臺北高校成績單

030    王育德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

031    中學教師檢定成績履歷表

031    教師檢定考試及格證書

032    臺南一中服務證明及去香港申請表

033    東京大學成績本

034    東京大學中國文學科成績單

034    東京大學昭和28年度期末考成績通知書

035    東京大學入學許可通知

036    東京大學大學部畢業證書

037    東京大學碩士畢業證書

038    東京大學博士學程准考證

039    明治大學聘書3張

040    王育德名片3張

041    王育德講座紀念盤

042    再入國證明書

043    王育德60大壽賀卡

044    王育德60大壽祝賀手冊

044    王育德略歷手稿4頁

046    寶石箱(領帶夾和袖扣)

047    西裝褲、背心、領帶、毛衣、襯衫、西裝外套、御守(平安符)、名片夾

049    夫妻對杯

050    臺北高等學校創立60週年紀念音樂盒

051    臺北高等學校校徽領繩

052    美國費城自由之鐘紀念品(附紙盒)

053    紀元二千六百年祝典記念章及日本紅十字社金色勳章組

054    金義興商行燭臺箱

054    金義興商行蠑螺罐頭外紙包裝

054    王育德陶瓷名牌

055    皮箱

056    《台灣──苦悶的歷史》出版紀念會芳名簿

056    著作出版送貨單

057    其他相關著作

058    台灣苦悶的歷史8版本

060    〈深愛台灣的池田敏雄先生〉

 

061  第二室  語言是民族的靈魂

062    致塩見薰的明信片

063    服部四郎明信片

063    恩師服部四郎照片

064    藤堂明保明信片

065    碩士論文大綱附表

065    東京大學文學博士畢業證書

066    蛇環音節教具

066    楊時馮作品《臺灣桃園客家方言》

067    福建語研修教材一

067    福建語研修教材二

067    福建語講座成果報告

068    臺語研究論文手稿

068    語言年代學研究計算手稿

068    福建語研修考題與作答範例一

068    福建語研修考題與作答範例二

069    碩士論文草稿

069    〈台灣話的記錄研究進展到何種地步〉(校正用抽印本)

070    〈從語言年代學試論中國五大方言分裂年代〉草稿

070    臺語研究論文手稿

070    臺語研究筆記

071    臺語字卡8張

072    臺灣話研究親筆手稿

072    《台灣語入門》(無筆記)

073    《台灣語入門》書封(1972年版)

074    月夜愁等歌詞手稿

074    《台灣語入門》、《台灣語初級》錄音帶

 

075  第三室  追求民主與自由

076    世台會胸針

076    台灣獨立聯盟入盟宣誓書

077    台灣青年社規約

078    《台灣青年》創刊號印刷費報價單

078    1964年2月19日《全東京新聞》

079    《台灣公論》第11號

080    台灣獨立聯盟日本本部頒發獎狀

080    台灣獨立聯盟旗徽章2枚

081    〈我如何書寫「台灣」〉小冊子

081    〈現時台灣政治歌〉傳單

081    〈現時台灣政治歌〉傳單手稿

082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相關印章28只

084    《台灣青年》雜誌第38、300、343、344、500期

085    台灣青年月刊總目次

085    《台灣》月刊1968年4月號

086    《台湾は愁訴する》小冊子

086    〈僑領〉劇本手稿1張

087    王育德刊於《The China Quarterly》的論文

087    「台獨之聲」的親筆原稿

088    台灣謎猜

 

089  第四室  翻轉無情的判決

090    致兒玉立志的明信片2件

090    ECC外語學院頒贈物函

091    臺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致贈感謝狀

091    臺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羅福全代表贈獎盤

092    原告團拜訪議員有馬元治留影

092    臺籍日本兵補償問題思考會之宗旨及請願書

093    王育德於《每日新聞》中有關臺籍日本兵的投書

093    訴求早期制訂補償法

094    律師團聲明文

094    思考會報告書(宮崎繁樹)

095    臺籍日本兵請願書

096    補償請求訴訟資料之二審判決速報

096    上告理由書

096    臺籍日本兵補償報告(英文版)

097    思考會信封組

097    秋本英男著作《補償運動的發展與停頓》

097    JCLU自由人權協會發行書籍

098    思考會發行刊物(全5集)

100    「思考會」會報《台湾人元日本兵士を考える》第1、2、17、21號

101    「思考會」收支簿

101    〈「一寸の虫にも五分の魂」の戦い〉手稿

102    集會許可申請書

 

103  第五室  小書房開啟大世界

104    稿紙整理櫃

104    鐵製資料櫃

104    書桌

105    書櫃

105    椅子

105    茶几

106    手錶2只

106    宇野哲人手繪圖

107    北海道木雕熊

107    博多人形娃娃、牛鈴、木製人偶、裝飾品蓑衣、裝飾物木頭人像2只

108    個人隨身物品(鋼筆、扇子、打火機)

108    個人小物:算盤、印章、皮夾、剪刀、眼鏡、筆筒、打火機

108    文具1批:文具、印章、書擋、削鉛筆機、拆信刀、大理石鳥型文鎮、夾式檯燈

110    圍棋大會獎盃

110    圍棋組

110    將棋組

110    象棋組

110    麻將組

111    硯台毛筆組

111    信件收納盒2只

111    溫濕度儀

112    王育德與孫女合照(一)

112    王育德與孫女合照(二)

112    王育德先生獨照(一)

112    王育德先生獨照(二)

113    剪報資料夾1冊

113    資料夾外殼數枚

113    KONICA相機

114    拆信刀(校舍落成記念1963東京教育大學附屬中學校)

114    王育德人像素描

115    〈我的台灣史觀〉王育德演講原音CD

115    陳唐山信函

116    藏書與書殼

116    佐藤愛子著作《スニヨンの一生》

117    王育德致吳錫圭信函

117    王育德銅像

 

118    王育德生平及著作年表

127    參考資料

 

│書序│

 

漂泊青年的臺灣夢

 

    拎著一只皮箱,滿懷對臺灣的深愛憐惜,王育德漂泊的足跡終於回到他所思念的故鄉──臺南。

    2018年9月9日王育德紀念館開幕,典藏展示王育德在臺灣及日本留下的創作研究貢獻與生活點滴。絕大多數的收藏文物來自家屬捐贈,諸如王育德逃亡時攜帶的皮箱、愛用的衣裝服飾、親筆書寫的文藝作品和眾多研究成果著作等,少數則由策展人洪清華先生提供,例如王家經營的金義興商行的燭臺箱等。透過這些彌足珍貴的文物,我們得以窺探這位偉大學者與政治運動者的生命足跡,理解他高尚的情操與文藝情懷,穿越時空再度與王育德會面。

    王育德於兄長王育霖檢察官遇難後被迫流亡日本,因黑名單長達36年未曾回來臺灣故土。本局成立紀念館後致力於推廣王育德的生平事蹟。2019年拍攝《認識王育德口述紀錄片─回鄉》受到各界好評,並榮幸在公視臺語台向全國大眾播映。今2020年則完成文物典藏數位化拍攝作業,出版王育德文物典藏圖錄,詳實紀錄並介紹文物的重要性及歷史價值,不僅有利於未來研究王育德生平的學術發展,更是期待能讓民眾多加認識王育德真實的其人其事。

    王育德文物典藏圖錄依紀念館展示單元分為「從文藝青年到全方位的行動家」、「語言是民族的靈魂」、「追求民主與自由」、「翻轉無情的判決」及「小書房開啟大世界」,詮釋解說資料委託曾發表〈王育德與臺灣人原日本兵補償問題思考會〉論文的陳鈺琪女士編撰,並由臺灣師範大學呂美親助理教授協助審閱,另附錄年表以及現今相關的研究資料目錄,將王育德一生眷戀臺灣的貢獻與付出全面性呈現於世人面前。

    從日本時期到戰後這段瞬息萬變的動盪時代巨流中,王育德不向威權統治低頭,一生為臺灣價值奮鬥,在語言、文學、歷史等各領域中發現臺灣的獨特,使臺灣人不再成為漂泊的民族,而是站在這位巨人的肩膀上,遙望這片他所深切愛戀的土地。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局長  葉澤山

 

 

滿載父親回憶的重要物品

 

    父親過世後,我們一直謹慎地保存著父親的書房、原稿以及愛用的物品,因為只要父親在世時使用的各種物件還在,就彷彿能感覺到他的意念、氣息。雖然沒有任何高價品,但都是我的父母於25歲來日本後,逐一購入的東西,母親從不曾想過捨棄。她總說:「這些,將來都要送去博物館喔!」把物件全部妥善收藏。當然,那時沒想過會有成立王育德博物館或紀念館的一天,只是開玩笑般地說而已。

    怎麼也沒想到在父親過世33年後,能在故鄉成立王育德紀念館,家中所擁有的父親的遺物幾乎都「送往紀念館去」了。這真的是一件難得的事情,我深感光榮且幸運,至今仍覺得恍如一夢。

    開館前兩個月,從父親的房間運出了書桌、書櫃以及茶几,愛用的物品也由負責紀念館設計的洪清華夫婦護送,就此展開了另一段旅程。

    為了特別設立的紀念館,母親與我毫無不捨之意,幾乎將所有物品都送了出去,但提供了太多的物品,反而使文化局似乎在展示上有些困難。不過,我們希望這些物品足以讓參觀者感受到王育德一生的軌跡與處世之道。

    送走了父親的東西之後,家裡頓時變得寂靜,房間也變得空蕩蕩,簡直像是父親隻身回到了臺灣,獨留母親一人般。以前總感覺父親仍陪伴在母親身旁,但現在倒像父親在臺南吳園的池畔,等著我們一家人來。我真的很思念父親,好想再次摸一摸他曾經愛用的各種物品。

    這次承蒙臺南市文化局製作圖錄,有了圖錄的話,就可以隨時看得到父親的遺品。這些東西不只是普通的物件,每一件都是陪伴著王育德走過人生之路的、有用的東西。是為「盼望著臺灣與臺灣人幸福」而活的人,在遠離故鄉之地所使用的東西,儘管都只是平價品,但仍有緣與現在的臺灣連結。臺南市文化局的諸位除了保管、展示這些文物,還費心製作圖錄出版,在此由衷致上我們家族的謝意。

 

王明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