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品

Publications

書籍
追尋府城
  • 作者:
    蕭文
  • 出版者: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遠景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民國109年11月
  • ISBN/ISSN:
    978-986-5430-13-9
  • GPN:
    1010900849
  • 語言:
    繁體中文
  • 規格:
    平裝/20.9*14.6cm/232頁
  • 定價:
    NT$250元

│內容大綱│

 

以人物的紀述和地景的變遷,重塑臺南的今昔

 

作者從小在臺南長大,基於對故鄉深厚的情感,不斷地追尋這片土地上的故事,全文分為「人物:為城市寫歷史」、「古老的小鎮:安平,古名『大員』」、「臺南臺地:臺南東區」、「鷲嶺:蹲踞大鳥的城市」、「沙丘上的市區:府城南境」以人物的紀述和地景的變遷重塑臺南的今昔。

這兒塑造了蕭文踏訪的姿態。源於內心的觸動,而能深入不復舊景的所在,歷史是長廊、更見蜿蜒,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回身走入,但蕭文做到了。

──吳鈞堯

 

 

│作者簡介│

 

蕭文

 

美國耶魯大學公共衛生碩士(主修醫務管理),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系畢業。曾任臺南中華醫專專任講師、醫務管理科主任,嘉南藥專、致遠管理學院兼任講師,屏東基督教醫院執行秘書、醫療事務部主任等。

 

著獎:

2015年旺報第六屆兩岸徵文獎

2012年臺南文學獎

《水交社記憶》(2012年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文化資產類調查研究與出版補助) 《府城竹籬笆歲月》

 

 

│目錄│

 

002  局長序  尋訪臺南的文學蹤跡  葉澤山

004  編輯序  臺南人的文化輝光  陳萬益

008  推薦序  峰迴路轉讀蕭文  吳鈞堯

010  自序  蕭文

 

人物:為城市寫歷史

016  那天下午

023  故鄉

031  流亡曲

036  臭豆腐

039  送行

042  斷落的機翼

046  老牧者

 

古老的小鎮:安平,古名「大員」

052  砲臺

057  德記洋行的春節

064  孤寂在一角的城池

069  翹著尾巴的老虎

 

臺南臺地:臺南東區

074  竹林密佈的臺地

079  有萬世經

083  沒有月臺的火車站

087  彈珠汽水

090  消失的森林

093  埋藏記憶的紙片

098  記一棟房舍

100  勝利路素描

105  探病

109  便當歲月

112  鬼節

115  站立的銅像

119  夢湖畔的文化園地

124  寧靜的街道

129  鳳凰木

132  開啟民俗的一扇門

137  糖廠小火車

141  雞蛋花

146  留下的歷史

150  城牆

157  屏障府城的河流

161  記憶外的綠地

 

鷲嶺:蹲踞大鳥的城市

166  府城

172  府城三大名匾

177  皇帝敕封的廟宇

181  知識之門

184  門神

187  大丈夫

190  廟前廣場

194  沒有鐘聲的廟宇

198  烈燄下的古城

 

沙丘上的市區:府城南境

204  沒有蝴蝶的寺廟

209  綠竹灣溪

213  埋藏在黃土中的過往

227  斷了翼的鷹

 

 

│書序│

 

局長序

尋訪臺南的文學蹤跡

 

    遠眺昔日遼闊的臺江內海,沙鯤層疊起伏,春潮連綿不絕,彷彿低語吟詠過去遺留的古老詩篇;充滿南國氣息的鳳凰花滿開於府城七丘之上,如熱情奔放的火種璀璨耀眼,燃燒躍動來往遊人過客的思緒。在這有靈之地,許多文學作家以筆墨涅染,讓文字於紙張舒展心內無法言語的悸動、眷戀、感懷或理念。四百年以來,歷史、文化、文學及藝術在這塊地方彼此交會相識,在永無止盡的文學饗宴中,描繪一幅幅獨屬於臺南的美麗畫像。

 

    文學的身影彷彿來無影去無蹤,其實一直都在你我的心中。

 

    《臺南作家作品集》於2020年發行第九輯,以文學之都為目標持續構築本市獨特的文學氛圍,精選眾多出色作家的優秀作品。本次入選4件作家作品以及4件推薦邀約作品,計收錄8件值得反覆品味的文學佳作,內容豐富精采,横跨古典與現代之間,不僅有詩、小說、散文和學術論文等,且包含華文、臺語文、客語文創作,顯示本市文學特有的包容與多樣性。

 

    入選作品中,黃徙《台江大海翁》以臺語現代詩紀錄人情世事的百態樣貌;蕭文《追尋府城》深入探索府城的往昔風貌;林益彰《南國囡仔》運用臺語、華語、客語書寫詩篇,題材廣泛而形式多變;吳嘉芬《火種 /Hué-tsing》深刻展現臺語散文的魅力。在推薦邀約作品的部分,則有以日文寫作的臺灣文藝作家黃靈芝的《黃靈芝小說選》;青年詩人吳東晟第二部古典詩集《素涅集》;研究地方文學發展的葉姿吟《臺灣地方文學獎考察──以南瀛文學獎為主要觀察對象》;以及藝術家劉耿一的隨筆信札散文總集《自畫像》。

 

    徘徊漫步於磚道上,穿梭在狹窄的巷弄間,驀然回首,原來到處皆有文學的芳蹤。文學建構城市的樣貌,因此本市將持續發揚推廣文學創作,耕耘優良文學環境,期望這股南方之風持續吹拂,引來源源不絕靈感的雨水灌溉滋養文學的種子,使文學的蹤跡不再縹緲虛幻,而是在臺南的每條街道、每棟樓房、每個轉角、甚至每處角落成長茁壯,永存在這個我們最熟悉的文學城市。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  葉澤山

 

 

編輯序

臺南人的文化輝光

 

    二○一九年「臺南作家作品集(第九輯)」經評審委員會評審,共選出八家作品出版,以下簡單介紹。

 

    推薦邀稿部份有四家:

 

    一、黃靈芝原作  阮文雅編譯  黃靈芝小說選

 

    二、劉耿一  自畫像  曾雅雲編  散文集

 

    三、吳東晟  素涅集  古典詩集

 

    四、葉姿吟  臺灣地方文學獎考察──以南瀛文學獎為主要觀察對象  研究論文

 

    黃靈芝(1928──2016)本名黃天驥,出身府城世家,是一位有多樣才華的藝術家,文學方面則是戰後以日語創作的臺灣作家,包括俳句、短歌、評論、詩、小說、散文等。二十歲時就以日文創作短篇小說〈蟹〉,歷經修改,四十歲時自譯成中文發表,獲得吳濁流文學獎,然而平生創作多使用日文,自費出版《黃靈芝作品集》致贈友好,一般讀者,難得寓目。日本學者岡崎郁子鑽研黃靈芝的創作,出版選集《宋王之印》和專著《黃靈芝的文學軌跡──一位戰後以日語創作的臺灣作家》,這位戰後臺灣文學奇葩的成就,才越來越受矚目。阮文雅選譯了黃氏創作小說,三十萬字兩冊,是當代文壇盛事。

 

    劉耿一(1938──)出身柳營劉氏世家,父親劉啓祥是臺灣現代美術史上第一世代的畫家;劉耿一於東京出生,戰後返臺,承續父親之志,以油畫和油性粉彩創作,畫壇稱其「充滿悲天憫人的情懷,在遼闊的天地之中,描寫人在大自然的和諧與矛盾,同時也反映了熱愛生活與藝術感知的溫情批判。」這位兼有「專業畫家」和「環境的冒險家」,除了多次的畫展豐盈了臺灣社會、為人生作紀錄,《自畫像》一書則是一部文字書寫的藝術家生平告白。

 

吳東晟的古典詩集和葉姿吟的論文受評審委員會的肯定,顯示「作家作品集」的多樣與包容。古典詩的創作雖已不是主流,優良傳統尤需護持,吳氏創作在騷壇已獲佳評,結集出版,正可以昭示未來的精進;而葉氏的研究論文,考察各縣市政府主辦的文學獎,尤其以「南瀛文學獎」作為主要對象,除了地緣因素之外,也是對頗富聲名、創作和評審都是一時之選的「南瀛文學獎」的總結和檢討,提供今後地方文學獎的續辦參考。

 

    徵集作品部份,來稿十二部,入選四種:

 

    一、黃徙  台江大海翁  臺語詩集

 

    二、蕭文  追尋府城  報導文學

 

    三、林益彰  南國囡仔  臺、華、客三語詩

 

    四、吳嘉芬  火種/Hué-tsing  臺語散文

 

    這四部書中,蕭文之外的三部均為臺語書寫,林益彰兼有臺、華、客語的創作,更顯示新一代創作者的語言才華和語言平權的肯認,相對來說,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從文學獎到作家作品集的徵輯,對多元語言的鼓勵,已經有相當的成果,臺語詩和臺語散文的佳構,已經是臺南市文學的特色之一了。至於蕭文深入臺南各角落,實地踏查、引證文獻,平實的紀錄中捕捉府城昔日面貌,是報導文學的上品,認識臺南的最佳參考書。

 

    各縣市出版「作家作品集」大概在1990年左右由臺中縣文化中心拔得頭籌,此一出版方向兼具有整理前輩作家、鼓舞新進作家以介紹和提振地方的文學風氣,此一明確與正向的地方文化行政,得到其他縣市政府的認同,陸續施行。同時,臺灣文學的教學與研究的體制化,有心的學者參與地方文學的建設,使得此一出版政策,歷經三十年而持續不衰。「臺南作家作品集」兼容臺南縣市分治時期的「府城」和「南瀛」的成就,每年都可以有極佳的陣容呈現,是臺南人的文化輝光。可喜而可賀。

 

陳萬益

 

 

自序

 

    臺南是臺灣第一個與西方文化接觸的地方。一八八七年,臺灣府治遷往中部前,臺南做臺灣府治長達數百年的時間,如此長的時間中,臺南累積相當深厚的生活記錄。我從小在臺南長大,基於對故鄉深厚的情感,不斷地追尋這片土地上的故事,全文分為「人物:為城市寫歷史」、「古老的小鎮:安平,古名『大員』」、「臺南臺地:臺南東區」、「鷲嶺:蹲踞大鳥的城市」、「沙丘上的市區:府城南境」以人物的紀述和地景的變遷重塑臺南的今昔。

    目前出版的作品:《水交社記憶》、《小方框裡的大臺南》以及《府城竹籬笆歲月》共三本書,這次是以另一個角度描繪臺南市。

 

蕭文  二○一九年四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