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品

Publications

書籍
南關線三大廟王醮暨遊社:藝陣
  • 作者:
    黃文博、張耘書、戴瑋志、黃文皇
  • 出版者: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 出版日期:
    民國109年12月
  • ISBN/ISSN:
    978-986-5430-69-6
  • GPN:
    1010901969
  • 語言:
    繁體中文
  • 規格:
    軟精裝/30.5*20.5cm/191頁
  • 定價:
    NT$450元

│內容簡介│

 

南關線三大廟的交陪關係深厚,每逢王醮祭典,主辦廟宇與其他兩廟便會全體動員,轄境內各庄紛紛籌組陣頭,共同慶贊遶境,參與的陣頭數量與遶境規模皆十分可觀,不僅展現出對民間信仰的虔誠,更具民俗文化價值。

 

關廟山西宮、歸仁仁壽宮、保西代天府等3廟,自早即建立三角結盟(三角交陪)關係,相互交陪也彼此「放伴」(pang-phuann),只要其中一廟舉行王醮,另兩廟香境內庄頭都得必須出陣襄贊參與遶境,增添醮典光彩與熱鬧氣氛,久之成俗,成為南關線王醮的一大特色。

 

 

│目錄│

 

004  臺灣璀璨的民俗明珠─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局長序

005  文化資產的珍貴紀錄─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序

006  看見陣頭的精微之美─作者序

 

008  前言

014  第一章  歸仁仁壽宮香境與藝陣

064  第二章  保西代天府香境與藝陣

104  第三章  關廟山西宮香境與藝陣

164  第四章  結論

182  註譯

188  參考書目

 

 

│書序│

 

臺灣璀璨的民俗明珠

 

    2015年至2018年的4年間,歸仁仁壽宮、保西代天府(大人廟)和關廟山西宮等「南關線三大廟」,接續辦理「慶成五朝王醮」,密集的連動舉行備受地方關心民俗之雅好人士關注;2018年10月,趁著關廟山西宮舉行12年一科王醮暨遊社的機會,臺南市政府文化局以「關廟山西宮遶境暨王醮祭典(南關線三大廟王 醮暨遶境)」為名,提報登錄重要民俗後,本局隨即啟動審議機制,邀請本屆民俗審議會委員林承緯、林茂賢、邱彥貴、黃文博、簡榮聰、戴文鋒、謝國興等7位,與本人共同進行兩天一夜的現場訪查,短短時間裡,我們看到了幾個重要的儀俗如:王船點艙、王府行儀、普渡、接禮、交陪境遶境、食飯擔、辭駕等,部分委員另參與送王儀式,完整觀察此俗。2019年5月,文化部召開重要民俗審議會,最後以「南關線三大廟王醮暨遊社」名稱通過審議,並於2019年11月完成授證,由鄭麗君部長親自主持,正式宣告此一重要民俗。

    在關廟山西宮王醮暨遊社舉行當時,臺南市府也同時啟動「南關線三大廟王醮祭典調查研究暨拍攝紀錄」案並獲本局專案補助,在專業團隊努力下,完成此俗各項儀典的完整紀錄,成果極為豐碩。為使此一專書普及雅好人士,本局再予補助出版,並將原成果報告書分為《史地與香境》、《藝陣》和《王醮遊社與文資》等三冊及附有影像全紀錄光碟。相信這樣細緻、完整、文圖並茂的文史專書,將有助滿足國人對重要民俗「南關線三大廟王醮暨遊社」的興趣與關心,亦有助於未來共同推動保存維護與經驗傳承。

    南關線三大廟獨有的王醮暨遊社信仰生態,早已共同建立「許縣溪流域王船祭典系統」,這般現象,放諸臺灣整個民間信仰作觀察,應係獨一無二的,特別是三大廟的交陪連結關係,更能突顯其特殊性;這套專書除了可作為三大廟及其廣大信眾參採、紀念之外,亦可供文化主管機關、保存者與研究單位進一步作為保存、研究與業務推展、教育之用。感謝參與計畫的所有學者專家、攝影家,以及三大廟所有委監、鄉親的支持協助,讓「南關線三大廟王醮暨遊社」成為臺灣一顆璀璨的民俗明珠。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局長  施國隆

 

 

文化資產的珍貴紀錄

 

    「南關線三大廟王醮暨遊社」是我國新登錄的「重要民俗」,為臺南市第五個國家級無形文化資產。所謂「南關線三大廟」,指的是歸仁仁壽宮、保西代天府(大人廟)和關廟山西宮等,自古即有「三角交陪」情誼,當其中任一座宮廟舉辦王醮祭典時,其他兩廟所屬香境內所有角頭廟之神轎與陣頭,都會以交陪廟角色出動參與遊社,聲勢與場面皆相當浩大。

    過往,由於舉行期程間隔太長、較少研究成果發表,因而鮮少受到學界注意,2018年因關廟山西宮舉行12年一科的王醮大典,在關廟企業家林昭圍董事長、前文化局長葉佳雄先生等人的提議之下,由本局策劃並聯合三大廟主委、總幹事及各香境負責人,一起申請重要民俗之審議,由於深具文化資產價值,廣受審議委員支持而於2019年通過登錄,三大廟所有信眾皆感與有榮焉,此俗自此躍上臺灣信仰舞臺,而漸打開能見度。

    為重視大臺南民間信仰文化研究及爭取重要民俗審議通過機會,在關廟王醮舉行之前,本局《臺南文獻14輯》特別製作「關廟山西宮王醮」專輯,文資處〈聞芝文資19期〉也出版「山西宮戊戌科五朝王醮特輯」,期間並啟動規模龐大的「南關線三大廟王醮祭典調查研究暨拍攝紀錄」,由黃文博校長擔任計畫主持人,廣泛進行歸仁、關廟及三大廟的歷史、地理、香境、王醮、遊社與藝陣等等議題之調查研究和影像全紀錄。本套書即此一調研計畫成果報告書的精華版,分設《史地與香境》、《藝陣》和《王醮遊社與文資》等三書,完整呈現「南關線三大廟王醮暨遊社」的種種文化現象。感謝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的指導玉成、市長的全力支持,也感謝參與調查研究暨拍攝紀錄的所有學者專家、攝影家;這套專書不但會是大臺南文化資產的珍貴紀錄,也會是我國重要民俗保存維護的新典範。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局長  葉澤山

 

 

看見陣頭的精微之美

 

    藝陣在臺灣民間信仰中扮演著極為重要角色,是廟會慶典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其豐富多樣的演出形式與團隊組織形態,兼具酬神娛樂與凝聚人群等功能,堪稱臺灣民間最具活力的文化。南關線三大廟彼此交陪關係深厚,每逢王醮祭典,三大廟香境內各庄連動,籌組陣頭的數量與遶境規模,皆十分可觀,不僅展現出對民間信仰的虔誠,也演繹這片土地最深刻的脈動。

    當年我的碩士論文是以陣頭為研究主題,曾經非常貼近陣頭,對於民間陣頭的技藝展演,以至背後人群動員所交織出的美學與張力,感到十分動容。踏入南關線進行陣頭調查後,內心則多了幾分震撼,儘管每隔12年以上才舉行一科王醮遊社,陣頭傳續格外不易,然而卻沒消退當地的熱情,信仰的力量依舊在此沸騰;而講究人情交陪與重視禮數,更使南關線的陣頭,呈現出迥異於其他地區的特色。透過訪談撰述,除了真實的呈現這些陣頭文化與技藝傳承的面貌之外,也希望能藉此機會廣泛且深入的瞭解地方陣頭資源,俾以未來有機會將具藝術性、特殊性與地方性的陣頭,陸續提報文化資產,讓南關線傳統陣頭得以保存維護。

    此次的調查計畫,感謝在地耕耘許久的戴瑋志、黃文皇兩位學弟戮力幫忙,以及黃文博校長的擘畫,本書才能全面觀照南關線的陣頭文化,更感謝文化資產局、臺南市政府文化局的重視並編列預算出版。陣頭始自民間,傳唱舞動間充分展現出在地的生命力,南關線三大廟的陣頭豐富多彩,各有特色,部分更具指標性意義,透過本書的紀錄,期盼能讓更多人認識並看見南關線陣頭的精微之美。

 

作者

張耘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