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品

Publications

書籍
南關線三大廟王醮暨遊社:史地與香境
  • 作者:
    黃文博、吳建昇
  • 出版者: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 出版日期:
    民國109年12月
  • ISBN/ISSN:
    978-986-5430-68-9
  • GPN:
    1010901968
  • 語言:
    繁體中文
  • 規格:
    軟精裝/30.5*20.5cm/223頁
  • 定價:
    NT$450元

│內容簡介│

 

「南關線」是一個概括性的地理名詞,指的是臺南府城往東到關廟一線的地帶之謂,以起點臺「南」與終點「關」廟各取一字而成「南關」線;而「南關線三大廟」則指位在此一線上的歸仁仁壽宮、保西代天府(大人廟)和關廟山西宮等3座具指標性宮廟之謂,故被以「臺灣府東門城外三大廟」合稱。

 

這三里地方緊密相連,在歷史發展呈現彼此依存與相互影響的關係。本書主要針對這三座大廟所在地的歷史背景及地理環境進行探討,希冀藉此對南關線三大廟所在環境及背景的歸仁與關廟,能夠有更進一步的了解與認識。

 

 

│目錄│

 

004  臺灣璀璨的民俗明珠─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局長序

005  文化資產的珍貴紀錄─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序

006  在地歸屬的根源─作者序

 

008  前言

012  第一章  歸仁的歷史與地理

030  第二章  歸仁仁壽宮的香境

080  第三章  保西代天府的香境

114  第四章  關廟的歷史與地理

130  第五章  關廟山西宮的香境

188  第六章  結論

204  註譯

220  參考書目

 

 

│書序│

 

臺灣璀璨的民俗明珠

 

    2015年至2018年的4年間,歸仁仁壽宮、保西代天府(大人廟)和關廟山西宮等「南關線三大廟」,接續辦理「慶成五朝王醮」,密集的連動舉行備受地方關心民俗之雅好人士關注;2018年10月,趁著關廟山西宮舉行12年一科王醮暨遊社的機會,臺南市政府文化局以「關廟山西宮遶境暨王醮祭典(南關線三大廟王 醮暨遶境)」為名,提報登錄重要民俗後,本局隨即啟動審議機制,邀請本屆民俗審議會委員林承緯、林茂賢、邱彥貴、黃文博、簡榮聰、戴文鋒、謝國興等7位,與本人共同進行兩天一夜的現場訪查,短短時間裡,我們看到了幾個重要的儀俗如:王船點艙、王府行儀、普渡、接禮、交陪境遶境、食飯擔、辭駕等,部分委員另參與送王儀式,完整觀察此俗。2019年5月,文化部召開重要民俗審議會,最後以「南關線三大廟王醮暨遊社」名稱通過審議,並於2019年11月完成授證,由鄭麗君部長親自主持,正式宣告此一重要民俗。

    在關廟山西宮王醮暨遊社舉行當時,臺南市府也同時啟動「南關線三大廟王醮祭典調查研究暨拍攝紀錄」案並獲本局專案補助,在專業團隊努力下,完成此俗各項儀典的完整紀錄,成果極為豐碩。為使此一專書普及雅好人士,本局再予補助出版,並將原成果報告書分為《史地與香境》、《藝陣》和《王醮遊社與文資》等三冊及附有影像全紀錄光碟。相信這樣細緻、完整、文圖並茂的文史專書,將有助滿足國人對重要民俗「南關線三大廟王醮暨遊社」的興趣與關心,亦有助於未來共同推動保存維護與經驗傳承。

    南關線三大廟獨有的王醮暨遊社信仰生態,早已共同建立「許縣溪流域王船祭典系統」,這般現象,放諸臺灣整個民間信仰作觀察,應係獨一無二的,特別是三大廟的交陪連結關係,更能突顯其特殊性;這套專書除了可作為三大廟及其廣大信眾參採、紀念之外,亦可供文化主管機關、保存者與研究單位進一步作為保存、研究與業務推展、教育之用。感謝參與計畫的所有學者專家、攝影家,以及三大廟所有委監、鄉親的支持協助,讓「南關線三大廟王醮暨遊社」成為臺灣一顆璀璨的民俗明珠。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局長  施國隆

 

 

文化資產的珍貴紀錄

 

    「南關線三大廟王醮暨遊社」是我國新登錄的「重要民俗」,為臺南市第五個國家級無形文化資產。所謂「南關線三大廟」,指的是歸仁仁壽宮、保西代天府(大人廟)和關廟山西宮等,自古即有「三角交陪」情誼,當其中任一座宮廟舉辦王醮祭典時,其他兩廟所屬香境內所有角頭廟之神轎與陣頭,都會以交陪廟角色出動參與遊社,聲勢與場面皆相當浩大。

    過往,由於舉行期程間隔太長、較少研究成果發表,因而鮮少受到學界注意,2018年因關廟山西宮舉行12年一科的王醮大典,在關廟企業家林昭圍董事長、前文化局長葉佳雄先生等人的提議之下,由本局策劃並聯合三大廟主委、總幹事及各香境負責人,一起申請重要民俗之審議,由於深具文化資產價值,廣受審議委員支持而於2019年通過登錄,三大廟所有信眾皆感與有榮焉,此俗自此躍上臺灣信仰舞臺,而漸打開能見度。

    為重視大臺南民間信仰文化研究及爭取重要民俗審議通過機會,在關廟王醮舉行之前,本局《臺南文獻14輯》特別製作「關廟山西宮王醮」專輯,文資處〈聞芝文資19期〉也出版「山西宮戊戌科五朝王醮特輯」,期間並啟動規模龐大的「南關線三大廟王醮祭典調查研究暨拍攝紀錄」,由黃文博校長擔任計畫主持人,廣泛進行歸仁、關廟及三大廟的歷史、地理、香境、王醮、遊社與藝陣等等議題之調查研究和影像全紀錄。本套書即此一調研計畫成果報告書的精華版,分設《史地與香境》、《藝陣》和《王醮遊社與文資》等三書,完整呈現「南關線三大廟王醮暨遊社」的種種文化現象。感謝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的指導玉成、市長的全力支持,也感謝參與調查研究暨拍攝紀錄的所有學者專家、攝影家;這套專書不但會是大臺南文化資產的珍貴紀錄,也會是我國重要民俗保存維護的新典範。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局長  葉澤山

 

 

在地歸屬的根源

 

    「南關線三大廟王醮暨遊社」是府城東郊地方的民俗活動,其香境範圍包含今日的關廟、歸仁、龍崎等地區,清代以前這些地方分屬新豐里、歸仁北里、保大西里等轄域,由於三里在地理環境上緊密相連,歷史發展也存在著相互影響的關係,故在過往也有被合稱為「東鄉」、「中路」地方等。而在三大里內各有一座具悠久 歷史的里廟,亦即新豐里「關帝廟」(關廟山西宮)、歸仁北里「大道公廟」(歸仁仁壽宮)、保大西里「大人廟」(保西代天府),這三大里廟自古就有「三角交陪」情誼,堪稱信仰共同體,當其中任一里廟舉辦王醮遊社(遶境)時,其他兩廟所屬香境內的所有角頭廟之神轎、陣頭與信眾,都會以交陪廟角色,自發性的參與各項科儀,讓定期或不定期的王醮都能熱鬧而隆重,也成為臺灣民俗活動的一大盛事。

    有關「南關線三大廟王醮暨遊社」,讓許多人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可能是此區宋江武陣成員以「低身蹲走」的拜廟方式(類似鴨子走路),傳說這源自於過往狩獵文化的遺留,雖然未考證此一說法的真實性,不過我們相信這樣的特殊性,確實可能與地理環境或歷史背景有關。對於地方民俗文化的認識,先從認識一地的山川水文開始,再爬梳整理與地方相關的歷史紀錄,這是進行地方研究的基礎工作,且亦可能從中發現與民俗文化相關的重要例證,這是地方歷史研究具有學術價值的緣由。尤其大規模的宗教活動,往往是整合地方勢力、建構文化群體自我認同與地方認同的方式,無論是前因、或許是後果,這些宗教活動在歷經長久的歲月發展後,已逐漸把人們緊密的團結在一起,強化了民眾間彼此的內聚,成為對地方歸屬的根源。

    本書主要在於介紹「南關線三大廟王醮暨遊社」所在區域的歷史地理與香境轄域,除前言與結論外,內文主要分為五章,前三章為歸仁的歷史地理、歸仁仁壽宮的香境、保西代天府的香境,後二章為關廟的歷史與地理、關廟山西宮的香境等,由吳建昇與黃文博所合著,依循各自專長領域,進行資料蒐集、分析解讀及文獻闡述,並結合田野調查,通過合作而成。本書也期望能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讓更多人一起關心南關線的歷史文化與文資保存。

 

作者

吳建昇

黃文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