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陳冠傑
經歷
1978年生,臺南市安定蘇厝人
逢甲大學交通工程與管理學系畢業
現任職於優昇機械企業社 專案經理
長興宮第13屆管理委員會 副總幹事
參與計畫
2014年
《與千歲爺有約──台南蘇厝長興宮七朝瘟王大醮典》,多人合著,蘇厝長興宮
2016年
《蕭壟香──佳里玉勅皇勅金唐殿乙酉香科記實》,多人合著,佳里玉勅皇勅金唐殿
│目錄│
004 市長序
006 局長序
008 處長序
010 作者序
012 作者簡介
014 文化資產指定
176 參考書目
017 第一章 緒論
022 第二章 蘇厝長興宮與十二行瘟王
039 第三章 瘟王祭的組織與籌備
054 第四章 打造神舟:王船製作與儀式
078 第五章 代天巡狩:瘟王醮典
108 第六章 千歲儀典:王府行儀
134 第七章 科儀禳災:七朝王醮
167 第八章 結論
│書序│
市長序
從在地啟程 發現文化軟實力
「土地」有著什麼樣的意義?又該如何讓人們看見並理解自己的家鄉?身為臺南市民,也是臺南市的大家長,一路走來始終這樣思考著。在「國際化」與「全球化」掛帥的時代,網路媒體無遠弗屆,我們在追逐世界潮流,認識各國文化的同時,卻往往忽略自己「土地」與「家鄉」所展現的特殊性,而這也正是我們得以被國際看見的最佳媒介。
因此,臺南市政府不斷推動「回歸在地」的工作,期盼在臺南深厚的文化底蘊中發掘迷人的要素,並進一步建構鮮明的「臺南價值」。自古以來,多元、多樣的異國文化在臺南交會、激盪,迸發出燦爛的火花,譜出屬於臺南特有的文化樂章,更形塑出豐富的文化資產,透過廟宇、建築以及豐富的民俗、傳統藝術,將先民的歷史記憶融入日常生活中,傳承至今。
「大臺南文化資產叢書」持續以深入淺出的方式描繪臺南多元的文化資產,今年第七輯即將付梓,呈現《將軍苓仔寮保濟宮冬至送火王》、《安定長興宮瘟王祭》以及《安定真護宮王船祭》的在地故事,系統性地留下對於土地與家鄉文化的熱愛與深刻紀錄,並訴說其背後所蘊含的先人智慧與真摯情感,進一步建構「臺南學」知識;也希冀藉由書寫臺南獨具魅力的文化資產,成為接軌世界的重要窗口,展現臺灣文化多元性與獨特性,讓臺南文化從地方啟程,航行全球。
臺南市 市長 黃偉哲
局長序
守護在地文資 感受鄉土之美
「大臺南文化資產叢書」第七輯即將付梓,本輯聚焦無形文化資產:《將軍苓仔寮保濟宮冬至送火王》、《安定長興宮瘟王祭》、《安定真護宮王船祭》,在黃文博校長的主持編輯下,大臺南文化資產之精彩,躍然紙上。
「大臺南文化資產叢書」走過多個年頭,我們持續邀請文史專家、學者系統性地紀錄臺南的文化資產,透過精采的圖片與淺顯易懂的文字,將臺南珍貴的文化資產,介紹給大眾,並期盼藉此建構完整的臺南文化資產知識庫,以利後續運用及推廣工作的推動。
臺南悠久且特殊的歷史進程,造就豐富的有形及無形文化資產,不僅反映技術、藝術、歷史上的價值,也是人們長期與自然、社會互動下,代代相傳、無可取代的珍貴記憶,更蘊藏人們敬天知命、文化傳承的情感,而本輯聚焦的三項民俗,體現在地居民緊密的信仰情感與團結精神,以及臺南土地濃厚的人情韻味。
作為在地記憶的守護者,文化局始終致力於文化資產的保存工作,在承繼傳統的同時,期盼以創新多元的方式,挖掘臺南源源不絕的文化內涵,展現臺南歷久彌新的風貌。誠摯邀請各位一同認識文化資產,感受臺南在地文化記憶的溫度。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局長 葉澤山
處長序
書寫臺南文資 紀錄人文之美
《大臺南文化資產叢書》出版計畫,今年已邁入第七輯,文化資產管理處肩負文化資產保存與傳承推廣的使命,透過調查研究紀錄臺南文化資產,留下臺南文資瑰寶的多元風貌。本輯內容包含三項獨具意義的無形文化資產:《將軍苓仔寮保濟宮冬至送火王》、《安定長興宮瘟王祭》與《安定真護宮王船祭》;這些都是臺南的常民文化資產,源於日常生活,展現先民面對未知災厄的應對方式及自處態度,以及對家鄉濃烈的認同感,充滿在地醇厚的人情味。
《將軍苓仔寮保濟宮冬至送火王》已有百年的歷史,是臺南鹽分地帶具代表性的民俗儀式。作者張淑賢詳細爬梳苓仔寮送火王習俗的悠長歷史及整體祭儀的過程,也介紹水符及黑龜粿在儀式中所代表的特殊意涵,呈現因地制宜的地區特色。
《安定長興宮瘟王祭》據文獻記載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參與活動者多為在地居民,仍保有許多傳統儀禮,在曾文溪流域所舉辦的王醮慶典,也都與長興宮多有直接或間接性的關聯,在王醮祭典中的各項儀式,也受到長興宮瘟王祭的深刻影響。作者陳冠傑除了調查歷史資料、紀錄醮科的過程,更詳細解析瘟王祭王船的建造過程及特色。
《安定真護宮王船祭》是蘇厝地區具代表性的王船祭典,作者周宗楊及吳明勳針對真護宮王船祭進行踏查與紀錄,發現該民俗舉辦的歷史雖然較短,但型制完整,且其永祀王船凱旋號,船車合一,每逢科年便代表真護宮出巡繞境,相當特殊吸睛,可謂臺南地區風格鮮明的王船醮典。
臺南文化資產管理處感謝每位作者的辛勞與奉獻,讓《大臺南文化資產叢書》第七輯可以順利出版,期盼透過持續書寫臺南豐富的文化資產,為臺南文化根基提供茁壯的養分與力量,不斷發掘臺南在地的人文之美。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處長 林喬彬
作者序
我們家從民國65年長興宮丙辰科王醮,我的祖父陳甲寅桮選擔任協會首,就開始為千歲爺服務,現為總趕公的大輦乩手;而我的父親陳燕輝也曾任建醮總務、宋江陣的副總管東,現為王府房科及祭祀主任;至於我是從民國95年丙戌科時,長興宮正乏文宣人手,我便自告奮勇負責文宣企劃,籌辦瘟王祭的民俗文化活動;從此我們家三代就一直為長興宮的千歲爺效勞奉獻至今。
誠摯感謝黃文博校長的邀約,讓身為在地子民的我,有機會為家鄉廟宇代天巡狩十二行瘟王的信仰作紀錄並彙集成冊。蘇厝長興宮的瘟王祭,雖然香科規模不及西港、佳里、土城,但其王醮科儀內容卻鉅細靡遺,也保留相當傳統的古禮,是曾文溪流域具有代表性的王醮風俗。本書除了介紹長興宮王醮的歷史外,依王醮內容分成「瘟王祭的組織與籌備」、「打造神舟:王船製作與儀式」、「代天巡狩:瘟王醮典」、「千歲儀典:王府行儀」、「科儀禳災:七朝王醮」等章節來說明,呈現長興宮瘟王祭的內涵與特色。
本書能夠付梓,在此感謝長興宮管理委員會名譽主委蘇本雄、主委詹偉修暨全體委員和我父親王府正案陳燕輝的指導;房科組組長蘇錦樹、組員王同域、楊國華、李天祥、王清淵、楊斐凱等前輩於王府行儀的協助;及書記陳秀雲、回鄉文創陳世賢提供王醮王船等相關寶貴資料;另外提供本書相關照片的劉家豪、黃志純、許評註、劉明同、李家昇等前輩朋友們,也要致上最高的謝意,讓本書輔以圖文並茂呈現主題,有身歷其境的感受。
初次接受任務,經驗生疏,幸有學界師長黃名宏、洪瑩發、吳明勳、周宗楊、黃文皇等先進的建議與鼓勵,讓本書終於順利完稿。能為家鄉珍貴的無形文化資產「瘟王祭」撰書深感榮幸,期望在本書出版後,讓更多人進一步體認蘇厝長興宮「瘟王祭」宗教儀式的意義與內涵,並珍視真正屬於臺南的本土民俗文化。
陳冠傑
第一章 緒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