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品

Publications

書籍
自畫像
  • 作者:
    作者:劉耿一/主編:曾雅雲
  • 出版者: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遠景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民國109年11月
  • ISBN/ISSN:
    978-986-5430-11-5
  • GPN:
    1010900847
  • 語言:
    繁體中文
  • 規格:
    平裝/20.9*14.6cm/253頁
  • 定價:
    NT$280元

│內容大綱│

 

其實,人還有一副隱藏性面貌,鮮為人知......

 

平日生活對著鏡子,盥洗梳理穿戴衣帽,映現鏡面的那副臉孔,就好像是個人存在的標誌。其實,人還有一副隱藏性面貌,鮮為人知……我多年來創作許多自畫像,並不去考究外顯樣貌的形似與否,但這視覺性的形式,仍是深入內蘊心靈世界,以獲得真相的門徑……凝視這些作品,比直接面對我這個人,能夠更清晰地看見我。

──劉耿一

 

本書為知名畫家劉耿一的自傳,全書透過:旅程、生活隨筆、創作筆記、信札四輯回顧家族史、六十年創作生涯走過的足跡,以及不同時期追尋藝術創作的心路歷程,不只是一本畫家的創作札記,更是一位嚴肅追求藝術生命的畫家的散文創作。

──鄭烱明

 

 

│作者簡介│

 

劉耿一

1938年生於日本東京,八歲時闔家返回臺灣,童年時代在臺南柳營的田野嬉遊,成為他嚮往大自然、追索理想美的開端。青年時期從高雄市區遷居大樹鄉小坪村,受父親劉啟祥先生啟蒙,走向藝術的途徑。

1970年代任教恆春國中的階段,開始透過繪畫、造型木作和散文寫作,記錄個人心境。後來歷經重返都會生活、歐洲文化巡禮、旅居紐西蘭、復歸南臺灣的生命旅程,他努力深化創作語彙,來表述他在歲月波濤中的感念與反思。

 

 

│目錄│

 

002  局長序  尋訪臺南的文學蹤跡  葉澤山

004  編輯序  臺南人的文化輝光  陳萬益

008  推薦序  尋覓一條令人悸動的生命之河  鄭烱明

 

輯一  旅程

020  我的世界

035  時光的映像

092  一個探尋的窗口

099  父親與我們的家園

115  告別與懷念

119  倒流的時光

128  拉溫尼奇象

131  忽帕拉紀事

136  給妻的生日禮物

 

輯二  生活隨想

144  鄉野之歌

148  彩光與黝暗

153  愛河橋上的父親

156  清晨微明

158  記憶中的景緻

160  頤樓歲月

163  潮流

165  憑持記憶的旅行

167  定睛看著舊畫作

 

輯三  創作筆記

170  創作札記

185  無悔的選擇

188  自選展自序

190  一種創作和展覽的觀念

192  創作隨筆

199  創作自述

215  褐色年代

217  一位藝術工作者的獨白

221  千禧年回顧

225  自畫像

 

輯四  信札

230  〈之一〉致顏娟英老師

236  〈之二〉致顏娟英老師

244  〈之三〉致張妮娜老師

248  〈之四〉致顏娟英老師

 

 

│書序│

 

局長序

尋訪臺南的文學蹤跡

 

    遠眺昔日遼闊的臺江內海,沙鯤層疊起伏,春潮連綿不絕,彷彿低語吟詠過去遺留的古老詩篇;充滿南國氣息的鳳凰花滿開於府城七丘之上,如熱情奔放的火種璀璨耀眼,燃燒躍動來往遊人過客的思緒。在這有靈之地,許多文學作家以筆墨涅染,讓文字於紙張舒展心內無法言語的悸動、眷戀、感懷或理念。四百年以來,歷史、文化、文學及藝術在這塊地方彼此交會相識,在永無止盡的文學饗宴中,描繪一幅幅獨屬於臺南的美麗畫像。

 

    文學的身影彷彿來無影去無蹤,其實一直都在你我的心中。

 

    《臺南作家作品集》於2020年發行第九輯,以文學之都為目標持續構築本市獨特的文學氛圍,精選眾多出色作家的優秀作品。本次入選4件作家作品以及4件推薦邀約作品,計收錄8件值得反覆品味的文學佳作,內容豐富精采,横跨古典與現代之間,不僅有詩、小說、散文和學術論文等,且包含華文、臺語文、客語文創作,顯示本市文學特有的包容與多樣性。

 

    入選作品中,黃徙《台江大海翁》以臺語現代詩紀錄人情世事的百態樣貌;蕭文《追尋府城》深入探索府城的往昔風貌;林益彰《南國囡仔》運用臺語、華語、客語書寫詩篇,題材廣泛而形式多變;吳嘉芬《火種 /Hué-tsing》深刻展現臺語散文的魅力。在推薦邀約作品的部分,則有以日文寫作的臺灣文藝作家黃靈芝的《黃靈芝小說選》;青年詩人吳東晟第二部古典詩集《素涅集》;研究地方文學發展的葉姿吟《臺灣地方文學獎考察──以南瀛文學獎為主要觀察對象》;以及藝術家劉耿一的隨筆信札散文總集《自畫像》。

 

    徘徊漫步於磚道上,穿梭在狹窄的巷弄間,驀然回首,原來到處皆有文學的芳蹤。文學建構城市的樣貌,因此本市將持續發揚推廣文學創作,耕耘優良文學環境,期望這股南方之風持續吹拂,引來源源不絕靈感的雨水灌溉滋養文學的種子,使文學的蹤跡不再縹緲虛幻,而是在臺南的每條街道、每棟樓房、每個轉角、甚至每處角落成長茁壯,永存在這個我們最熟悉的文學城市。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  葉澤山

 

 

編輯序

臺南人的文化輝光

 

    二○一九年「臺南作家作品集(第九輯)」經評審委員會評審,共選出八家作品出版,以下簡單介紹。

 

    推薦邀稿部份有四家:

 

    一、黃靈芝原作  阮文雅編譯  黃靈芝小說選

 

    二、劉耿一  自畫像  曾雅雲編  散文集

 

    三、吳東晟  素涅集  古典詩集

 

    四、葉姿吟  臺灣地方文學獎考察──以南瀛文學獎為主要觀察對象  研究論文

 

    黃靈芝(1928──2016)本名黃天驥,出身府城世家,是一位有多樣才華的藝術家,文學方面則是戰後以日語創作的臺灣作家,包括俳句、短歌、評論、詩、小說、散文等。二十歲時就以日文創作短篇小說〈蟹〉,歷經修改,四十歲時自譯成中文發表,獲得吳濁流文學獎,然而平生創作多使用日文,自費出版《黃靈芝作品集》致贈友好,一般讀者,難得寓目。日本學者岡崎郁子鑽研黃靈芝的創作,出版選集《宋王之印》和專著《黃靈芝的文學軌跡──一位戰後以日語創作的臺灣作家》,這位戰後臺灣文學奇葩的成就,才越來越受矚目。阮文雅選譯了黃氏創作小說,三十萬字兩冊,是當代文壇盛事。

 

    劉耿一(1938──)出身柳營劉氏世家,父親劉啓祥是臺灣現代美術史上第一世代的畫家;劉耿一於東京出生,戰後返臺,承續父親之志,以油畫和油性粉彩創作,畫壇稱其「充滿悲天憫人的情懷,在遼闊的天地之中,描寫人在大自然的和諧與矛盾,同時也反映了熱愛生活與藝術感知的溫情批判。」這位兼有「專業畫家」和「環境的冒險家」,除了多次的畫展豐盈了臺灣社會、為人生作紀錄,《自畫像》一書則是一部文字書寫的藝術家生平告白。

 

吳東晟的古典詩集和葉姿吟的論文受評審委員會的肯定,顯示「作家作品集」的多樣與包容。古典詩的創作雖已不是主流,優良傳統尤需護持,吳氏創作在騷壇已獲佳評,結集出版,正可以昭示未來的精進;而葉氏的研究論文,考察各縣市政府主辦的文學獎,尤其以「南瀛文學獎」作為主要對象,除了地緣因素之外,也是對頗富聲名、創作和評審都是一時之選的「南瀛文學獎」的總結和檢討,提供今後地方文學獎的續辦參考。

 

    徵集作品部份,來稿十二部,入選四種:

 

    一、黃徙  台江大海翁  臺語詩集

 

    二、蕭文  追尋府城  報導文學

 

    三、林益彰  南國囡仔  臺、華、客三語詩

 

    四、吳嘉芬  火種/Hué-tsing  臺語散文

 

    這四部書中,蕭文之外的三部均為臺語書寫,林益彰兼有臺、華、客語的創作,更顯示新一代創作者的語言才華和語言平權的肯認,相對來說,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從文學獎到作家作品集的徵輯,對多元語言的鼓勵,已經有相當的成果,臺語詩和臺語散文的佳構,已經是臺南市文學的特色之一了。至於蕭文深入臺南各角落,實地踏查、引證文獻,平實的紀錄中捕捉府城昔日面貌,是報導文學的上品,認識臺南的最佳參考書。

 

    各縣市出版「作家作品集」大概在1990年左右由臺中縣文化中心拔得頭籌,此一出版方向兼具有整理前輩作家、鼓舞新進作家以介紹和提振地方的文學風氣,此一明確與正向的地方文化行政,得到其他縣市政府的認同,陸續施行。同時,臺灣文學的教學與研究的體制化,有心的學者參與地方文學的建設,使得此一出版政策,歷經三十年而持續不衰。「臺南作家作品集」兼容臺南縣市分治時期的「府城」和「南瀛」的成就,每年都可以有極佳的陣容呈現,是臺南人的文化輝光。可喜而可賀。

 

陳萬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