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品

Publications

書籍
臺語常用語 增訂版
  • 作者:
    石萬壽編著
  • 出版者: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 出版日期:
    民國103年3月
  • ISBN/ISSN:
    978-986-04-0562-0
  • GPN:
    1010300284
  • 語言:
    繁體中文
  • 規格:
    平裝/21*14.9cm/666頁
  • 定價:
    NT$600元

|內容簡介|

 

    有鑑於一般民眾視臺語為有音無字的語言,成大退休教授石萬壽老師費心廣蒐、彙整常用的臺語詞句,編成「臺語常用語」。近年石老師陸續研究、新增更多詞句,兼考訂校正原書謬誤之處,重新編輯出版《臺語常用語  增訂版》,希望能提供文學界、文史界、學術界等社會各領域人士研究參考利用。

    本書以辭書形式編成,書中列出常用臺語語彙,並加以分類為138類,內容豐富,與其說是辭典,更像一本百科全書。

 

 

|作者簡介|

 

石萬壽

一九四四年生,台灣台南市人,立人國小、台南一中、台灣大學歷史系、歷史研究所卒業。

一九七三年高等考試史料編纂人員優等第一名及格,曾任成功大學歷史系所教授,今已退休,改聘兼任教授。

著作以台灣史為主,隋唐史、佛教史、台語等為次,並及於語言、民俗、民族、水利等學科,曾獲台灣文獻傑出研究獎。

 

 

|目錄|

 

012  市長序

014  原版縣長序

016  局長序

018  增訂版序

020  編輯說明

022  臺語之形成

033  臺語之拼音

 

本文

049  1.助詞

051  2.疑詞

054  3.稱謂

057  4.天象

060  5.風雨

063  6.節氣

066  7.年節

070  8.早晏

073  9.寸陰

076  10.暝日

079  11.歲月

081  12.始末

084  13.因果

087  14.數計

090  15.大細

092  16.多寡

095  17.回數

098  18.好歹

101  19.真假

103  20.慾望

106  21.方位

109  22.平洋

111  23.山谷

114  24.水流

117  25.色澤

120  26.植物

123  27.花木

126  28.糧穀

129  29.蔬果

132  30.野鳥

135  31.禽畜

137  32.魚貝

140  33.獸蟲

143  34.農作

146  35.產業

149  36.船運

152  37.車行

155  38.街路

158  39.坊里

161  40.宅舍

164  41.建築

167  42.傢俱

170  43.灶腳

172  44.器械

175  45.品質

178  46.材料

181  47.人群

184  48.家族

187  49.育兒

190  50.長成

192  51.老幼

195  52.情愛

198  53.婚嫁

201  54.婦女

204  55.體格

207  56.容貌

210  57.腹體

212  58.頭殼

215  59.五官

218  60.目識

221  61.聽聞

223  62.唇舌

226  63.言談

229  64.諍辯

232  65.手動

235  66.鬥毆

237  67.腳動

240  68.足行

243  69.粧扮

246  70.衣服

249  71.布鞋

252  72.炊煮

254  73.口食

257  74.飯食

260  75.乾食

264  76.湯食

267  77.點心

271  78.病痛

274  79.治療

277  80.政治

280  81.軍事

283  82.追捕

286  83.詞獄

289  84.契狀

291  85.文書

294  86.書寫

297  87.學習

300  88.教育

303  89.賢智

306  90.宗教

309  91.廟事

313  92.祭祀

316  93.四藝

319  94.清閒

322  95.休眠

325  96.娛樂

328  97.運動

330  98.生活

333  99.拚掃

336  100.毀棄

339  101.工作

341  102.勤勞

344  103.酬金

347  104.商事

350  105.市易

353  106.財稅

356  107.理財

358  108.管理

361  109.經營

364  110.行事

367  111.性情

369  112.喜怒

372  113.修身

375  114.舉止

378  115.事理

381  116.處世

383  117.待客

386  118.交往

389  119.奢吝

392  120.儉貧

394  121.成敗

397  122.知恥

400  123.高傲

403  124.懶愚

406  125.虛偽

409  126.詐賭

411  127.酒色

414  128.責罵

417  129.欺凌

420  130.強橫

422  131.奸惡

425  132.憂愁

428  133.煩躁

431  134.痛苦

433  135.陰毒

436  136.命運

439  137.往生

442  138.殯葬

 

~索引~

447  一劃

448  二劃

450  三劃

458  四劃

470  五劃

484  六劃

497  七劃

509  八劃

526  九劃

545  十劃

563  十一劃

582  十二劃

600  十三劃

617  十四劃

627  十五劃

637  十六劃

645  十七劃

651  十八劃

655  十九劃

658  二十劃

660  廿一劃

661  廿二劃

663  廿三劃

664  廿四劃

665  廿五劃

665  廿六劃

665  廿七劃

666  廿八劃

666  廿九劃

666  三十劃

 

 

|書序|

 

〈市長序〉

傳承本土  臺語湠根

 

    臺語是名列世界語言人口前三十名內的常用語言,也是許多學者公認相當精密、豐富、典雅、優美的文明語言,不僅保存了許多先人的文白念音,也傳承了一代又一代臺灣打拼先民的智慧與文化。

    清德自上任以來,尤為重視母語的傳承與推廣。不僅加強推動各級學校的母語教育及培育母語教學師資,每年舉辦的「臺南文學獎」更設立至少兩個臺語文類組別來支持鼓勵臺語文學創作。於2012年,市府更開風氣之先,出版《臺江臺語文學》季刊,藉以保存、發揚臺灣語文的多樣性,這是國內首次由公部門出版的臺語文學刊物,亦是發揚母語文化的具體實踐。

    除了以教育、獎助、出版等各層面推廣母語外,為擴大推展母語的成效,編臺語冊、臺語教材一直是市府戮力推動的目標。前臺南縣政府時期,特別委由臺語研究泰斗石萬壽教授,將其對於臺語數十年的鑽研論述集結出版《臺語常用語》,該書體例之嚴謹、分類之簡明,深入淺出,堪稱臺語辭典大百科,對於臺語的查閱檢索、分類研究實有相當大的助益。時隔五年,石教授在原有研究的基礎上,增補、修正辭彙,編輯最新《臺語常用語》增訂版,使整體架構更為完整、內容更為周延,實乃令人振奮的佳音。

    「蕃薯落土毋驚爛,風吹日曬根愈湠(thuann)」,臺灣是咱的母親,保存純正的「母土語言」,是我們共同的責任。面對當前全球文化認同迷思,清德認為,唯有認同自己文化的主體性,才能在全球化潮流中,站穩腳步,放眼國際。期望本書的出版,為傳承臺灣本土語言付出心力,讓臺灣文化深根茁壯。

 

臺南市市長  賴清德

 

〈原版縣長序〉

講出民族的性命

 

    語言是一个民族的性命,語言無去矣,這個民族等於是消失矣。日本人治臺期間,為著欲消滅臺灣人的民族意識,叫臺灣人愛講日本話、改日本名;中國國民黨走來臺灣以後,有足長的一段時間,也是禁止臺灣人講臺灣話、客家話、原住民話,伊的目的也是欲消滅臺灣人的民族意識。過往的歷史親像一面鏡,咱未使艮曷行毋著路,講母語是天賦人權,毋管啥人做政府,攏無權利禁止人民講家治的話,顛倒轉來,曷愛用法律、用公權力來保護國內每一个民族的語言假文字。

    8冬前,臺南縣為著欲推展母語,特別編寫2本《南瀛臺語冊》,免費分送全縣國小師生來使用,予誠濟人呵咾;過無幾冬,臺南縣曷開臺灣風氣之先,實施全縣「母語日」,規定拜三全校師生攏愛講母語,上好上課的時,也會當用母語來教冊、來學習,無若久,教育部就學臺南縣的步矣,通令全國實施「母語日」,一直到這也。為著欲知影實施的成效,阮曷實施「母語評鑑」,邀請國內濟濟的臺語專家,做伙來共阮診斷,因此,這幾冬,臺南縣對母語的重視假扑拚,已經有小可仔成績矣。

    為著欲擴大推展母語的成效,編臺語冊、臺語教材一直是臺南縣政府勞力的一部分,過去,阮編真濟補充教材予學校假民眾來參考使用;這擺,特別邀請臺灣知名的歷史教授,同時也是一个臺語專家的石萬壽先生編寫《台語常用語》,用上平常的語彙,整理並解釋咱平常生活中常常講著的用詞,予咱知影伊的現象加用法,講臺語也講歷史,講生活也講民族的性命。誠感謝石教授「不藏私」,願意將伊的畢生絕學公諸於世,予咱有機會曷較識家治的語言加文化。

 

臺南縣縣長  蘇煥智

 

〈局長序〉

母語復振.文化共榮

 

    語言是文化的根本,擔負著每個民族世代知識積累及文化傳承的重任。有鑑於維護世界思想及文化的多樣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特將2月21日訂為「世界母語日」,宣揚提倡母語保存及語言復振。臺灣先後經歷日治及國府統治,語言政策擺盪,致使母語逐漸流失。語言學家David Crystal曾說:語言與文化相互依存,沒有語言的民族,是沒有心靈的民族。臺灣母語的復振,正是國人心靈的復振。

    臺語又稱閩南語,是閩語的一支,源自上古吳語,為漢藏語系漢語族內的一種聲調語言;因最早自古漢語分離,保留最多上古漢語、閩越語語料,它也是漢語中語言現象最複雜分歧的種類。中國唐、宋時期,福建地區音韻學研究盛行,早期韻圖《韻鏡》和《七音略》中保留的南方音系語料,大多可從今日的臺語中找到相對應的語音。因臺語保存大量古代方音,臺語的保存復振不僅能復興臺灣文化,對漢藏語研究更有重大貢獻和影響。此外,由於臺語存在大量文白異讀、連音變調,讀起來文雅優美,一唱三歎,更別具音律之美。

    詞彙豐富了語言的內涵,隨著時代的演變,成為人們溝通和傳遞知識的工具。石萬壽教授長年致力保存母語,推廣臺語彙音及臺語教學研究,皓首窮經十餘年,蒐羅臺語詞彙,編纂《臺語常用語》,深入淺出,成一家言。縣市合併後,市府致力推廣母語研究,決定再版《臺語常用語增訂版》,石教授復於原有基礎上勘謬補闕,依類書體制集結成書,分一百三十八類,綱舉目張,承先啓後保存當代臺語詞彙,功不可沒。

    臺語穿越歷史長廊,除了維繫臺灣人共同的情感,也連繫溝通著古往今來本土的智識及思想。期盼此書的出版能拋磚引玉,號召更多有識者投入臺語保存、研究與復振的行列,讓臺灣文化永續發展,在世界上更加發熱、發光。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局長  葉澤山

 

增訂版序

 

    天運己丑,西曆二OO九年,承臺南縣政府不棄,初版刊行,至今癸巳,又歷五載。其間臺南縣市合併,而余亦於己丑秋歸隱,雖少為教學事煩心,仍以學之不足,趁此良機,整理畢生論述,結集成書,以藏之名山,始可慰不虛渡此生。然臺語詞彙浩瀚,前所錄者僅滄海之升斗,遺漏者不可勝計。唯語詞非余之所長,竭力搜集,僅在臺語詞彙即將淪滅之際,留存些許殘篇片簡,以供後之有心者搜尋而已。

    臺語之文雅精細,吟唱有如天籟,與其歷史源流,具前版之序,不再贅述。然此書編輯以辭書形式行之,旨在簡明嚴謹,實為百科全書。太史公報任少卿書有言,治史者需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為治史者千古之圭臬。朱文公白鹿洞書院學規,列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為治學之道。余等何人,謹追循先賢名訓,博學多聞,審問查證,慎思明辨,祈求篤行,所學則望上窮天文,下明地理,勿淪為清談,即余之職志。而治史者之博古通今,心雖嚮之,力或有不足,唯盡心而已。此書詞句解釋或有與眾不同之處,則為治史者所悟,實非因循舊文之故。

    猶憶負笈臺灣大學之時,得業師傅秀實教授之薦,入楊家駱教授門下受教,慕楊師之博學,感業師之厚望,發奮勤學,迄今已歷半百。雖年已越七旬,仍孜孜不倦,未敢有所懈怠,以負師恩。唯臺語集諸聖賢畢生精華,余等小子何敢望其頸背,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集數年所得,僅得千餘句,實不足再結集刊行。然年歲漸長,來日可數,兼以勘定前集之舛誤,實有重訂再版之必要。熒熒孤燈,尚為回鄉遊子之指引,區區小書,敢作尋古探源之線索,但為盡力而已。

    今秋重陽媽祖研討會時,得市署文曹之應允,為之出版,乃釐定文稿,重整類目,以資付梓,本版得詞近二萬三千,仍分百卅八類,前版所附『臺語之形成』、『臺語之拼音』二文仍存,唯序文未錄,請見前版。正文之詞彙增補者有之,修正者有之,類目則略有更動。末為索引,仍先依筆畫,再依『千古江山司』法排列,以便檢索。然歸隱之後,諸事大為不便,所依賴者為諸友好與門徒而已,勞煩甚多,謹此致謝。唯臺語浩瀚,以余等綿薄之力,僅得大海之升斗,闕漏舛誤,必所難免,尚望諸君子不吝指正。

    本書之出版,承葉澤山、凃淑玲、陳瑩如、孫文山諸先進多方協助,校對除自校外,尚煩薛鼎霖、蔡郁蘋、丁文惠諸徒費心檢校,並於此致謝。

 

臺郡  石萬壽  謹誌  時癸巳年陽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