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城市」的祕訣不在於你「看得見」什麼,而在於你知道「還沒看見」什麼——
│作者簡介│
2019臺南藝術節雙策展人
周伶芝
策展、藝評、劇場編創、構作顧問、文字工作者、劇場美學與創作相關課程講師等。為書籍與雜誌企劃專題,規劃講座與工作坊。以不同角色參與各藝術節、戲劇和舞蹈製作。背登山包在城市間移動的斜槓人。
郭亮廷
國立藝術學院(現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學士,巴黎第一大學美學系學士,雷恩第二大學劇場研究碩士。現為國立中正大學中文系兼任講師,藝評人及譯者。文章散見於《表演藝術雜誌》、《今藝術》、《藝術觀點》等刊物。譯有《疊韻》、《無用之用》、《與脆弱同行》等書。
攝影
陳藝堂
1983年生,台北人。現為自由攝影師。攝影作品散見於各藝術音樂文化的團體、展覽、雜誌、書籍中。曾受邀至台北、基隆、日本大阪舉行攝影展。出版攝影集《飛肥匪廢》、《No No No No Good Club》等。應2019臺南藝術節邀請,於臺南進行主題攝影創作。
主編
鄒欣寧
自由撰稿人暨文字工作者。曾任《誠品好讀》、《PAR表演藝術》等雜誌編輯,亦與典藏今周刊、週刊編集、博客來OKAPI、端傳媒、新活水、國家兩廳院、臺北藝術節等媒體和藝術機構合作特約編輯或撰述工作。劇本創作曾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台北文學獎等獎項。
作者群
王詩琪、白斐嵐、江昺崙、吳比娜、吳孟軒、吳思鋒、林宛縈、陳志豪、陳昱君、陳冠彰、陶維均、張慧慧、趙慶華、羅士哲
│目錄│
006 如何超越、怎樣實用:本書使用建議
010 〔輯一〕
012 地方・路線NO.1——
安平古堡╳歷史
#四草 #台江人 #荷蘭 #日本 #新港人
#濱田彌兵衛 #努易茲 #理加 #國際觀
024 〔藝術╳凝視.想像〕
黃思農
走進城市的方法:
為生者與死者的記憶重新接線
028 地方・路線NO.2——
台江╳徒步
#安南 #台江山海圳綠道 #大廟興學 #地方創生
#身體經驗 #文化治理 #公民權
040 〔藝術╳凝視.想像〕
姬特.強森
走進城市的方法:
放下地圖,跟城市相互「勾引」
044 〔藝術╳凝視.想像〕
莫兆忠
走進城市的方法:
讓自己迷路,為空間點一首歌
048 地方・路線NO.3——
台南公園╳自然
#雨豆樹 #鳳凰樹 #金龜樹 #城市史
#翡翠項鍊 #城市綠帶 #公園之友
060 〔輯二〕
062 地方・路線NO.4——
台江溼地╳棲息
#鳥故事 #黑面琵鷺 #候鳥遷徙
#拉薩姆公約 #曾文溪口
074 〔藝術╳凝視.想像〕
傑柯.席翁波
走進城市的方法:
聆聽動物的聲音
078 地方・路線NO.5——
七股╳童真
#龍山國小 #潟湖 #養殖漁業 #偏鄉
#176線道 #集體共響創作
090 〔藝術╳凝視.想像〕
阿雍.金
走飛進城市宇宙的方法:
跟孩子一起探勘未知
094 地方・路線NO.6——
曾文溪╳記憶
#西拉雅 #神話 #祀壺
#曲流 #河階 #信仰
104 〔藝術╳凝視.想像〕
瓦旦.督喜
走進城市部落的方法:
記得自己是誰
把「雜訊」開到最大!
108 地方・路線NO.7——
漁光島╳邊陲
#祕境觀光 #世外桃源 #鯤鯓
#田府元帥 #防風林
118 〔藝術╳凝視.想像〕
薛美華
走進城市的方法:
找到城市的關節,輕輕觸碰它
122 〔輯三〕
124 地方・路線NO.8——
關廟╳傳統
#關廟三寶 #藤業王國 #日本 #印尼
#顏水龍 #柳宗悅 #社區營造
136 〔藝術╳凝視.想像〕
高俊耀&鄭尹真
走進城市的方法:
深深認識在那裡的那個人
140 地方・路線NO.9——
東山╳他鄉
#越南村 #新住民 #五越星 #藝文體驗
#文化交流 #世代對話
152 地方・路線NO.10——
台南╳廢品
#古都 #都市開發 #仕紳化
#海廢 #夾娃娃機 #龍崎
166 〔藝術╳凝視.想像〕
黃思農
走進城市的方法:
為生者與死者的記憶重新接線
170 〔藝術╳凝視.想像〕
走進城市的方法:
以藝術家卓明的地方經驗及南部創傷為探照點
176 〔游擊〕
177 〔擊一.攝像〕陳藝堂
226 〔擊二.走讀〕周伶芝╳郭亮廷 空間對眼:策展走讀筆記
227 引言——
看不見的城市:城鄉移動中的表演
229 對眼Ⅰ 火車 vs. 地下道
231 對眼Ⅱ 巷弄 vs. 人行道
233 對眼Ⅲ 糖廠vs. 紙廠
235 對眼Ⅳ 縫隙vs. 縫隙
237 對眼Ⅴ 空氣vs. 水
239 對眼Ⅵ 圓環vs. 廟埕
240 〔擊三.策展〕
當城市觀察與藝術創作交會—
2019臺南藝術節策展團隊訪談
254 〔擊四.紙上演出〕
編輯報告:用做劇場的方式做一本書
如何超越、怎樣實用:本書使用建議
1 你可以繼續往下讀並遵循以下建議,也可以不。你可以自行決定遵循建議的比例。
2 你可以在任何地點閱讀這本書。你可以在家讀這本書,也可以在去台南或任何其他城市的路上讀這本書。
3 如果你是台南人,你一樣可以選擇在任何地方讀這本書。
4 無論你在任何地方讀這本書,書中提及的台南地區、場景、人物,都不附照片。(提示:GOOGLE很好用,但任何搜尋結果都是通過別人的眼睛唇舌手腳或照相機,不是你的。)
5 事實上,本書有一些照片,但,不是你想像的那種照片。(換句話說:本書內頁攝影照片皆在台南拍攝,但,不具觀光風景名勝介紹功能。)
6 本書全文篇幅共11,1785字。攝影圖像共44張。總頁數256頁。這些數字資訊是否對你的閱讀效益造成任何影響,坦白說,我們無法評估。
7 本書全文11,1785字中,約有 字無法直接閱讀,如果造成你閱讀上的不便、不快或焦慮,請先接受我們的歉意。但,請勿以硬幣刮除遮蔽文字的圖形,那.不.是.刮刮樂。
8 讀到這裡你該不會還認為,本書會提供你豐富詳盡的台南藝術文化旅遊資訊吧?(溫馨提醒:關於台南各區美食╱古蹟╱歷史人文小旅行等地圖,請洽詢台南市大眾運輸站內附設旅遊服務中心或各出版通路旅遊主題書區)
9 本書呈現的所有偏偏遇見,廣義而言並不針對台南。期待你讀完這本書後,帶著書中的偏見去遇見其他城市,或者,發現更多偏見。
10最後一個建議:偏見,是為了瓦解刻板的敬意,重建獨一無二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