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這本詩集收錄了作者數十年來創作之作品,從天真爛漫的校園時光到步入社會,校園文學獎到地方文學獎,歲月的洗禮在詩集中依稀可見。李昭鈴教授生長於臺南,到中部讀大學和研究所、婚嫁北部,人在異地,卻總是時常無法忘懷臺南的各種風情,移居外地後,回味記憶中往昔青春時代騷亂的情節,慢慢清楚勾勒出故鄉,用就是對生命的熱忱、對這世間還有眷戀,寫出屬於灰澀、不成熟,青春的暴烈期。
|作者簡介|
李昭鈴
中興大學歷史系、暨南大學公共行政碩士,中學歷史教師;喜歡旅遊、烹飪、挑戰創新事物。
獲獎殊榮:中興大學菁莪獎、臺南文學獎、大墩文學獎、文建會新詩佳作等。
|目錄|
007 市長序─漫步城市文學光廊 賴清德
008 局長序─文學,城市的靈魂 葉澤山
010 編輯序─文學的花園,繁花簇錦 林佛兒
013 自序 李昭鈴~獻給這土地~
015 請讓我呼喚妳的名
輯一:血液汩汩地流
021 遠方的回聲
031 家族臉譜
037 我的外公賴羅水
041 我父親母親的教誨
049 凝視
053 我所記得的夏天
059 研究海德格的研究生
輯二:丈量愛情的方法
065 單純與冷漠之間
069 村上《挪威的森林》及其那個年代
073 等待一株果樹的成長
077 戀人日誌:旅程中的七月早晨
081 埔里盆地的夏夜
085 我已經不對你寫詩了
輯三:旅行到他方
093 昨日當我的青春紮營浯島
103 在我抵達宿霧島後
107 火車駛進板橋車站
111 不溶化的雪
113 捉迷藏
115 而陸地的向日葵不知
119 水手之歌──航向自由的國度
129 我的白河小鎮身世考
輯四:故事在人間
153 網溪別墅的黃昏──我從楊三郎美館走來
157 落款朱銘
161 讀楊牧詩集
165 我讀陳千武詩集──在南洋的人生片段
175 繼光街的盡頭─致謝雪紅
輯五:日常生活裡的常態
185 涉水
187 線索
189 新詩評審評新詩比賽
191 這是六點卅分的捷運車箱
195 請給我一份工作
199 流浪,不是我的名字
205 私校導師的馴獸記
209 在人群裡的無名英雄──致我打火弟兄
221 女鬼與公主
223 人魚公主蒙難記──給非法打工的大陸女子
227 小護士
|書序|
市長序
漫步城市文學光廊
臺南市歷史悠遠、人文薈萃,數百年來文風鼎盛,作家輩出,是孕育臺灣文學的原鄉。而文學是時代的靈魂,貼近社會人情、反映民生百態,臺灣文學自90年代起如一場盛大的嘉年華,眾聲喧嘩、百花齊放,不同的文學書寫漸次出現,在各種價值激盪下激起的文學火花,特別在臺南這座文學之都斑斕盛放。
為蒐集本市文學資源、提升文學創作水準及推廣文學研究風氣,市府文化局已賡續出版臺南作家作品集第三輯,102年度入選《許地山作品選》、王三慶古典詩文集《漁父編年詩文集》、楊青矗長篇小說《烏腳病庄》、黃文博臺語詩集《渡鳥》、楊寶山長篇小說《噍吧哖兒女》、方耀乾文學論述《對邊緣到多元中心:台語文學ê主體建構》、林娟娟散文《如果.曾經》、李昭鈴現代詩《遠方的回聲》等八部作品,在此感謝各位編審先進並恭喜入選作家。
承襲往年的多元特色,102年度入選古典詩、散文、小說、臺語文、文學論述等文類,眾體兼備,各有勝場,而以出身臺南、留學中國、任教香港的許地山串連兩岸三地臺、閩、粵文化背景,展現鮮明時代精神最具特色,文化局特別邀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陳萬益教授及編輯委員將作品集結成冊,讓文學兼容並蓄的精神綻放發光。
漫步在這些文學作品的時間光廊裡細細品味,一起深刻感受臺南文學筆耕者不朽的文學靈魂和強韌的生命力量。
臺南市長 賴清德
局長序
文學,城市的靈魂
文學與城市的契合,往往比人們所能想像得更加緊密。
法國文豪巴爾札克藉由《人間喜劇》系列描摹巴黎的大街小巷,現代主義巨匠喬伊斯的 《都柏林人》帶領讀者走入一座城市的虛無和麻木,海派宗師張愛玲則以《傾城之戀》為香港渲染了華麗又蒼涼的傳奇;至今,在提及巴黎、都柏林、香港等國際城市時,除了屬於大都會的五光十色,我們還能記起作家筆下的人間百態,縱然境隨時遷,那份深刻而雋永的人文情感和城市記憶卻永遠縈繞世人心中,千迴百轉,令 人不時憑弔,不時迷戀,這是文學與城市虛實交錯後,所能產生最動人的魅力。
臺南是歷史的古都,也是作家的城市,數百年來,無數作家傾盡筆力,傳達了土地最真切的聲音、刻畫了故鄉最真切的感情,吳新榮、葉石濤、楊逵、楊熾昌……,這些名字不僅僅是文學史冊上的驚鴻一現,他們留下的文學成就,與臺南的城鄉意象彼此交疊,綻放光芒。
臺南作家作品集徵集初衷,正是為了傳承這份臺南獨有的文學資產,拓展更寬廣、更多元的文學版圖。本次徵集在編審委員一貫嚴格審核下,計有八位優秀作家作品入選:許地山《許地山作品選》、王三慶《漁父編年詩文集》、楊青矗《烏腳病庄》、黃文博《渡烏─黃文博臺語詩集1》、林娟娟《如果.曾經》、楊寶山《噍吧哖兒女》、方耀乾《對邊緣到多元中心:台語文學ê主體建構》、李昭鈴《遠方的回聲》。
今年,作家作品集邁入了第三輯,三年來,我們收錄出版的臺南作家高達二十三位,更難能可貴的是,這些作家文集各具特色、各擅勝場,無論是華語、臺語,亦或是新詩散文,這些作品在在凸顯了臺南的文化深度和文風鼎盛,並且多元並呈,無有偏廢。
現今的開創,毋寧是後世的榮光,千百年後或許世人憶起,臺南,是這座城市的名稱,而文學,是這座城市的靈魂。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 葉澤山
編輯序
文學的花園,繁花簇錦
二O一O年,臺南縣市合併,升格為五都之最的歷史與文化─臺南市。之前臺南縣的南瀛文學獎與臺南市的府城文學獎,合併後原臺南縣的南瀛美展,因為有近二十年的歷史,更具全國性,培養了不少藝術人才,成績斐然,因而仍留在臺南市繼續主辦,發揚光大。
南瀛與府城由於區域性,南瀛文學貢獻獎和府城文學特殊貢獻獎人才殊有重疊,因此兩者合併停辦,重新創立臺南文化獎,這個獎贈與對象就不只是文學界人士,凡對文學、藝術與文化的創作及貢獻均可透過推薦與評審的嚴格審查,出線而獲獎。今年已是第二屆,得獎者為資深畫家陳輝東;首屆得獎者為企業家與文化人許文龍先生獲得。原臺南縣的「南瀛作家作品集」、原臺南市的「南臺灣作家作品集」,升格後成功榮退,走入歷史。改為「臺南作家作品集」。每年的「臺南作家作品集」,經公開甄選出身自臺南市的作家與工作者,新人與名人皆備,作品內容現代與古典並行不悖。編輯委員就是要把這套叢書,推向更具代表性。第一屆編委便建議和計劃每年至少要一、二位作家被推薦邀請而來,一是對資深作家的尊重,二是壯大這套作家作品集和陣容,介紹給全國的讀者。去年第二輯八冊,包括論文、劇本、散文、小說與臺語新詩,其中二位作者趙雲與林佛兒是被邀請的。但這二位被推薦的作家,其作品當然也須經評審委員的審查通過。
第三屆在開籌備會議時,大會便通過三位學者與作家。一、陳昌明教授推薦王三慶教授「漁父編年詩文集」古典詩文。二、陳萬益教授自願編選「許地山作品選」。三、林佛兒推薦楊青矗並負責聯絡挖出一本楊青矗早期在自立晚報連載,未曾出版過的長篇小說「烏腳病庄」。這二位作家均負有盛名。「許地山作品選」、「烏腳病庄」一出,一定讓讀者大開眼界,欣喜於臺南出生過這二位傑出的作家。許地山在中國是名教授與名作家,楊青矗以工人代表出身,他是臺灣工人作家的祭酒。
除了三本推薦的作品以外,甄選而出線有方耀乾「對邊緣到多元中心:台語文學ê主體建構」文學論述;另外黃文博「渡鳥」是一本臺語詩畫集,配有歐遊各地其自拍攝影作品,全部彩色精印;楊寶山「噍吧哖兒女」是一篇鄉土小說,除了抗日,還寫出那個年代艱苦農民的慘況;林娟娟「如果.曾經」每篇短文有如記者的實況轉播,具有報導文學的性質,文字明朗;李昭鈴「遠方的回聲」是一本詩集,作者是一個新人,作品未註明發表刊物,雖自云誠懇直白,但明朗而非淺白,掌握住精神,感情純粹,對臺灣的愛溢於言表。
以上共產生八冊,是今年的成果,名家有之,評論有臺語論述,長篇小說二篇與散文二種、古典詩文一種、新詩集亦二。可說文學的花園繁花簇錦,多方競豔,創新了另種新境界。
林佛兒
自序
這本詩集收錄數十年作品,涵蓋了青春韶光的校園文學獎到地方文學獎,從幾首詩的質度單薄粗糙可看出端倪。
關於時光的命題,是如此既快又緩,誠如張愛玲說的:悠長的像永生童年,相當愉快地度日如年,然後崎嶇的成長期,也漫漫長途,看不見盡頭。然後時間加速,越來越快,越來越快,繁弦急管轉入急管哀弦,急景凋年倒已經遙遠在望。一連串的蒙太奇,下接淡出。
彷彿就這樣搭上時光列車,轟隆轟隆震天疾駛後,便嘎然剎車了!而十九歲以前我都在南瀛渡過的。
班雅明說童年看到的景象,是此生永遠的鄉愁。也因此,當我在島內遷徙至中部大學研究所、婚嫁北部,甚至在異國旅程裡總會懷念米糕、油飯、鱔魚麵、土魠魚羹;那一剎,依稀又處在當年豔陽下的暈眩。臺南,變成一種象徵、甚至是一則隱喻;而我,才慢慢清楚勾勒出故鄉;寫出屬於灰澀、不成熟,青春的暴烈期。
儘管在時光的遷移下,現實世界裡早忘了昔日騷亂的情節。但對我來說,寫作是個人的、面對自我的、對自己交待的,而支撐整個書寫的力量,就是對生命的熱忱、對這世間還有眷戀。
我欣慰喜悅能在故鄉出版了人生第一本詩集;也正因為寫詩,讓我可以正視面對扭曲、無常的際遇中,得以片刻的舒坦、稍微喘息。
由衷感謝臺南文化局和那些始終陪在我身邊的人。
李昭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