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嘉南大圳及嘉南水利會是臺灣近代史上影響最大及最具象徵意義的水利設施和組織,但隨著工業化及都市化的變遷,兩者在經濟效能的影響日漸縮小,為避免因發展的無知導致歷史記憶和土地情感悖離,本書希望能將嘉南大圳及嘉南水利會相關文獻資料作有計畫的蒐集及保存。
|作者簡介|
陳鴻圖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博士
【專長】
臺灣水利史、臺灣區域史
【現職】
國立東華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著作】
《台灣史》
《活水利生──臺灣水利與區域環境的互動》等論著。
|目錄|
002 〈縣長序〉 豐富「南瀛學」的內涵
004 〈處長序〉 南瀛學另一篇章
008 第一章 緒論
008 第一節 研究動機
011 第二節 史料分析
021 第三節 研究回顧
034 第四節 研究趨勢
044 第二章 清代嘉南平原的水利開發
044 第一節 嘉南平原的自然環境
064 第二節 清代的水利開發
088 第三章 嘉南大圳及曾文水庫的興建
088 第一節 嘉南大圳的興建
114 第二節 白河及曾文水庫的興築
140 第四章 水利組織的變遷
140 第一節 組織的建立與運作
170 第二節 戰後組織的轉型
196 第五章 結論
200 第六章 相關文獻書目
200 一、八田與一藏書(目前藏於烏山頭水庫八田與一紀念館)
201 二、檔案
202 三、日治時期報紙、相關地圖
202 四、口述訪談紀錄
204 五、專書
218 六、期刊、論文
238 作者介紹
|書序|
〈縣長序〉
豐富「南瀛學」的內涵
為深耕「南瀛學」的廣度與厚度,本人主持縣政後,便積極思索其研究向度與強度,因而,在諸種出版品中特別開闢「南瀛研究專刊」與「南瀛史料叢刊」兩類,前者定位為研究計畫專書,後者則為史料性質。
「南瀛學」浩瀚廣大,多元而豐美,學界與文史界各自在不同領域埋首奮進,經多年努力,已經漸漸看到不同樣貌的成果,著實令人振奮。由於要研究的「南瀛學」既多且雜,所以,臺南縣政府便針對主題性的文史議題,委託中研院、大學院所或文史工作者調查研究,有田調普查,有考古挖掘,更有文獻蒐錄,如「歸仁窯遺址調查研究」、「菜寮化石鑑定與分析」、「萬年縣治之治所考辨與紀念碑文撰述計畫」、「臺南縣新港文書調查研究」等等,迄今已累積20餘種,成果極為豐碩。
為讓這些委託調查研究案的成果,發揮更大更廣的邊際效益,臺南縣政府乃邀請學者專家組成審查小組,審議並挑選適合出版的調查報告書,重新編輯並更改書名予以印製出版,首度獲選的有《麻豆港街的歷史、族群與家族》(中研院林玉茹教授,2003) 《嘉南平原水利事業的變遷》(東華大學陳鴻圖教授,2004)、《萬年縣治所考辨》(臺南大學戴文鋒教授,2005)及《臺南縣平埔族古文書集》(中研院林玉茹教授,2004)等4書,前3書為「南瀛研究專刊」,後者則屬「南瀛史料叢刊」。
「南瀛研究專刊」與「南瀛史料叢刊」的問世,將會更豐富「南瀛學」的內涵,也將為「南瀛學」的研究,提供更多元的素材與史料。我們深切期待,這4部巨著能為「南瀛學」的研究,帶來更為寬廣的視野與能見度。
臺南縣縣長 蘇煥智
〈處長序〉
南瀛學另一篇章
為全面推動臺南縣區域性學術研究,蘇縣長就任後,即指示成立「臺南縣南瀛研究推動委員會」,針對縣內重要文史議題成立研究專案,委託學界主持調查研究,迄今結案的研究報告已達25種,有的為一般普查案,有的為專題研究案,前者為日後深入探索的主題預作準備,後者則予以編輯後可以成為專書;此次,特別挑選其中4種專題研究報告書,依其性質分為「南瀛研究專刊」和「南瀛史料叢刊」等兩大類印製出版,俾讓研究成果更為宏遠,加上已編輯出版近百冊的「南瀛文化研究叢書」,讓南瀛學的建構更向前邁出一大步。
這4本專書及其原始計畫名稱與主持人略記如下:
‧《麻豆港街的歷史、族群與家族》─〈水堀頭遺址探勘試掘暨舊麻豆港歷史調查研究報告〉,中研院林玉茹教授、 劉益昌教授(2003)。
‧《嘉南平原水利事業的變遷》─〈嘉南大圳史料調查及蒐集計畫〉,東華大學陳鴻圖教授(2004)。
‧《萬年縣治所考辨》─〈萬年縣治之治所考辨與紀念碑文撰述計畫〉,臺南大學戴文鋒教授(2005)。
‧《臺南縣平埔族古文書集》─〈臺南縣平埔族古文書編纂計畫〉,中研院林玉茹教授(2004)。
4本專書皆以豐富的文獻為主、紮實的田調為輔,運用歷史學與人類學的治學方法廣泛探討,立論詳實客觀,資料珍貴多樣,皆足以成為一方之學,相信對「南瀛學」的研究,極具意義與正向功能。
治史首在史料的掌握,「南瀛研究專刊」和「南瀛史料叢刊」都會是第一手史料,將可為「南瀛學」 的研究,提供並開創更為多元的面向;臺南縣政府有責任完成更多調查研究案,也有責任繼續將其編印成專書,提供研究者參考。
文化處處長 葉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