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常民的生活,是文化精髓所在,文史的蒐集,是傳承民族生命的重要工作,尤其是影像的採擷,是文化再現的立體見證。
「舊情南瀛」的出版,是過去生活記憶的重現,不論是日治時代、光復初期,透過泛黃的老照片,往日的常民生活文化、早期的社會生態在影像中一一再度鮮活起來,也藉此喚起大家對歷史的共同記憶。
|目錄|
留住南瀛風情/陳唐山 5
重拾南瀛印象/葉佳雄 7
再展南瀛風華/黃武璋 9
歲月窗口
囝仔班 16
日本少女的盛裝 18
阿婆照日頭 20
鋼筆醫師 22
富甲一方的海舍 24
光榮入伍 26
神社廟公 28
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 30
偷得空襲半刻閒 32
縱貫線號誌機 34
鐵馬 36
老祖母的愛心鞋 38
見影思人 40
下營阿舍 42
停格一甲子 44
風華歲月 46
理髮店學徒 48
醫師世家 50
大雞帶小雞 52
日本警察入伍 54
神氣活現 56
酷哥 58
神社美少年 60
少女寫真 62
老阿媽的第一次 64
南瀛采風
烏山頭水庫一隅 68
友誼永存 70
左鎮平埔族部落茅草屋原貌 72
沿街拉票 74
番仔田舊公廨 76
關嶺攬勝 78
牽曲姐妹花 80
菜寮溪水患 82
茅草雜貨店 84
慶祝光復 86
道路落成 88
早年蜂炮 90
普渡祭典 92
勝景不在 94
後花園不見了 96
重度蜜月 98
富家女眷 100
學生與水牛 102
增產報國 104
躲空襲的制服 106
關嶺攬勝之一 108
剝蒜農婦 110
伽藍廟街道 112
大試身手 114
笑顏校園
新郎與計程車 118
真情歲月 120
日本神官 122
結婚照 124
古早婚紗照 126
古早校景 128
尊師重道 130
職業尖兵 132
亮麗婚禮 134
消失的校園美景 136
靦腆的結婚照 138
豬棚前的婚禮 140
唯一的女老師 142
優秀學生 144
同僚情深 146
懵懂年代 148
此情只待追憶 150
好友伴我行 152
大光頭與西瓜皮 154
異國師生情 156
賞狀 158
校園留影 160
佳偶天成 162
從此伴我過一生 164
社團映象
母親真偉大 168
村長就職 170
長官視察 172
選監人員 174
耕地租佃委員 176
民眾服務站落成 178
到此一遊 180
藥商團體照 182
大難不死 184
集會所落成 186
洋裁師傅 188
敬老劇團 190
西樂團 192
打火兄弟 194
婦女會會員代表大會 196
相撲高手 198
媽媽教室落成 200
牧師再見 202
農耕尖兵 204
警民團結訓 206
紀念晚會 208
反共前哨 210
糖廠醫務群 212
退伍還鄉 214
解除召集 216
敬老活動 218
元旦紀念照 220
|書序|
留住南瀛風情
時間的長河不曾停留,催促著我們向前邁進,唐山主政以來,台南縣由農業社會邁向科技之城,已不再是夢。隨著進步的軌跡,讓人更思念農業時代蔥鬱的大地、青香的稻草、群飛的野鴿、斗大的舊鞋…,但懷舊卻無法使往日時光停留。
貧瘠的物質生活條件,生活水準又不高的年代,居民的精神生活卻是豐富的,昔日生活的點點滴滴,透過泛黃的老照片中重現,讓人有如走進時光隧道,浸淫在思古幽情之中。
常民的生活,是文化精髓所在,文史的蒐集,是傳承民族生命的重要工作,尤其是影像的採擷,是文化再現的立體見證。自八十五年本縣積極致力「舊情南瀛」老照片的整理出版工作,已邁入第六年。看著五十年前的老照片,訴說著前人胼手胝足的辛勞,有歡笑、有淚水、有快樂、有悲傷,更有無限的感動。我們一方面欣喜南瀛的進步,一方面也為逝去的美好時光喟歎不已。
台南縣科技的列車已起動,文化的化育更應積極的開展,讓南瀛成為一個有高科技、有文化、有尊嚴的地方。「舊情南瀛─台南縣老照片」專輯,重現四、五十年代台南縣人文情境、生活的點滴,昔人、昔時的影像再度浮現你我眼前,傳達了舊情綿綿、南瀛情懷的憧憬,為台南縣的發展史留下註腳,並為縣民開啟了回顧過去的一扇窗,看看過去、想想現在、展望未來,我們會更珍惜所擁有,並為未來璀璨的美景而努力。
台南縣縣長 陳唐山
重拾南瀛印象
從一粒沙可以看世界,從一張照片也可以反應社會的面相、鑑古知今,「舊情南瀛─台南縣老照片」的出版又進入第六輯,本縣文化局盼透過老照片,為縣民拼湊出台南縣早期的生活樣貌,重溫往日的歷史記憶。
數年前,當本局決定蒐集、整理台南縣的老照片,當時即有「老照片在那裡?」的疑慮。所幸,不少熱心民眾踴躍提供家中珍藏的老照片,於是「舊情南瀛」一輯接著一輯呈現在百萬縣民的面前,也勾起大家無限追憶,第六輯在今年出版後,我們又將繼續蒐編,期望大家共襄盛舉,將家中暨親朋好友珍藏的老照片分享給縣民。
對台南縣的百萬縣民來說,「舊情南瀛」的出版,無疑是過去生活記憶的重現,不論是日治時代、光復初期,庶民生活的點點滴滴雖然風光不再,過往的時光也已經遠離,但透過泛黃的老照片,往日的常民生活文化、早期的社會生態在影像中一一再度鮮活起來,也藉此喚起大家對歷史的共同記憶。
由於時間的流逝、人事變動、天然災害等因素,使能見證昔日庶民生活的一鱗半爪,有逐漸消失而越來越難以搜尋的景況。個人一直認為文化事務,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因此,本局文化資產課同仁,除了規畫辦理古蹟、歷史建築等文化資產業務之餘,更著力於老照片的蒐集、訪尋工作,著實盡了相當的心力。同時感謝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的指導以及熱情鄉親們,不吝提供珍藏的老照片給我們編成專輯,讓這些圖像記錄重現、讓縣民有回顧歷史的機會,尤對中國時報台南縣採訪辦事處協助撰寫文字說明,讓老照片說話,有了新生命,特致由衷謝忱。
局長 葉佳雄
再展南瀛風華
時序進入廿一世紀,審視泛黃的老照片,格外讓人充滿感觸,透過老照片,我們看到前人奮鬥的縮影,也看到社會進步的歷程。
臺南縣文化局出版「舊情南瀛─臺南縣老照片」專輯,堂堂邁入第六輯,中國時報臺南縣採訪處同仁參與照片提供者的訪談、紀錄,在平日工作之餘,擴大社會關懷面,既讓老照片說故事,也為建構臺南縣的文化資料庫貢獻一己之力。
「舊情南瀛─臺南縣老照片」專輯每輯徵選一百張民國五十年以前的老照片,再予整理付梓,六年來,六百張的老照片重現光華,不僅賦予老照片新生命,也為縣民提供一處緬懷往日時光的窗口,影中的人事物或許不復存在,但透過老照片的顯影,讓人發思古幽情之餘,也獲得邁步向前的動力。
一張老照片的影響力可能不大,無數的老照片卻串起許多人的共同記憶,「舊情南瀛」的持續出版,是臺南縣文化局的堅持,也是中國時報對本土文化用心的展現!
中國時報特派 黃武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