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品

Publications

書籍
舊情南瀛:台南縣老照片之一
  • 作者:
    文字撰述:謝玲玉
  • 出版者:
    台南縣立文化中心
  • 出版日期:
    民國85年6月
  • ISBN/ISSN:
    957-00-7576-7
  • GPN:
    030749850155
  • 語言:
    繁體中文
  • 規格:
    平裝/24.7*25cm/215頁
  • 定價:
    NT$500元

|內容簡介|

 

    發黃的老照片是可歌可泣的生活故事,深刻地烙印歷史的容顏,有發人深省,有令人莞爾,有些讓人搖頭興嘆,更有叫人拍案叫絕......且讓咱們回首話當年,戀戀舊時情......

 

 

|目錄|

 

004  留住南瀛風情/陳唐山

006  重拾南瀛印象/葉佳雄

008  關懷鄉土文化、鏡頭留住歷史/張昆山

 

古早風情.生活.服飾

016  南鯤鯓廟會

018  好年冬慶豐收

020  大開眼界

022  老牧場

024  牽牛哥

026  地震庇護所

028  收割摔穀農家忙

030  曬烏魚子

032  清清池畔

034  今晚加菜

036  空中飛人

038  叫賣雜貨

040  戶口普查

042  方面委員

044  永留史冊

046  DDT特攻隊

048  防治檢驗

050  穿著木屐投票去

052  風塵僕僕忙選舉

054  撐竿跳

056  種甘蔗第一憨

 

歲月記憶.校園.童顏

060  正科幼稚班

062  幼兒塾修

064  民眾補習班

066  婦女洋裁班

068  新營忠烈祠

070  遠足踏青

072  三輪公務車

074  勞動服務

076  畢業合影

078  瞰看宿舍景成空

080  椰子蔭下的老廳舍

082  牛山吊橋攜手遊

084  升旗典禮

086  健康檢查

088  晨間檢查

090  噴泉風光

092  茅草教室

 

時代更迭.勞動.兵役

096  鋪路造橋

098  砌石鋪路

100  涉水挑石

102  鳳萊吊橋

104  八景不再

106  共同承擔

108  火車過碰空

110  戰爭來臨1

112  戰爭來臨2

114  漢口淪陷時

116  徵召入伍

118  遠渡重洋少年阿兵哥

120  馬兒香月

122  樂聲伴君行

124  愛鄉音樂團

126  婦女尖兵

128  愛鄉愛土女英雄

130  堅守家園自衛隊

 

褪色印象.景觀.建築

134  關子嶺全景

136  清涼避暑聽水廳

138  峭壁好漢坡

140  好漢坡上好亮相

142  將軍溪畔

144  虎頭埤風情

146  新營神社

148  新營神社

150  神社一遊1

152  神社一遊2

154  曾文郡役所

156  麻豆公會堂

158  新營郡役所

160  縣議會春秋(兩幀)

162  佳里興老街頭

164  滄桑歲月八角樓

166  懸壺濟世

168  抗日烈士林崑岡紀念堂

170  永成戲院的黃昏

172  永成碾米廠消逝戰火中

174  東門歲月1  朝琴路舊貌

176  東門歲月2  拓路移屋先人血和汗

178  老戲院

 

傳家寶物.婚禮.全家福

182  珠冠新娘

184  迎娶新娘

186  古禮與新意融合的婚禮

188  久違了故鄉

190  神前婚禮

192  老祖母的三寸金蓮

194  一襲和服

196  新年穿新裝

198  漂亮一下

200  沈氏家族

202  牡丹花盛開

204  新春新家新人

206  遙寄鄉情

208  家族大合照

210  健康寶寶

212  我的傳家寶

214  編後語/發黃的印象是陳年的老酒/謝玲玉

 

 

|書序|

 

留住南瀛風情

 

    生活就是文化,台灣近年來經濟發展雖非常快速,但一些具有鄉土文化和歷史印象的文化資產卻隨之漸漸褪了色,斯土斯民的昔日風貌已不復見,惟往日的生活點滴透過影像記錄,已成為珍貴的文化史料。因此,集擷老照片,就成了地域性維護文化歷史、發揚鄉土特色的重要工作。

    台南縣是農業大縣,開發甚早,不管是山區、海濱或平地均蘊藏著豐富的人文資產,本縣文化中心有鑑於此,在徵集老照片的潮流中,今年跨出第一步,和聯合報共同主辦「回首看當年─南瀛老照片徵集活動」,並以民國四十五年前的台南縣風情老照片為蒐集對象,並舉辦回顧展,讓百萬縣民更加認識自己的鄉土,進而愛護家鄉。

    第一部專輯即將付梓,所有努力付出的心血終於要結晶成璀璨的篇章,感謝本縣所有關懷本土文化、熱心提供照片的有心人士,及聯合報系的配合支持。尤其台南縣特派員高明法和記者謝玲玉小姐精心規畫和撰文,在老照片徵集結束時,連續十一天在報上刊載老照片的故事,讓老照片活起來,牽引台南縣民懷舊的心情,獲得廣大的迴響。

    老照片是南瀛大地生民的生活寫照,期待大家一起來分享,未來也都能盡情投入舊影像的採擷工程,豐富本縣文化。

 

台南縣縣長  陳唐山

 

重拾南瀛印象

 

    文化工作,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個人常以這樣理念與同仁共勉,因此,本中心十年來辦理活動,也致力蒐編出版南瀛文化叢書共有百餘輯,對於鄉土文化資產之保存,著實是一步一腳印。經常從各單位寄來的刊物或新聞報導中,看到發黃的老照片,總覺得發人深省耐人尋味,南瀛老照片的徵集活動於焉展開。

    民國四、五十年代,人民生活純樸,早期的服飾、街景、交通、建築......與今日截然不同的風貌,也從人們的記憶中褪了色,為了緬懷歷史、感念前人,本中心與聯合報共同主辦「回首看當年─南瀛老照片徵集活動」,以鏡頭所捕捉到的陳年故事,一幕幕展現本縣的發展軌跡和歷史印象。

    提及老照片的徵集過程十分辛苦,費時經年,由本中心同仁、地方熱心人士,包括新營地區名醫沈乃霖博士、已故文學家吳新榮先生之公子吳南圖醫師、前台南縣婦女會會長何陳清華女士、前左鎮化石館管理員陳春木先生、業餘攝影家林再金先生及退休新聞從業人員吳永梱先生等人之協助,得以順利完成,特別要感謝他們的支持與配合。

    此次共徵得老照片二百七十二幀,經民俗專家黃志農、黃文博,成大歷史系教授何培夫、赤崁工作室鄭道聰及攝影家廖嘉展等人審慎評審,入選一百四十四幀,並精心擷選一百幀印製專輯,其中六十幀將於六月二十六日至七月十四日在本中心辦理回顧展與縣民共饗。希望此次活動,能讓民眾重拾南瀛印象,把握現在,也要懷念過往,創造新未來,一起串連這塊土地今昔風情。

 

台南縣立文化中心主任  葉佳雄

 

關懷鄉土文化‧共創藝術生命

 

    台南縣立文化中心和聯合報合辦「南瀛老照片徵集活動」,深具意義,更獲得地方藝文人士和民眾熱烈的迴響。

    聯合報對於藝文體育等活動,一向很重視,近幾年來,鄉土文化受到重視,聯合報非常關心鄉土文化,對於共同參與舉辦南瀛老照片徵集活動感到欣喜,台南縣推展藝術文化活動很積極,聯合報除了充分發揮輿論的力量,更善盡回饋地方的責任,主動參與地方文化藝術活動,一起創造本土文化之美。

    我曾任聯合報台南縣特派員十餘年,對於台南縣這片土地有份深厚的感情,一直關心台南縣的各項建設,包括文化建設。台南縣長陳唐山和文化中心主任葉佳雄熱心文化活動,經常舉辦各項文化活動,令人欽佩。台南縣政府和聯合報系最近共同主辦「南瀛國際民俗藝術節活動」,在文化活動中綻放美麗的花朵,這次南瀛老照片徵集活動專輯,更希望讓老照片重拾生命,使民眾重拾美麗的記憶。

 

聯合報副總編輯兼地方新聞中心主任  張昆山

編後語

 

發黃的印象是陳年的老酒

 

    一張缺了角的舊照片,早已記錄了昔日印象。一幀刮了痕的老圖片,如何也抹不去珍藏在內心深處的情感。

    每一張老照片都是傳家寶。它是照片主角的驕傲、甚至傷痛,照片持有人,或主角的世世代代子孫,何嘗不是這樣的心情!

    每一張老照片都是好故事。它又何嘗不是你、我的共同記憶,或是共同希望知道的前人往事。

    今年(八十五年)春天,我的假期加了點純樸和更扎實的色彩。台南縣立文化中心和聯合報共同主辦老照片徵集活動,報社協助專輯編寫工作,我的生活不一樣了。

    我隨著文化中心博物組的郭雪珍和蔡佩杏兩位姐姐走訪幾位提供大批老照片的耆宿,採訪老照片的故事。這彷彿穿越時光隧道,走入上一代的生活,老人家各個是寶,他們的點點滴滴,更是寶。

    退休後的沈乃霖博士,讀書仍是他的重要休閒和活動,老人家的學問淵博。和他閒坐,他隨時回書房找來一本書或一份文稿為你解答所有問題,而他也總是從這個話題,隨時跳接其他主題,或出其不意地到隔壁買來糕點,為大家解解饞。最可愛的是,他隨時可以忘記你必須離開的時間,總是讓晚輩捨不得告辭。

    已逝的吳新榮醫師曾任台南縣文獻委員,致力南瀛采風,他當年和全體委員騎著機車上山下海訪談所得,都詳實地記錄,留下的記錄照片必須重回文獻中探尋。我這才了解前人為了鄉土,用心至深。

    何陳清華老師當年活躍婦女界,老照片留下見證,她臉上仍時時散發年輕時的自信和滿足,娓娓道來當年事,旁人很難不沾染她心上的驕傲和愉悅。

    林再金先生爽朗的笑聲和直率的言談,讓人體會到,獨具攝影機的鏡頭,所捕捉的畫面可能只是拷貝。他的用心,讓鏡頭下的每一個畫面都是人生。

    陳春木先生在山區奉獻一生,目前退休在左鎮過著閒適的田園生活,每當看到老照片,說起老故事,重聽阻礙不了他和聆聽者的心靈溝通,和眉宇間的喜悅神情。

    吳永梱先生熱愛收集北門地區老照片,提供了沿海地區不可缺少的片斷記憶,也正因他的珍惜,後人才能分享這麼豐富的舊影像。

    還有許多主動提供照片的朋友,有些已深情地寫下老照片的故事,我寧可讓第一人稱的原音重現,讓讀者直接感動。

    老照片徵集和撰述不是件容易的工作,雖有熱忱、關懷的心,仍賴更多有心人投入,持續做下去。對這些老朋友、新朋友,我打心底感激,因為我心靈的收穫當是最多的。

    發黃的老照片是可歌可泣的生活故事,深刻地烙印著歷史的容顏,有發人深省、有令人莞爾。有些讓人搖頭興嘆,更有叫人拍案叫絕──老照片專輯終於付梓,疏漏之處,還請各方指教,現在就讓咱們回首看當年,戀戀舊時情吧!

 

謝玲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