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品

Publications

書籍
在川近況:李義弘水墨畫集
  • 作者:
    李義弘
  • 出版者:
    台南縣立文化中心
  • 出版日期:
    民國93年8月初版
  • ISBN/ISSN:
    978-957-01-7986-6
  • GPN:
    1009302508
  • 語言:
    繁體中文
  • 規格:
    平裝/30*23cm/127頁
  • 定價:
    NT$800元

|內容簡介|

 

    本書為2004南瀛藝術家接力展「在川近況:李義弘書畫展」之水墨畫集。

 

 

|作者簡介|

 

李義弘簡歷

 

一九四一年    生於台南縣西港鄉。

一九六六年    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畢業。

一九六七年    任教基隆市立中山國中。

一九六九年    三月, 師事江兆申先生。

一九七四年    基隆攝影學會會員,九月獲會員肖像比賽金牌獎。

一九七五年    辭基隆市立中山國中,轉任基隆市立大德國中。

一九七六年    獲基隆攝影學會第十一屆會員季賽幻燈片組優秀作家獎,黑白照片組年度最佳作品金牌獎,幻燈組                      年度最佳作品金牌獎。

                  西窗雅集於台北省立博物館聯展。

一九七七年    基隆美術協會會員,並任總幹事。任基隆攝影協會沙龍主席。

一九七八年    辭基隆市立大德國中。加入基隆書道會會員。

一九七九年    七月,首次個展於台北春之藝廊。

                  十月,西窗五友於台北省立博物館聯展。

一九八0年    加入中國美術協會會員。十一月,獲中山文藝創作獎。

一九八二年    一月,在台北阿波羅畫廊舉辦畫展。

                  七月二十八日至九月五日,耿寧邀遊瑞士,並歷奧國、德國、義大利、法國。

一九八三年    獲吳三連文藝創作獎。畫展於台中名門畫廊。

一九八四年    畫展於台北阿波羅畫廊。八月,任教國立藝術學院美術系。

一九八五年    四月五日至七日,遊南部橫貫公路。

                  七月十七日至十九日遊澎湖,歷覽西嶼、桶盤嶼、望安。

一九八六年    一月,遊印度、尼泊爾。

                  印北行腳專題畫展於台北敦煌藝術中心及台北阿波羅畫廊。

一九八七年    一月二十九日至二月十四日,遊喜馬拉雅山下三個佛教國家:不丹、錫金、尼泊爾。六月,與蔡克                      信、郭清治等聯合展出「雷龍之旅──千年秘境不丹」攝影作品。

                  六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三日,應歷史博物館之邀請為藝術家訪問團之團員,同赴美西訪問及展覽。

                  九月十九日、二十日,與諸生同遊竹山,經不知春而返。十一月,「漚汪人的薪傳」攝影集出版。

一九八八年    於歷史博物館、敦煌藝術中心同時舉行「大樹之歌」專題畫展。

一九八九年    一月二十三日至二月九日,南非旅遊。

一九九0年     一月二十二日至二月六日,歷遊桂林、昆明、石林、黃山、蘇杭。

一九九一年    一月,再上黃山,並遊太湖、蘇杭、揚州。

一九九三年    八月、九月,侍師於中國美術館舉行「江兆申書畫展」,並遊黃山後澥。

一九九四年    五月,侍師遊黃山白雲溪。

一九九五年    八月,侍師於遼寧省博物館舉辦「江兆申書畫展」。

                  應台南縣立文化中心之邀請同時舉行「李義弘畫展」和「呂淑珍陶藝展」。

一九九六年    二月十九日至四月七日,畫展於南鯤鯓鯤瀛文化藝術館。

一九九八年    二月,於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美術系客座。

一九九九年    十二月,個展於龍門畫廊,並發表「慈悲九九峰」。

                  應邀台南永都藝術館舉辦「台灣水墨菁英邀請展」。

二000年       長河雅集由行政院新聞局舉辦「跨世紀台灣水墨畫展」於馬其頓、捷克巡迴展出。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與國立台灣美術館主辦「台灣美術一百年」大展,作品「望安人家」應邀參展。

二00一年     八月,財團法人「海基會」主辦長河雅集聯展會於北京中國美術館。

                 十月,北京中國美術家協會等舉辦「中國美術一百年」,作品「望安人家」應邀展出。

                 十一月,「李義弘手卷,冊頁特展」於靜宜大學藝術中心。

二00二年    「觀想藝術.龍門天地」聯展於觀想藝術中心。

                 完成「漁寮關渡」手卷。

二00三年     進行攝影工作:石門麟山鼻風稜石,七股與雙春瀕臨消失的木麻黃防風林。完成「風稜石待潮圖」手                   卷。

                 十月,「裸知惑」聯展於台北市長官邸藝文沙龍。

                 「新文人意象」聯展於觀想藝術中心,發表石滬伺潮系列。

二00四年    持續進行攝影工作:石門麟山鼻風稜石,七股與雙春瀕臨消失的木麻黃防風林。

                完成「梅枝圖」手卷。「寒枝凝香」手卷。

                七月,「二00四南瀛藝術家接力展─李義弘書畫展」,並出版作品集。

 

 

|目錄|

 

004  縣長序    2004南瀛藝術接力展──李義弘書畫展

005  主任序    2004南瀛藝術接力展──李義弘書畫展序

006  自然畫意到畫境的開拓者    談李義弘先生水墨藝術的當代表現──吳繼濤

 

021  小園午後

023  澗落溪淥

024  靜思圖

025  西來意

027  慈悲九九峰

028  靜修圖

030  無作

031  靜坐圖

032  山齋客來

033  小園秋實

034  好柿好事

035  家有喜事

036  裸話

037  裸之花

038  有紅誌(痣)的裸女

039  對坐

040  無罣

041  無礙

043  溪岸人家

045  山田溪灣

047  小築臨流

049  溪流人家

051  八連溪雨霧

052  漁寮關渡

064  柿園

066  雞善嶼

068  風稜石待潮圖

081  釣客伺潮

083  潮間漁事

085  石滬與釣客

087  番社後石滬

089  三芝石滬

090  風稜石之我觀

092  寒枝凝香

098  麟山鼻風稜石

100  相思樹林之居

102  梅枝圖

114  在川弄花集冊頁

 

 

|書序|

 

2004南瀛藝術接力展    李義弘書畫展──

縣長序

 

    我國傳統水墨畫的呈現方式在於意境的營造。雖然山水景物有其實體的存在,但當它透過筆墨呈現於畫紙上時,卻有著更多作者內心情感的交融與繪畫技巧的運作。

    李義弘教授出身於西港鄉,是本縣傑出水墨畫家之一,更是一代大師「江兆申」先生高足,以其在藝術與學術上的卓越成就,因而得以受邀為「2004南瀛藝術家接力展」的首場展出。在李教授的作品中,無論對台灣城鄉風景或是中國大陸山光水色的描繪,他都承繼傳統文人畫的生命意境,將人與自然的關係以調和、自適的方式呈現,此雖為傳統水墨畫的最大特徵,但李教授卻融入更多造境的新意,將文人對於自然的詩意感受完全呈現在作品當中。由於童年鄉村生活的影響,臺灣、澎湖等地的鄉野景觀,讓李教授在作品中呈現諸多的回憶。更在江兆申先生啓發之下深入研究線條的運用,將書畫融為一體,讓書畫相輔相成,而達到「字中有畫;畫中有字」的意境。

    水墨創作必須從實際的山水中尋找靈感,旅遊就成了畫家汲取養分的重要途徑。數十年下來,李教授對於大自然的觀察也有全然不同的體悟,他早已捨棄了以素描、攝影儲存創作素材的方式,不再刻意為作畫取材,而以面對實景,感受現場氣氛,儲備創作能量,以期靈感湧現,一揮而就。因而創造出有別於傳統構圖型式,呈現出個人獨特的風貌。透過「2004南瀛藝術家接力展」的活動,期盼能夠串起不同領域的縣籍藝術家們,共同為提昇南瀛藝術文化而努力。

 

台南縣  縣長  蘇煥智

 

2004南瀛藝術接力展──

李義弘書畫展序

 

    南瀛文風鼎盛,人文薈萃,藝術人才輩出,在國內外均有令人激賞的藝術成就。文化中心成立近二十年來,所辦理的各項展覽,保守統計將近有2000檔次;換言之,有為數相當的藝術家和作品在本縣文化中心辦理展出。這些藝術家散居國內各地,亦有國外應邀,遠道而來,但為數甚多的是南瀛在地的傑出藝術家!

    為豐實本縣文化內涵、發掘藝術人才、鼓勵藝術創作風氣,引發民眾愛鄉土情懷,讓民眾愛上文化中心,一直是文化中心推動蘇縣長文化藝術政策,投注心力之所在。蘇縣長相當重視文化藝術工作,本年伊始之「2004南瀛藝術家接力展」即奉示策劃,首展─水墨大師李義弘書畫展,無疑是本縣一大藝事,更是南瀛藝術薪傳接力的開始。

    讓南瀛的文化藝術薪火,像接力賽一棒接一棒,是我們策展藝術家接力的原始想法。藉著藝術家接力展,一方面資深前輩與後起新秀,互為創作砥礪、聯繫情感,並有藝術傳承、提攜後進之意;再則使藝術與縣民生活相融合,藉由更多感動人心的藝術作品,豐富民眾的精神生活,以深耕文化藝術對社會的影響力,拉近藝術與民眾的距離。

    中國的水墨書畫在世界美術裡獨樹一格,無論在形式、內容與表現的手法、經百代洗鍊已一定程度異於傳統,但無論如何質變,它永遠被視為所有人類共同且重要的文化藝術典型。水墨的語言是「筆墨」所造成的線條,它不僅是東方媒材的使用,更具備東方獨特的精神內涵與人文性格(倪再沁,2004,藝術家)。筆墨線條相對於色塊造型所表達的意境,顯然更為貼近內在本質的元素,亦最能直擊人心的深層感動。此誠如,李義弘教授其受業長達二十七年的恩師--江兆申所言「詩人懂得利用文字,一如畫家擅用筆墨」。真所謂,詩成泣鬼神,筆墨動人心!

    在台灣,能傳承精粹的文人筆墨,透過時代風格將攝影的角度與運鏡的手法,把中國水墨書畫從古老的符號深化為具現代感的視覺語言,進而思考出繪畫情感意識的水墨畫家,李義弘先生無疑為當代第一人(吳繼濤,2003,鹽分地帶文化1­)。李義弘教授,西港鄉人,堅持藝術創作從未間斷,對於「水墨創作材質」的研究,曾帶領學生進行一系列關於紙張、煙墨、色彩與媒介劑間相發互滲的材料探討;可見其對事理之執著與嘗試,直接影響並成為他於水墨畫中不斷突破與變異的動力來源。

    欣賞一幅意深境遠的水墨書畫,彷彿閱讀一位人文涵養深厚的藝術家;李義弘教授不斷學習、汲取藝術養分、在旅途中不時延展創作廣度、尋找靈感、在這次接力展中,所展出相當珍貴的近作─手卷與冊頁,可窺其永遠保持創作活力,追求藝術生命意境的開拓精神,正是我們策展並推動「2004南瀛藝術家接力展」的思考核心!

    期盼藝術家接力展,能永續為台南縣的藝術界開啓一個藝術傳承的平台,豐富民眾文化藝術生活經驗,讓「南瀛因藝術接力而永恆」!

 

文化中心主任  吳樹南

 

TOP